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简约适度遏制过度包装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过度包装;循环;节约型社会;适度包装
1过度包装的成因与体现
按最近刚刚审批过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的规定,所谓的“过度包装”,是指超出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介绍或说明商品功能要求的,即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
过度包装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1)包装设计不当、包装体积过大。或许是因为消费者觉得商品包装得越大,里面的“内容”越多、消费起来越显得有“气派”,一些企业便用假厚壁、大盖子、泡沫或其它填充物,随意地扩大包装体积,甚至“虚泡”到商品自身体积的80%乃至以上。如一瓶只有20克重的某品牌眼霜,其精美的包装瓶和外包装盒,不论其重量还是其体积,都达到了产品本身的数倍;
(2)包装层次过多、包装功能重复。不知是出于包装层数越多越显得珍贵的心理作祟,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在作怪,重复包装、多层包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不乏“盒套盒”的。如一盒高档茶叶,最外层是手拎袋,里面是一个精美的雕花方形木盒,盒内垫有一层泡沫塑料,并衬有黄色绸缎,绸缎内是两个密封罐,罐内还有一个塑料真空包装袋,里里外外共有五、六层。
(3)包装用料质量偏高、装饰豪华过剩。除普通的木材、纸张、玻璃、塑料、金属外,不少包装物还选用了精美的藤编竹编、精制的陶瓷器皿和名贵的木材与绸缎,锡箔、银箔、仿金箔等不易降解材料也被广泛地使用,有的包装盒表层还进行了大面积的金、银凹版和丝网印刷,装饰得“富丽堂皇”。如一只小小的打火机包装盒竟用了几百元钱的水晶材料来制作;
(4)包装“伴侣”过多、主附商品不明。也许是精美包装的高附加值利润驱使,与主销商品包装在一起的伴侣商品也越来越多,有名烟、洋酒、人参、手表,有啤酒、咖啡、茶叶、茶具,也有金币、银币、玉佩、纪念币,“搭售”的形式越来越多。
(5)方便型商品充斥、一次性包装泛滥。不知从何时起,以“方便”为最大特征的快餐、速食品、方便面、瓶装水、罐装饮料等方便型商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2过度包装的危害令人担忧
越演越烈的过度包装,不仅给社会,而且也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1)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的许多豪华包装物都是用原生材料制成的,它们主要来源于木材、石油、煤炭和金属等国内紧缺资源。例如,全国一年生产的12亿件衬衣中,8亿件是用纸盒包装的,约用纸24万吨,相当于包装掉碗口粗的树木168万棵,若全国所有商品的包装用纸,不知一年要砍掉多少树木?一度曾让国人引以自豪的“地大物博”,近年来却频频拉响了资源危机的警报,森林萎缩、土地减少、煤炭紧缺、石油紧张、铁矿石猛涨……,对此,过度包装是否毫无责任呢?
(2)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垃圾,危及生态环境。由于国内的包装废弃物和一次性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仍然较低,大部分的包装废弃物都与生活垃圾一起进入垃圾收集渠道,变成了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之一。据测算:有的城市包装废弃物已占到城市生活垃圾的30%,甚至高达60%,有的城市郊区一圈都是垃圾,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特别是节假日一过,城市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就要比平日增加两三成,这不仅给环卫部门增加了清运工作,也增加了治污的社会成本,而且废弃物与垃圾的填埋,还会占用更多的土地。
(3)助长了行贿受贿、送礼拉关系等歪风邪气。我国是一个崇尚“人情与关系”、“官本位”的思想还很严重的国家,一些购买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或出于被逼无奈,需要托人“帮助”自己,不得不花大价钱购买所谓的“高档礼品”,与某些“人物”建立和维系某种“感情与关系”。因此,一些“精明”的商家便利用这些特殊需求,让过度包装成为了建立与维系这种感情与关系的载体,让行贿受贿、拉关系披上了一件“行善”的外衣。
(4)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又鼓励了不正当的竞争。,包装越豪华、印制越精美,成本支出就越大。据有关人员测算:有些豪华包装的支出已占到总售价的70%-80%,甚至有超过100%的。刻意地去追求“上档次”的豪华包装,不仅使得许多企业包装成本居高不下,也使得其他同类企业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豪华的外包装上,而不是放在如何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上,企业陷进了不正当竞争的怪圈。
(5)催高了商品价格,又让消费者蒙受欺骗。通过对市场上某些商品几年的包装情况分析,似乎原本普普通通的商品只要套上豪华大礼装,便可迅速飞上枝头成为“凤凰”,而且售价也可随之一路攀升。比如,原本才卖70元一斤的某散装铁观音,一旦被分装在华贵的盒子里,3两就可卖上77元;又如,国家曾明文规定降价的药品,经厂商改头换面以后,便可以更洋化的名称、更精美的包装和更高的价格重新出现在病人面前,至于包装物内的究竟有多少成份、质量如何?普通消费者是很难辨清的。
3提倡简约适度遏制过度包装
