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业文明与新工业文明的构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素蓉 时间:2010-06-25
  摘要:在文明时代,所有的国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努力实现工业化。工业化是人类文明的方向,也是发展的潮流,它造成了各国社会的发展和深刻变化。但传统的工业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面对所有的问题与新的机遇,需要探寻新工业文明之路,以追赶并实现文明的腾飞。
  关键词:工业文明;新工业文明;构建
  
  一、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发展
  
  16世纪以来欧洲经历了、商业和消费三大革命,这三大革命导致了工业革命,促使整个社会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至19世纪中期工业化完成之时,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发展,终于实现了这一社会转型。
  18世纪中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人口压力。在人口压力下,英国出现了能源危机(木材短缺)和棉布危机。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和广泛应用,标志着近代文明的诞生。在工业革命中,一个革新接着一个革新,一个发明接着一个发明。人们不断调整和改进生产方式,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因此工业革命并不仅仅是在发明蒸汽机、发明焦炭炼铁和发明新纺织机等方面取得突破,而是用千千万万新思想产生的新技术来不断解决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当然,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还有其他各种条件,包括水力资源、煤矿资源、银行信贷系统,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有利于资产阶级发展的制度和社会环境。
  英国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各国感到震惊,并引起了各国的兴趣。欧洲各国都想探索英国工业化之谜。各国的大臣、家乃至国家元首,都到英国访问,考察英国的工厂和矿山,希望学习英国的经验,以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因此欧洲大陆各国先后都开始了工业化过程。
  欧洲大陆的工业化没有统一模式,英国工业革命的模式也不适于没有煤矿或铁矿的国家。但是所有的欧洲国家都从英国的经验中受益:他们不必再费力去发明珍妮机和各种新纺织机,也不必再去发明蒸汽机。虽然英国政府禁止出口新机器,但是这些禁令是不可能长期起作用的。
  因此,欧洲大陆的工业化,并不像英国那样是一声晴天霹雳,而是一种缓慢卷入的过程。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也很缓慢。但是在南北战争后,国家分裂的危险被消除,生产力得到解放,国家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其工业化进程极其迅速。到20世纪初年,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就这样,工业文明在欧洲和美国得到了确立。
  工业社会的到来,使社会的关系变得异常复杂;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有序的发展,它要求对社会制度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不仅要求生产组织的变化,同时也要求国家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合理化(这具体表现为政治的透明和对经济自由的维护)。这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完成的。
  工业化有其一以贯之的核心,这个核心,或许可以概括成生产机器化、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生产的机器化,使经济发展的速度、模式与农业社会出现了天壤之别,经济和社会生活也因之而变得非常复杂。面对空前的如此复杂的经济与社会,过去曾经几乎是唯一对社会经济进行主动控制和调整的国家,已经不再能继续以原来的方式发挥作用。市场的作用日渐重要,几乎所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都要通过市场来进行调节和磨合,这就要求经济的自由化。为了保证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得到公平与合理,也就是为了市场以及市场规则的合理,人们就要求对具有强制力的国家职能发挥的方式作出调整,而且要求新的方式法治化和程序化,以保证其合理和透明。于是,随着工业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市场在社会经济中作用的陡增,政治民主化成为必然。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没有法治,就不能有市场的公平与合理;没有公平、合理的市场,就不可能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
  从事实看,工业文明带来了经济的增长、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工业文明从过去到今天,虽然只有短短的200年,却奇迹般地改变了世界。这种改变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几百万年间所创造的文明总和都不能相比的。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涵有这样的生产力呢?”[1]
  工业文明实实在在创造了人类前所未有的新成就、新文明。工业文明的这种“法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进一步施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后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世界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出现了一股从未有过的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增长热”。其实,就是在今天,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这种工业文明的成果。离开了它,我们也许无所适从。自18世纪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理性成为主导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价值尺度。理性不但成为认识事物真假的标准,而且也成为社会和人的进步的希望所在。同时人们注重的是了解现实,向眼前看,在现实中寻找自己生活的位置,“现时”思维甚嚣尘上。
  工业化必然造成各国社会的发展和深刻变化,如经济的进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政治上层建筑的演变、新社会阶级分层的形成、人们思想和观念的更新,等等。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抑或欠发达国家,工业文明发展造成的基本趋势都是注定会出现的。从这一意义上说,不论各国的传统和国情有何差异,“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2]从18世纪到20世纪,经过了两个多世纪的努力,人类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目前一些不发达国家,还在努力实现工业化。
  
