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扩大内需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放之 杨金磊 时间:2010-06-25
  【摘要】本文认为,当前扩大投资,必须依靠观,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把促进改善民生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扩大内需 投资 循环经济
  
  一、引言
  
  当前,受全球性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也出现了严重下滑,需求不足。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推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而回顾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一个相当高的发展水平。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沉积了一些不和谐、不协调的因素,如盲目投资、资源滥开滥采,以致造成生态链条的失衡、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地威胁着经济社会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对此,我们已经有了深刻的教训。未来的经济社会如何发展?是继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还是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战略位置上;是走先破坏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还是走保护生态平衡、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是追求单纯的GDP,还是追求绿色GDP?这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发展性的大问题。尤其是在今天,又一轮新的投资正在启动,如何处理好扩大内需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
  
  二、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它们是社会总需求的组成部分。扩大投资、增加消费能改善有效
  需求不足,提高社会总需求,进而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同时,由于乘数的作用,扩大投资和消费还能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效应。进而国民收入的增加又会形成对支出进一步增加的需求,从而出现“支出增加——收入增加——支出进一步增加——收入进一步增加”的加速原理。显然,扩大投资与增加消费对启动需求、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当前,在人们收入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在消费显得较为谨慎的背景下,投资需求可以通过经济的景气、就业岗位的增加、收入的提高、投放现金等影响消费,并通过就业、收入及收入预期的影响对消费起传导作用,从而使得扩大投资对拉动内需尤为突出。
   的确,从我国政府所推出的十大项扩大内需的措施来看,投资都非常明确。其中,从基础设施建设到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性设施投资,再到灾后重建;从安居工程到医疗卫生、文化、再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都是着眼于既关注百姓的未来生活以改善民生,又没有过多涉及那些带来高增长的高能耗产业。不过,从政府扩大内需的着力点来看,主要是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社会原本就存在的薄弱环节。就中长期而言,这些投资无疑对于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与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相关联的产业链条较短,近期虽然也能带动基础原材料产业的发展,但带动作用有限。因此,对政府来说,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松动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入手,其目的在于通过“公共支出”起到启动作用,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毫无疑问,政府的投资,由于投资乘数的作用,加上松动的货币政策,对于民间实体经济增长是不言而喻的,是可以进一步地促动个人、等的连锁投资的。比如,保障性安居工程就能带动水泥建材等多个方面,投资铁路的2万亿也能带动电力、钢铁等发展。还有许多产业如电力、机械、汽车、纺织、、医药、化工、食品等都会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得到相应的发展。应该说,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民间投资对稳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是有巨大作用的。
  需要注意的是,扩大投资需求会产生两个效应:一个是增长效应,即通过扩大投资,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防止出现大的起落;另一个是结构效应,即增量上的投资会带来存量上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演变。这种演变既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比如,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的目的是不同的,投资商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他们作为“经济人”选择投资时,往往会从短期考虑,以选择那些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往往技术装备要求不高、自主研发要求不强、科技实力要求不高、又可以在短期内奏效,如采掘业、建材业、纺织业等。并且,随着经济的景气、利润的增多,企业投资会不断增加,其结果对资源和能源的需要也在不断地提高,以致可能会出现投资热,从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所以,我们绝不可忽视投资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在扩大投资的同时,依靠科学发展观,“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把促进改善民生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三、扩大投资需求,应与循环结合起来
  
  当前如何才能既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又使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扩大投资需求与促进产业升级结合起来,把扩大投资需求与推进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当前我国经济所面临的矛盾,从表面上看是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影响所致,但究其内在原因,还是产业层次低的结构性矛盾在经济运行层面的集中显现。因此,在新一轮扩大投资中,要更加注重推进产业升级,重点要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服务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高增长、高效益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要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既要淘汰落后产能,更要在增量扩张上进行优化。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关键。
  循环经济的核心就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就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并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而产业结构优化符合上述所有原则,在循环经济情况下,产业结构优化应不仅是考虑经济效益的提高,更要协调生态安全。因此,它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循环经济也是绿色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容量,在不断循环利用物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从而不断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扩大投资需求,应把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首先,社会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这是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急需通过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拉动内需。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循环经济工程资金需求量大,是吸引社会资金、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政府应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职责,通过各项政策引导投资、降低市场准入,使各方资金合理进入循环经济投资领域,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其次,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按循环经济要求去发展。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在扩大内需过程中,应对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予以鼓励,建立激励机制,降低企业负担,比如建立资源回收与再资源化产业、环保产业和生态产业的退税或补偿机制,对准备进入或已经投资环保产业、生态产业的企业给予最大幅度的产业政策支持,让其从发展循环经济中获益,以促使循环经济产业得到更快发展。
  最后,在鼓励企业投资的同时,对于符合法规规定和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服务,加快审批;而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特别是“两高一资”、污染严重的项目,环保部门不得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