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软件外包产业集群发展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先雨 时间:2010-06-25
    摘 要:首先说明了什么是产业集群,并对其和阶段进行简要的回顾与,其次简单的对大连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目标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其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发展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软件外包;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1 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特征?
  
  (1)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产业或产品生产中,大量互相联系的及相关机构在一定地域聚集,依靠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形成有竞争优势的群体。?
  (2)产业集群的特点和优势。产业集群既克服了由于单个企业规模扩张而产生的企业管理内部组织交易成本过大、对市场反应刚性、官僚主义等规模不问题,又降低了不确定性大、交易频率小等纯市场制度的缺陷引起的市场交易费用,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克服市场失灵和内部组织失灵的一种制度性良方。?
  (3)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和阶段。从19世纪末马歇尔提出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的产业集群理论开始,伴随产业集群现象的发生和发展,经济学者、经济地者、社会学者等对产业集群都做出了解释和研究。如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新产业区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等分别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根据产业集群成长动力的差异,产业集群成长可划分为集群的初级形成(发育期)、加速成长和成熟三个阶段。从集群成长与演进阶段分析,随着集群的成长,在集群成长发育过程中起推动作用的因素出现明显的更迭,在产业集群的萌芽发育阶段,主要是外部经济、区域分工等因素在起作用,推动集群的初步形成与萌芽;随着集群的成长,推进集群快速成长的动力因素逐渐为集群的外部经济、社会资本、比较优势所代替;产业集群由成长阶段进入成熟阶段,最为重要的成长动力为集群、集群创新等因素。?
  
  2 大连软件外包产业集群的现状及目标?
  
  大连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和辽宁省“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的“龙头”城市,信息产业总量占辽宁省的70%,占东北三省的50%。软件业销售收入占全省的54%,出口占全省的83%。信息和软件产业基地作为全市四大产业基地之一,在大连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年大连GDP增长16.4%,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44.1%,已经超过工业增加值,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开创了先河。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在大连市目前产业当中增长速度最快,连续九年增速均达50%以上。目前,大连服务外包业务,已覆盖各个领域,从最初的软件研发,逐步扩展到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在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IT咨询、IT与培训、BPO、数据处理等产品和服务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一些附加值高的外包业务如风险管理、分析等也落户大连。2006年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产值达145亿元,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大连市长夏德仁在2007年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高层上明确提出,要把大连建设成为全球软件服务外包的新领军城市。?
  
  3 促进大连软件外包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3.1 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努力为软件和服务外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1)要形成支持建设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的政策环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仍然是一个新兴产业,需要政府大力引导和支持。尤其在当前国际竞争比较激烈的形势下,更需要进一步的政策鼓励。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努力为大连市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提供有力保障。信息产业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软件产品管理办法、软件业统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推动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资金政策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的支持,用于支持服务外包产业的载体及环境建设、共性公用平台打造及对市场推介、专项招商、国际资质认证、创新体系构建和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的支持。?
  (2)要改善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环境。融资难的问题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要建立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多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注重完善以民间资本为主,政府引导扶持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制,鼓励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风险投资,逐步建立服务外包产业风险投资体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服务外包企业的特殊性开创新的信贷方式,支持有前景的服务外包项目。?
  (3)要形成有利于加快人才培育和引进的环境。软件产业是技术性很强的产业,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要建立完善的、直接面向IT企业的人力资源生产体系,针对高端信息管理、技术人才缺乏的现状,加大对高端信息人才培养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奖励基金的方式奖励引进高端师资,鼓励企业与大学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针对普通技能型人才,要立足现有高中、中等技术专业学校的教育体系,通过政策引导,使其面向企业需求,扩大普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以解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中长期需求问题。要通过建立信息技术、管理人才实训基地、开展国际化IT人才培训工程,解决信息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制定吸引服务外包高级人才集聚我市的政策措施,在户籍管理、居住等工作生活方面给予最大便利。大连软件园建园之初就与东软集团合作成立国内第一个培养专业IT人才的高等院府——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也设立综合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中心,配合政府多次组织全球人才巡回招聘会。如今这个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已具有产学研一体的特色。?  (4)要完善创业环境,搞好产业基地建设。围绕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出口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逐步完善软件园“官助民办”运行体制,积极支持园区重要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旅顺南路腾飞软件园、东软国际软件园和旅顺北路的大连服务外包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体制优势,完善服务功能,快速壮大。吸引优势软件、优势项目和大量的资金、人才等资源向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聚集,形成软件产业的产业集群。要比照世界知名软件基地的环境进行建设,把它建成技术创新基地、产品开发基地、人才培训基地、企业孵化基地和产品的出口创汇基地。自2003年开始,大连不惜重金打造软件产业带。大连软件产业带主要有两处,其一是2003年开始规划、总投资150亿、位处旅顺南路的133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带。以软件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为主,同时与之相关的信息服务业、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培训及科技研发型实业。按规划,2010年该处将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产业生态长廊——“绿色硅谷”。其二为2007年6月奠基的90平方公里甘井子区大东沟服务外包基地,该产业带的静态总投资为150亿元人民币,是“大连服务外包基地”。?
  3.2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与实施,实现产业升级?
  (1)引导主导产业集结,促进集群龙头企业的发育和壮大。在产业组织建设上,应大力促进集群内企业之间,企业与机构之间信赖与合作关系的建立及集群内部龙头企业的形成。在企业关联度高的产业中,龙头企业是集群发展的发动机,大企业是促进企业分工的直接推动力。在大企业进入或形成后,本地资源将本整合到产业链条中,形成相互需求的合作,提升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2)培育集群成员产业分工,优化产业梯度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产业集群最常见的产业模式表现为:供应商——用户关系。集群成员企业应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和特色经营策略,集中力量在某种产品或某道工艺上,在特定的细分市场定位上营造自己的独特优势,将这个点做深、做精、做强,提高每个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集群内部过度竞争和恶性仿冒等现象,不断优化这个集群的产品结构。?
  (3)促进集群内企业技术学习能力的提升,完善集群信息交流渠道。产业集群在发展初期,自身信息收集、扩散功能较弱,加之信息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因此地方政府应以地方产业总代表的身份与大学、研究机构以及集群外企业等建立信息交流渠道,促进产学研合作。在集群内,地方政府应出面建立行业协会,召开洽谈会,设立常设机构等实现信息的内外扩散。如要办好用好软交会的对接平台。每年引进一些外国企业到大连与国内企业进行对接,寻找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这样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益。?
  (4)要树立“软件外包与自主研发并重”的理念。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在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和外包业务的同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在软件开发和设计方面,要围绕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出口基地和国家软件版权保护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控制系统、IC设计和以网络通信、数字家电、信息安全及汽车为重点领域的嵌入式软件的自主研发和应用,开展软件企业自主研发创新企业试点。要在航运物流、工业控制、工业管理、移动通讯、中文编程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国内领先且具有世界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形成优势产品群。要通过开展“联建联创”试点,培养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软件示范企业。?
  (5)要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加快服务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申报认证体系建设,并对认证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保护,逐步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产权体系。建立服务外包企业行业协会和企业联盟,构建行业自律公约制度、外包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外包企业诚信备案制度和行业诚信数据库,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完善个人信息安全法律条款,严格履行合同、保守客户商业机密。设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中心,依法严惩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和违法行为。通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的信息服务。?
  
  ?
  [1]?安纳利•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竞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2]?蔡宁,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J].中国工业,2002,(7).?
  [3]?陈雪梅等.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