  二、工业文明的反思
  
  对于欠发达国家,工业文明仍然是它们今天所要追赶的目标,实现工业化仍是它们最基本的任务。从生产的发展历史阶段看,“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3]但包括在内的欠发达国家工业文明的发展,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
  第一,“工业革命”,照一般的理解只发生在英国,是许多必要条件同时具备的结果。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都是属于“输入”,都是“外铄”,或“移植”,是向英国学习的结果,而不是自发的过程。工业革命一经发生,未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或地区已不再有慢慢自发地发生工业革命的必要和可能了。工业革命一经发生,它就必然会向外扩展。这一方面给未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或地区带来了工业化的种子,同时也遏制了它们的成长。因此,工业革命原发国家(英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能不能自发地发生工业革命,是一个永远无法证实的问题。
  第二,工业文明带来巨大财富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众多能源、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危机:
  工业文明已接近把以能源为主体的资源消耗殆尽,特别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最为严重。资源的耗尽,意味着人类生存的根基丧失,人类发展将难以为继。工业文明还使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由于大规模采掘、加工和生产的需要,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大规模减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土地荒漠加速蔓延。与资源的过度耗费和生态的破坏相伴而生的,就是环境污染了。这是工业文明造成的最大恶果,也是引起人类不可持续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酸雨、臭氧层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及海洋污染等等。由于环境污染的影响,世界各地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环境的破坏已发展到威胁人类自身生存的程度。   人类社会南北差距的加大使整个世界的结构越来越不平衡,大量贫困人口的存在更意味着世界潜伏着重重危机。作为国际间倾轧手段的军备竞争,已使地球上的核武器具备了足够毁灭人类几十次的能力,人类的存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来自人自身的威胁。与此同时,人类的精神也面临极度的空虚和迷茫。在知识的爆炸,信息的膨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带来的高度紧张的心灵背后,产生的是传统信仰的贬值,人欲的放纵,道德的堕落和精神的极度颓废,人的内核已被掏空,变成了技术、商业广告、产业竞争的玩偶,变成了被异化到极端的工具。
  作为传统工业文明思想基础的理论,更是面临了空前的挑战。在传统的工业社会思维中,人将自己严格置身于自然之外并高踞自然之上,对自然进行所谓纯粹客观的观察和研究,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当生物学、医学以这种方式研究人自身的时候,最终发现,人类仍不过是一堆机械的组合而已。恰如后主义所言,这种科学的最终结果,证明的只是生命的普遍意义作为一个整体已不复存在,而最终人类的精神将会因此肢解和分裂。
  面对所有这些问题,人们不得不去改变旧有工业社会的思维模式。如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V.艾姆斯指出,本世纪的可怕的考验,战争与革命、经济危机和社会变革,迫使人们思考生活的基本东西和这些东西的意义,科学与技术对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和感情的打击,迫使人们探索某种智慧。于是,自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结束以后,西方进入所谓的后工业社会,包括医学在内的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一种人文主义的思潮,一种要求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回归人、回归社会、回归人文的思潮。新的学科、新的理论因之而层出不穷。
  
  三、新工业文明的构建
  
  人类社会发展的证明,工业化是人类走向进步和文明所不可逾越的阶段;既然传统的工业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在新的形势下探寻新工业文明之路。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的发展,而应扩大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新工业文明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的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构成威胁。
  我们这里所理解的新工业文明,与传统的工业文明相比较,应该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第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人类要建立新工业文明社会,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围绕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通过工业化的推进为人类提供充足的物质和文化产品;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二,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基础。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违背了自然,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我们对自己赖以生存的星球,要有着一种敬畏感。对已经破坏自己又不能科学修复的自然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人类活动,让自然环境自己修复自己。人类要清醒地认识到,大自然要比人类聪明得多,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最明智的选择。当然,人类社会也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需要及时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第三,以各种资源有限合理利用的经济制度为依托。在今天我们的确有必要对资源无限利用经济制度的设计理念和基本思路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检讨,要按照对各种资源有限和克制的占有,以及合理利用的新理念来设计新的经济制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切实推动政府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创造鼓励公平竞争,促进投资、创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上来。矫正行政干预造成的价格扭曲,弱化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建设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
  第四,以崇尚创新为核心价值。崇尚创新和追求卓越是人类高明于地球上其他物种之处,是人类能成为万物之灵根源,也是人类社会先进科学价值观的核心。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是创新的发展的道路,意味着我们学习先进经验,意味着我们要创新。现代发展经济学,这些年的主要成就,就是强调后发优势,如:资本的外溢效应、知识的扩散效应,这些方面应该给予高度重视。要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来支持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人类对替代型新能源的开发特别是洁净能源的开发呼唤着新技术的诞生,这已成为本世纪的全球性课题。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利用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将有望引发大范围的能源和原材料革命。生物工程的进一步突破,将对生物遗传疾病的控制与、生物多样性的再造,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等方面提供新的技术保障,从而在生态系统建设中取得革命性进展。对于制造业来说,环境保护不仅将刺激一系列全新产品的诞生,而且环保和节约资源的需求将贯彻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本身,促使产品制造过程与环境相协调,同时把处理日益增加的产业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城市结构废弃物与产业化联系起来,实现从当今的“用后就扔”型社会向未来的“循环型”社会的转换。新技术革命为建立新工业文明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和技术保障。
  西方是现代工业文明起源的摇篮,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中迄今仍处于领先地位。由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领先地位,西方各国在应对工业文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方面也保持着相对的先进性,并在国际竞争中始终保持和扩展着其优势地位。为了适应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保持和扩展其优势地位,维护资本主义的长治久安,西方国家针对工业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不断建立、调整和完善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运行机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甚至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吸取了大量营养。在应对工业文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方面,西方各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重视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当今社会出现的经济全球化打破了民族文明的藩篱,已经把各民族的文明卷进了大交流、大融合的潮流中,结果不仅必然会推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而且也必然会给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最终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新的文明。我们应充分重视和研究西方工业文明发展的各种教训,学习有益的方法与经验,同时立足国情,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走自己的新工业文明发展之路,并在此基础上,追赶世界信息文明的发展潮流。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