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 地方普通高校 大学生 体育消费行为
体育消费越来越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消费己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而是关联到经济、文化、心理和社会等因素的综合问题。随着我国高等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将逐渐成为未来体育消费的重要群体。通过分析研究地方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特点,了解地方普通高校学生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培养地方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以促进地方普通高校学生这个素质较高群体合理的体育消费行为,形成良好的体育消费行为习惯。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对江西省赣西地区的5所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现状进行调查。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研究法、逻辑归纳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问卷的发放情况:在赣西地区5所普通高校中发放《地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行为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1960份,有效问卷1920份,有效率为96%,满足本研究的需求。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 EXCEL软件中相关应用程序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闲暇时间经常从事的活动
经统计分析后发现,接受调查的地方普通高校学生(1920人)在闲暇时间最喜欢从事的活动是上网;其次是体育活动;再次是学习。其中男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远大于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通过对地方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余暇活动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上网是大学生在闲暇时间首选的一项活动。这表明己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部分学生座谈后了解到,他们在网上最主要的行为是游戏、QQ聊天、网上购物、看新闻等事情;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过观看体育新闻及赛事转播、看体育产品介绍、进行健康咨询等行为。今天,网络虽然拓展了体育发展的空间,使体育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但有一点应该引起警觉,那就是网络已经占据了人们闲暇生活的主要部分,这一趋势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已经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对学生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普通高校男女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存在较大差异,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存在较大差异,男生整体上喜爱篮球和台球,而女生对乒乓球和和健美操运动情有独钟。同时男女大学生都很喜爱登山和羽毛球运动,这和赣西地区多山的地理环境和地方普通高校具有良好的羽毛球运动氛围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羽毛球和登山运动可以进一步在地方普通高校中普及和开展。
2.闲暇时间体育锻炼习惯
对地方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进行了调查。有关调查表明:男生中有93.45%喜欢体育锻炼,女生有73.42%喜欢锻炼。而部分大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原因是他们都对体育不敢兴趣、不懂锻炼方法和缺少场地及经济困难。虽然大多数学生喜欢锻炼,但是在正常的体育课外,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每周参加3~4次课余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情况不太乐观。
三、地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现状
1.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而进行准备、选择、决定、购买、使用和评价体育商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劳务)等一系列脑力和体力活动的总和。它是消费者主体与客观环境(和体育活动有关的一切空间)相互作用而存在的一种开放性的动态系统。这一动态系统与人们的体育消费心理有密切的联系,是表现消费者心理活动的一种过程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而经济收入制约着人们的消费水平。从地方普通高校学生的月平均经济来源来看,绝大部分是家庭按月给学生的汇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收入的改观,家庭对学生支持的费用会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除了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也受到社会文化背景、消费习惯、消费意识及体育价值观的影响。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们必须首先满足生存需要,然后才可能追求发展及享受的需要。因此,当人们的经济收入还不足以充分满足其生存需要的时候,人们就不可能去参加体育消费,所以经济直接影响着体育消费。
本文将地方普通高校学生在最近一个学期中的体育消费额度划分为四个水平:0元为最低水平,1元~60元为较低水平,61元~120元为中挡水平,121元以上为较高水平。调查结果表明,地方普通高校学生总体体育消费水平较高,在最近一学期中,被调查的2000名大学生中有721人进行过61元以上的体育消费,占总人数的36.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赣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开始出现较大程度增加。但在未进行体育消费的100人中,有72名女大学生未进行过体育消费,占未进行体育消费人数的72%,这表明地方普通高校女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积极性远不如男生。
2.体育消费机构
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行为的具体反映。地方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仍然是以体育实物和体育信息消费为主。
(1)体育实物类消费指人们购买体育实物类商品或在参与和体育有关的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主要包括运动服装、鞋帽、运动器材等实物。地方普通高校学生在这项消费的有1922人,占96.1%,其中运动服装91.56%,小型运动器械84.43%和体育比赛纪念币、体育明星画像等3. 19%。男女大学生在这项开支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体育信息类消费。指人们为获得有关体育知识、信息而购买体育期刊、书籍、报纸、杂志、音像或上网查寻收集相关资料所进行的消费,也称体育精神型消费。在调查中发现,有这项消费的大学生为196人,占41.61%,其中男生占74.51%,女生占25.49%,没有这类消费的大学生为58.39%。
