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组织与物流园区发展模式
摘 要: 为了解决目前产业集群物流困境,基于物流园区以其在某个地域中聚集不同功能的第三方物流和不同类型的物流设施的特点,从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组织续衍与其物流特点、发展的耦合模式入手,研究了产业集群式的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之间的演变。实证分析表明:集群的供应链组织续衍为物流园区实现区域物流优化和整体提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关键词:产业集群;供应链组织;物流园区;耦合模式
一、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组织续衍与其物流特点
集群或簇群本意为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在某地集中出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或更早的时间,就有国外学者将集群引入到学,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1990年美国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重新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并用产业集群的方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从此,产业集群的概念得到学者的普遍接受并风靡一时。按照波特教授的理解,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
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从较低层次的某个环节,沿价值链向附加值高和战略环节扩展,以获取集群产业升级和跃迁,Cereffi将此定义为“组织续衍”(organizational succession)。[1]无独有偶,Bair称之为本地一体化集群发展(full-package sector)[2],他们实质上都是指产业集群在集群地域形成完整一体化供应链的发展趋向。但对于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的研究较为零星,没有形成系统,因此,从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为我们研究集群与物流园区的发展耦合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其物流体现出较为独特的表征:(1)物流的整体外包性。产业集群的物流本质上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物流,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和实力限制,往往需要将物流整体外包出去。同样,集群的大企业虽然物流规模大,但自营物流将分散其核心业务资源,同时,物流运作效率和物流成本也难以长期保持一个稳定合理的水平,所以在产业集群中集群企业通常将物流外包出去。(2)一体化性。产业集群发展升级,客观上要求集群进行供应链式的组织续衍,而衍生和分化的环节使得从产业集群上游到下游的各个环节的价值链趋向完整,这种发展方便了集群企业的物流运作,直接建立在了产业集群供应链平台的基础上,并基于本地一体化进行组织。(3)综合多样性。产业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中的每个单元企业都是与周围单元企业有着纵横两个维度的物流联系,所以物流活动就具有综合性,特别是在集群供应链的末端,产业集群的物流必然涉及到保关、通关、保税、多式联运等国际物流环节,其物流的综合性进一步得到体现。(4)发展阶段性。产业集群的发展是由某个生产环节向整个价值链的发展过程。相对应地,集群物流发展也是由刚开始的涉及到某个或几个环节(运输、仓储等)离散、零碎的物流活动,向着本地一体化综合物流的方向发展。物流的流向由辐射状、无明显方向朝物流流向从供应链上游向下游流动总体趋势演变。物流活动由集群企业自营行为向物流完全外包的模式发展,由本地一体化向区域一体化、跨国一体化的物流方向发展。
二、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发展的耦合模式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服务于集群企业的物流企业集群,两者之间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高度的耦合和相关性。产业集群发展是物流园区运作的平台和基础,而物流园区发展是产业集群提高竞争力的保证。由于产业集群演化条件和所处的地域不一样,其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耦合发展的模式就存在差异。
(一)本地耦合模式
本地耦合模式是指物流园区对产业集群内部各个环节企业的物流进行集成运作。这种物流运作模式是由于产业集群源于其所在地域具有悠久的产业基础,是一种内生型的产业集群,正是由于沉积于本地久远的市场,在其长期缓慢发展中,其产业各个环节自成体系,供应链组织续衍已成雏形,但是该产业集群的腹地经济范围相对狭小,影响和知名度有限,其采购、生产和销售大都是在本地进行,与外界(其他区域或是国外市场)联系较少,因此物流运作也是基于本地一体化。其物流运作中有三个主要内容:仓储、运输和配送,但这些环节表现出自身独特之处,即具有仓储的公共性、运输的短距离性和配送的小范围同城性。仓储的公共性是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居多,依赖物流园区提供公共仓储仓库来存储和缓冲物料需求,集群各个环节企业都处于临近地域,相互间的运输方式单一。运输距离短,同时由于产业集群销售范围局限于本地区域,配送多是基于小范围的同城配送,结构简单,信息化程度低,因此本地耦合模式是一种线状的物流整合,更强调的是集群供应链各个续衍环节的物流衔接,强调的是低库存和精益物流(lean logistic)。
这种本地耦合模式的集群式供应链是一种need模式下的集群式供应链[3],意味着在该集群地域中,它既是产品的消费地,也是信息的集散地,相关信息发达,同一地域的产业链完整,可实现集群企业无库存的JIT销售、JIT生产和JIT采购。
(二)区域耦合模式
区域耦合模式是指物流园区对产业集群内部所在供应链环节进行物流整合,再延伸到其他相关产业集群的区域间物流的集成整合。这时集成的集群数量不再是唯一,而是存在多个产业集群,并且产业相关或相似,分布地域不远,产品销售范围跨出了本地空间的制约,其物流流程更远,流向更广,物流也呈现出少批量、多频次的网络特点,物流的联络广度就体现出来,因此在整个物流体系中就须考虑到物流枢纽、分支线路、多式联运、异地代理货物配载、车辆救援维修网等环节,也使得物流园区对于各个区域的产业集群来说,只是整个物流体系中的一个物流节点,该节点只有和产业集群外的物流节点相配合,才能保证整个物流的高效。另外,由于集群间产业的相似性和相关性,集群间区域物流耦合完全可在同一物流运作平台上进行,因此区域耦合模式的物流运作,不仅是对本地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的各个环节物流进行一体化整合,同时也是以此为平台,向集群外围扩展,将外部集群物流或自身延伸的物流环节进行更大范围的区域耦合。
