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合作 互利双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发奋 时间:2010-06-25
  摘 要:2008年政局的变化是影响两岸关系的最直接因素。面对着国民党执政后两岸关系的持续升温,对于海峡两岸的走向与前景也渐趋明朗,两岸应该充分把握住机遇,深化合作,互利双赢。
 
  关键词:台湾大选;海峡两岸;经济合作
  
  2008年,台湾地区“大选”,国民党参选人马英九以绝对优势击败民进党参选人谢长廷,成为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有学者认为此事实明确透露出台湾民众对陈水扁八年的执政很失望、对于民进党所谓统独之争很冷漠、对于恶质化选举很厌恶、对于当前岛内的经济低迷很担心[1]。而马英九当选后,两岸关系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及良性互动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将是两岸经济关系的巩固与。
  
  一、两岸经济合作的回顾
  
  两岸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始于1979年年初祖国大陆提出 “三通”倡议, 但两岸经济关系真正开始由秘密走向公开,并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自1987年蒋经国先生宣布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以后。两岸经济关系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日益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发展、加强两岸间联系的重要纽带。
  海峡两岸贸易总额从1979年的0.46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783.3亿美元,此25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31.9%,其中台湾地区向祖国大陆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7.9%,祖国大陆向台湾地区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4.6%。2003年台湾地区向祖国大陆出口493.7亿美元,占当年台湾地区出口总额的24.5%,与祖国大陆的贸易顺差成为台湾地区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从2003年起,祖国大陆超越美国、日本,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且是台湾地区最大的出口市场,台湾地区是祖国大陆第二大进口市场。到了2007年,两岸贸易总额突破1 200亿美元,已经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30%[2]。台商到祖国直接投资也迅猛发展。有学者作过统计,近年来台商海外投资的3/4都集中在大陆,上市上柜公司80%在大陆都有投资[3]。
  
  二、两岸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相互依存性
  
  (一)两岸经济发展的现状
  大陆经济自建国以来虽然经历过重大挫折,但仍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转变经济体制和实行改革开放,使经济实现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年平均增长率约10%,成就了“奇迹”。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力量和全球最大的商品市场。以进出口贸易为例,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从 1981 年的1.1%上升到 2004 年的 6.39%,并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贸易国。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稳定与带动作用亦是日趋明显,并已成为东亚地区经济稳定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上个世纪后五十年,台湾地区抓住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机,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了8.3%,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了让世界瞩目的“亚洲四小龙”。20世纪80年代之后,台湾地区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失去,但由于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使台湾地区本已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祖国大陆获得了新的机会,由此成为80年代之后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1996年之后台湾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岛内斗争阻碍了经济增长。
  (二)两岸经济相互依存性的比较
  两岸经济由于贸易总额较大,互补性明显,所以相互依存度也较高。对外贸易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台湾地区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本来就很高,并且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贸易占台湾地区对外贸易的比重又很高,因此,海峡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已经成为推动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1.大陆经济对台湾的依存度不断降低
  这首先源于台湾与大陆经济总量差距日趋扩大。2007年中国的GDP总量达到3.6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与第三名的德国3.8万亿相差仅2千亿)。而中国大陆与台湾 GDP 总量的比值由 1994 年时的 1.31 上升到 2004 年时的 2.54。在瑞士洛桑管院(IMD)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中国大陆首超台湾地区,由18位进步到15位;而台湾则由17位退居18位。而2007年广东省GDP总量为30 606亿人民币首次超过了台湾的3 793亿美元(约合26 500亿人民币)。从 GDP 增长率来看,中国大陆经济增长速度一直明显高于台湾,并且此趋势将会继续,两岸经济实力差距必将进一步拉大。此外,大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使得台湾的商品不再是大陆不能生产的必需品。在两岸经贸交流的初期,大陆自台湾地区进口的商品多数属于祖国大陆短缺、或生产不了、或生产成本较高的商品,如20世纪80年代的轻工类消费品,90年代的部分原材料、零部件,2000年之后的高科技信息产品等等。而同期祖国大陆出口到台湾地区的商品,则主要是土特产、农工原料及半成品、电机设备及其零件、机械用具及其零件、钢铁等较为初级低端的产品。如今,不但祖国的经品已经完全能够自给,连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商品也能生产并向外输出。以电器为代表的高技术商品为例,2004年1—10月,海峡两岸电子电器商品贸易额接近 90亿美元,其中祖国大陆自台湾地区进口47.7亿美元,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出口则达41.3亿美元,几乎各占了一半比重。另一方面,台资在中国大陆利用的外资中所占比重则在逐步降低。2002 年中国大陆实际利用台资额占其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 7.22%,达到近年来比重最高,2003—2004 年开始下降[4]。
  2.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不断上升
  首先,台湾经济在经历了上世纪高速发展后,在本世纪陷入了缓慢甚至低迷的状况。当前台湾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特点:如抵御外部经济波动能力降低;经济调控能力减弱;出口竞争力相对下降等[4]。在此情况下,经济快速发展的大陆就成了带动台湾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近年来,两岸经贸联系就算在政治紧张的局势下仍然发展迅速,从2003年起,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且是台湾地区最大的出口市场,台湾每年从大陆的经贸往来中获得数百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台湾对大陆进出口贸易依存度均逐渐升高,2000年时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为 17%,2004年则上升到 37%(包括香港)。其次,台湾对大陆投资占其对外投资的比重正在逐步增强,而对大陆来说则有变弱的趋势。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一直是台湾第一大投资地区。2002 年,台湾对中国大陆投资已占到台湾对外投资总额的 2/3 强,2005 年更是增加到了70%。此外,大陆也为台湾急需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去向,为台湾的工农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在此消彼长的两岸依存度对比中不难看出,搭上祖国大陆这辆经济的“高速列车”已经成为无法抗拒的不二选择,马英九当选后的种种迹象也表明台湾当局正在努力纠正陈水扁执政期间所犯下的某些严重政策错误,这将有利于两岸经贸更加健康稳定发展。
  
