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循环经济理论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楼崇 曾昭朝 时间:2010-06-25

  摘要:根据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本文运用循环理论对我国飞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中存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汽车产业经济的发展应以循环经济作为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汽车产业的循环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汽车产业;资源;环境;循环经济;系统?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uto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booming auto industry with the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uto industry should be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irculative model of the auto industr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

  Key words:auto industry; resource; environment; circular economy; system

  人口、资源与环境是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21世纪人类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循环经济作为对传统经济模式的一种革新,其目的就是改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和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的发展理论已取得了广泛共识,使多学科的相互交叉和不断结合日益深入。针对我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的巨大压力、经济与环境的不协调现状,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正是解决其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1]
  
  一、资源与环境是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随着国际市场一体化,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逐渐受到了资源与环境的制约。这主要表现在汽车产业关联度大、覆盖面广,与机械、冶金、、橡胶、石化等行业都有很强的关联,受到诸多限制。目前,我国汽车产销量逐年增长,社会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资料显示,自2006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达4?985万辆,与1990年的554万辆相比,增长了8倍。为了维护行业的发展势头,必然要以消耗大量的资源为条件。拿橡胶来讲,全世界每年汽车生产需要 450 万t,而汽车维修每年需用橡胶却多达1?500 万t以上。近几年我国的橡胶产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是与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分不开的。而当汽车报废后,这些资源就成了输入到环境中的垃圾。目前世界平均每年的报废车辆有 2?400 多万辆,其中我国每年报废100万辆。世界上废旧汽车每年产生的废渣约为 550 万t,这些废渣的处理不仅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支出,而且大量废弃物的积存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2-3]?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安全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以石油为例,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资源的最终可开采资源量为130~150亿t,我国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2.6t。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石油缺口为1.26亿t,当石油进口量达到30%左右时,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石油价格每上涨1%,我国的经济增长就下降0.007个百分点。石油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众所周知,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耗油,有人甚至说汽车是“吃油的老虎”。2005年8月中旬,由于珠江三角洲全面爆发“油荒”,仅广州市就相继关闭了二十多家加油站,即便是开门营业的加油站,也纷纷贴出93号油、97号油已售完的公告,一时间,报纸上、电视里似乎空洞的“能源危机”之词变成眼前的事实。对汽车产业来说,不考虑产品的节能,不从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为出发点来行事,那就是严重的失误、失职、失策。?
  中国是一个环境状况相对较差的国家,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城镇化、化的快速推进,已经引起了中国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汽车尾气的排放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这个问题在经济发达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机动车已成为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第一大污染源。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信息,2005年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在城市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已达到79%左右。2004年国家在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就明确规定:国家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特别提到要提升汽车工业水平,“鼓励开发使用节能环保和新型燃料汽车”。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排放已成为环保部门、汽车生产厂家和社会各界的一项迫在眉睫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缓解能源、环境方面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制约,汽车产业不得不进一步提高汽车燃油效率、节约能源、减少汽车排放、提高原材料回收利用率,向着清洁生产、循环生产方式转变。在整车生产阶段,汽车用原材料已整体上朝着轻量化、可回收利用方向发展。在汽车后市场阶段,二手车市场、汽车租赁和汽车拆卸回收的出现,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看,不仅是节约了资源,更是汽车产业将持续发展理念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种体现。[4]
  
  二、汽车产业经济的发展应以“循环经济”作为发展方向
  
  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的“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为基本原则[5],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汽车在生产制造中大量采用新型材料,有铁、铜、铝、镁、铂、金及大量轻金属及其合金;还有橡胶、玻璃和聚合物等化学材料。汽车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在全过程控制基础上,以3R原则为指导。减量化是从输入端控制,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投入量,提高物质利用效率和改变消费模式。如使用回收的汽车零部件进行再生产。再利用是从中间控制,提倡多次重复利用,考虑从设计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制度上开发产品的多种利用途径。如汽车在开发设计之初,就应考虑使用环保型、可回收型材料,考虑汽车的耗油量及体积大小;又如汽车后市场中的汽车租赁业务,减少了大众对汽车产品的需求,实现了以服务代替产品的功能经济。再循环是从输出端控制,通过再生利用方式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如二手车市场和汽车拆卸业的发展都实现了汽车整体和部件的再循环利用。[6-7]?
  循环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符合当今世界对资源和能源的普遍关注,提高了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因此,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再生,减少汽车废弃物,创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将是 21 世纪汽车产业发展的发展方向。 

  三、以循环为指导的汽车产业“循环模式”
  