(3)参与性体育消费。指人们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而参与到与体育相关的各种活动中进行的消费。本文主要调查了地方普通高校学生观看比赛门票、租用场地费用、参加班级或学校的体育活动所交费用等。有这类消费开支的大学生为794人,占39.2%。其中参加班级或学校体育活动所交费用占53.68%,租用场地费用占31.43%,观看比赛门票占14.89%。在这类消费活动中,男生所占比例要远远大于女生。目前还有60.72%的大学生没有此项消费,有待引导和开发。
(4)劳务类体育消费。指为了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或因身体状况而需要相关体育活动进行辅助的消费。本文对地方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训练、培训活动费用和身体康复性体育消费两项内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300人在最近一学期进行过这类消费,其中参加体育训练、培训活动占93%,身体康复性体育消费占7%。其中参加各种培训活动的女生比例要大于男生。
(5)博弈性体育消费。本文只对地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彩票消费进行了调查。体育彩票是政府给予体育的一项优惠政策,在社会上己经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普通高校学生没有这项消费的占95%,仅有5%的大学生偶尔进行这项消费,且都为男生。
四、消费评价
体育消费评价是体育消费行为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维护消费者的体育消费权益以实现体育消费行为的预期结果,即消费者通过体育消费评价认识和分析体育消费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非主观因素所产生的问题,如服务态度差、商品质量差、买到假货等等,并采取合理有效的途径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以便使体育消费顺利进行或补偿满意度。纵观近年消费权益各种侵权事件的报道,很难发现关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方面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好象体育消费环境很好、体育消费品质量合格等等。其实未必,经过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在体育消费行为过程中的消费权益问题还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还没有树立强烈的体育消费权益意识。而我国在体育消费权益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体系或稳定的、专门的组织机构。
1.体育消费满意度较低
对地方普通高校学生消费体育商品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4.31%的大学生在体育消费的过程中出现过不满意。占了很大的比例。这说明在地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在体育消费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自身的原因,也有体育商家或产品的原因。但不论怎样,最终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再次进行体育消费的积极性。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应该引起各方面的注意。
对地方普通高校学生对体育消费品的不满意原因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体育类商品质量差成为地方普通高校学生对消费体育类商品出现不满意的首要因素,也说明目前的体育类商品的质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商家应该努力提高体育类商品的质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此外,和同类商品相比后发现该商品价格太高这一原因排在第二位,则表明学生的体育消费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不满意行为分析
经过筛选确定了学生在出现不满意情况后所采取的几项主要措施包括:抱怨几句,凑合着用;劝朋友不要再买同类商品;转卖他人;找厂商退还;采用手段维护权益和其他做法。这依次反映了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品的不满意程度。不满意程度越高,大学生的不满意行为可能就越激烈。上表说明以劝朋友不要再买同类商品和抱怨几句、凑合着用是学生采取的主要补救措施,总计占被调查大学生总人数的84%。这一结果让人感到吃惊,作为未来社会消费潮流引领者的大学生而言,存在如此淡薄的消费权益和法律意识,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五、结论与建议
1.从实际出发,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力度
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介与传播渠道,让大学生明确“体育能够提升生活品质”,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社会与效益,提高他们对体育消费行为的认识,促进他们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消费行为习惯的养成。教会大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大学生的“健康观”,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2.转变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价值观
大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自己的,而且还间接地对他人起着“示范效应”。把社会上的一些合理的消费观念、消费认识经过加工后引入高校,成为塑造大学生消费观念和健康生活观念的工具,然后这些工具经过高校这个“文化场”浸润后又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社会上,从而实现社会消费环境的不断优化。
3.加大对高校体育场馆的投资和建设力度
调查与综述研究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的空间多指向单调性和单一化。这不仅与现今高校体育倡导的“健身方式的多元化”和与大学生展现时代精神的趋势相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体育根本任务的实现。因此,地方普通高校在扶持和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空间结构的同时,应加大对现有运动场地的功能建设,使其更好地为大多数学生服务。
4.多开展一些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体育运动项目
不仅可以多开展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如街舞、网球、瑜珈等项目,而且也可以根据学校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秋千、武术、拔河、毽球等项目,并形成教材。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尤其是女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开拓高校体育消费市场创造条件和机遇。
:
[1]宋亨国.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及其模式的确立[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4)
[2]陈华:体育消费行为理论探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6)
[3]段鹏,肖德赵汉华: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决定因素的定量分析——以湖北为例[J].体育科学,2007,(5)
上一篇:会展商业模式保护方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