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经济合作的层次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东北地区;经济合作;层次选择
2007年8月20日,国务院编制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指出:“加快区域合作进程,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加速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协调”。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遵循市场经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这在肯定东北地区合作必要性的同时,为东北地区合作指明了方向。在现有东北各省区内部和省际城市间合作的基础上,应建立一个跨省区联合发展的战略,即在哈、长、沈、大四市联合发展的基础上采取渐进的方式,将各省区的城市合作扩大到各大中城市,并最终扩展到整个东北。
一、东北四市合作
加强东北地区的经济合作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东北四市的经济合作,即建立哈尔滨、长春、沈阳及大连四市的合作,这四个城市的合作进程对整个东北地区的合作能否实现具有“奠基”的作用。因为一方面这四个城市都具有增长极的地位,能够带动和影响周边的地区参与到合作中来;另一方面也只有这四个城市能真正实现东北地区内部及东北地区与中央、与全国各地的有效协调与沟通。虽然此前东北四市之间已进行了一些合作,但由于这些合作大多局限在基础设施和非核心产业层面上,因此,严格来说,东北四市尚未展开实质性的合作。东北四市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还必须加强更深层次的协调与开放。
(一)加快完善四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促成哈大高速公路的早日建成。四市要齐心协力,积极争取国家启动建设哈大高速铁路,扩建哈大高速公路,将“双向八道”由沈阳延伸到长春、哈尔滨,实现高速公路同等级连接。这也有利于在全国形成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化体系,对加快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加速建立东北物流大通道,进一步加大四市间相互开放的力度。在东北四市市长第二届峰会时,四市已将建立东北物流大通道作为核心议题。不过,它的真正实现需要四市长期共同的努力。四市应积极联合争取国家批准在长春、哈尔滨、沈阳三市建立保税物流中心,同时,充分发挥大连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通过建立四市间的保税物流通道,将大连口岸的功能,延伸至其它三市,加快四城市乃至整个东北对外开放的速度。
(三)携手打造支柱产业的联合发展态势。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相似性,如四市都在汽车、食品、医药、等方面发展较快。因此,东北四市应加快这些产业的全方位合作,打破条块分割,消除恶性竞争,发挥整合优势,最终打造四市支柱产业的联合发展态势,为东北地区的合作打下基础的同时积累合作的经验。
(四)营造东北四市统一的市场体系。东北地区的合作,离不开统一大市场的建立,而在合作的初期阶段,应率先实现东北四市统一的市场体系。这个体系应尽可能的包括各种产品和各种要素,具体应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和人才交流市场、信息和技术市场,并逐步形成四市在工商、税务、土地和招商等政策上的统一安排,以实现四市范围内产品和要素的优化组合。
二、东北地区大中城市合作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老工业带,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与其他工业地带不同的特殊性。在目前已有的东北四市合作的基础上,东北地区的城市合作应逐步扩大范围,尤其应促使一些典型城市,如资源枯竭型城市、与国外联系紧密的沿海沿边城市等加入到合作阵营中来。这不仅有利于将东北地区的经济通过大中城市连成一体,从点到线最后到面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而且也有利于对不同特点的城市采取试点方式来重点发展,从中找到解决类似城市问题的出路再加以推广。东北地区经济合作范围进一步向外扩展,具体来说,除四市以外,还应包括:
(一)资源型城市。东北地区拥有煤、铁、石油等较为丰富的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一批资源型城市。但伴随着资源开采量的不断增加,这些地区的资源储量都在不同程度的减少,有的甚至濒临枯竭。因此,如何从长远考虑,为这些城市今后的持续发展着想,进行资源型产业适时的转换与升级,发展好这些产业的接续产业,这对东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整体发展意义重大。目前.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较多,如辽宁省的鞍山、本溪、抚顺、阜新、盘锦等地;吉林省的辽源、敦化、珲春等地;黑龙江省的大庆、鸡西、鹤岗等地。在这些城市的选择上,应从不同资源型城市中各选择最为典型的城市进入首批城市联合发展框架中,再根据形势的变化,运用积累下来的经验逐步向同类资源城市扩展。据此,辽宁省的鞍山(钢)、抚顺(煤)和黑龙江省的大庆(石油)等因其为同类资源城市中的佼佼者,可作为较为理想的候选城市。 (二)非省会中心城市。这类城市虽不属于省会城市,但由于地理和等原因而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建国后在方面得到重点投入与。因此,这些城市对周边地区也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且在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中起着支柱的作用。这些城市以吉林省的吉林、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为代表。
