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不变资本节约思想探析
[摘要]节约不变资本,节约使用资源,不仅是提高效益的需要,而且是我们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不变资本节约理论的研究和归纳,以期探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新方法,并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开拓新的思路。
[关键词]不变资本;节约;启示
节约是人类在促进社会进步活动中,对稀缺性资源的合理使用。资源节约即不变资本的节约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章专门论述了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问题,归纳了节约不变资本的各种有效方法,是值得我们探讨并学习的。
一、马克思对不变资本节约理论的论述
“资本家狂热地坚持节约生产资料的精神,完全是可以理解的”[1]72。马克思对于资本家狂热地节约不变资本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不变资本的节约在马克思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生产的物质条件而产生的不变资本的节约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不变资本的节约。马克思说:“在可变资本不变,因而按相同的名义工资使用的工人人数不变的条件下,绝对剩余价值的增加,或剩余劳动从而工作日的延长——不管额外时间有没有报酬都一样——会相对地降低不变资本同总资本、同可变资本相比的价值,并由此提高利润率。”[1]92这实际上是通过增加固定资本利用时间,加快了固定资本的价值实现和转移,缩短了不变资本的周转期间。“国税、地方税、火灾保险费、各种常雇人员的工资、机器的贬值和工厂的其他各种非生产费用,都不会因劳动时间的长短而变化。”[1]93可见,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工厂各种费用的相对比率在缩小。其次,必要的劳动空间的缺乏。“煤矿——最必要的支出被忽视”[1]77,“从而工人生命的牺牲,大部分是由于矿山主的可耻贪欲,例如,好些地方只开一个竖井,以致不仅没有足够的空气流通,并且一旦这个竖井闭塞,就不可能有第二个出口”[1]78。“工厂——在这个项目下,要说到真正工厂对一切保障工人安全、幸福和健康的设备的忽视”[1]79;其次,“室内劳动一般的情况——大家知道,空间的节约,从而建筑物的节约,曾经怎样厉害地使工人密集在狭小的地点”[1]81。资本家通过压缩生产空间,把工人挤在狭窄的有害健康的场所,且不安装安全设备,对采矿业等有危险的生产过程,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等等节约了大量的不变资本,而对于工人来说,生命和健康却受到严重威胁,马克思用了较大篇幅来论证这类节约对工人造成的伤害。
(二)由生产的物质手段而产生的不变资本的节约
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是生产力的主要标志,而通过科技发明、技术进步所实现的生产工具的改善又使得不变资本的节约成为可能。马克思说:“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劳动的一切新发展中,以及这种新发展通过结合劳动所取得的社会应用中,获得最大利润的,大多都是最无用和最可鄙的货币资本家”[1]120。不言而喻,马克思已经为技术在生产中发挥最大效用指明了方向。首先,通过改进技术,提高了动力生产和动力传递效率,从而降低燃料消耗,同时降低原材料消耗;其次,由于机器设备的改善,从而实现工厂设计的优化,既节约建设费用,又通过优化配置,提高效率;最后,充分利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通过用较少的支出来获得较大量的固定资产。“建立在一种新发明基础上的工厂,同后来在旧工厂废址上出现的工厂相比,需要有更大得多的费用。这种差别有这么大,以致最初的企业家大都要弄到破产;后来用贱价得到这种建筑物,这种机器等等的人方才发达起来”[1]97。应该说,这是不变资本的最大节约。
(三)由劳动对象的充分利用而产生的不变资本的节约
劳动对象的充分利用是不变资本节约的另一大类。马克思写道:“生产排泄物(即生产上所说的废物)会在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再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这种所谓的排泄物,也就是通过这个过程,而再回到生产和消费(生产的消费或个人的消费)的循环中来”[1]95。排泄物(包括生活排泄物)的利用,如果说马克思那个时代还只是资本家处于节约使用不便资本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利用的话,那么当今的利用则是别无选择了。“由于大规模社会劳动所产生的废料数量很大,这些废料本身才重新成为商业对象,从而成为新的生产要素。”[1]95在机器改良、科学进步的情况下,生产排泄物和生活排泄物的再利用成为可能,一方面可以通过排泄物的再利用来节约不变资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废料的减少来节约,使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高到最高限度。排泄物的利用使得一定量的原料被生产出更多的使用价值,一定量的价值通过支配更多的劳动产生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排泄物的利用提高了原料与其他要素的协同水平,“要和生产排泄物因再利用而得到经济互相区别的,还有防止废料发生的经济。这种经济是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因而使一切直接加入到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直接利用到最高的限度。”[1]95排泄物的减少同样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间的协同水平来获得的。
(四)由劳动的社会性而产生的不变资本的节约