区域耦合模式的集群供应链是seed模式下的集群式供应链[4],在seed模式下的集群供应链,上下游环节或相关产业之间的分离性,使得各自分布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地域环境中,各个集群之间在地域上相距不远,加之物流运作平台的通用性,使得区域耦合模式更强调的是各个产业集群在区域之间的网状物流整合,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物流(synch-ronized logistic)。
(三)跨国耦合模式
跨国耦合模式是指物流园区在前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对集群产业所产生的国际物流进行的耦合。由于“外向型”、“外生型”产业集群往往存在国际物流衍生环节,从而就可能存在跨国耦合模式,“外生型”产业集群是由于地域或地缘优势,在与全球价值链相互对接,承接了全球价值链的加工环节进行的“三来一补”活动。初始产业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层次较低、环节不完整,产业集群本地物流简单,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升级,必然沿价值链形成供应链组织续衍,形成本地一体化物流,这种“外生型”产业集群的国际物流环节是与生俱来的,但对于“外向型”产业集群不是这样,它是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断增强,而逐步融人到国际市场中去,才产生了国际物流环节。故跨国耦合模式就是物流园区将国内物流和国外物流进行衔接和整合,其中涉及到报关、通关、保税、仓单抵押物流、虚拟航空港等综合性服务,其实这些服务是在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物流衍生服务。这时产业集群和物流园区功能融合为一体,成为其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产业集群就是强调服务定位feed模式下的集群式供应链。[5]
这三种耦合模式是相互关联的,在区域耦合和跨国耦合中,往往是以本地耦合为基础,而本地耦合中也存在着区域和跨国耦合。
三、互补可行性的实证分析——以西安IT产业集群为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国内沿海城市和一线城市生产、原材料成本的逐步上升,国际产业向转移、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以西安为例,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到西安车程大约为1个小时,加上西安有较低的土地、劳务等商务成本和政策优势,使西安成为承接全球IT产业理想的投资地。目前西安形成了以西安园区、西郊高新区、北郊科技产业开发区等的IT产业集群。截至2005年,落户西安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83家,以美光科技、应用材料、康明斯、香港瑞安、伊顿公司、西门子、海德鲁、富士通、东芝、可口可乐、麦当劳等为代表的知名跨国企业先后进驻西安。西安正在建设以500强标杆公司为核心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打造西部世界500强投资及研发高地。2006上半年,西安市新批外资项目93个,同比增长32.9%。其中,全球排名仅次于英特尔的内存芯片生产商——美国美光公司的项目,以2.5亿美元的投资落户西安高新区,成为陕西省20余年来最大的单笔外商独资项目。受美光“示范效应”的带动,全球知名电器制造商--美国艾默生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也在西安投资落户。2007年4月初,在第十届西洽会上,西安市共引进外资30.77亿美元,引进内资540.56亿元,内外资成交居陕西全省第一。
西安的IT产业集群是一种“外生型”产业集群,它一开始就存在国际物流环节。目前西安已经完成了从供应链组织续衍过渡到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组织续衍,所以集群的形成和本地一体化物流的整合大大提高了西安IT产业物流效率。在此过程中,西安物流中心(即物流园区)在服务于集群企业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物流中心中拥有众多的各类物流企业,为西安IT企业提供高效的、基于本地一体化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大大减少物流中转环节,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由于西安IT产业集群已融人到全球产业链中,其物流也包含国际物流环节。因此西安物流中心借鉴欧洲、美洲大陆上普遍采用的“空陆联程”、“卡车航班”的模式,利用该模式后,物流通关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在西安IT集群的本地物流与国际物流整合中,存在国内IT加工贸易企业的成品要与国外进口货物拼装,并配送到第三国企业的情形,而传统的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却是井水不犯河水。在物流园区中建立的相应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来解决国内物流和国外物流的耦合问题。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由多家保税物流企业在园区集中布局,具备保税仓储、分拨配送、简单加工、信息处理、进出口贸易、检测检验、集中报关等功能。保税物流中心的设立,解决了加工贸易深层次问题,也为西安IT企业节省了时间和降低了物流费用。
(二)西安IT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的区域耦合
西安市区内有着以西安园区和西安高新区园区为基础的IT产业集群,其周边地区的西安县级市的IT产业集群也十分迅速。目前以西安工业园区、高新区和北郊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已形成一个以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移动电话、数码相机及机零部件为主体的IT制造产业集群区域。另外,西安周边的咸阳IT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定发展规模。集群区域化发展以及这些IT产业集群的产业存在着相似和相关性,使得整合不同区域的集群物流就显得很重要,以避免物流规划和整合中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耦合。而西安物流中心以前作为整合西安本地物流一体化的平台,现在演化为整合整个西部地区物流的一个节点。
同时在区域耦合中,西安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参与运作的企业也慢慢遍及西安周边的IT产业集群,并且很多企业正在考虑将他们原先设在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甚至欧洲或美国的原材料及产成品分拨中心移到这里来,以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出口商品结构充分体现了西安物流中心及周边地区IT产业集聚的特点,也进一步证明了企业要实现物流零库存管理、JIT生产模式,必须要建立保税物流中心这样的多功能物流平台为其服务,而且保税物流中心的业务日趋多样化。物流中心的各项功能正被企业逐步开发和使用,它不仅可实现原材料配送、成品分销等主流业务,还可以解决很多中心外现有政策无法实现的边缘业务,如剩余料件的调拨等。总之,保税物流中心对提升本地区的物流服务功能、降低物流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主要结论和建议
