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电信监管政策的分析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论文摘要:如今的信息在高科技的帮助下极为迅速,电信产业在这种高速发展的信息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分别对电信监管的核心政策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建议
电信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由于其在经济信息化中的特殊作用,它又是整个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赖以发展、整个社会人民生活水平赖以提高的重要基础,电信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电信产业监管的必要性来自于电信产业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只有通过政府有效适当的监管,才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提高电信业的国际竞争力,确保国家电信安全。
一、我国电信监管政策的分析
在市场准入方面,世界各国对电信市场准入做了严格的限制。可以根据电信产业的技术经济特性以及电信市场的结构和制度条件,将电信业务分为三大类,分别制定不同的市场准入制度:过渡性许可制、许可制和取消许可制②。 首先,对于基础的运营在一定阶段内实施许可制,将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会取消许可。其次,无线业务、频率资源在未来较长时间保持许可制,这是电信业的特性决定的。最后,增值业务属于竞争性业务,许可监管缺乏依据。许可制理论上有助于事前监管,以维护信息安全,但实际上效果有限。关键是加强事后监管。虽然市场准入政策在监管电信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经济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市场日趋复杂,电信技术不断变革,新业务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监管部门很难精确测算成本曲线和行业的总成本情况,更无法准确评估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因此任何的市场准入禁止或限制都会导致行政监管的效率低下。虽然可以肯定,即使完全放开市场准入,电信市场的竞争情形也是寡头垄断、替代性竞争或可竞争市场的结构形态,但是这并不表明,政府可以人为培育出“有效”的市场结构。
在电信资费方面,根据不同的电信业务,我国实施定价的政策也不同:基础电信业务自费实行政府定价、市场调节价及政府指导价。以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为主,市场调节价为辅。其中的无线寻呼和转售的基础电信业务按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在实践中,我国对电信资费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政策制定缺乏依据。由于缺乏根本性法律依据,电信资费政策的制定随意性较大。原邮电部既是国家邮电通信的行政管理部门,又是全国邮电企业的领导机关与经营总部,因此,在制定具体价格时,就不可避免地要考虑部门利益与利润,难以想象电信价格能成为价值的客观反映。
(二)成本核算及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我国资费政策缺乏透明的成本核算及监督机制,严重偏离经济要求。虽然电信业的市场不断拓展,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增长,但透明的成本核算监督机制至今未能形成,致使电信价格的制定受到了很大影响。
(三)高资费水平削弱了竞争力。由于长期实行高度行政垄断,使得高资费水平得以维系,同时也“弱化”了电信业的竞争力。
(四)电信技术进步促使监管政策改革。由于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全方位业务的开展,现行资费政策需要调整。虽然数据业务近几年来增长很快,但因受发展空间限制,特别是资费结构不合理,导致许多信息服务企业经营困难。总之,现行资费政策不利于新技术应用和新业务发展的情况非常严重。
在互联互通方面,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其中包括电信网互联互通的相关规则。2001年5月10日,信息产业部又正式发布了《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互联互通,这一规定替代了1999年发布的《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设计一个好的互联互通政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其核心是形成一套合理的准入和接入政策。接入政策不但要保证适当补偿原运营商,而且还要保证有效的市场准入。由于新进入者需要有很大的沉淀投资,而接入费又是盈利的决定因素,所以需要利用监管在事先确定好互联互通政策,否则,如果仅仅依靠行政力量进行事后干预,资本市场就会对这种风险做出相应的反应,假设企业必须借助资本市场融资,那么这种不确定性就会增加现有运营商的融资成本。
