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贷款防范措施的研究
【摘要】我国高等事业已经实现了跨跃式,随之而来的就是在举债办大教育的同时如何充分认识举债筹资的财务风险,要认真研究筹资措施,优化筹资结构,在预测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资金,严格把握贷款规模。
【关键词】高校贷款;财务风险;筹资措施;加强资金管理
在穷国办大教育的倡导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至今,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跨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为了缓解扩张后教育资源紧张的矛盾,许多高校为了扩建校舍、增添设施,征地建设新校区,先后走上了举债建设的道路。据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公告,清华、北大等18所教育部所属院校,2003年末债务总额72.75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45%,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可见,地方院校进行基本建设所形成的债务要远高于这个比例。
一、高校举债的风险
负债办学机制的引入,在为高校带来发展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因此,高校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举债带来的财务风险,并在负债筹资中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高校的财务风险是举债办学的必然产物。高校只要举债投资,就会面临财务风险,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
2.损失性。财务风险与财务损失是相关联的,不管有多少种可能,只要没有损失,都无所谓风险。高校由于举债过度而无法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就会给高校带来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的损失,严重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潜在性。财务风险的潜在性指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指无法预知损失会不会发生,肯定损失发生或肯定损失不会发生,都不存在风险。高校理财过程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是必然的,而风险发生的具体时间、空间和形式却是偶然的,表现在一定的潜在性上,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也是难以的。
4.危害性。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各种条件的限制,财务风险不仅影响高校财务资金的运动,而且危及贷款及高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资产负债率高的高校有可能因资不抵债陷入财务危机,严重影响高等教育办学质量。
二、高效筹资建校的防范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和高校管理者首先应树立起风险意识,认真对待学校的建设贷款问题。在高校负债建设之初,就应该建立起有效机制加以防范;在贷款建设过程中,要采用合理防范措施;当出现了风险时,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化解风险。
(一)防范措施
首先,构建合理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处理高校内部权力和外部关系的制度化安排,它涉及到高校内部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理顺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政府代表行使所有者的权利。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致力于对高校的宏观决策和产权方面的管理,并行使好政府的监督权利。同时将行政管理的重心下移,让高校管理者真正拥有办学自主权的同时也承担起应付的责任。
其次,完善政府的办学责任制。政府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包括认真对待公办高校的债务。政府是公办高校的惟一“股东”,应该担负清理高校债务的责任,并对新的举债行为负起审批、监管的责任。根据高校的发展规划和对未来教育市场的预测,控制高校负债规模。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硬性的贷款规模指标控制体系,加大对高校贷款金额的审批力度,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对过度举债和随意改变资金用途的行为加以制止,以确保信贷资金的合理使用,将高校的信贷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再次,建立健全高校责任制度、筹划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高校必须加强财务分析,监测学校的财务风险情况,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控制贷款规模。在贷款的使用上,既要考虑资金成本,又要分清轻重缓急。一定要妥善安排好资金,掌握好资金使用的进度和节奏,并形成一套“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控、考核效益”的贷款资金使用机制。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公开招标、责任落实、验收考核”的办法,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分项目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检查,并对资金的使用效果做出正确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高校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二)控制措施