  循环是一个动态过程,是物质在一个系统内周而复始的流动。将循环的概念用于汽车产业,必须将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各部门整合成具有一定组织、秩序,且与外界环境发生关联的,具有特定整体功能的有机整体,即汽车产业循环系统。?
  系统均具有一定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包含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循环经济是以系统论为指导的整体概念,包括不同层面的含义,是联系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整合。循环经济要求物质逐级流动,上一级的输出是下一级的原料或辅料,物质被用作不同的用途,释放出能量,没有浪费。物质流动而形成联系的系统,其结构和功能与生态系统相似,即物质流伴随能量流和信息流,是二者的载体,而反馈回路的信息流又调节物质流。由此可以看出,系统论与生态学是循环经济学的两大支撑,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要像生态系统一样,建立起经济系统中的循环组分。另外,循环经济体系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其系统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价值的增值和货币的流动,从而形成循环经济的价值链。因此,以循环经济作为理论指导,构建汽车产业的物质循环模式,必须考虑到模型组成的要素及其功能和结构,考虑到各组成部分的性质和物质流动特点,再将其整合到一个功能模型中来,共同发挥系统整体的功能,实现循环经济倡导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8-9]
  循环经济指导下的汽车产业链是一个包括若干要素的大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与功能。它可以由多个小系统组成,如生产系统、销售系统、回收系统等,而每个小系统又都包括若干要素,又具有各自的结构与功能。各要素间通过物质的流动形成联系,在物质的流动过程中实现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能量是反映系统物质的功能属性及其运动变化的量度,信息是系统运行状态的表现,系统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来调整系统的不平衡,维护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由此构建出汽车产业的物质循环模式(图1)。这是一个站在系统论的高度,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建立起来的物质循环模型,适合汽车产业的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但模型仅处于理论构建阶段,要将其应用于实践还需克服许多困难。[1011]
  
  四、汽车产业循环研究主要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自2004年夏天以来,我国汽车产业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汽车产能的不断增加,汽车产业的物质循环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汽车产业中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一)面临的困难?
  循环经济具有系统性、整体性、长远性的特点,同时又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汽车产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由多个相互独立的行业系统构成,由于缺乏相关系统论方法的认识,行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不紧密,行业内部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循环链,循环经济理论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应用远未达到实用的阶段。可以说,现在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认识阶段、概念阶段,对许多问题仍缺乏具体、深入的研究。研究工作带有较大的主观色彩,可操作性较差,可信度也有待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物质使用方式和思维定势仍占统治地位。大量使用、大量废弃的物质使用方式仍没有被循环经济所要求的“低污染,低消耗,再循环,再利用”的物质使用方式所取代,产品的绿色设计理论及应用没有结合进去或考虑不足。另外,汽车产业链中,行业之间没有建立和形成必要的物质循环链,物质循环使用的研究仍处于理论阶段,存在较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使用的信息化?
  汽车产业链物质循环理论的研究需要有统一有效的信息源。对于构建循环链来说,它需要汽车的产销量和社会汽车保有量作为核算汽车产业有效物质使用量的基数;也需要报废汽车数量、汽车租赁和二手车市场的数据信息,作为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依据;尤其需要那些行业与部门之间的物质联系的有关信息。?
  2.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
  汽车产业是多个行业和部门的集合,目前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和物质联系。在传统的物质使用方式下,各行业、部门各行其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所以,从表面上可以看出行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但看不出行业经济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汽车产业中仍处于认识和概念的阶段,甚至没有针对某个具体物质循环使用方式的研究。?
  3.行业的规模化与一体化?
  “散、乱、差”一度成为汽车产业的外在表现,因此在汽车产业中建立统一的物质循环链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只有整合、规范各行业和部门,使其达到一定规模和标准,使行业服务、管理、经营一体化,才能更有效地管理和获取行业信息,建立各行业、部门间的物质循环链,重复利用资源,实现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213]?
  
  (二)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汽车产业的主管部门多次变更,产业政策修改很大,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制定适应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导向。?
  1.制定我国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全球经济愈来愈趋于一体化,汽车产业的互相兼并,技术上互相渗透,零部件的采购全球化,使得汽车产业打破了国界的限制,因此,制定我国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迫在眉睫。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提出我国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等,指导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2.建立必要的法规体系和强化政策导向?
  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的法律法规,如《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等,依法促进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再利用化,制定汽车相关产业对资源综合利用、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强制政策,并辅以鼓励、引导和奖励节约资源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措施,坚持限制与鼓励相结合,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3.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加强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理念,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和培养人们节约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物质的意识。积极发挥汽车产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社团的作用。例如南京市由汽车协会牵头,联系了与汽车相关产业的钢铁、五金、、模具、塑料、汽车摩托车配件等十多家协(商)会,于2006年底成立了“南京汽车相关产业联合会”,把汽车上、中、下游的相关产业联合在一起,互相沟通、协调,促进和提高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意识。[14]
  
  五、结语
  
  当然,汽车产业物质循环链的构建还将面临其他许多困难,具体理论研究及实践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需要建立类似于生态工业园区性质的汽车产业生态园区,如果能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解决汽车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循环经济理论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应用和发展。?
  
  :?
  [1]李洪强,李琼.节约型[M].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黄天泽.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动向[J].湖南大学学报,1997,10(5):5051.?
  [3]李尹熙.浅谈汽车材料回收利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1(2):3839.?
  [4]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分报告——循环经济概念及国际经验研究[R].北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5:8086.?
  [5]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新发展模式[J].中国发展观察,2007(4):2627.?
  [6]宋德勇,欧阳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2005(3):3641.?
  [7]刘建江,张显春.论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J].世界经济研究,2005(8):26.?
  [8]张连国.循环经济的基础[J].东岳论丛,2005(2):56.?
  [9]张连国.循环经济挑战传统主流经济学范式[J].经济生态,2005(8):81.?
  [10]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J].环境保护,2004(1):5859.?
  [11]赵树恩.汽车零部件拆卸序列自动生成的理论研究及实现[D].重庆:重庆大学,2005.?
  [12]李兴虎.汽车环境保护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13]赵玉明.清洁生产[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14]马金华.和谐社会视角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