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区域创新能力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桑媛媛 时间:2010-06-25
   摘要:创新能力是决定一国或地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拥有较强的区域创新能力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最发达省份之一的浙江,也面临着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迫切任务。文章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5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浙江的区域创新能力,论证了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实可行性。
 
  关键词: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绩效
  
  创新能力是决定一国或地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拥有较强的区域创新能力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深入分析浙江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对贯彻落实“两创”总战略、推进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
  
  一、区域创新能力的含义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最早提出了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组合,包括开发一种新的产品,运用一种新的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或控制原料或未成品一种新的来源以及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后来的专家学者也为创新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2001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认为,创新是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过程。这里的创新主要是指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该报告指出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它包括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的环境和创新的经济绩效。
  
  二、评价浙江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近年来众多的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其中包括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世界经济(WE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美国兰德公司(RAND)等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这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各国都希望能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来评价本国的区域创新现状,提高本国的区域创新能力。中国政府和学者也是如此。然而,由于经济、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来评价中国各区域的创新能力时,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主要是评价指标的适用性问题。
  相比较而言,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创新体系的一致性要高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创新体系。鉴于此,从2001年起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每年采用最新的统计数据,运用科技手段,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5个方面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排名,这就是每年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与前述国际组织和机构采取的指标体系相比,《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所采取的指标更完善和细致,更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因此,本文在评价浙江区域创新能力时采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的指标体系。
  
  三、关于浙江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
  
  为了对浙江的创新能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本文运用2003-200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从以下5个方面对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分析:
  (一)知识创造能力分析
  就知识创造能力而言,浙江近年来有较大提高,从2003年和2004年的全国第10名上升到2005年和2006年的全国第7名,但仍落后于广东、江苏等地。这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第一,浙江的研究开发人员数量较少。近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浙江研究与开发机构的数量有所下降,研究与开发人员数量也随之下降。2003年,浙江研究与开发机构职工人员数量有7305人,其中家和工程师占4056人;到了2006年,浙江研究与开发机构职工人员数量下降到6178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4917人。然而,同样是在2006年,江苏省有研究与开发机构有144个,职工人员14610人,其中科学家、工程师占7457人;广东省研究与开发机构则达到186个,职工人员14329人,其中科学家、工程师占6904人。
  第二,政府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较低。据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浙江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经费投入为11.5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为6.58亿元,到2006年浙江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经费投入增长为17.66亿元,而政府投入大幅增长到12.83亿元。相比较而言,上海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经费投入达到惊人的258.84亿元,其中政府投入94.89亿元;而北京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经费投入则达到更为惊人的324.09亿元,其中政府投入275.26亿元。
  第三,就专利方面看,尽管浙江4年来都排在全国前10名以内,但主要得益于3种专利中的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则较少。据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浙江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了8328件和1428件,但和其他几个发达省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第四,就投入产出比方面而言,浙江表现一般,2003-2006年都排在全国10名以后。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浙江众多的中小企业成为研发的主体,使得浙江省的研发能够很好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促进了浙江技术研发效率的提高。
  (二)知识获取能力分析
  知识获取能力主要包括科技合作、技术转移和外国直接投资等3项综合指标。
  首先,浙江的科技合作水平很高,有着长期的产学研合作的传统。近年来,浙江致力于区域创新要素的培育和流动,在全国率先创办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网上与网下,无形与有形、技术资本商品人才有机结合的技术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同时,浙江全面启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联合共建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对加强知识流动和获取起到了很大作用。
  其次,就技术转移情况来看,近年来浙江的技术交易市场比较活跃,但表现不是很稳定。2003年技术市场成交额530353万元,2006年却下降到399618万元。但是,浙江十分注重技术引进,近年来更是把引进技术作为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产业层次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对先进技术尤其是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
  再次,浙江是典型的经济外向型省份,但长期以来来,外资对浙江的投资兴趣并不高。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浙江逐步完善吸引外资的政策环境,取得了良好效果。2003年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约为54.49亿,到2006年激增到约88.89亿美元。但其他发达省市也在努力完善投资环境,浙江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三)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企业是研发活动的主要执行者,浙江的创新优势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创新环境好。浙江企业创新能力从2003-2006年一直排名全国前列,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企业R&D经费投入稳步增长,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企业研发投入较低,曾是阻碍浙江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随着国内外竞争的不断加剧,浙江企业逐渐认识到增加内部研发投入对于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作用。2006年,浙江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了0.63%,高于全国0.6%的平均水平,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其次,浙江企业的设计能力不可低估,主要表现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两个方面。2006年,浙江实用新型的申请数和授权数分别为15940件和10503件,均排在全国第2位;外观设计的申请数和授权数分别为28707件和19041件,分别居全国第3位和第2位。再次,就制造和生产能力而言,浙江处于全国上游水平,尽管设备水平相对落后,但是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比较大。近年来,浙江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注重人才、技术、管理等知识型要素投入,注重原始创新、引进技术再创新和集成创新。
  (四)区域创新环境分析
  2003-2006年,浙江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综合指标排名都在全国前5位,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浙江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探索出了模式多样化、产权明晰化、股东多元化、股权集中化、要素股份化、身份社会化等经验,民营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制度创新成为浙江由资源小省变为经济大省的重要因素。同时,浙江注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全面实行改制与转制相结合的科研院所改革。
  其次,浙江规模增长快、金融资产质量好,是全国金融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截至2007年10月末,浙江省主要商业银行5级分类不良贷款率仅为1.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39个百分点,一部分支行不良贷款率甚至为“0”。
  再次,就创业水平看,浙江表现一般。但是,近年来浙江不断加快推进创业投资,创投企业运作良好。而且,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创业投资的重点领域,占创业投资的80%左右,成为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
  但是,浙江在劳动者素质水平和投资综合指数排名不佳。从每百万人研发人员数量看,浙江分别是广东的78%、江苏的58%;高层次创新人才紧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只占人才总量的3.9%,低于5.6%的全国平均水平;从人均受教育年限来看,浙江为6.96年/人,位居全国第15位。
  (五)区域创新绩效分析
  浙江创新绩效水平较高,从2003-2006年一直排在全国第5或第6位。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浙江的宏观经济比较理想,2003年浙江GDP为9705.02亿元,居全国第4位,人均GDP为20147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542元。到2006年时,浙江GDP仍居全国第4位,但GDP实际数额已经激增到15742.51亿元,人均GDP为31874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6084元。
  其次,就产业结构而言,浙江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3-2006年,浙江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1%,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基地加快发展,增强了浙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06年浙江出口额约为1076亿美元,2007年则达到了1283亿美元。
  再次,从就业水平看,蓬勃发展的浙江民营经济不仅为省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而且还促使许多浙江人到省外甚至国外去创业。目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浙江人有100多万人,在全国有44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投资7000多亿元,创办企业10万余家,年销售产值1万多亿元。
  但是,浙江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2006年,浙江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只占增加值的8.31%,4年来仅提高了0.53个百分点。浙江高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仅居全国第7位。
  综上,尽管浙江在某些方面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浙江在某些方面也具有其他省市所不具备的优势。整体而言,近年来浙江区域创新能力一直呈上升趋势,区域创新能力位于全国上游水平,属于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这为浙江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1、刘奇,孟刚等.对浙江区域创新能力的初步分析和评价[EB/OL].http://www.Zj.xinhuanet.com/website/2008-07/08/content-13754846-1.htm,2008-07-08.
  2、石春甫.“浙江金融现象”透析[J].今日财富(金融版),2008(6).
  3、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1)[R].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4、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6-2007)[R].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5、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6、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05)[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7、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06)[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8、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07)[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