(三)沿海、边疆城市。大连市属于这类城市中的典型。除大连外,辽宁省的营口、吉林省的延吉市、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市也属此类城市。这类城市要么具有发达的海上运输条件可以开展大量的进出口贸易,要么因地理、历史和民族的原因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十分密切的经济往来,具有明显的招商引资、产业升级和接受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四)物流中心城市。《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大连国际性物流中心,建设沈阳、长春、哈尔滨和通辽区域物流中心,打造东北地区综合物流体系”。在这一体系所涉及的城市中,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都是副省级城市,且已经实现合作,而地处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三省区交界之处的通辽市,无疑应成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合作重点考虑的城市。
要实现东北三省的合作,一方面,应加快中心城市间和中心城市与其各自的外围城市之间的合作,即发挥前一阶段沈、哈、长、大四个中心城市的省际联系作用和省内带动作用,形成哈大主轴工业带和几个横向的工业带,即构成三横一纵的“丰”字型城市带。在铁路建设上则应尽快建成三横三纵的“申”字型铁路,即全面建成绥化至大连(绥化-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齐齐哈尔至锦州(齐齐哈尔-白城-通辽-锦州)、牡丹江至丹东(牡丹江-延吉-通化-丹东)三条纵向铁路;以及滨绥(呼伦贝尔-齐齐哈尔-哈尔滨-绥芬河)、白城至图们(白城-长春-吉林市-图们)、赤峰至丹东(赤峰-锦州-营口-丹东)三条横向铁路干线,以方便这些城市之间的物资和人员交流。另一方面,应加快间的合作,即以大集团为核心,突破地域限制,强化分工协作,共同打造装备制造基地、石油化工基地、重要原材料基地、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如建立以鞍钢为主体的钢铁工业体系、以大庆油田为主体的石化工业体系、以一汽集团为主体的汽车工业体系等,同时发挥港口城市和边境口岸城市的窗口作用,实现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与合作。
三、东北地区全面合作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指出:“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较为完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城乡、区域发展相对协调,资源型城市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在东北各城市良好合作与发展的基础上,应进一步谋求更大范围的发展与合作。
(一)注重城市集群化发展。近年来,城市集群化已成为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它是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首先必须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形成充分利用本地区有利条件的优势,并通过地区条件的交换,使各地区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充分利用。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使城市成为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地,进而形成一些经济关联度高、产业互补性强的城市群或都市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等城市群已经成为主导我国经济,并具有世界影响的区域经济体。十七大报告指出:“走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因此,在十二市合作的基础上,就要不失时机地构建东北城市群,形成完整的网状城市体系,最终完成东北地区的全面合作。
(二)形成一级、次级城市中心。为加快东北城市集群化发展,东北地区中小城市应加入大中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建立产业集群,最终形成以东北哈、长、沈、大四个大城市为一级中心,以鞍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大庆、本溪、延吉、通辽等一系列中等城市为次级中心,相互辐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网状”联合发展态势。在这一阶段,对交通通讯和要素流通服务等的要求将会更高,如在铁路建设方面,在此阶段应建成四通八达的网状铁路,将前期建成的“三横三纵”铁路网继续向其他城市延伸,如赤峰至丹东的铁路可延伸到内蒙古的锡林浩特等其他城市,边境城市也应加强必要的跨国境联运铁路的建设。
(三)大力实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战略。东北地区在全面启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实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战略,必须对东北区域经济实施国际化战略进行现实的定位分析。东北地区应借助地处东北亚,与多个国家接壤或邻近,产业结构又与这些国家有很大的互补性的有利条件,积极参与东北亚经贸合作,发挥内外双重合力,实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