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编制消费价格指数的现实意义与实践
[摘要] 近年来,为更好地发挥消费价格指数的作用,逐步完善物价指数的体系,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已经着手进行低收入生活物价指数的编制工作。国家统计对分层编制物价指数工作的开展也在研究之中。作为统计工作者,对这个新课题的研究与探讨非常必要。
[关键词] 消费价格指数分层编制收入
多年以来,国内物价的总体涨幅不大。例如,2005年,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仅为1.8%,比前一年回落2.2%,今年上半年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仅为1.3%,又较去年同期要低。但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水电气、蔬菜、水果、汽油和医疗支出等价格不断上涨,老百姓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是当前许多百姓生活的真实感受。实际上,物价指数的涨落和人们的实际感受有出入,与居民不同的收入水平有很大关系。为了准确地反映不同收入阶层所面临的实际价格水平,及时反映物价波动对不同阶层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应用适时开展分层消费价格指数的编
制工作。
一、分层编制消费价格指数的必要性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物价涨跌的核心数据。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利用这一数据,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国内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过程与国际上许多国家完全相同。其原理是计算在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购买的一篮子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来反映百姓生活所面临的涨价压力,其编制方法是的,所得数据也是可靠的。但统计部门发布的消费价格指数只是一个综合值,不能完全反映出不同阶层百姓的实际生活感受。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快速,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基尼系数在1994年就翻过了”警戒水位”,达到了0.434,1998年达到了0.456,1999年达到了0.457,2000年达到了0.458,2001年达到了0.459,每年以0.1%的速度在递增,这说明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经济上处于不同层次的居民在消费方面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同一价格的涨落的感觉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说,收入和消费水平高者,对价格上涨的承受力就强;反之,承受力就弱。对较富裕的家庭来讲,粮油、水果、蔬菜、燃料等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即使大一点,对他们的冲击并不大,因为在一年里这些生活基本消费所占的支出比率很小,只有汽车、别墅等豪华用品上涨时,才会感觉到压力。而对收入较低的家庭来讲,因为他们消费不起汽车、别墅等豪华用品,这些商品价格的变化对他们影响并不大,可是对粮油、食品、水、电、燃气等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就感觉压力比较大,因为他们的花销大部分都是这些商品。所以百姓习惯以部分商品的涨价幅度来“以偏概全”、“用局部代替整体”,产生了错觉,而非官方统计结果有误。
面对这种实际情况,仅仅编制一个消费价格总指数显然已经不能准确地反映不同收入阶层所面临的实际价格水平,也不能及时反映物价波动对不同阶层群体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根据不同收入水平分层编制物价指数,可能更具实际意义。
目前北京、上海、浙江等都已经开展分层核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编制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作。国家统计局也已经就编制工作进行研究。
二、分层编制消费价格指数的现实意义
1.能准确地确定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通胀压力
由于各个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及其支付模式不尽相同,因而对不同商品及服务价格变动的承受能力和实际感受就会存在很大差异,即同样的价格变动对不同居民家庭的实际影响是不一样的。如果某些居民家庭在一些价格正在急剧上升的商品或服务上的消费量较大,这些居民所感受到的价格上涨影响也较大。例如,由于低收入居民在食品和水、电、燃气等生活必需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较大,因此此类商品(服务)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的影响就比高收入居民大得多。同样,汽油价格上涨只对“有车族”有明显影响,而“无车族”可能感觉没那么明显。如2005年,北京的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了1.5%,但对于城市低收入家庭来说,上涨幅度达到1.9%,这表明了物价上涨后敏感人群的承受能力。这种分层核算的方式在全国也是首次。
编制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加大了对困难群体影响较大的商品在消费价格指数中的比例,这无疑更能准确地反映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影响。随着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出台,将能较准确客观地反映不同收入阶层所面临的实际价格水平,较精度地测定广大居民受物价水平影响的程度,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广大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相信以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和群众的感觉将是一致的,这也有助于提高大众对政府统计数据的公信力。