高校利用信贷资金关键要适度,而“适度”要建立在合理贷款规模的基础之上。这是控制高校的举债规模和风险防范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科学的测算贷款规模,目前有些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如雄筱燕等提出了基于费歇尔多元判别分析的高校财务风险评判模型研究;祝红霞提出利用现金流量计算还款周期的方法;邹振球根据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及支出的结构要素,提出高效的贷款风险预警线;黄祥林建立的高校恰当举债的数学模型等等。其次,要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资金,严格把握贷款规模,控制财务风险。
控制高校风险还在于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使用方法。江苏学院的具体做法是:第一,根据学校的长期规划确定未来的学生人数,按照建设部、国家计委和教育部199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规定和教育部关于本科评估对师生比、图书、教学设备等方面的要求,测算出本校达标所得最低硬件条件指标;并计算出未来各年学校达到指标要求所需的资金数额;第二,根据各年计划在学生规模预测学校的资金来源;第三,测算出每年资金流入量与流出量,以确定每年需要的贷款数额或可以偿还贷款的数额;第四,计算出学校需要贷款总额和建设期后每年可以偿还贷款金额和还款年限,从而可以分析出学校贷款的偿还能力和风险情况。第五,在学校能够承担的负债范围之内安排学校的建设项目和贷款数额。
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形成了高额负债,有的甚至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和高校管理者应该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解决其债务问题,化解财务风险。政府方面可采取的措施:
1.帮助学校开展土地置换。多数扩建的高校建设了新校区,其老校区一般都处在城市中心比较繁华的地段。老校区面积虽小,但土地价格很高。出售老校区用于商业开发,对学校办学用地的影响不大,售地所得资金则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贷款压力。对于这样的高校,政府应该制定土地置换方案,将出售地的资金用于偿还建设贷款。而这些土地经置换后,又能对城市的第三产业产生拉动效应。所以应该把这一措施作为化解高校贷款风险的首要措施。
2.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对高校进行扶持。公办高校扩建所增加的固定资产都是国有性质的,而且确实为近年来高等的提供了物质保障,政府应该考虑增加基建拨款或者为高校承担部分还本付息的压力,以减缓高校的财务风险。政府可允许高校发行“大学建设债券”,解决缓解当前高校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并可有效降低筹资成本。
3.推动高校提高大学园区共享程度,减少投资。在这几年的高校扩建过程中,许多大城市形成了一些有高校新校区构成的大学园区(大学城),由于缺乏认真规划和有力协调,大学城中的各高校自成一体、互不来往,资源的共享程度极低。政府应该认真策划和积极鼓励大学城中的高校实行教学资源共享,例如场馆等投资大、利用率低的设施,通过共享可以提高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从而减轻高校的投资压力。
高校方面可采取的措施:(1)强化财务管理,控制办学成本。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与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应该把集约化思想和企业管理的经验引入高校,使高效的内部管理由粗放走向精细。集约化和管理的精细化,从整个办学来看是实践发展观的重要战略性措施,从防范风险的角度看也是增强高校还贷能力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目前我国高校运行中,一方面是经费紧缺,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浪费现象,如水电费控制不利、设备利用率不高、办公用品消耗太大等等。高校应着力于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杜绝浪费,降低成本,增加办学盈余,提升还贷能力。(2)经营学校,增加收入。高校有大量的固定资产、优质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还有众多师生内部消费的市场,高校应利用这一切进行合理的经营,使高校在为社会创造教育产品的同时也尽可能多地创造其他价值。促进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办好后勤产业的经营活动。高校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教学设施和人力资源,积极与企业等社会机构合作,开展培训活动、发展成人教育等,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加学校的收入。(3)谋求社会捐赠。在国外,很多大学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就是企业或社会贤达的捐资助学款。我们国家的高校,虽然近几年在这方面有一些进展,但是总体上捐资助学款项占高校经费的比重还相对较小。政府应考虑制定相关政策,例如制定捐资助学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资助学等。高校应该做好为社会和企业的服务工作,密切与外界的联系,同时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社会各界的捐资助学,扩大资金来源。
总之,高校在进行扩建中,必须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偿债能力、未来发展状况等制定合理的筹资结构,不能盲目举债,更不能超越自身偿债能力的举债。要有清醒的风险意识。高校由于负债而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要有应对、化解风险的措施,使筹资结构向最优筹资结构靠拢,力求将筹资风险将至最低,同时获得的收益最大。
[1]王卫星,王雪峰.风险·成因·措施——高校贷款风险研究.江苏学院.
[3]李定清.高等学校负债财务风险探析.重庆工商大学.
[4]黄祥林.高等学校举债的行为分析与风险防范.
[5]教育部周济部长在介绍全国教育“十五”发展和“十一五”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