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SARS时代医疗卫生中的政府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祝庆 时间:2010-06-25

  摘 要:近年来出现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质上仍然是公平和效率问题。政府作用和市场激励双重失灵,扭曲了医疗卫生。医疗卫生自身的经济特征决定了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医疗卫生的公共品属性,表明政府对医疗卫生不能撒手不管。医疗卫生的信息不对称特性,要求我们必须借助于政府“有形的手”来提高市场效率。医疗卫生的人本性,要求由政府来提供保障,确保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实现人的生存价值。在界定市场和政府在医疗卫生中的作用时,我们应更多地依重于政府作用。

  关键词:医疗卫生;国家干预;政府;主导作用
  
  2003年“非典”疫情的蔓延,集中暴露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层问题。近年来出现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折射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经济政策的偏差,进一步激化了经济政策与健康需求的矛盾。矛盾的激化,说明政府必须调整在医疗卫生中的作用,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本文试图从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入手,分析医疗卫生的经济特征,揭示政府在医疗卫生中的作用,从而为政府制定医疗卫生政策,提供一个视角。
  
  一、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失调
  
  一是公共卫生投入不足。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我国财政预算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仅占政府总支出的2.7% (占GDP的0.5%左右) ,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的13.7%,德国的10.5%,法国的9.8%),也低于家(巴西的6.5%,古巴6.3%,印度的5.2%)。
  二是投入结构不合理。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从地区差距上看,东部地区的人均卫生总费用远高于西部地区。而同属于东部地区的各省也存在不平衡。例如,上海的人均卫生总费用高达1265.5元,是浙江和广东人均卫生总费用的两倍还多。从城市和乡村差距上看,城乡居民人均健康总投资的比例为3:1,这个比例说明城市和乡村人群的健康投资存在巨大的不公平。从卫生总费用的构成看,近10年来的变化是: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比重下降,社会卫生支出下降,而居民卫生支出却快速上升。多年来,政府不是没有能力承担公共卫生的责任,而是政府能力的分配出现了偏差,政府在履行提供公共卫生职能时出现了“失位现象”。说白了,不是政府没花钱,而是花钱不当。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受到抑制。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它反映了居民对疾病或健康问题采取何种诊疗措施。据调查测算,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医疗服务需求量和医疗服务利用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一个重要原因是同期医疗费用上涨超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水平,个人难以承受。与1998年相比,2003年全国年就诊人次数减少了8亿,城乡居民卫生服务有效需求受到抑制。特别是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和低收入的贫困人群,更是看不起病,住不起院。
  
  二、医疗卫生的经济特征
  
  第一,医疗卫生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在公共物品领域,外部性引起市场失灵。医疗卫生领域,尤其公共卫生领域的外部效应,决定了这些经济环节是非市场性的,政府必须介入,政府必须关注传染病防治,发展基础医学研究,管理公共卫生项目。医疗卫生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是公共物品不可忽视的提供者。
  第二,医疗卫生事业中病人、医生和医保中心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由于生物医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日新月异,新的疫苗、药物、医疗器械的发明和使用越来越多,新技术导致了新产品,新产品创造了新市场。新市场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许多医疗服务病人知之甚少,对其价格就更是无法货比三家。例如目前国际市场上销售最好的基因工程药物促红细胞生长素(EPO)、G-CSF、白介素、干扰素(α、β、r)、胰岛素、T-PA等,还有细胞因子、受体类药物、凝血Ⅷ因子等这些药物,一般患者不可能知道其质量和价格,对他买的药品和服务没有充分的信息;相对地,医生在这个市场上极有信息优势,就会将其产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以上。在这种不对称的信息场中,商品的价格不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而是一方说了算。因此,另一方消费者对这种产品购买就会比在竞争条件下要少,满意度也会下降。医疗卫生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医疗卫生市场的低效率。
  第三,医疗卫生事业承载着社会公平。享受健康和幸福是人的基本权力。在富裕国家,健康水平日益被视为一项基本人权。良好的医疗条件是经济福利的重要因素。医疗条件不好对贫困人口的影响更大,不仅是因为弱势群体比富裕人群更容易得病,而且还因为弱势群体的收入几乎完全来自于他们的劳动。到目前为止,中国农业GDP份额已经下降到15%以上,农业人口仍为户籍人口的73%,怎能设想用15%的GDP去满足73%人口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呢?医疗卫生本身所具有的公益性特征,决定了其资源的有效配置更需要政府的干预。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是社会正义、公正和公平,这应该成为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医疗卫生事业政策的出发点,就是为穷人提供最起码的医疗保健水平。

  三、政府在医疗卫生中的主导作用
  
  医疗卫生自身的特征决定了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医疗卫生的公共品属性表明,政府对医疗卫生不能撒手不管。医疗卫生的信息不对称特性要求我们,必须借助于政府“有形的手”来提高效率。医疗卫生的人本性要求由政府来提供保障,确保国民的基本生存,实现人的生存价值。在界定市场和政府在医疗卫生中的作用时,我们应更多地依重于政府作用。
  从SARS危机之中,我们得到的最根本的启迪是:医疗卫生是政府该管的地方,而不是象我们长期以来的那样,丢给市场去管。政府在大力推进经济的同时,责无旁贷地要更加注重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社会发展。
  界定政府在医疗卫生中的主导作用,必须破除两种迷信,即对经济增长的迷信(认为经济增长会自动带来健康幸福)和对市场的迷信(认为市场能有效调节医疗卫生领域)。许多人已经看到了这种偏见的危害。这两种迷信的后果是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后果是卫生防疫体系的瘫痪,地区间、城乡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卫生不平等,以及医疗体系效率的下降。产生这两种迷信的根源,在于指导思想上的偏差,特别是缺乏公平与公正的理念,用经济责任代替社会责任。SARS的蔓延,用事实证明了我们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指导思想的偏颇。
  
  四、厘定政府医疗卫生的主导职责
  
  后SARS时代,政府履行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主导责任,面临的挑战相当严峻。政府应当以加强医疗卫生的经济社会研究为基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以公平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调整医疗卫生发展战略。当前,厘定政府医疗卫生的主导职责,必须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积极稳妥地推进。
  首先,必须增加医疗卫生投入。要认真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政策:“国家新增、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主要用于。”逐步缩小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差距。为了解决医疗卫生的“腿短”问题,我们要下决心把财政预算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从目前的3%左右,争取在短期内提高到5%,在中长期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11%)。
  其次,保障医疗卫生公平。在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私”配置比例中,提高“公”的份额。从以往主要依靠市场激励,转向主要由政府调节,切实履行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将现在的公共卫生(以卫生防疫、卫生监督、爱国卫生运动为主)、妇幼保健和医疗机构三套卫生保健体系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应急反应速度。
  最后,要实行鼓励政策,引导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在医疗行业,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医疗卫生领域,务必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辅之于市场力量。通过制定相关法规,鼓励私人资本对投资。继续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参保比重。制定优惠政策,减免乡村集体经济、私人办医的税收。规划大城市的外资医院。通过出售、租赁、兼并、合资等方式改革企业事业单位的自办医院,优化医疗卫生资源,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卫生保健服务。
  
  :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R].2004,(09).
  [2]卫生部.从1998走向2003年健康需求与卫生服务新变化[J].中国卫生,2004, (06).
  [3]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发展观[R].2004,(02).
  [4][美]保罗·萨缪尔森等.经济学:第十六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