2.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
消费价格指数是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参照,是政府部门做出决策的依据。但是如果这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反映居民的实际情况,就会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现今计算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可以作为判断宏观经济走向的重要指标,但在税负、工资和社保等民生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方面,分层消费价格指数这种细化的指标则能在这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作为我国制定社保“三条线”的依据之一,反映价格变动平均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显然无法更精确、更地说明中下收入阶层消费价格的实际变化情况,由此制定出来的保障线显然缺乏合适的精度。分层编制消费价格指数后,将把该指数作为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重要依据,及时调整低保标准,以确保低保人群的权益。如香港政府按分层概念编制甲、乙、丙、综合四类消费物价指数,来反映物价水平的通胀或紧缩对不同阶层的影响,并根据某类指数调整相关政策的制定。如在香港影响很大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基金就是根据甲类消费物价指数进行调整的。
我们还可以参照分层消费价格指数,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那个阶层消费价格指数,扣除这个物价因素的影响,这样就可以确定不同阶层工资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作为国家调整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职工工资的一个合适标准。在完善税收制度方面,如果能够把征税对象所处的阶层归类清楚,通过分层消费价格指数调整不同时期的税额,这显然有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公平再分配和收入差距的缩小。
三、分层编制物价价格指数的方法
分层编制消费价格指数,在我国这是一个全新、甚至“超前”的课题,香港、德国等地的相关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依据居民收入水平不同我们可以编制高收入层物价指数、中收入消费层物价指数和低收入层物价指数。分层编制各种物价指数,选择代表品、代表点、基期、公式等方面的原则和综合指数是一致的。首先利用实际价格资料计算出代表品的个体价格指数,然后按”商品——小类——中类——大类”的顺序进行汇总,最后利用汇总资料计算出总的物价指数。整个过程需要反复使用下面固定加权平均公式:
式中是较高类的价格指数,Ki是次一类的价格指数,Wi是次一类的权数。
但由于我国具体的社会状况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所以,在分层编制消费价格指数时,既要判断他人经验的可行性有多高,又要具体分析我国特殊的消费国情,应着重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居民层次的划分
居民层次的划分可以根据居民收入或消费支出确定,也可根据恩格尔系数来确定。事实上,对以工资收入为基础的调查,往往存在调查对象瞒报和虚报收入的行为,很难取得准确的调查数据;以消费水平为标准进行阶层划分,则可能会避免这个不足。如香港编制分层指数时就是根据居民的消费水平划分居民层次的。
另外还可以通过恩格尔系数法进行消费阶层的划分。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家庭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指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食品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小,用于其他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和休闲等方面的支出就相对较多,则家庭消费水平就越高;反之家庭消费水平就越低。从消费结构中估计恩格尔系数,可以在假定人们对各项消费支出都具有相等瞒报和虚报的前提下,比较准确地通过计算食品支出的比重观察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而确定人们所处的各个消费阶层。
2.合理确定各阶层的固定权数
解决好了居民分层的划分问题,各阶层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大中小类权数就可以根据相关的住户消费支出抽样调查资料得到确定。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特点各不相同,具体表现在消费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例如,食品支出在低收入层所占比重比较大,在高收入层所占比重较小。而、娱乐、休闲的支出在低收入层所占比重较小,在高收入层所占比重较大。在编制分阶层物价指数时,权数的确定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一般来说,市场化的国家不轻易调整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结构,否则价格指数的变化可能是价格变动影响,也可能受权数结构的改变所至。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不断进行量的调整和质的升级。因此,分层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结构有必要定期进行调整,但其出发点必须以当时的不同收入阶层消费结构为依据而进行,重点关注的项目要放在足以影响到各阶层消费结构自我调节的食品、文化教育娱乐、通讯和居住等方面。
只有逐步完善物价指数的计算体系,为政府在扶持弱势群体方面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和公共管理的能力,物价指数这张市场晴雨表才能得到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