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体制性障碍研究
作者:董慧娟 杨金田 袁国良
[摘要]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的大型场馆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以及相关资料的分析,出河北省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现状,找出制约河北省大型体育场馆的体制性障碍,并提出改革意见和模式,希望对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大型体育场馆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大型体育场馆 经营管理 体制性障碍 改革模式
大型体育场馆(以下简称“大型场馆”)是指为举办大型赛事而兴建的规模庞大,设备齐全,科技含量高的场馆。大型场馆所占用的资金非常庞大,基本都是国家出资兴建,属于国有资产,其后期维修资金投入也需要国家大量的拨款,但是实际情况是我国的财政拨款十分有限,不能完全负担起这么庞大的费用,整体运营状况难以令人满意,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体制性障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的大型场馆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制约河北省大型场馆的体制性障碍,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大型场馆提供可借鉴经验,促进我国大型场馆的发展。
本文以河北省的大型场馆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其中省属大型场馆1个,市属大型场馆8个,合资大型场馆1个。同时对这10个大型场馆发放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1份问卷为无效问卷,其余全部有效,满足研究的要求。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一、河北省大型场馆经营管理现状
1.经费来源多元化,以差额为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河北省的大型场馆已全部实现了对外开放,通过盈利创收来减轻政府负担,经费来源已由过去计划时代完全由政府出钱,逐渐转变为差额拨款为主,有些场馆已经是独立核算。河北省在场馆经费来源方面对政府的依赖呈现减少的趋势。
2.经营状况有一定改善,但是亏损还比较严重
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型场馆后期的各种运营,对于场馆的后期维修改造、宣传合作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河北省的大型场馆的经营状况较全国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盈利方面。调查发现,在有政府拨款的情况下河北省仅有一个场馆处于盈利状态,其余的大型场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亏损。政府每年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使得场馆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造成本体资源的浪费。
3.经营方式呈多元化发展,经营范围不断扩大
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河北省大型场馆正逐步演变为以自主经营为主、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局面。河北省大型场馆的经营范围主要以健身活动、承办大型赛事和房屋出租为主,附以体育培训、运动训练、各种展览展销会、文艺演出等。可以看出经营范围在逐渐的扩大,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在现有的经营范围中,河北省的大型场馆基本能实现对大众健身的开放,但是健身活动和运动训练被普遍反映是亏损的。作为大型场馆对大众开放的成本很高,仅靠门票收入远远抵不上场馆运营的成本。同时,经营的深度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应多开发一些高附加值的服务产品。河北省的大型场馆还不能完全依靠体育创收来维持,只能是“以商补体,多种经营”。
4.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经营管理人才是大型场馆进行经营开发的重要人力资源,对大型场馆的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场馆普遍存在人才的紧缺,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来自体委的干部、退役的运动员以及少量的场地、设备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既懂经营管理,又熟悉体育场馆运作的专业管理人员明显不足。河北省在人才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在我们调查的场馆中,仅有2个大型场馆有专职或兼职的市场经营开发人才,这严重制约了河北省大型场馆的发展。
5.管理权限没有真正放开
河北省在管理权限的分配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对于场馆的干涉还是过多,场馆还没有被赋予更多的权力,自身有限的管理权限是摆在河北省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方面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我们调查的场馆中,有4个大型场馆仅有自主经营权。同时拥有自主经营权、员工聘任权、内部分配权和机构设置权的仅1个。场馆得不到实际的管理权限,许多工作的开展受到了限制。
二、大型场馆的体制性障碍分析
1.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不畅
我国传统的投融资体制是在建国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形成的,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低效率导致河北省现有大型场馆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不畅,这反映了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和社会参与体育的不足。
河北省的大型场馆基本都是省政府和各地市投资兴建的,后期的维修资金也是来源于政府拨款,这就造成了资金供应的不足。大型场馆在建设之初更多的考虑了赛事的需求,而对于今后的经营开发考虑不周全,使得大型场馆建成后的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缺乏。
2.运行机制缺位
