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行业协会职能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立清 时间:2010-06-25

  [摘要]本文引入“社会资本”概念分析转轨时期行业协会的职能,指出行业协会通过同质互动和异质互动发挥作用。同质互动从理论的表层揭示出行业协会何以能够促进和整个行业的原因。异质互动则使行业协会掌握社会中的桥梁和“结构洞”,突显行业协会在市场中不可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行业协会 社会资本 同质互动 异质互动 结构洞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行业协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代表行业的整体利益,对内为协会成员单位服务,规范行业内部的竞争行为,制定行业的统一标准,提升行业竞争力;对外作为本行业的代言人,同立法机构 、政府沟通,以及与外部同业等进行博弈,以保护、谋取协会成员单位的合法利益。显然,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近年来,国内多数学者将行业协会职能概括为协调和服务,多从法学、制度经济学等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将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行业协会的职能。
  
  一、社会资本理论概述
  
  关于社会资本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出发,给予了不同的界定。皮埃尔·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真实或虚拟资源的总和。对于个人和团体来说,由于要拥有的持久网络是或多或少被制度化了的相互默认和认可关系,因而它是积累而成的。”罗伯特·普特南则这样界定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根据它们的功能定义的。它们都包括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而且有利于处于同一结构中的个人的某些行动。”
  尽管对社会资本问题的研究一开始就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例如把社会资本看做是嵌入社会关系之中的资源,社会资本是取得回报的投资等等,但是,社会资本的研究视角到底是从集体还是从个体出发?是这一研究深入展开的前提。与布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等人强调团体论或集体论不同的是林南,他认为,从集体主义立场出发研究社会资本,最明显的缺欠是强调社会资本的密集性(density) 和紧密性(closure) 。在林南看来,强调社会资本的密集性和紧密性是集体主义立场的必然产物。因为集体是有边界的,布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等人认为,只有在集体活动或集体联系中社会资本才是有效的,这就使社会资本的发生与存在被限制于特定的界限之中。然而,社会资本是通过社会网络关系发生和运行的,社会网络是开放的,网络之间的桥(bridge) 可以有效地把不同网络联系起来,这已被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 和伯特(Ronald Burt) 等人的研究所证明。
  林南从个体行动立场出发研究社会资本,他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资本是个体为了在嵌入性资源中获取回报,通过工具行动和表达行动而在社会关系中的投资(investment)。”重视个体行动与林南把社会资本界定为取得回报的投资活动直接相关,一方面,个体都是拥有一定社会地位、占有一定社会资源的行动者,社会资源通过个体的占有而形成各种资源的网结,只有通过个体才能抓住这些资源的网结;另一方面,嵌入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只有通过动员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资本,而能够动员社会资源的只有那些为了得到回报而积极努力的行动者。
  为此,林南引入了同质互动与异质互动的概念:在资源和生活方式上具有相似或相近特点的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为同质互动,反之则为异质互动。
  
  二、 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行业协会职能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主体资源组成的社团组织,换句话说,是否加入到某个行业组织中,企业具备自由选择权,对行业协会来说,对企业是否有吸引力,关键要看它的职能是否满足企业的需要,回答企业的问题通常是:我加入协会有什么好处?运用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从资源、社会结构和个体行动出发可以很好地分析市场经济中行业协会的职能。

  会员的同质互动与异质互动。同质互动比较好理解,行业协会通常是由具备“业缘”的同行商家组成的行业组织,会员之间在资源和生活方式上具有相似或相近特点,进入行业协会往往也是考虑方便与同行交流,加入了同行的一个“大圈子”中,结识更多的同行,互相取经,共同提高是这类互动的基本含义。行业协会内部会员的同质互动是一目了然的,这一概念首先从理论的表层揭示出行业协会何以能够促进和整个行业的原因。
  异质互动则从深层次进一步揭示行业协会的诸多职能。异质互动的概念似乎较难理解,但笔者认为,这正是行业协会职能的关键所在。市场中的企业除了自身努力搞好生产经营以外,还要面向政府相关部门,面向社会各界;要努力拓展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要面向行业上下游,争取更多的生意机会和对自己更有利的合约条件;要面对银行等各机构,解决融资问题等等。按照林南的分析,会员企业解决上述问题时往往面对的是另外一个,最有效的解决渠道往往也不是单打独斗,这种在一个网络内(通常是同行组成的企业网络)的企业,要跨网络的取得支持,争取社会资本,依靠的手段正是异质互动。
  
  三、一个行业协会社会资本积累的实例
  
  自建立深圳特区以来,深圳市政府一直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和作风,努力营造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国内投资环境的日益完善,外商纷纷拥入国内投资建厂,独立的外资企业与个别的政府部门很难建立和谐的政企关系,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正是依托构建政府与外资企业之间良好互动关系,不断积累社会资本,搭建和谐政府和企业关系网络,丰富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结构洞”,使会员企业透过协会这一桥梁获取更多和谐的政府关系的资本,这是该会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该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将自身定位为介于外商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处理来自企业的投诉5000余件,结案率达95%以上,较好地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深圳正常的投资环境。“有困难找协会”,协会在外商投资企业中树立起了非常好的形象和口碑。
  
  []
  [1]Shaul M. Gabbay ,Roger Th.A.J. Leenders: Social Capital of Organizations: From Social Structure tothe Management of Corporate Social Capital, http://som.rug.nl/
  [2]贾西津等.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M].社会文献出版社,2004.
  [3]黎军.行业协会的几个基本问题[J].河北法学,2006.
  [4]余晖.行业协会及其在的发展: 理论与案例[J].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5]徐家良.双重赋权:中国行业协会的基本特征[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1).
  [6]吴军民等.社会资本与民间组织运做[J].华东经济管理,2005,(9).
  [7]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