  三、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景展望
  
  随着两岸关系“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主轴的确立,两岸经济合作必将向纵深方向发展,两岸经贸往来更加密切,经济融合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一)两岸经济合作的方向:区域经济共同体
  自2005年连宋两位主席造访大陆,并提出了“两岸共同市场”和“两岸自由贸易区”以来,就表明了台湾有识之士在深思后对推动两岸关系已经达成了共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使本国经济立于有利竞争地位,加强与巩固同本区域经济体的合作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当前的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都是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AFTA)的建立令中国大陆首次在周边构建了一个争取经济发展与安全的共同体,标志着中国大陆开始走向区域经济中战略制高点的位置。然而,从台湾角度来看,如两岸僵局在未来仍持续不前,台湾将可能被排除在整个亚洲经济之外,最终导致台湾经济进一步边缘化。可以肯定地说,推动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两岸经济发展的必然。在两岸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中,大陆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海峡西岸的福建省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将在新的发展机遇下,依托大陆经济的实力,辐射海峡两岸,促使两岸携手,深化合作,谋求双赢。
  (二)减少政治因素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冲击
  在1993年以来的近15年间,两岸经济合作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政治关系影响下艰难发展,而受害最直接也最深的则是岛内人民。虽然说两岸经济发展无法不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但作为维护两岸人民根本利益与福祉的两岸领导人,应该本着更加务实的态度,逐步降低纷繁复杂的两岸政治关系对经济合作的影响。大陆方面对此已经释放出了很大的真诚与善意,颂布了一系列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如在2007年4月举办的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上,就宣布了13项政策措施,以推动两岸的交流与合作。马英九上台后首要任务是重振台湾经济,这就要求台湾当局应当充分认识到两岸经济合作大势的不可逆转性,充分尊重台湾人民的利益诉求,减少政治或意识形态的因素对经济的阻碍,拿出充分诚意来促进两岸经济的合作发展。
  (三)以“三通”为突破,深化两岸经济合作
  “三通”是指海峡两岸间实行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从1979年祖国大陆呼吁海峡两岸“三通”起,祖国大陆一直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并在许多、政策上有所体现。但两岸“三通”的合理要求却一直受到台湾当局的无理阻挠与破坏。直到2008年6月,两岸海协会与海基会才在暌违九年以后再次会谈,并就两岸直航等问题达成协议。这也标志着两岸的交流与往来正逐渐步入正轨,对两岸经济合作影响巨大。据台湾《新新闻》估计,单两岸实现海运直航一项,每年不但可以省下宝贵的时间,还可省下高达约2亿新台币的运输成本。台湾的各项民调也表示,岛内约有70%的民众认为“三通”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5]。相信经过两岸共同努力,完全意义上的“三通”将开启两岸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两岸在“三通”问题上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实属不易,两岸应以此为契机,顺应潮流,珍惜与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渊源,努力发展直接双向的交流与合作,让中华儿女共同携手,共创辉煌。
  
  :
  [1] 金奕.马英九执政与两岸关系走向[J].世界知识,2008,(8).
  [2] 林毅夫,易秋霖.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与经贸合作趋势[J].国际贸易问题,2006,(2)
  [3] 吉佩璇,药朝诚.两岸经贸发展与“一国两制”的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6).
  [4] 曹小衡.当前台湾经济的几个特点与两岸经济合作研究[C].北京: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集,2005.
  [5] 盛九元.新格局,新展望——看选后两岸关系与经贸发展[J].两岸关系,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