运行机制缺位主要表现在评估机制不健全、经营目标多元化、大型场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缺失。经营过程中,评估机制的不健全和监管力度的不完善,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经营目标主要是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协调,由于场馆事业单位的性质,使得场馆将社会效益一直放在首位,但是这样就忽略了场馆这一大型建筑的“资产”性质,资产的经济性质是经营,资产经营的核心目标是效益(或利润),所以要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河北省的大型场馆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场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提高生产效率。
3.我国的竞技体育产业化发展缓慢
大型场馆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大型赛事,赛事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不够,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型场馆的闲置,竞技体育产业化是解决我国大型体育场馆闲置的根本出路。但是河北省的竞技体育产业化程度低,竞技体育和竞赛表演市场开发力度不够。
4.制度制约明显,政策扶持不够
由于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一般都是事业单位性质,其经营活动受到了制度上的制约。同时,政府对于大型场馆的政策扶持力度也不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会给与大型场馆在建设、融资、利息、税收、土地审批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间接地帮助了体育场馆进行融资。
5.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放权不够
所谓管理体制,就是指以集权和分权为中心的、全面处理纵向各层次特别是企业与二级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的体系。大型场馆作为体育行政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受体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和管理,与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之间表现为纵向管理关系,即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体育行政部门对场馆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于微观管理,管理范围过宽,场馆自主权少,管理权限不完全。同时,大型场馆的经营还受到诸如环保、工商等部门的监督管理,这些部门往往重处罚轻管理,甚至用处罚来代替管理,由于执法意味着权力和利益,造成部门之间的“错位”、“越位”等现象。
6.人事制度障碍
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是新成立后在国家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者在不同职业间的自由选择和公平竞争,制约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大型场馆一直以来承担的一个重要社会职能就是安置就业,这就造成了大型场馆人才紧缺和超编严重的矛盾。这种人事制度不利于大型场馆合理使用人才,不利于调动大型场馆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大型场馆人员的素质,直接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改革的建议与模式选择
1.进行企业化改制
大型体育场馆进行企业单位改制,能够扩大单位的自主权,搞活管理机制,盘活现有各种资源,提高运作效率,在人才引进、制度优化方面较事业单位有根本改观,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社会效益的实现。在场馆企业化改制过程中,其相应的产权制度、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可以借鉴企业的做法进行更加合理的改革。
所谓委托经营管理,是指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照预先规定的合同,对委托对象进行经营管理的行为。政府作为大型场馆得所有者,将其授托给特定的经营者负责营运,政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并以合同的方式将双方的关系规范下来,政府与经营者共同以契约条款为依据分担责任,分享利益,实现政府的产权目标与经营者行为目标的均衡。在大型场馆资源比较紧缺,同时效益不高,社会效益也得不到提高的情况下,进行委托代理,能够使得场馆的收益比在政府的管理下的收益大,双方都能够从中获益。
3.引进著名赛事,提高场馆知名度
从竞技产业化入手,加快竞技体育的产业化步伐,培育适合我国体育市场的联赛体制,同时引进世界知名赛事,提高大型场馆的利用率。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以其完备的设施,对于知名赛事有足够的吸引力,赛事吸引的开始阶段是需要投资的,而且这种投资的力度可能很大,但是从长远来看其回报也是很丰厚的,场馆和赛事是一种共赢关系。
4.采用新的融资方式:BOT/PPP模式
大型体育场馆项目从本质上说都是特许经营项目,其特点是由政府和项目公司签署特许经营权协议,特许权期限内,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获得合理回报,政府则拥有对项目的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将把项目无偿移交政府。
BOT(建设——运营——移交)项目更多用于新建的大型场馆,我国在奥运场馆的建设中就运用了这种模式。政府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的是一种监督和调控的作用,并通过相关、法规、合同和协议规定项目开发运营的环境,从而降低政府的风险。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一种政府民间合作模式的融资方式,双方各负担一定的资金,然后组成公司进行场馆的建设和后期的运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合作者的财务压力和运营成本。在场馆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场馆本身的原因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所以有必要“捆绑”一些优惠政策,比如相应的房地产开发、商业开发等等。
河北省大型场馆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改革模式,同时政府要积极参与到其中来,使河北省的大型体育场馆都得到良性,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
[1]闵建柳伯力胡艳等: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制性障碍研究[J].体育,2006,26(9):6~12
[2]杨瑞龙陈秀山张宇:社会主义经济理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3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