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开放开发中保护北部湾的生态环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耀东 时间:2010-06-25
 [摘要]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火如荼,而因为建设而危及自然资源保护的行为也屡见不鲜。自然在呻吟,环境在呼救,濒临灭绝的自然和屡受污染的环境已经不堪重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世界尤其是全球海洋区域、近海区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渤海湾开放开发中海洋环境受污染的教训,在这个处女湾的开发中,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问题应该成为被考虑的最重要问题。文章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反面论证,阐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北部湾;开放开发;污染;环境保护
  
  随着环北部湾、泛北部湾等概念的提出,尤其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曾经于2000年前成为“丝绸之路”始发港而最近1000年来基本上无人问津的北部湾迎来了另一个发展壮大的春天。然而,涵盖广西、广东、海南和越南部分地区的这片南中国海在开放开发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个各方需要共同协调合作才可能解决的难题:环境保护问题。这一难题的内容、缘起和破解是区域内相关政府共同面对的。
  
  一、开放开发北部湾是的必然要求和大好机遇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发展、中国一东盟“一轴两翼”新格局的正式提出、中越“两廊一圈”的逐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风起云涌、华东华南尤其是“泛珠三角”经济的辐射,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曾经在两千年前商贾云集的“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的广西北部湾迎来了沉寂一千年后的又一个春天。
  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北部湾经济区岸线、土地、淡水、海洋、农林、等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生态系统优良,人口承载力较高,开发密度较低,发展潜力较大,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占广西全区比重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5000万吨,集疏运条件逐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得到发挥;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或将开工建设;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深化,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如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一系列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深化了中国一东盟合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发挥面向东盟合作前沿和桥头堡作用奠定了基础。而且,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已经来到,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然而,毋庸讳言的是,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现代大工业少,高技术产业薄弱,经济要素分散,缺乏大型骨干和中心城市带动;港口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集疏运设施依然滞后,快速通达周边省特别是珠三角大市场以及东盟国家的陆路通道亟待完善,与经济腹地和国际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现代市场体系不健全,民间资本不活跃,创业氛围不浓;近海地区生态保护及修复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才开发、引进和储备不足等。
  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既关系到广西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有利于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振兴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定;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进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沿边经济布局,使东中西部发展更加协调,联系更加紧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有利于加快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化中国与东盟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北部湾目前的生态环境
  
  银沙堆细浪、海豚戏翔鸥、南珠映日月、红树掩堤沙……这是对北部湾美景的描绘。北部湾,素有最洁净港湾之美誉,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位于我国南海西北部,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是促进我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战略枢纽。这个区域资源丰富,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能源资源、旅游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等。而且,这是一个海碧、天蓝、空气清新的洁净海域。监测资料显示,“十五”期间,北部湾直排人海工业污染源、污染物年平均减少46%,各海域沉积物均达到一类标准,海洋生物质量达标率为100%。该地区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十分适宜林木生长。目前已知维管束植物有8354种,特有的植物有银杉、金花茶等;已知陆栖脊椎动物884种,是全国野生动物分布较多的地区之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有白头叶猴、瑶山鳄蜥等,其中白头叶猴在全世界独有。特别是,这里为全国红树林分布较集中的地区,拥有红树林面积8375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22639公顷的38%,居全国第二位。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滨海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享有中国“绿城”美誉的首府南宁、赢得“中国第一滩”美誉的北海银滩,还有钦州三娘湾、防城港京岛风景名胜区、上思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可是,沉寂已久的北部湾在即将迎来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将要面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挑战。根据有关专家预测,北部湾的未来如果不预先考虑生态保护问题,就要面临由于生态失衡而导致的如下灾难:
  1 酸雨污染。这是人类使用石化燃料增多出现的。其主要的危害就是导致大片的森林死亡。现在全世界有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2 温室效应(或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其中,美国是第一大国,中国是第二大国。温室效应其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导致南北两极的冰盖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据家,如果人类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加限制,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2~5摄氏度,海平面上升30~00厘米,由此会带来一系列的灾难性后果。
  3 土地沙漠化。地球上的沙漠正以每年600万公顷,也就是每分钟10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其原因是草原植被被破坏。我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近年频频上演的沙尘暴就是一种严重的警告。
  4 森林面积减少。现在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且多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原因之一是由于贫困所迫,不得不用宝贵的森林资源换取外汇;原因之二是毁林开荒。我国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非常严重,森林覆盖率只有13%,处于世界第120位。
  5 物种灭绝。目前地球正在经历着第六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由于人类对野生生物的狂捕滥杀,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得地球上越来越多的物种已经或正在遭遇灭顶之灾。
  6 水土流失。由于人类大规模地破坏森林,很多荒山秃岭一经雨水就引发山洪爆发,使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白自流失。土壤被带入江河、湖泊,又会造成水库、湖泊的泥沙淤积,从而抬高河床,减少水库湖泊的库容量,加剧洪涝灾害。
  7 垃圾成灾。目前与日俱增的垃圾,包括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感到棘手的难题。我国的垃圾因为没有处理,不仅越积越多,而且占用耕地,污染空气和地下水。据报道,现在我国有2/3的城市陷入了垃圾重围。
  8 城市大气污染。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非常严重。我国现有600多座城市,其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污染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以排放大量污染物的煤炭为主要能源;二是我国城市越来越多的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污染严重。
  以上问题,不能不让世界震惊,让世人担心,因此在开放开发北部湾的同时,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发达国家在治理污染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就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他们正在将其工业生产及其影响出口到发展中国家。
  