在普遍服务方面,电信监管政策不仅仅为了有效竞争,还为了解决普遍服务问题。我国目前所实施的通过“划片包干”的村村通电话工程,只是普遍服务政策的第一步,确切的说是部分解决了普遍接入问题。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相对粗糙,而且覆盖面远远不足。“村村通”解决的只是未通地区的电话接入问题,那么还有大量的已通的但是亏损运营的地区,普遍接入之后,还有更为艰巨的以“家家通电话”为基本特征的普遍服务问题等等。此外,普遍服务还与当前电信市场一些突出的深层次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目前没有有效普遍服务规则的情况下,在位的运营商由于地方压力仍然必须承担普遍服务义务(USO),而没有USO的新竞争者却可以在高盈利的地区和业务上肆无忌惮地“撇奶油”。
这种结果导致提供交叉补贴的基础越来越薄弱,普遍服务必然陷入困境。同时监管机构为了继续维持目前的普遍服务现状,又只能保持不同业务之间扭曲的资费结构,难以实施有效的资费再平衡。而这种局面又必然导致价格战、通信落后、消费者抱怨、不同运营商利益差距显著等等多种表面现象。
二、我国电信监管政策的创新
制定适应形势变化和电信产业趋势的监管政策,不仅对于政府尤为重要,对于电信市场主体和电信业务的消费者来说也至关重要。只有具备了、完善的政策依据,电信和消费者的利益才可以受到很好的保护,电信产业才可以健康稳步的发展。本文认为,创新电信监管政策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逐步建立对称监管模式。加入WTO以后,政府制定政策及规章应遵循“对外不歧视”和“对内不歧视”的原则,营造与“国民待遇”等世贸组织规则相适应的公正,公平、透明度高的市场环境,现有的各电信运营企业,无论是在技术,资金和经营管理方面,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优势。在这种形势下,电信不对称监管政策的弊端日益突出,电信监管应该从维持市场公平竞争的角度,思考政策控制的对称性问题。在制定市场准入、业务经营、服务质量评价和价格政策等方面保持公正和公平。在普遍服务、互联互通、资费管理等方面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市场参与者,保证主导电信企业公平地参与竞争。
(二)改变市场准入政策的制定依据,即取消基础电信企业业务限制。建议按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以是否具有设备和运营系统作为划分标准,进一步放宽准入监管。在未来,监管部门将取消对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业务限制。取消业务限制,是企业业务综合化、适应“三网融合”、提高竞争力、确保公平竞争的必然要求。当前受业务进入限制影响大的企业主要是几大基础运营企业,取消业务限制,使它们能相互进入对方业务领域,确保公平有效竞争,规范市场秩序。
(三)互联互通政策须促进公平竞争。即网间费用政策须公平有效,运用一切手段来激励、保障互联互通和公平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互联互通制度,确保电信市场公平竞争。通过电信立法确定互联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最基本电信业务互联互通的法定行规,健全运营企业进行互联的程序和相关制度。2.确立以成本为基础的网间结算体系和合理的定价原则。应尽快采取以实际成本为基础,特别是以长期增量,即在一个足够长的期间核算业务的增量成本的结算方法,鼓励运营企业将网间互联作为一项业务看待,尽量由运营企业按照民法和合同法等自行达成协议,竞争与合作是方向,运营企业应树立竞合观念,寻求共赢之路。3.实施IP电话接入结算办法,规范IP业务市场竞争行为。应尽快调整IP业务结算办法,增加IP电话接入结算项目,平衡各相关电信运营企业的利益分配,有助于市场的理性竞争和健康发展。4.加快互联互通技术监测平台建设,建立权威的网间通信质量监测机构,从法律上赋予监测机构采集数据的法律效力,并可以直接作为判定网间通信质量的执法依据,解决电信监管和司法部门取证难的问题。同时要建立完善网间通信质量评判标准。5.尽快出台电信普遍服务基金补偿制度,公布各种基础电信业务的主导企业,以调动主导电信企业承担普遍服务的积极性,增强开展互联互通的动力;测定公布各类电信业务的平均成本(最好是最低成本),划定合理电信业务交叉补贴范围,以便及时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
(四)实行最高价格监管,规范市场运作。目前,我国的电信市场处于开放初期,电信价格和网间结算体系严重偏离成本,还没有达到有效竞争的程度,市场中还存在影响正当竞争的不利因素。一些电信运营为了争夺市场,不惜采取低成本的营销策略进行不规范价格战,实行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过早地完全实行市场定价,势必容易造成电信市场混乱,对于国家、电信企业和消费者都是不利的。因此,我国在对电信资费进行监管时,既要有上限监管,又要有下限监管,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全球电信业的大环境影响下,尤其是加入WTO后必须做到公正、公开和透明,这就要求我国加快建立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则,也就是说,适时采取价格上限监管政策十分必要。
三、结语
制定适应形势变化和电信产业发展趋势的监管政策,不仅对于政府尤为重要,对于电信市场主体和电信业务的消费者来说也至关重要。只有具备了、完善的政策依据,电信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才可以受到很好的保护,电信产业才可以健康稳步的发展。
下一篇:关于加快市政公用经济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