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认识——关于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德水 时间:2010-06-25
摘 要:区域对全国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在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中举足轻重。要特别注意率先落实发展观,科技创新,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十分注意环境和土地资源的保护、努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正确引导民间资本等。站在更高层面看区城经济的发展,必须突破行政区域的束缚,市场配置资源有其客观的性,不应受到行政区域的限制;要从全国经济的大局出发,为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多做贡献。“泛珠三角”概念提出后,“泛长三角”的构想也呼之欲出。如把眼光再放远一点,把三个带三点水的特大城市——沪、港、渝连接起来,一个更具魅力的大三角就会展现在面前,这是一个囊括珠江、长江两大流域14省区加上福建和港澳的大三角,区域人口占全国57%,经济总量占全国70%。在新的区域合作中政府可以大有作为。

  关键词:区域经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政府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配置资源时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造就了一个个中心城市;产业链条的扩散功能,又衍生出一片片相对发达的经济区域。当前,区域经济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不是简单地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展开的,而是更多地表现为经济区域之间的竞争,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


  经济中心城市集中了大量各类优秀人才、丰富的资金和物资以及各类信息,生产要素和资源从周边向这里集中的同时,又由此向周边辐射,成了市场经济活动的主战场。通过这样一个流动过程,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社会财富。


  香港这个经济中心城市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就表现得十分突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香港刚刚完成了化,经济非常繁荣。但当时香港和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家都指出,香港的经济已经没有发展前途了。一是劳动力价格太贵;二是地价太高,产品没有竞争力。而在罗湖桥的北侧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那时的深圳还是一个近乎荒凉的小渔村。1978年祖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奇迹终于发生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内地如江西、湖南、四川更是有无穷无尽的劳动力资源可以向这里涌流。大门打开后,香港的资本和先进管理与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相结合,就带来了两地经济的蓬勃发展。香港经济就像一座装满水的水库,相对于三角洲地区有着较高的势能,只要闸门打开了,就会一泻千里,给三角洲地区带来无限生机。“时间就是金钱”,转眼间一个化的大都市深圳矗立起来了;三角洲内以广州为核心的工业化城市群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而且实现了连片开发,整个三角洲表现出一派热气腾腾、充满活力的动人景象。改革开放26年来,香港这个经济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十分典型的。与此同时,香港本身的经济也飞速增长,一片欣欣向荣。香港1978年的GDP仅为852亿港元,2003年达到1.22万亿港元,为当年的14倍,将近翻了四番,充分展现了两地互利互惠、共同繁荣的格局。


  上海作为我国内地经济实力最大的城市,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表现得非常出色。长江三角洲地区市场经济的渊源和文化底蕴都比较深厚,加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得这一地区具备了各种较快发展的条件。但是,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以国家计划为主体,客观上束缚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记得上世纪肋年代后期,上海市的经济发展还曾一度陷入了困惑的境地。当时,中央在财政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接着又作出了开发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在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之后,上海的发展出现了性的大转折。90年代初上海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能力也显著增强。出现了上海市的工程技术人员纷纷走向外地服务的现象,“星期夫工程师”成为盛传一时的佳话;苏南和浙江的乡镇、民营经济异军突起,迅速壮大,而且不断升级换代。近十几年是该地区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表现出一派生机盎然、蓬蓬勃勃的新气象,在长三角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结出了举世瞩目的累累硕果。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势头如此强劲,以致使率先起步的珠三角也感到某种心理压力。从这两个三角洲的生动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确实非常重要。


  二、珠江、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


  目前,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的经济总量已占全国的30%,主要集中在两个三角洲,在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中举足轻重。由于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好以及回报率高,不仅全国各地的生产要素还在不断地流入珠、长两个三角洲经济区,而且这里也成了利用世界性资源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重要地区。国内外资源和产业都正在继续向两个三角洲集聚,使这两个三角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富有生气和活力的经济区。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还有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不仅会制约两个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应当予以特别关注。