马克思说:“资本家比如说因棉花和纺纱机变得便宜而得到更大利润,这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1]95~96在这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靠发展机器制造业和植棉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就是说,不变资本价值的减少依靠生产不变资本的相关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来实现。资本家得到的好处仍然是社会劳动的产物,虽然并不是他自己直接剥削工人的产物。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1]97。
(五)由可变资本的使用而产生的不变资本的节约
可变资本即劳动者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组织者,其积极性的高低和素质的好坏也会影响到不变资本的使用和损耗。马克思说:“资本家狂热地节约生产资料是可以理解的。要做到一点也不损失,一点也不浪费,要做到生产资料只按本身的需要来消耗,这部分地取决于工人的训练和,部分地取决于资本家强加给结合工人的纪律。”[1]99可见,在当时条件下,马克思已经充分认识到劳动者素质和工厂制度对不变资本节约的重要。
以上是马克思对于不变资本节约的分析。虽然马克思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他在此对不变资本的分析则主要是针对生产过程中一些共同的特征进行的,大多数特征不会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改变(除了靠牺牲工人的健康而实现的节约外),只要是商品经济的社会化生产,这些生产中的特征就仍会存在。 因此,这些论述无论对于我国企业生产还是节约型社会建设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二、不变资本节约理论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马克思所论及的资本家节约不变资本的各种方法,在今天的都能找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而无论是在马克思的时代还是当今,这些方法中都有一部分是应当被禁止的,而另一部分却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这些可以肯定的部分中有不少又是我们企业可以直接引用的。
(一)注重技术革新来节约不变资本
技术创新可以改良生产设备,改进生产工艺,节约原材料,所以说技术创新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最根本的途径。尤其是在技术进步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企业不能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即使是优势企业也可能会被后来者挤出市场。因此我国企业应重视技术革新,而技术革新的关键性目标就是节约不变资本,这种技术变革,可以在充分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方面充当最为积极的角色。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可通过下列途径节约不变资本:1.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其设计更为优化,从而降低单位产品原材料的消耗;2.不断研发运用新技术改良机器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生产中产生的废料,降低能源消耗;3.综合权衡各种条件比如、能源、原材料等选择工厂的位置,合理设计工厂结构, 节约厂房、仓库占地面积,从而使不变资本的节约达到最大限度。这些不变资本的节约不仅表现为个别企业不变资本的节约,还表现为社会各相关生产领域的不变资本的节约。因此“一个产业部门利润率的提高,要归功于另一个产业部门劳动生产力的发展”[1]70。
我国存在着规模小、数量多、结构不合理、协作性差等状况,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因此,扩充规模、加强合作迫在眉睫。一般而言,企业可通过两个途径来扩充其规模:第一,所谓规模经济,是在既有的技术水平下,扩大特定产品的生产规模;第二,发展范围经济,即多种产品的生产。这就要求企业在注重自身内部积累的同时,应积极采取多种形式与其他企业联合,尤其是那些产品市场定位清晰、市场占有份额较大,具有品牌、商标、专利、核心技术等明显优势的骨干企业,更应积极地以资产纽带、产业关联为依托,运用兼并、重组、托管、分包等多种形式,迅速实现规模经营。同时,在生产达到较大规模时开始多品种经营,企业生产要素间的协同率会高得多。通过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使单位产品对不变资本的占用下降,是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寻求廉价优质的原材料和辅助燃料来节约不变资本
原材料和辅助燃料是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其使用和投入的数量会越来越大。所以应当鼓励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更好的同质廉价的可替代品。从成本角度来看,替代品与被替代品的成本界限应当是,当替代品的生产成本与治理成本之和小于被替代品的生产成本与治理成本之和,则应当使用替代品,而不一定必须要替代品的生产成本小于被替代品的生产成本。从效益角度看,这种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节约不变资本:1.不变资本的绝对节约,其一是从物质量上的节约即单位效用的物质含量的减少,其二是从价值量的节约即单位效用的价值量的减少;2.不变资本的相对节约,替代品的环境效益优于被替代品,则废弃物对土地等不变资本的占用、污染减少,从而节约不变资本。
(四)合理安排资金,减少浪费节约不变资本
