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对于实体结构的代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通过对美国证券市场与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产业之间不仅在经济活动中相互联系,而且各种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以及由此综合形成的产品产量或产值也存在着数量比例上的关系。钱纳里认为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化适应需求的变化,能够更有效地对技术加以利用。在预见力不足和要素流动有限制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统计和实证研究揭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互为前提,相互支持。
经济的发展告别了粗犷式的外延增长模式,其发展不仅取决于各种资本、技术、劳动力等量的投入,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各种经济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的优化配置。特定的高附加值溢出效应的产业的迅速成长与发展,可以提高整体资源配置的效率,对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产生推动作用,进而拉动经济持续地良性增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通常是一种双向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高。
传统的产业结构划分是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基础的。通常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类:第一产业为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有的经济发达国家,还包括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前部门和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后部门。第二产业指广义的,包括采掘、制造、建筑、通信、水电煤气、地质勘查与水利管理等行业,第三产业指广义的服务业,包括商业、、运输、饮食等公共服务以及、卫生、、政府等公共行政事业。
Petty、Chenery、Kuznets等对产业结构的一般性研究认为:”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转变是三次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表现为三次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所处地位的变化,分别反映在劳动力和产值等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而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小,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趋于上升,最终都形成“三、二、一”的产业分布。
二、我国的产业结构
1992年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全面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变迁也经历了同样高速的发展过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3-2006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98%,总体趋势是第二产业带动GDP的增长贡献较大,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速大致保持平衡;第一产业增速最低。2001-2006年是我国经济增长加速的时期,到2006年全年GDP达到210870.9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247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103162.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82971.96亿元。
从三大产业部门的结构构成来看,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趋势是合理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明显,第二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比重保持平稳。1992-2006年,第一产业比重由21.79%下降到了11.73%;第二产业比重由43.45%上升到了48.92%;第三产业比重由34.76%上升到了39.35%。而世界平均产业结构水平是第一产业占5%,第二产业占31%,第三产业占64%,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国的产业结构是的构成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其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过大,而第三产业比重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很大(见图1)。
前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和资源的数量;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能源和机器的配置;在后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开发。以科学技术的突出作用为表征,人类开发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各次产业中高科技的含量也越来越大。国际竞争未来的突出表现将是各国之间科技研究与应用之间的竞争。目前,我国每年有专利技术2万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2.5万多项,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科技进步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为20-30%,而发达国家则为60-80%。因此,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三、美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分析
美国的产业结构早已实现了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为主要经济贡献部门和就业拉动部门的优化配置。代表第一产业的农林渔业对GDP的贡献仅为0.95%。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高达66.05%,其中房地产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占比达到12.60%和11.83%。
美国有4个全国性的股票交易市场,它们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全美证券交易所(AMEX)、纳斯达克市场(NASDAQ)、招示板市场(OTCBB)。美国公司无论大小,在投资银行的支持下,均有上市融资的机会。美国股市的交易十分活跃,融资及并购活动频繁,这主要得益于充沛的资金供应、良好的流通性。数量巨大、规模各异的基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根据各自的要求和目的在不同的股市寻找不同的投资目标,为美国股市提供了世界上最庞大的资金基础。因此美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充分体现了美国整体经济的产业结构。本文运用标准普尔500家公司指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NASDAQ市场数据为例对美国证券市场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曾是美国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证券交易所,有大约2800家公司在此上市,全球市值约15万亿美元。截至2004年7月,30家处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的公司除了英特尔和微软之外都在NYSE上市。在2006年底纽约证交所市值前50名上市公司中,金融(27.04%),石油(15.80%),医疗保健(15.37%),消费品(12.52%)为市值最大的4个行业。
NASDAQ市场是一个真正的全球性资本市场。经过近30年的,NASDAQ全国市场有4400多只上市股票,其中不乏世界上最大、最出名公司的股票。1998年底,NASDAQ市场在上市公司数量、成交量(股数)、市场表现、流动比率、机构持股比率等方面全面超过了纽约证券交易所。1990-1997年间,NASDAQ的交易额增长了891%,远高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336%和伦敦证券交易所的266%。目前,在NASDAQ上市的外国公司已达440多家,占上市企业总数的9%左右。外国公司在NASDAQ上市的数量和节奏具有美国其他交易所不能企及的优势,其国际化进程又走在美国各大证券交易所的前列。
NASDAQ证券市场是支持创新的证券市场,涉及的公司行业分布广泛,体现了美国主导经济概念:金融、工业、医疗保健和消费品类行业的市值和占整个纳斯达克市场总市值50%以上。在NASDAQ市场,1999年上市的新股中,机软件与服务业两大行业所占比例达到55%,计算机硬件、通讯、生物医药等行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据NASDAQ网站统计,计算机行业的市值占整个市场市值的42.74%,具绝对规模优势;电子通讯行业紧随其后,占总市值的17.7%。
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经验显示,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应当与整体经济产业结构保持一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发展趋势切合。一方面,优质的上市公司通过依托证券市场,培育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及整体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证券市场也因有成长前景好、盈利增长快的主导产业存在,带动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实体经济与证券市场的良性互动。
四、我国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分析
与美国证券市场的产业结构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在我国2006年GDP构成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为11.73%,第二产业中工业为43.30%、建筑业为5.62%,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9.35%。截至2006年底,A股上市公司家数共有1527家。按照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共分为A-M的13大类行业。根据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6年末数据,我国证券市场第一、二、三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39、1015、473家,所占比例分别为2.55%、66.47%、30.98%。占GDP比重11.73%的第一产业包括上市公司所占比例仅为2.55%,而其中木材、家具业作为大类,在上市公司总数中所占比例只有0.26%,4家上市公司。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共891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8.36%,而对应的GDP比例为43.3%,其中传统的机械、设备、仪表行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以及金属、非金属行业的上市公司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第三产业中某些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上市公司的数量偏少,传统的批发、零售贸易,信息技术及综合类行业的比重较大。
从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指标的角度看,行业分类中最大的3个行业分别是采掘业、金属非金属和机械设备仪表;从净资产收益率占比指标的角度看,最大的4个行业分别是采掘业、金属非金属、金融保险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从市值占比指标看,最大的为金融保险业39.54%,其他行业均在10%以下。从各项指标来看,农、林、牧、渔业,造纸、印刷,传播与文化产业,木材、家具等行业的比重均比较低。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看出,属于现阶段主导产业的公司占有较大比重,它们部分属于成熟行业的公司如采掘业,金属非金属行业等,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进程,加速了这些产业部门的高度集中;我国沪、深市场上市公司产业结构部分地反映了我国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如医疗保健、信息技术产业、银行证券保险等第三产业的朝阳部门,虽整体实力还无法与传统产业相抗衡,但增长速度较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的持续健康发展,逐步扭转了传统体制下形成的产业结构极度不合理的局面,产业发展趋向优化。但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所属的产业结构配置与实体经济结构比例,还存在着一定程度地脱节,从而未能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引导整体经济结构优化与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应有作用(特别体现在第一产业的结构比例上)。而产业部门内部,行业之间的上市公司比例也是存在着某些生产部门的“拥挤”与“冷清”并存。我国已经步入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未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将主要依靠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仅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上市公司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而资本市场作为各个产业调节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工具,其促进产业进一步优化和经济整体的协调健康发展的作用将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显现出来。
:
1、卓悦,阮钢,陈德棉.美国证券市场高科技上市公司研究[J].证券市场报,2001(1).
2、姚禄士.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及其能力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3、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