  一是要率先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经济进入新一轮周期的上升阶段,在经济主体、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等多元化趋势加速和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形势下,面临的经济环境非常复杂。我们要发展,但更要科学地发展。一方面要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还必须把思想统一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上来,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否则,单有发展的愿望,而没有科学的态度,势必事倍功半甚至难以为继。这是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两个三角洲有条件也应当在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上为全国做出表率,走在全国的前面。


  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直到现在,来进料加工业仍占有很高的比重;而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不多。这种状况造成生产利润的大头是别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在这方面,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比珠三角也强不了多少。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已经具备条件加快科技创新,不能满足于来进料加工和低水平扩张的发展模式。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每一个企业都要有这种紧迫感,安于现状就有被淘汰的危险。同时,我们的企业不能只满足于充当生产者或加工者这个角色,还要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多的自有订单,成为批发和零售环节的真正卖主,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经营者,因为利润的主要部分是在后面。


  三是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风云的变化,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世界产业正在迅速调整和重组,一般加工工业正大量从发达国家向发展家转移。近年来出现的美元贬值从根本上来说,是世界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都出现了明显失衡的反映。目前,我国已加入了国际产业分工的总体格局,组装和一般加工业已成为国际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我国生产的服装、鞋帽、玩具等日常用品更是畅销欧美市场。美国的产业结构已严重空心化,主要靠拼命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造成巨额的外贸逆差和财政赤字,付出了“不平衡”的代价。国外有的经济学家说,当前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一是中国投资,二是美国消费。问题又恰恰在于中国投资的高速增长是否可持续,美国的拼命消费是否可持续,这两个因素可能影响今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全局。美元贬值将对国际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正如地球的板块运动规律一样,世界经济结构的失衡和资源配置的扭曲所积聚的内应力,如果不能得到适时、均衡地释放,一旦爆发出来就会产生世界性的金融震荡和经济波动。它对世界经济的破坏也许远在自然灾害之上。所不同的是,人类有足够的智慧和力量去防止人为灾难的发生。在这个问题上各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因为万一出了事,谁也难以幸免。我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已经非常紧密,国际经济的任何波动都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特别是影响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两个三角洲要有这样的敏感性、警惕性和前瞻性,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及时调整企业和产业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可以说,世界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喜讯,两个三角洲地区总是最先得益;而每一个波动,首当其冲的也必定是两个三角洲地区。


  四是十分注意环境和土地资源的保护。两个三角洲地区人口的密度和产业的集中度均已到达世界数一数二的地步,两个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已经表现得比较突出。江河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江南水乡出现饮用水短缺的情况;有的地方土地被重金属污染,而这些重金属又通过庄稼、蔬菜和牲畜家禽等进入人的身体,危害人的健康。如果经济上去了,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可是住在别墅里一打开窗户就臭不可闻,人民的身体素质和生存质量却下降了,这样的现代化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两个三角洲地区的土地资源也是十分宝贵的。要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又要为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土地,就必须走集约化用地的道路,千方百计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环境和土地将影响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全局。做好这两项工作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客观要求。


  五是努力规范市场秩序。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入门证。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还不长,规范化需要有一个过程,出现一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秩序。在这方面,珠三角和长三角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但还远远不够,有条件也完全应当做得更好一些。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产品质量方面以及售后服务等等都要创造出一套好的经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博得良好的口碑,树立起诚信至上的好形象。


  六是正确引导民间资本,帮助其发挥最好的效益。珠江和长江三角洲的快速,已经积聚了大量的民间资本。2003年底,两个三角洲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近3万亿元,还有成千上万亿元的民间游资需要寻求出路。一方面要制止搞地下钱庄等非法活动;另一方面,要为投资者提供准确可靠的市场信息,并积极加以引导。同时,商业银行也要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民间资本来之不易,是多年辛苦积攒的,也是宝贵的社会财富。使用得当则利国利民,如果用得不好,任其盲目投资,如炒房、炒车、炒煤以及盲目建设小电厂等,不仅资本拥有者要蒙受重大损失,而且还可能造成破坏性的后果,导致产业结构的严重扭曲,甚至可能引发局部的社会稳定问题。