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组织续衍,不仅为集群发展升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更主要的是,集群的供应链组织续衍所产生的物流品类的单一性、规模性和一体化性,为物流园区实现区域物流优化和整体提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一)促进产业集群从纵横两个维度进行组织续衍
产业集群发展可以通过产业集群的纵横两个维度组织续衍表现出来。纵向维度发展其实指的是产业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而横向维度发展指的是产业集群各环节的企业数量和实力的壮大。当前国内诸多的产业集群实力和规模不大,反应在横向维度上的产业集群各个环节的企业数量很多,但企业生产能力、销售利润水平很低,特别是对于传统的产业集群(纺织服装、家具、小五金等)来说,多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生产分布在成百上千的个体中,产业集群整体的规模实力可见一斑,因此单个企业规模实力弱小、物流量小,使得物流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所占比重较少,从而导致产业集群内部难以形成物流园区的有效物流需求。
(二)培育与引进实力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作为物流园区主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力,直接影响到为集群中小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为集群企业提供从采购、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配送以及相关信息处理整个过程的一体化物流服务。但目前物流园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不是意义上的物流企业,或者说是正在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的传统的物流企业,虽然这样的传统的物流企业正如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组织续衍一样,努力从自身的传统物流服务业向其他物流环节服务延伸,但还没有形成提供从最上游的采购到最下游的终端客户的配送全程一体化物流服务,特别是随着产业集群物流跨度扩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力和水平就显得很重要,因为在产业集群本地的局部范围内,物流运作是在大批量和“条状”形式下运作,而在涉及到集群本地后续物流环节时,物流呈现出平面状,而且分布范围则是跨区域和跨国,这就需要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参与其中,因此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加盟到物流园区十分重要。
(三)从区域角度来协调产业集群的发展与物流园区的规划
基于本地耦合产业集群的物流运作,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较为单一,只是为本地化的产业集群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很少从较大范围来考虑跨区域和跨国的物流运作行为的存在。由于产业集群在供应链组织续衍过程中,形成完整的集群式供应链的同时,产业集群往往也由现实的低等级的发展阶段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即集群发展跨出本地,与全球供应链进行耦合,具有了区域和国际物流特征,因此物流运作势必扩展到其他区域和国家中去。[6]所以,物流园区的规划不仅要考虑基于本地产业集群的物流需求和运作,而且应从长远和社会的战略角度出发,对物流园区规划要进行统筹决策。
(四)构建适合集群中小企业的物流交互信息平台
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其物流运作是通过化零为整的方式外包给物流园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规模化运作,这就必然存在着中小企业之间、中小企业与物流园区企业之间以及物流园区的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有了这种物流信息共享和沟通,才能保证产业集群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的物流进行“无缝”链接,降低集群中小企业内部以及各个企业之间的库存,使得企业按市场的需求信息进行快速反应,为企业真正带来利润增长和成本节约。但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不可能像大企业有着较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支撑,建立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ERP、SCMS、WMS、DMS等),所以在物流园区的建设时,就需要建立一个既可以保证大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直接接入,同时也能让中小企业“即插即用”的通用物流信息系统平台,以保证产业集群的物流需求与物流园区的物流供应能真正进行实时匹配和耦合,使得物流运作各个环节能畅通起来,而不致产生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间不均衡非最优性博弈,也不致产生“牛鞭放大效应”,产生大量库存的问题。
:
[1]GEREFFIG.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ialupgradingintheapparelcommoditychain[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9,43 (2):3211-3223.
[2] BAIRJ.Beyondthemaquilamodel? NAFTAandthe mexicanapparelindustry[J]. Industry and Innovation,2002,26(7):1414-1434.
[3] 黎继子,刘春玲,蔡根女,等.市场需求模式下集群式供应链的战略合作决策分析[J].财经研究,2004(10):14-24.
[4] 黎继子,刘春玲,蔡根女.全球价值链与地方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式整合[J].工业经济,2005(2):87-92.
[5] 黎继子,刘春玲.价值链/供应链视角下的集群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7):10-14.
[6] 吕文栋,张辉. 全球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战略研究[J]. 中国软,2005(2):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