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兴起的新经济形态
[摘 要] 该文主要介绍了本世纪渐成气候的五种新形态:闲暇经济、儿童经济、银发经济、经济和会展经济,并简要说明了这些新经济形态的经济表现和影响力。
[关键词] 经济形态;闲暇;收益;就业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5 kinds of economic types:leisure economy,children economy,the elders economy,test economy and exhibition economy. It simply explains the effects of these economic types.
Key words: economic type;leisure;revenue;employment
世界进入21世纪,各种经济势力整合变化,涌现出许多新型的经济形态。如信用经济、眼球经济、拇指经济、经济、虚拟经济和知识经济等等。与传统的经济形态相比,这些新型的经济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满足更高层级的人类需求、消遣性、共时化、休闲性、时尚性,以第三产业为主要载体等。
以下介绍几种新型的经济形态。
一、闲暇经济
这是基于休闲产品的开发与消费的前提下出现的一种经济形态。闲暇与劳动既对立又统一,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除了劳动这种人类生存的工具,人类享受闲暇的内涵和质量才真正代表了人类生活的品质。据有关部门统计,休闲产业现已成为美国的第一产业,2015年将占该国GNP总额的50%左右。而2002年日本经济产值的近20%来自游戏产业,已超越汽车成为该国第一大支柱产业。目前,韩国最有盈利价值行业的名单中已加入了网络游戏产业这位新贵,其一年产值达20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30%~40%[1]。不难看出,人们为了充分享受闲暇,创造出的消费能力、市场空间和经济价值都是巨大的。据统计,目前美国人平均一年有1/3的土地面积、1/3的时间和2/3的收入用于休闲。休闲学家杰弗瑞戈比预测今后的美国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将占美国社会劳动力总数的80%~85%。
按照具体的表现形式,闲暇经济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假日经济。顾名思义,假日经济的消费核心在“假日”。按照马斯洛的需求论,假日经济有生理、健康娱乐、自我和情感、精神方面四个层次的需求,对这四个层次的需求可激发相应的消费,层次越高的需求创造的购买力越可观。现在很多国家都实行了旨在为人们创造更多闲暇时间的工作制度以增加消费,创造就业和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日本在双休日制中增加“三休日”,欧洲一些国家实行30小时周工作制、“半日工”、“弹性工作时间”或SOHO工作制等。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行“双休日”的40小时标准工作周,国人深刻感受到了法定非劳动时间的自由及假日经济清晰的经济价值。
2.节日经济。节日经济是假日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始自1999年的“黄金周”假期政策预示了节日经济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五一”、“十一”、春节及双休日时间加起来,一年的节假日长达110多天,这的确是“大众休闲”的一个绝好时期,其中蕴藏的商机不容小觑。近年来各路商家都看到了这一点,纷纷各出奇招,力图从中分一杯羹。
当然我国假日经济的消费模式尚不成熟,发展也碰到很多问题。如由于休闲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同时性、基础设施的滞后和服务质量欠规范之间的矛盾,使得节、假日的到来往往出现各大风景游览区或消费场所人满为患,消费者花钱买罪受,而平时这些地方的工作人员和设施又相对闲置的情况。
3.经济。旅游经济是城镇产业中的重要板块,甚至是某些地方的经济支柱。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国内外旅游纳入到日程中来。因此,旅游经济这块蛋糕,也成为诸多商家的必争之地。例如,近年来,上海浦江两岸兴起沿江闲暇经济带,浦江夜游已被旅行社列入“上海游”的保留节目;外滩、号称“东方华尔街”的中央商务区、东方明珠等,都成为外地游客到上海游览的必达之地。
由此也开发了很多相关产业,比如美食经济、城市寻根游、民俗文化游,近两年开始盛行的城市自驾车游等等都是旅游经济发展的结果。
4.健身经济。健身经济就是“经济”,这种经济形态也是闲暇的产物。时下,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已成为不少城市居民的时尚运动。据统计,2005年一年仅南京市就有近1000万人次进入健身消费领域,创造了1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产值。该市五台山体育中心下设游泳、球类、武术、瑜伽、茶社以及餐饮住宿等20多个经营项目,2005年接待群众360多万人次,年经济收入为4 200余万元,该中心“体育一卡通”的发行量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
目前,“健身经济”及健身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在一些超大城市如京、津、沪、穗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其在中小城市逐渐被市民接受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指日可待。健身业提供的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其内容和经营形式都应该是多样化的,对包括健身场馆的位置,健身器械的功能与种类,健身服务、健身知识及健康生活理念的传播等方面都应协调统一。针对健身消费者康复固本、美体修形和强身健体的不同需求目标,健身业的从业者应开发出一些针对性服务,提高产业化、社会化的程度,实现双赢目标。