  三、开放开发北部湾的前车之鉴
  
  实践证明,人类的开发活动往往要付出环境的代价。那么,作为后开发的北部湾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这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2007年7月,“2007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在广西南宁举行,北部湾开发中的环保问题同样受到大家的格外关注。   位于我国南海西北部的北部湾,不仅是我国大西南地区离出海口最近的通路,而且也是最洁净的地区之一。但随着广西北部湾区开发的大力推进,大量人口的涌入,城市规模的扩张,给北部湾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有“天下第一滩”美誉的北海银滩就经历过开发带来的教训。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兴起的首轮开发热中,仅一年多时间里,这片海滩的主要景区就建起了数十幢由不同业主经营的疗养院、招待所、宾馆等。由于银滩内修筑的防浪堤和其他建筑紧贴潮线,破坏了银滩一带海域的海洋运动和沙滩的自我净化功能,造成沙滩萎缩和变质。银滩的沙质逐渐变灰变黑,原来平缓的潮间带沙滩变得起伏不平,形成积水槽沟。事实证明,银滩内的建筑成了银滩的“环境杀手”。2002年底,北海市启动“还海滩于”的大规模改造工程,北海银滩内全部33幢建筑及挡浪墙被陆续拆除。经过改造的银滩如今恢复了本来的面目,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
  中国渤海湾的开发也给我们提供了反面的教材。渤海湾拥有丰富的陆海自然资源,是我国北方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当人们对渤海湾地区经济发展的热情日益高涨时,却不由得对渤海湾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而忧心忡忡。据统计,渤海海水交换一次大约需要16年时间。渤海的容量非常有限,自净能力差,但汇入渤海的辽河、海河和黄河的污染程度却常年在我国7大水系中居第1、2和第4位。化肥、造纸、皮革、化纤、铝业、橡胶等生产沿着海岸一字排开,经过处理和未经处理的废水沿着地表流入渤海。渤海每年收纳的污水高达28亿吨,占全国排污水总量的32%,每年收纳的污染物超过70万吨,占全国每年人海污染物的48%。目前,渤海的环境状况是:陆源污染物不断增加,近岸海域的污染日趋严重,范围不断扩大;赤潮灾害时有发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生物种类明显减少。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遏制污染,渤海将在10年后变成“死海”。那时,即便不向渤海排入一滴污水,单靠其与外界水体交换恢复清洁,至少也需要200年。至于沉积在海底的污染物,将存在更长时间。
  从国家层面说,我们有过不少吃环境恶劣的亏:1956—1966年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同时,加速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尤其1996—1997年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最终导致了酸雨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沙漠化、森林面积减少、物种灭绝、水资源锐减、水土流失、垃圾成灾、大气污染等问题。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渤海湾的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一面镜子,大跃进时代的严重后果更是蛇咬之痛,其教训是深刻的。为避免重蹈覆辙,我们必须痛定思痛,深刻吸取教训,不要让北部湾成为第二个渤海湾。
  
