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与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利用FDI的比较分斩
[关键词]利用FDI,比较研究,辽宁,先进省市
改革开放以来,以珠江三角洲为依托的广东凭借毗邻港澳的有利地理条件和优惠政策,成为最早利用外资的省份;20世纪90年代伴随中国开发浦东,以上海为龙头,包括江苏和浙江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引进外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省份的山东,近年来外资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广东、江苏、上海和山东既是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国内实力雄厚的省市。同样作为东部沿海省份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后,出现了经济滑坡,目前正处于调整改造的重要阶段,要真正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解决好产业结构升级和体制创新等问题,但无论是结构调整、制度创新、技术改造,还是摆脱国有困境、进入人力资源重组都需要必要的资金投入。从国外的经验看,国家对老工业区的改造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我国现实的情况是财政支持十分有限,政府在启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时明确表示,振兴不是靠“增量投入”。调整改造辽宁老工业基地单靠国家投入和辽宁地区财政自筹是办不到的。最有效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在开放中求。从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等地区的经济发展看,外资对当地的资本形成,继而对地区经济增长、制度创新、工业化进程以及地区就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大力吸收FDI获得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辽宁老工业基地是必须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辽宁与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利用FDI基本情况的比较
(一)外资规模
1.无论是按照有关省市统计部门的统计口径,还是按照商务部外资司统计口径,辽宁利用FDI的规模总体偏小(见表1)。
2.从2003、2004年实际使用FDI看(见表2),2004年辽宁实际使用FDI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其所占比例依然低于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分别只相当于广东、江苏、上海和山东实际利用FDI的54.01%、44.69%、82.66%和62.14%。
3.增长速度较高,利用外资强势初现。从1994—2004年,辽宁实际使用FDI年均增长率达到22.11%,全国平均水平为6.28%,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分别为1.80%、13.52%、11.88%、
14.51%(见表3)。
表1 截至2004年底辽宁,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利用FDI情况
注:(1)数据来源:《2004年江苏统计年鉴》、《2004年上海统计年鉴》、《2004年辽宁统计年鉴》、《2003年广东统计年鉴》、《2003年山东统计年鉴》以及有关省市2003年、200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2)括号内数字是根据2003年外资司统计数据及2004年有关省市统计公报测算。
(二)外资来源地
外资来源比较集中,以香港、日本、美国和韩国资金为主。从1994年至2003年底,按累计实际使用FDI,在辽宁投资最多的国家(或地区)依次是:香港、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分别占同期辽宁实际使用FDI的38.25%、21.59%、11.11%、8.79%、3.26%、2.84%、1.79%、1.27%、1.17%、1.17%。前五位国家(或地区)实际使用FDI占同期辽宁实际使用FDI的83.18%,外资来源比较集中。这一点与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的情况非常相似。按照累计实际使用扣I测算,从1979年至2002年底,在广东投资最多的依次是香港、维尔京群岛、台湾、美国和日本,其实际使用FDI占同期广东实际使用FDI的87%;至2003年底,在上海投资最多的依次是香港、日本、美国、台湾和新加坡,占同期上海实际使用FDI的64.61%;在江苏投资最多的依次是香港、新加坡、日本、台湾;美国,占同期江苏实际使用FDI的65.97%;在山东投资最多的依次是香港、韩国、美国、日本、台湾,占同期山东实际使用FDI的79.28%。目前,香港仍然是五省市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但由于地理区位的原因,山东和辽宁引进的韩资、日资较多,截至2003年韩国在山东投资达到91.42亿美元,超过辽宁,日本在山东投资达到31.39亿美元,尚不及辽宁。欧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辽宁的投资呈现增长态势,截至2004年底,世界500强企业在辽宁投资的共有111家,在辽宁兴办的企业总数198个,在辽宁设立外商投资的企业数和合同外资额分别占同期外商直接投资辽宁的0.65%和7.10%,发展态势明显,但是与上海、江苏相比,世界500强的投资起点、规模、产业集聚度和对当地产业带动性,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仍有明显差距。
(三)投资方式
外商独资化倾向越来越强,独资企业所占比重高于合资企业,国际上流行的跨国并购形式运用较少。近几年,辽宁的外商投资企业中,独资企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3年独资企业所占比重达到50.74%,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分别占39.70%、8.50%和0.04%。从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年度外商投资方式看,这一特点也非常明显,甚至按照累计实际使用FDI计算,广东、江苏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所占比重已经超过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而且,这些省市开始利用跨国并购这种引进外资的方式,例如,在江苏,世界著名胶片生产商美国柯达公司出资3.8亿美元,收购了江苏无锡阿尔梅等国内3家感光材料厂;荷兰皇家飞利浦中国集团与苏州孔雀电器(集团)公司签署成立飞利浦消费有限公司。到目前为止,外商投资企业在辽宁市场上主要是投资行为,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很少。
(四)行业分布
外资的产业分布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见表4)。
表4 2003年广东、江苏、上海、山东、辽宁FDI的行业分布(亿羹元;%)
数据来源:各省市统计年鉴,其中广东数据为2002年;辽宁数据来源于外经贸厅。
二、辽宁与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吸引FDI环境比较
(一)环境
经济水平是一个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指示器。
作为重要的老基地,辽宁为国家建立独立和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辽宁出现了以下情况:一是经济总量位次逐渐后移。GDP由上世纪80年代的在全国第3位下降到90年代的第5位、目前的第8位。2004年从GDP总量看,辽宁分别只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和上海的42.85%、44.30%、44.36%和92.25%。从增长速度看,按照可比价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分别低于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增长速度的1.4个百分点、2.1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相对不足。2004年辽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相当于山东、江苏和广东的39.27%、43.65%和49.81%。由于加快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辽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高达43.1%,分别高于广东、江苏、上海、山东23。2个百分点、15.1个百分点、17.3个百分点、5.4个百分点;三是产业结构亟需调整升级,工业部门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辽宁产业结构演化水平仍然比较低,目前,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而且是重工业,而重工业又是以原材料、资源加工部门为主的重工业;农业的比重仍然很大;服务部门发展相对迟缓。从产业结构整体发展趋势看,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基本态势较为稳定,但工业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未发挥出来,处于慢性萧条之中;四是财政收入总量偏低。从总量上看,2004年辽宁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只及广东的42.52%,江苏的54.02%,上海的47.30%,山东的63.93%,政府可支配的财力有限,财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有限;五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发展滞后。2004年辽宁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8007.6元,不仅低于上海、广东、江苏和山东,而且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却低于上述这些省市(见表5)。
(二)政策环境
