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收人差距及其调节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的迅速,我国居民的收入在逐年稳步增长,同时却出现了个人收入差距扩大问题,这一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忧虑和不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间题,个人收入差距扩大、成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调节?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一间题,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对于兼顾效率和公平、对于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乃至对于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收人差距扩大的成因
收入差距扩大的种种表现是多种多样的,透过现象究其原因,其生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由于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就必然要求在个人收入分配中采取与其相适应的多种分配方式,在公有制经济领域实行按劳分配;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投入与经营状况进行分配;在私营和外资企业按资本投入量和经营水平进行分配,对雇员按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进行分配。可见,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条件下,投入的劳动量已不再是取得收入的唯一依据,在非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按资分配作用的范围也随之扩大,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提供了现实的扩张机制,甚至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导致两极分化。
第二,价值和竞争规律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和竟争规律普遍起作用,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由于每个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条件不同、技术不同、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同,因而,个别价值就不同,取得的收入就不同。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竞争的直接结果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竞争一方面,促进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拉大了收入差距,成为两极分化的催化剂,可见,收入差距扩大是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直接结果。
第三,劳动者本身技能和岗位的差别,由于劳动者的体力强弱和智力高低不同,自身素质和技能就不同,则劳动效率就不同,个人收入与贡献和效绩挂钩,从而使劳动者收入有差别,这是合理的。另外,由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差别的客观存在,就形成了不同岗位劳动者收入差别。
第四,新旧体制转轨中一时的失控和无序,在转轨时期,由于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难以对现行的各种分配方式确定出收入分配的合理差距限度,各种分配关系没有理顺,分配秩序紊乱。譬如:一些企业不顾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随意涨工资,巧立名目滥发奖金,不合理地扩大了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另外,由于在转轨时期新旧体制的并存与摩擦,难免出现一些漏洞与失误: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改革措施不配套,如:在企业股份制改革、矿山资源开发、土地批租中,由于制度不健全,措施不配套,约束机制无力,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使一些人靠侵吞国有财产而发家,转轨中的税负不合理,法规不完善,使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大发不义之财,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第五,体制转轨中不平等的市场环境,我国并存的多种经济成分在进入市场经济时起步并不一样,国家为了鼓励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发展,给予了优惠政策。比如:在征收企业所得税时,对私营企业按35%的比例税率,而对大型国有企业则按55%的固定比例税率征税,国有企业不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税负上没有享受到非公有制企业在开办时的减免税收的优惠,而且还要承担各种社会负担,因而出现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如非公有企业的现象,造成了不同经济成分之间收入差距不合理地扩大,另外,国家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倾斜,客观上助长了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第六,非法经营,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不择手段地赚钱,通过制造和贩卖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非法手段牟利,成为暴发户,这是与我国鼓励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致富的政策大相径庭的。
第七,权力的商品化资本化。在建立市场体制过程中,商品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已渗透到政府机关,一部分政府官员把权力商品化金钱化,以权谋私,利用手中掌握的物资调拨、税收减免、项目审批立项、土地批租、外贸许可证发放和外汇额度审批等权力,给不法分子带来某种好处或逃避的惩处,对方则以财物为等价物相交换,这些人相互勾结,钱权交换,危害极大,还有一些部门的负责人直接经商办公司,化公为私,坑国家肥自己,成为暴发户。
二、解决收人差距过大的措施
在收入差距扩大的生成原因中,有一些原因(例如前三条)是合理的、客观的,只要这些因素存在,其差距就必须存在。但是,我们承认这种差距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不是说这种差距越大越好,任其无限扩大和蔓延。因为个人收入差距过大,不仅会影响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而且会影响劳动者的相互关系,不仅会影响到人心安定、安定和社会安定,而且会出现贫富悬殊,进而导致两极分化的负效应,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了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①因此,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个人收入差别过大的问题。
第一,继续坚持和完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公百制和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确立,在社会大部分经济领域中铲除了一部分人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可能性。因此,只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为实现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富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
第二,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一个规范有序、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首先,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平等的市场机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打破一些依靠行政权来实行的行业垄断,尽量减少经济活动中的垄断因素,公开公平税负,使各种所有制经济能够平等地进入市场,开展公平竞争。其次,要加强市场经济立法,确立市场经济秩序,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场经济立法,尽快制定并实施《公平竞争法》、《反垄断法》、《反腐败法》、《最低工资法》、《社会保障法》等,做到市场经济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经济法规实施,严格制裁一切违法行为,使市场经济纳入法制轨道。再次,要加强价格管理,理顺各种价格关系,特别是要理顺工农业产品的比价关系,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农用生产资料涨价幅度,缩小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别。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保持个人收入的合理差距。首先,通过税收杠杆调节过高的个人收入,缩小贫富悬殊的差距,通过税收的形式使一些高收入部分上缴国家,再由国家进行再分配,主要用于公共事业、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各项福利事业等转移支出,实现分配结果的相对公平。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对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个人要有一个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②“还要逐步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利息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纲要)))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个人应税收入申报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税收减免,防止税收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其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国家对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它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要逐步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中实行最低工资标准,确保那些低收入的家庭,特别是那些只靠工薪收入的下岗待业人员和家庭负担过重的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第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严惩非法牟利者。“对于侵吞公有财产和采取偷税抗税、行贿受贿、贪赃桩法等非法手段牟取收入的要依法严惩”③在一切非法活动中,危害最大、群众意见最大的莫过于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败问题;不严惩腐败就不足以平民怨,就有可能使改革的成果得而复失,毁于一旦,因此,要严肃查处贪污受贿案件,惩治腐败分子,建立健全防范干部滥用职权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深入持久的开展反腐败斗争。
第五,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缩小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要切实落实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继续执行扶持贫困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贫力度,继续组织中央各部门、社会各界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各种形式支持和帮助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坚持走开发式、开放式扶贫的路子,把扶贫工作的重点由过去的“输血型”转到增强“造血功能”上来,继续增加并管好用好各项扶贫资金,广泛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引入分配领域,人们收入差距扩大是不可避免的,收入差距扩大产生双重效应:一方面,提高了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造成收入差距过大,并可以导致两极分化。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接受这个现实,承认差距存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并依法保护其合理收入;另一方面,不能放任差距无限扩大,导致两极分化,要依法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基本生活收入,最终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注释
①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页、第nl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199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