以机场建设为契机的宜春经济辐射发展模式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勇 时间:2010-06-25
摘要:本文根据区域辐射理论,结合宝鸡地区经济状况,从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三个层次上建立宝鸡地区经济辐射模式发展体系。
关键词:辐射  辐射理论  区域经济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城市的辐射扩散能力大大增强,与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经济辐射理论[1]理论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主要在分析宜春市基本经济概况以及辐射模式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研究的办法提出市点—线—面经济辐射模式。
        1 经济辐射的概念及方式
        辐射是物的概念,是指能量高的物体和能量低的物体通过一定的媒介相互传送能量的过程。而经济辐射则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替代与现代化相悖的旧习惯势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2]。
        经济辐射的方式主要有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点辐射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推开,与周边地区实现优势互补,大大加快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地区现代化和经济发展速度。线辐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推开。点辐射和线辐射大大加快了辐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从而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辐射干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这些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小城市连为一体形成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辐射源,这样的辐射即称之为面辐射[3]。
        2 宜春市经济辐射发展模式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2.1 宜春市经济辐射发展模式现状 宜春市地处江西省西部,全市东西长约222.75公里,南北宽约174公里,总面积约1.87万平方公里,人口544.46万,辖1区3市6县。2008年宜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3.5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9.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1.61亿元,第一、二、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21.7:52:26.3。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4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8394.1元,恩格尔系数为39.3%,增收1143元,增长10.6%;据住户抽样调查,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82.9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40.85元,恩格尔系数为48.56%,增收569.46元,增长13.84%。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380元[4]。作为重要城市和枢纽,宜春在赣西经济区域有着的重要地位。
        从目前宜春市的经济辐射发展模式状况来看,只建立了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的辐射作用主要表现为技术和信息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影响。随着园区的发展,园区的技术密集区与周围区域空间产生了势差,这种势差构成了辐射的基础,从而通过知识、技术、信息、产品及组织在区域空间的传播和扩散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5]。
        2008年,宜春市已经建成“九区”,包括宜春经济开发区、丰城园、樟树工业园、靖安工业园、奉新工业园、高安工业园、上高工业园、宜丰工业园、万载工业园。区内产业基础已经初步形成,已形成了以信息、先进制造、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现代食品和生物医药为主的主导产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已成为全市科技聚集的中心和经济快速增长最快的区域。
        2008年,工业园区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宜春经济开发区和8个县(市、区)工业园均为省级重点园区,其中7个工业园被批准为省级民营科技园。“江西上高台商创业园”由省政府批准设立,奉新县列入全省首个纺织印染集控区;省级产业基地10个,高安建筑陶瓷基地成为“建筑陶瓷产业基地”。9个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1159家,其中当年新增入园企业114家。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2.11亿元,增长40.67%;上交税金27.66亿元,增长39.74%;安置就业人员19.09万人[6]。由于较强的创新增长能力、比较突出的产业综合优势以及优越的投资环境等优势,工业园区通过扩散效应以自身的研究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和周围腹地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宜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水平的发展。
        2.2 宜春市辐射模式存在的不足 首先,从经济区经济辐射发展模式来看,园区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①园区规划还不够完善,产业特色不突出,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不高;②入区产业项目还比较少,特别是缺乏支撑园区更快发展的标志性大项目;③人才匮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等。
        其次,从地区经济辐射发展模式整体上来看,只有经济开发区经济辐射发展模式初具模型,显示出一定的经济辐射效应,而线辐射、面辐射发展模式则一片空白,无法发挥出宜春市优越的区位优势,也就无法通过经济辐射发展模式来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应根据经济辐射理论并结合宜春市的实际状况,在现有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三个层次上建立宜春市经济辐射模式发展体系。
        3 完善宜春市经济辐射发展模式
        3.1 加速小城镇点辐射发展模式 根据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论提出小城镇经济辐射模式。小城镇经济辐射模式主要将小城镇作为所属行政区域内经济系统的中心,当“中心”经济持续增长进入一定阶段后,中心和外围界限会逐渐消失,使经济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一体化,经济获得全面发展[7]。
        虽然宜春市区及周边县市已以各县区政府所在城镇为各个辐射点,建设星状辐射点,但各个县区因根据其产业发展状况并结合其产业特色,努力加速发展各城镇的优势产业,通过各个城镇的物质流、人流、信息流和技术流从城镇向周围的城镇及渗透和扩散。各城镇的快速发展可以在本地区内建立有效的辐射,从而加快经济资源和人文环境因素在本地区的流动和传播,从而带动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3.2 建立宜春市线辐射发展模式 点轴开发理论是把国民经济看作是由点、轴组成的空间组织结构,“点”即增长极,“轴”即干线。因此在辐射干线上,上下游之间交通方便,人员流动频繁,经济交易中的交易成本比较小,经济资源周转快,信息也相对更加畅通,辐射的效率更高[8]。
        从全国看,宜春地处湘赣两省交界处,位于南昌和长沙两大城市之间,是联结东部和中部两大地区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的作用。从江西看,它位于浙赣铁路这条金腰带的西部。宜春公路铁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320国道、浙赣铁路、沪昆高速公路、武吉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干线均交汇于此,并有正在建设中的宜春飞机场、规划设计中的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因此宜春具有良好的区位状况。
        根据宜春的区位状况并结合点轴开发理论,在宜春及其周边省份区域内,首先选择资源较好、具有开发潜力的重要交通干线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以重点开发;其次在各发展轴上以中心城市(南昌、长沙、广州)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增长极,确定其发展方向和功能;最后确定增长极和发展轴的等级体系,最终在宜春及其周边地区确立几大轴线:①宜春—南昌—上海;②宜春—长沙—武汉;③宜春—成都—重庆;④宜春—广州。宜春作为地级市,应利用这些辐射线,与轴线上的中心城市进行广泛的资金、技术、人才、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交流,通过吸收先进的发展经验,推进宜春市的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