5.宠物经济。饲养宠物是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标志,有人甚至为购宠物一掷千金。中央电视台2006年7月15日曾报道,四川某男士花300万元人民币买下一条名贵的俄罗斯名犬。目前,中国人饲养的宠物总数达一亿左右,潜在市场价值约为150亿元,由此也带动了大批衍生产业的发展。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宠物产业的销售额将达400亿元,宠物数量将增至1.5亿。据统计,目前上海每个家庭月均宠物开支为300元。2005年,著名的爱芬食品公司在中国仅靠销售宝路(Pedigree)和伟嘉(Whiska)两个品牌的宠物食品就赚了2 000万元。
6.体验经济。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人们将内在的欲望或期待转化为一种市场需求,从尝试的角度把人类的潜在的无限需要中的“体验”需要转变为现实需求,从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2]。“体验消费”主要包括娱乐消费、情感消费和文化消费等等各种满足人们不同精神层面需求和休闲消遣需要的消费方式,其产品有KTV、蹦极、攀岩、民俗文化表演、特色风情旅游等休闲娱乐方式。1999年12月号的美国《时代》周刊认为,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产业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将占据一半的份额,每个美国人一生中的50%的时间将用于休闲。
“体验消费”的基础与载体仍借助了一些传统的商品与服务,但是这些商品与服务已蕴涵了新奇、冒险、前卫、娱乐及文化等因素的体验价值,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表现出内容更为丰富、层次更为细腻、需求更具超越性的内涵。
另外还有婚庆经济、装修经济、团购经济等等说法,主要也是围绕人们的闲暇处理方式和消费模式划分的。
二、儿童经济
儿童经济即“娃娃经济”,包括新生儿、幼儿和未满18岁的青少年等群体。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 000-2 500万婴儿出生,新生儿每年消费额约2000-5 000元左右(不含食品),如果按3 500元,每年市场需求约为700亿元,这样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所创造的市场利润空间更是不容忽视。一项调查显示,全国零至12岁的孩子每月的各种消费总额已超过35亿元,一个工薪阶层的3口之家,一个孩子的月均消费超过一个成年人。美国学者安妮·萨瑟兰统计,仅北美就有1 150亿美元的儿童消费品市场,而亚洲的这个市场也在蓬勃成长,远远超过成人消费品市场的增长速度。据调查,目前我国贵州省贵阳市的一户普通家庭中,3岁以下的小孩月均花费在700-800元之间,有的超过1 000元,3岁至6岁的孩子,每月消费也在500元以上。可见,“娃娃经济”已成为部分家庭的重要开销。
儿童用品有其特殊性,针对性地开发产品至关重要。如儿童食品是儿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成人食品相比,对于配料要求、技术条件和制作过程都更为精细和讲究。南京某餐馆设置了儿童食品专区,他们推出的迷你汉堡系列,选用烘制的肉饼代替洋快餐一贯使用的油炸肉类,且所有上台的食品都要求是无核、无碎骨、无吸管的“三无” 式食品。还有大多数婴幼儿用品的生产,像奶粉、奶嘴、纸尿裤、钙片、玩具等婴幼儿用品都是易耗品,消费具有连贯性,经营利润空间也相对大而稳定。一些品牌玩具、服装等儿童用品尽管价格昂贵,但由于消费者定位明确,销售量还是不错的。而这些商品在商场销售价一般是进价的2.5倍至3倍,利润能够达到30%-40%左右,与其他行业相比,利润空间是相当可观的。当前市场上很容易看见价格成百上千元的电动遥控车、仿真武器、智力玩具和儿童健身器械等,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价格不菲的品牌电脑也十分畅销。
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10%时,该国或该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从1999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1%,并将以每年3.3%的速度增加。到2014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老人。据有关资料显示,青岛市内四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近25万,占市内四区总人口的15%以上。
根据中国国家老龄委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老年人用品市场的需求量为4 000亿元,到2010年将达到10万亿元,每年仅老年人的服饰穿着的消费潜力至少有1 000亿元。而现阶段全国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需求量的10%,差距很大[3]。从这一点来看,未来的10-15年将会是老年产业即银发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将会出现众多适用于老年人的产品,如食品、服装、住宅、工具、医疗、康复保健、美容健身、理财保险、社区服务、特殊商品、学习、文化娱乐、、休闲、玩具等等,老年人消费新热点的经济价值引人关注。现在已有专门为老年人开发的养生住宅。大陆很多城市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老年用品专卖店。
