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构建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城市物流;配送;规划
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是以城市道路网为载体,以主要物资的生产地、集散地为依托,通过构建具有合理规模、优良服务、先进技术的,为居民生活、城市管理、商业贸易等提供高效的、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实现物流配送的快速化、专用化,经营方式的规模化、集约化、多样化。根据配送货物目的地的不同,一般以城市绕城高速路为界,将城市配送分为市区配送和区域配送。市区配送指配送目的地在城市区域以内的配送,区域配送指配送目的地在城市区域外的配送。
一、配送服务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1.市区配送路网规划的指导思想
市区配送路网规划指导思想是:配送路网在规划时要结合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城市道路规划;配送线路走向与主要货流方向相一致,配送路网应尽量满足大多数的配送货物需求;尽量避免配送路线对城市客运、城市的中心城区或居民区的干扰,配送组织尽可能与客运高峰错开;配送路网规划要考虑城市内既有道路的几何线型、路面条件和容量限制等条件,并且还要与城市的交通管制制度相结合;物流节点的分布与功能作为配送路网规划的约束条件,配送路网尽可能覆盖主要的物流节点;尽可能按最短距离布设线路,尽可能组织直达运输;保证适当的配送线网密度,即良好的可达性。
2.区域配送路网规划的指导思想
区域配送路网规划指导思想是:配送路网在规划时要结合区域的发展规划,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区域间配送货物需求为依据构建区域配送路网,以满足配送货物需求;配送路网规划要考虑区域间既有道路的几何线型、路面条件和容量限制等条件;尽可能按最短距离布设线路,尽可能组织直达运输;保证适当的配送线网密度,即良好的可达性。
二、市区配送服务体系构建
1.配送道路网点规划
配送道路网点规划是指配送网络布局与取送点设置。
(1)配送道路规划。参照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和道路交通管理要求,根据城市未来物流发展产生的配送需要,城市的配送路网可由快速配送通道、主要配送通道、一般配送道路及取送点构成。快速配送通道是指连接物流结点与取送点,或者连接物流结点与用户,设计时速在80千米/小时以上的一级配送道路;主要配送通道是指连接快速配送通道与用户或取送点,设计时速在60千米/小时以上的二级配送道路;一般配送道路是指连接用户,设计时速在30~40千米/小时以上的三级配送道路。
(2)配送点设置。在最接近需求点附近设置配送点,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减少配送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提高配送的效率。可将城市的配送点分为两类:专用取送点和临时取送点。取送点的确定原则是:
专用取送点:一般位于大型商业设施、集中办公区和集中居住区附近,其停放条件和交通条件都好。
临时取送点:停放条件和交通条件一般,但有实际需求,配送车辆在此停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小时。
2.配送管制要求
考虑未来城市交通管理需求和物流配送的需要,配送管理应体现“规范、高效、先进、开放”的原则,构建开放公正的配送管理机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物流配送进行管理。
(1)配送车辆管理。目前城市配送中,普遍存在配送车辆陈旧、一车多用等现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对在城市进行配送的车辆进行规定,使用专用配送车进行配送作业。配送专用车应规定为小型、低吨位且性能优良、密封性好的箱式车。逐步在配送车辆上安装GPS等设备,利用GPS等高科技工具全程监控货物运输,合理调配运力。
(2)配送道路的交通管制。在市域配送道路中,允许所有货车任何时候在快速配送通道运行。市域边缘,允许专用配送车任何时段在重要配送通道运行,城市交通非高峰时段在一般配送道路运行。
(3)配送车的管制。取消货车城区配送许可证,在城区配送使用专用配送车。在特殊情况下,所有重要配送通道一律禁止配送车辆行驶。
(4)取送点的交通管制。市区内原则上只允许配送车辆在取送点进行取送作业。在非取送点进行取送作业,须报物流、交管及城建等主管部门批准。
三、区域配送服务体系构建
区域配送是指配送目的地在城市市区以外的影响区的配送。根据与城市中心城区的配送距离,可分为郊区配送和经济影响区配送。其中郊区配送又可叫一小时经济圈配送。
根据城市一小时经济圈的公路网规划和高速公路规划,城市郊区配送目标定为一小时配送。主要通过城市外环路的辐射状路实现到郊区的配送。根据城市的公路道路网,可进行相应的到郊区配送的配送快速路和配送主干路的规划。
经济影响区配送由于物流配送具有送货量小、种类复杂、频率高的特点,应逐步使用专用配送汽车进行配送。
目前的城市配送还主要是以市区配送为主,因此区域配送在此不作详述。
四、结论
目前的城市配送服务主要集中在市区内,随着城市的、人口的增加,以及区域经济圈交流的不断增强,区域配送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
张锦,贺政纲,等.成都市物流发展规划[J].规划报告,2005,(65):10-11.
上一篇:外汇储备如何刺激国内经济
下一篇:肥东县生态农业建设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