  四、环境保护是北部湾开放开发中的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在建设中大拆大建,自然资源、文化遗产面临严重破坏。在城乡规划和建设的同时,如何保护自然资源,体现文化特色?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这是摆在北部湾乃至各海洋沿岸国家和地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以红树林保护为例,红树林是重要的生态公益林,是沿海基干防护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红树林湿地保护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林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它对于维护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沿海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泛北部湾合作从共识走向实践,泛北部湾地区日渐成为令人瞩目的投资热土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区域。“重视环境”、“保护北部湾的青山绿水”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在环北部湾地区加快开放开发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对红树林湿地保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广西北部湾新一轮开放开发和建设中,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建设工作,已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要建设“绿色”北部湾,永葆这片碧海蓝天以及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型次区域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对我们做好红树林湿地保护以及整个林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为做好北部湾地区的有序开发,广西已成立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布局、沿海资源整合及总体规划管理等。防城港是全国沿海24个主要港口中的12枢纽港之一,是我国西部第一大港。防城港在加快港口和临港工业建设过程中,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严禁高污染、高消耗、高投入、低产出的项目上马,要加大环境评估、监控和保护投入,严格控制沿海岸线的使用,保护好红树林,就是“吹沙填海”也要经过严密的论证。钦州在修编城市规划时,首先做好环境评估,从源头、应急机制、长效机制三方面入手,建立严格的环保责任制,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都要提高环保门槛。正在建设的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其污水处理设计就主动由原来的二级排放标准改为一级排放标准,为此增加了几亿元的投入。在建的电厂,为增加脱硫装置,增加了2亿元投资。在划定城市环境质量功能区时,北海“自我加压”,将78平方公里的市区确定为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严格控制大气、水、噪声污染,近年来,投入近7000万元改造、搬迁、关闭、治理了170多家造纸、印染、淀粉、陶瓷等传统企业及其他污染企业,拒绝了20多个不符合一类空气质量控制要求的项目。2005年,北海市周边海域绝大部分为一类清洁水质,其中著名的北海银滩海滨浴场全年优良水质天数达81.9%。北海的目标就是建成最宜居的“中华濒海后花园”,成为北部湾区域国际化的中心城市。
  为保护北部湾区域环境,广西制定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和碧海行动计划,完成了环境容量测算等基础工作,组织开展了沿海工业集中区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颁布了《广西海域使用管理办法》,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工业污染防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努力使这一区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
  
  五、保护北部湾环境的建设性意见
  
  有关资料显示,全球因环境原因而导致的疾病占所有疾病的1/4,全世界每年有大约200万人因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发展中国家则每年大约有300万人死于与水相关的疾病,并且绝大部分还不到5岁。
  这是一组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更是北部湾在新的形势下特别应该注意的数字!为此,在开放开发和引进外资中,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 协调区域内各方力量。北部湾环境问题区域性特征比起经济发展可能还要来得明显、直观。因为区域的生态链是相连的,周边地区之间生态环境的依存度相当高。这个区域包括了中国的北海、防城、钦州、湛江、海口和越南的海防、下龙等七个主要城市。因此,应加强区域政府间协作,成立环北部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市长委员会,发布保护北部湾区域的环境宣言并加以大力宣传,以促进环北部湾环境的保护和发展。
  2 严格把关转移和引进产业。北部湾开放开发必然要招商引资,可是在引进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降低门槛,而应把环保成本加到经济效益上去权衡,同时,在推出各种“低门槛”政策时应为未来发展留下政策调整的充分余地,不能盲目追求政绩而放松环境准入。如果把不好这道关口,今天的新项目,就是明天的老污染,应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制订环境有偿使用原则,为环境付费。环境是一类资源,对其开发利用不应该是无偿的,特别是有损害的环境利用,更应该是有代价的。因此,要以“排污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收取环境税。
  4 树立北部湾资源和环境品牌意识。为了保护这一品牌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未雨绸缪。在开放开发的同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做到“发展重要,环保为先。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合作。建立区域环境监测,成立公共环境信息平台,加强区域内各市环境监测工作的合作,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区域水环境、空气环境质量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实现区域的环境信息共享与交换,为区域水污染及空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6 加大能源结构调整中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建立区域范围内的能源与环境评估的综合指标体系;建立环境与能源研究基金,加大对节能技术、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等的研发工作和产业化布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通过清洁生产来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节约资源,腾出更大的环境容量上更多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