四、经济、考证经济,也可称之为培训或学习经济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纵深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力度加大,使得人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变大。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刻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升学、就业、婚姻、晋升、购房、医疗、保障等等各方面的社会压力乃至生存压力。这些压力使人们意识到学习新技能、不断自我完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终身学习、终身成为必然。除了那些全日制的学生外,越来越多的失业者、在职者、甚至权力部门的人都加入了学习的队伍。
近些年来,除了每年的中高考外,各种证书考试和资格考试也大幅升温,四、六级、口译、机、律师、师、公务员、保险代理人、营养师、美容师、驾驶证等等种类繁多。研究生入学考试更是报考人数年年创新高,竞争趋于白热化,为各种考试机构、培训机构、出版机构、饮食住宿、交通部门甚至医药保健品商家等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和就业机会。据报道,仅仅因中国人学习英语每年所创造的市场价值就超过了10亿元,由此创造了至少30万个就业机会。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系统共有97个部门的10 282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而全国报考公务员人数已经接近100万人,平均每个职位招聘成本达2.6万元左右。据厦门市统计局城调队的电话调查结果,2005年暑假中小学生的平均额外开销在900元左右,其中,70%-80%的费用都花费在各种学习和培训上了。
五、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作为一种高收入、高盈利的新经济形式,盈利率一般可达25%左右。每年全球的国际性会展总开销达?2800亿美元,如纽约、苏黎世、汉诺威、巴黎、伦敦、米兰、悉尼等都是举世闻名的“会议城”、“展览城”,会展业使当地名利双收。
会展业的发展经济效益明显。一是会展经济创造经济利润。如美国一年举办200多个商业展会,由此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38亿美元;法国的展会经济每年营业额达85亿法郎,创造的间接消费额达250亿法郎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展经济在我国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4]。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我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340多亿元,1999年会展业的直接收入近5亿美元。再如 2000年深圳高交会的成交金额达700多亿元,当年北京国际车展的总营业额高达8 400万元,仅餐饮住宿的收入就超过了300万美元。二是会展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会展业的发展使其他相关产业所带来的收益呈倍数增长。会展业的发展拉动了上海的GDP增长指数,如1999年在上海召开的《财富》在3天时间内创造的酒店收入高达数百万美元,其他行业如交通、广告、旅游等相关产业也收入不菲。三是会展经济可提高就业率。据测算,每增加1 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对于当前就业压力巨大的中国来说,通过会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尤为重要。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使整个云南省的旅游业火暴起来,带动了相关行业的40-50万人就业。这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降低失业率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总之,这些新经济形态的兴起是时代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这些新经济形态既能激发潜在消费需求,创造巨大的消费市场、影响家庭购买决策,创造经济利益,又能吸纳就业人口,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等,而这些都将预示着人类经济生活乃至消费模式的逐步转变。顺应经济发展而做出相应对策,是商家和业者的明智选择。
[]
[1] 杨秀林.论闲暇[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5,(2):21-28.
[2] 王战华.方兴未艾“体验经济”[J].经贸世界,2003,(1):31-36.
[3]金 冰,王晓然.老龄化明显快于化 未富先老挑战中国经济[EB/OL].http://info.finance.hc360.com/2006/02/24081142777.shtml.
[4] 刘宗人.中国发展会展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http://www.lw5u.com/xslwbysj/jingji/jjxlw/200503/912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