马克思虽然没有论述这个问题,而是揭示了资本家“以劳动者为牺牲的劳动条件的节约”,“最必要的支出的忽视”[1]77导致了对工人的巨大伤害。今天的现实是虽然存在个别“最必要的支出的忽视”,更多的却是与此相反,出现了许多不必要的支出,造成了巨大浪费。这些浪费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形成:1.不变资本利用效率低下;2.生产及运输过程中的无谓浪费,如“跑、冒、滴、漏”等;3.投资方向错误;4.重复已有且产量能够满足需求的生产项目建设。这4种现象大量存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对环境构成了不利影响。我们必须积极寻找合理的投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杜绝浪费。还必须通过推广科技成果,提高机器设备使用效率,减少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力消耗,节省原料和辅助材料,搞好机器设备保养,以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这对于提高生产能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顺利实现“十一五”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五)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节约不变资本
由于学校一般只提供普通性的,而很多企业所需的是专门技能,因此企业还需要自己提供职业培训。而且随着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人们所学知识的衰退期也大大缩短,这就更强化了职业培训的重要性。我国企业对此重视不够,仅仅把目光盯在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上,结果导致高价引进的机器因工人操作不当而受损,或因工人技术水平低而只能使机器发挥部分功能,所以必须加强职业培训。
三、不变资本节约理论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人类对物质产品的强烈占有欲与在现有生产模式下资源所能提供的物质产生量形成巨大反差。霍根曾指出:“如果将来出现繁荣的话,那么社会就必须使它利用资源的效率提高很多——即从每单位的能源、水、材料和任何从地球取得并消耗掉的东西中获得4倍、10倍或者100 倍利润”[2]。也就是说节约使用资源,即不变资本。这一点就我国而言更显得重要和迫切。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由于人口众多,目前正处于快速化和城市化阶段,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迫在眉睫的任务。马克思的不变资本节约理论也为这一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指导和启示。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这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其中要着重考虑建设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的利用,使各资源与要素组合达到最优状态。
(二)完善产权制度
节约资源首先要明晰各种资源的产权,只有明晰了资源的产权,才会有人向资源负起责任,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使资源的浪费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既应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优化自然资源配置,节约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又应明晰人力资源的产权,提高人们从事科研、开发和推广应用的积极性,更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率。
(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应用技术,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目前要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节油代油、洁净煤和节电、节水技术。大力研究和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
我国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已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和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状况,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充分满足社会的需要,造成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又苦于缺乏人才的局面。因此,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优化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制定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思考并提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用以指导全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体系步伐;加快相关技术研究,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全国人民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提高公众参与水平。
马克思的不变资本节约思想,揭示了商品经济条件下怎样节约资本投入,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些对于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因此,运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经济和所的具体方法来指导我们的经济建设特别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2] 霍根.自然资本论[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