“人靠衣裳马靠鞍”,何谓过度包装、何谓适度包装?其界线很难确定,而且也在不断变化着。但是,在资源短缺与生态失衡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的两大瓶颈的局势下,提倡简约适度、遏制过度包装,也是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当然,离不开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政府是倡导简约适度、遏制过度包装的导演和管理者。政府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者、引导者,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倡导简约适度、遏制过度包装,同样也需要政府通过宣传、立法行政和经济杠杆等手段发挥作用。
①加大宣传教育的广度、力度和持久度。宣传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说服企业和消费者自觉遏制过度包装的最温和、最不易引起冲突的手段。
②制定统一的包装技术标准。《通则》还可考虑扩大规定范围,如把儿童用品、一次性用品、一次性包装物和重复利用的包装物也统一制定规范标准。
③完善相关的包装法规,加强执法力度。遏制过度包装,除了要有统一的包装技术标准这把“尺子”之外,还需要相关法规这条“鞭子”。
④加强对包装领域的管理、核查和监督。上一级政府今后在考核下一级政府与官员的业绩时,应改变过去单纯以GDP增长率作为“指挥棒”的考核体系,要把单位GDP的“三废”排放率也纳入到考核范围中去,让基层政府也能关注到生产企业过度包装的问题。
⑤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增加过度包装的成本负担。针对资源断缺和生态环境严峻的形势,相关部门还应对过度包装的制造者和消费者征收高额的“资源浪费税”、“排污税”和“消费税”,提高生产和消费此类商品的成本。
⑥加快改革步伐,限缩错位的消费结构。“买的不用,用的不买”的错位消费结构,不仅能使过度包装长盛不衰,而且两者缀合在一起还能彼此促长。虽然,限制或缩小错位消费结构不能立竿见影,但政府可通过加快体制、经济体制与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使消费结构逐步走向合理。 (2)是实现简约适度包装的主体力量和关键。政府在过度包装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只能改变企业与消费者的包装观念和消费习惯,而真正能做到适度包装的应该是各级各类企业尤其是生产企业和包装企业,它们才是实行适度包装的主体与关键所在。
①革新包装技术、探索新型材料。包装技术的进步在企业实现适度包装、绿色包装过程中的贡献率最高、作用最大,企业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革新防震、防潮、防霉、防蛀和缓冲包装技术;探索新型的节能包装材料,或采用资源丰富型材料替代稀缺材料来制造包装物;或限制乃至取消除特殊用品之外的一次性消费品和一次性包装,开发能循环往复使用的包装物。
②更新包装理念、创新包装设计。过去“傻、大、黑、粗”的包装要改变,如今,过度包装也要“瘦身”,包装的促销功能发挥不一定要体现在包装材料的高档和印制的考究上,完全可以体现在包装结构、包装设计的创意上。
③积极疏通包装物回收利用的渠道。生产企业和包装企业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按照“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探寻多种形式、多条渠道的包装物回收利用途径。如对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电脑等需要送货上门的大件商品的包装物,除改用不易破损的材料外,还可通过押金制的办法,委托零售企业的运送或安装人员顺便捎回,待集中起来后再返还给厂家重新使用。
④实行商品销售与商品包装相分离制度。批零、物流企业除了要配合生产、包装企业做好包装物的回收利用外,更要根据客户购物的真实用途,实行商品销售与商品包装相分离的制度,即对供应集团消费的商品,可以要求生产企业只提供简单的大包装,对于普通居民自用的商品,则提供一般包装,而对购物是用来送礼的商品,可以由顾客单独购买不同级别的包装物,由销售企业免费帮助包扎。
(3)消费者是适度包装的最终需求者,也是遏制过度包装的最基本力量。过度包装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对它存有广泛的需求,显然,遏制过度包装不能缺少消费者的热情参与。
①消费者要树立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健康观念。虽然,眼下“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负债消费”和“个性消费”等观念,在社会上尤其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但作为一个成熟的消费者,应谨慎地对待这种“提前享受”行为,理性地分析各种条件,树立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观念,而不能不顾社会责任和自身状况盲目地跟风和一味地攀比。
②消费者在选购和消费商品时,应冷静地结合社会资源丰欠程度、环境状况、个人收支、商品最终用途和性价比等情况,理性地选择那些包装结构合理、用料适当、标识准确、物性纯化的适度包装的商品。
③辨识商品包装与亲情传递间的关系,切不可把表达亲情与包装档次等同起来。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已有越来越多消费者认识到,商品的内在质量是最重要的,外部包装不管如何豪华,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
[1]?汝宜红.物流运作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我国环境资源管理的利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