优惠政策并非吸引外资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在众多的影响投资的因素中,政策环境作为区位可调整的主要因素,成为区域吸引外资和形成环境优势的重要内容,为各级地方政府所重视。目前,辽宁正在成为新的外商投资热点地区,从增长因素分析,主要源于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政策主导。但是,无论在开放时间上,还是在优惠政策上,辽宁远远比不过广东和上海。从开放时间看,1982年,“先行一步”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广东成为“经济洼地”,出现了深圳速度、深圳效应。在20世纪80年代,乃至90年代中前期,广东引进外资在全国可谓是“一枝独秀”、世界瞩目。上海虽然一直拥有“江海之会,南北之中”的地理优势,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国家开发开放浦东后,将一些特殊政策用于浦东地区,90年代中期以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利用外资倍增,经济快速发展。在引资政策以及相关政策上,包括FDI的市场准入(对外资的市场开放度)、国民待遇的实施、政府对FDI的审批管理、对FDI的股权限制或投资形式约束、FDI的生产经营自主程度、外汇政策、融资环境、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进出口政策等,尤其是在吸引外资的土地价格优惠和企业所得税方面,辽宁与江苏、上海相比处于劣势。
表5 2004年广东、江苏、上海、山东、辽宁经济实力指标统计数据
数据来源:2004年有关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东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于广东财政工作会议。
(三)地理区位
对于区域发展而言,区位反映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空间联系,区位因感受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差异成为导致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广东、江苏、上海还是山东、辽宁,都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甚至同国内中西部地区相比,优势十分明显。广东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港澳毗邻,在引进港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位于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交汇点,不仅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枢纽,而且是长江流域货物流通的主要集散地,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地位十分明显;江苏跨江滨海,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和长江资的主要方向放在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接续产业及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后劲这三个方面;把握机遇,按照作为未来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基地的区域定位,将利用外资的重点放在建设两大基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上;招商的重点放在大项目、大企业和高科技项目方面,尤其是要把世界500强和大型跨国企业作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引资的重点目标。对辽宁来说,招商引资的对象还是应首先考虑日本、韩国、香港,同时努力开拓欧美的资本市场,不断优化外资来源结构。在利用外资的方式上,不仅注重FDI形式,还应当采用国际贷款、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并购、项目融资、BOT方式、融资租赁、境外上市融资等方式,并借鉴国际上通行做法和东部沿海先进省市利用外资的经验。
4.完善投资环境,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制定有效的引资政策。政府要摆正位置,认清使命,为企业的招商引资创造环境和构筑平台,发挥正面效应。一是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抓紧研究、出台有实质性和区域性的鼓励外商投资政策。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减少审批内容,转变审批方式,提高效率;对一些竞争性领域和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信息等服务业要放宽外资准入限制,积极引入外资;国家掌握的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比如汽车、成套设备、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等,争取优先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布局,并通过买方信贷、政府采购、国债资金等方式予以支持;抓紧提出辽宁的优势产业目录,对符合目录要求的项目,享受国家进口税收的优惠政策;对设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执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再延长减免期限;鼓励外资投向辽宁地区具有增长前景的重型装备工业、汽车配件、制药、、通讯设备、机械等领域;鼓励外商参与大型骨干企业的改造,给予一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等;二是加强区位软环境建设。优惠政策虽然有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方政策的干扰,中央政府优惠政策的效力正在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因此必须注重软环境建设,提高辽宁市场化程度,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和政府的节俭程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加强产权保护程度等等。
5.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沿海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最有潜力者优先”始终是区域开发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要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有效率的区位而优先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形成一批“成长极”,继而发挥“扩散效应”。沿海地区是辽宁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2002年底,六座沿海城市的GDP总量古辽宁的47.2%,FDI占辽宁的53.9%。从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看,沿海地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辽宁要依托临港优势发展临港工业区,一方面便于吸引外商建立加工装配基地,承接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产业,另一方面将自身一些发展成熟的产业向外转移。
6.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通过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形成区域品牌,吸引外资。从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实践看,逐步从资源型区位优势阶段、市场型区位优势阶段向产业集群效应阶段转变。产业集群日渐成为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中的重要因素。辽宁老工业基地具有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势条件,因此,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促使形成与优势行业相关联的企业群,以产业集群吸引外资进入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时,通过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形成区域品牌,促使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利用外资的良性循环。
:
[1]江小涓.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吸引外资;政策取向及其实效分析.当代经济,2002(1)
[2]葛顺奇,郑小沽.江苏浙江及广东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比较.国际经济合作,2003(9)
[3]伍长南.四大外商投资区利用外资与产业升级研究.亚太经济,2002(5)
[4]刘秋增,刘娟,孙忠华.从山东、浙江、广东的经济发展看传统文化的作用.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5)
[5)李凯,李欣.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与振兴策略分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2003-2004)
[7]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2003-2004)
[8]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2003-2004)
[9]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2003-2004)
[10]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2003-2004)
[11]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2003-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