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信息化比较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秀莲 时间:2010-06-25
[摘要] 信息化水平已成为国家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日本是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已经从“化赶超”到“信息化赶超”,而是从“农业大国”走向“信息技术大国”。
  [关键词] 信息化信息化战略中国日本
  
  一、介绍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是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的重要部署,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任务的重要举措。学习和研究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可以更加准确地制定自己的信息化战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以利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信息化。
  
  二、日本的信息化
  
  1.日本e-Japan计划。日本在2001年提出了e-Japan战略计划,包括四个战略重点政策:构建超高速因特网基础结构,制定竞争政策;建立交易新环境;实现电子政府;振兴与培养人才。日本在2003年又推出了后续的电子日本战略Ⅱ,日本的信息化建设优先转向支持在医疗、食品、生活、中小、教育、就业和行政7个领域使用信息技术、创建新产业。
  2.上网资费下调,手机上网领先世界。尽管韩国的宽带普及率领先世界,但其宽带上网费占每个家庭收入的比例为3.0%,为日本的将近4倍,而日本的宽带通信因其上网费占每个家庭收入的比例仅为0.8%,为世界最低,加上速度快,因而被国际电器通信联合会(ITU)综合评定为世界第一。
  1999年初日本领先于世界开始了手机上网服务,同年开始可用手机接发动态画面。其中特别是i模式手机的普及,对促进日本手机上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已突破5000万,上网手机用户占手机用户总数的比例已超过四分之三。此外,“汽车上网”也将逐渐普及。
  3.加快家用电器的数字化。日本在电视等家电数字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比如日本的松下公司在2003年就推出了常时连接互联网的数字电视。日本东芝公司的冰箱、网络微波炉、网络洗衣机也已上市。
  4.大力促进IC货签的实用化。为了实现人和物都能上网的“网络无所不在社会”,美日等国正在大力促进IC货签的实用化。随着IC货签用的芯片价格下降,其应用领域可谓无限,医疗、饮食、教育、、环保、家政、护理等等,都可以派上用场,比如给野生动物或鲸鱼带上IC货签进行跟踪,对保护野生动物就很有意义。
  5.决心走“软件丰富”之路。过去日本的公司对软件不够重视,很多公司自己做个人电脑,但基本软件却依靠美国微软公司,其他应用软件也靠外部公司开发,以致软件成为日本的弱项。但是,一向以制造硬件产品见长的日本电机电子公司日益重视发展软件,决心走出“软件贫乏”时代,加快走向“软件丰富”时代。
  2001年日本软件业的产值达661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0.6%),虽然远远落后于美国的2642亿美元(420.%),但大大超过爱尔兰的107亿美元(1.7%)、印度的102亿美元(1.64%)、韩国的66亿美元(1.59%)、中国的97亿美元(1.55%)。日本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生产国和消费国。
  
  三、我国的信息化
  
  世界各国普遍对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纷纷制定自己的信息化战略。主要国家的信息化特征可以概括为:美国是从“轮子上的国家”转向“上的国家”,欧洲是从“社会”转向“信息社会”,日本是从“工业化赶超”到“信息化赶超”,韩国是从“重工业化”转向“信息化”,印度是从“软件大国”走向“信息技术大国”。全面分析我国的信息化战略,可以看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我国信息化战略的定位是追赶型战略。客观地说,还不是赶超型战略。当前我国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发展家中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上位置,近五六年来,我国信息化全球排名没有上升。尽管不少人会感觉这些年信息化抓得很紧,发展很快,但是放在国际上一比,不少国家比我们发展得更快。到2020年,我们希望整体上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或领先位置,在某些地区或领域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领先水平,但整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信息化战略必须为十几亿中国人民提供和创造信息机会、信息接触、信息利用、信息消费和信息服务,消除信息隔离、信息障碍,减少信息歧视和信息差距。加快信息化发展,缩小差距是确定战略目标的基本思路。
  2.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成立了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1993年成立了国民信息化联席会议,2001年成立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小平同志1984年就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战略构思;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信息化是覆盖化全局的战略问题;十六大又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要求。这次制定的《信息化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化的新需求,应对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所作出的全局性战略部署。
  3.坚持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实现信息化战略,要重视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只有努力创新和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有效地把握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同时,还要重视技术革命对现行体制、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冲击力,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变革的影响,主动加快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体制创新,为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体制环境。
  4.促进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信息产业已成为当今全球发展最快、产业关联度最广、科技含量最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产业。从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看,一方面,信息产业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规模的产业,并位居全球第三位。“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将保持年均20%的增长率,我国已成为当今全球公认的最有前景的信息产业发展市场。
  5.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培育、扩大和提升应用市场。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对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应用。我国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抓信息技术应用六项重大工程,即农信工程、工信工程、安信工程、家信工程、诚信工程和RFID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