  七是要站在更高层面看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一,发展区域经济必须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市场配置资源有其客观的性,不应受到行政区划的限制。努力建立和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按照行政区划搞地区封锁、地区保护的做法是完全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第二,要从全国经济的大局出发,为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多做贡献。如果说,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由中心城市带动的,那么,全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发达地区来带动。这种带动既是义务和责任,又为自身发展带来市场和利润。更何况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平衡是相对的,因为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不同,发展水平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但经济发达地区总是要努力去带动落后地区实现共同发展。


  三、构建沪、港、渝大三角经济协作区前程无量


  珠江、长江两个三角洲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积聚了相当大的“势能”,具备了向外地辐射和扩张的条件。经济区内的环境容量和资源制约也客观地要求必须去努力开拓更有利于发展的新天地。正在积极酝酿的“泛珠三角”概念和实施方案便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与此同时,“泛长三角”的构想也正在呼之欲出。


  如果我们把眼光再放远一点,把三个带三点水的特大城市——沪、港、渝连接起来,一个更具魅力的大三角就会展现在面前。这是一个囊括珠江、长江两大流域14省区市加上福建和港澳的大三角。把港澳的数字都列入分子和分母,则该区域的人口占全国57%,经济总量占全国70%,香港、上海这两个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自明。作为我国西南重镇的重庆是长江上游、天府“盆底”的一颗璀璨明珠,资源丰富、基础雄厚、科技人才众多,背靠2亿多人口的西南大市场。重庆由中央直辖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有西部开发“抓手”的美誉,与沪、港两地也有着深厚的渊源。在这个大三角地带,还有成都、昆明、贵阳、武汉、长沙、南昌、广州、杭州,福州、合肥、南京、南宁等一批大型、特大型城市,中小城市更是星罗棋布,各地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优势,可以充分实现互补。


  发展这个经济大三角,至少有以下好处:第一,把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经济区对接起来,更有利于两个三角洲经济区的互动、互补。第二,可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联动。珠、长两个三角洲经济区向中部地区辐射对接后再向西扩展,与重庆联手,可以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重大的贡献,也为这两个三角洲开辟广袤的市场。第三,有利于长江经济带的开发。长江经济带人口占全国的44%,经济总量占全国48%。这里资源丰富、人才济济、水土丰饶而尤以水资源最为丰沛,是21世纪乃至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区域之一。如果用字母的“H”来描述中国经济发展的框架,则左边的竖杠代表西部地区,右边的竖杠代表东部地区,中间的横杆就是长江经济带。这条横杆成为连接东中西部的桥梁与纽带。这个“H”中两竖一横的连接点,一个是长江巨龙的龙头上海或长江三角洲,另一个就是雄踞西部的重庆。长江巨龙的腾飞对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沪、港、渝经济大三角虽未正名,但却是客观存在着的。川、渝、赣、两湖地区的数千万农民工大军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已进入珠、长两个三角洲地区,并为这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四、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可以大有作为


  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要尊重经济规律。但同时,政府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至少可以做以下几件事情。


  一是做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特别是跨行政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当由政府统筹考虑,组织实施。


  二是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生产经营环境。主要是加强法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政府各部门也要增强服务意识,注重清正廉洁,搞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等。


  三是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去年以来,东部地区出现的“民工荒”问题,给人们一个很大的启示。随着农业劳动力边际效益的提高,而农民工的工资还停留在原来水平上,那么,农民工的供给就不是无限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调查,目前,长三角地区农民工人均工资超过700元/月,而珠三角只有600元/月左右。这就是珠三角的“民工荒”表现得更为明显,并且有部分农民工正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根本原因。建立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并监督用工单位认真执行,这也是政府应当做的事情。已经建立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的,也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


  四是政府可以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并对地区之间的重大经济问题进行协调。多年来,各地在“政府搭台、唱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举办多种形式的商品交易会、投资洽谈会等等,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对涉及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一些重大问题更要依靠政府来协调。


  五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经济协作区内的各地政府,可以在政府网站上开设专栏,为协作区内的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市场信息,减少投资的盲目性,便于更有效地获取各种经济信息。如有必要,各级统计部门的网站也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要召开政府统计信息如何为企业服务的国际研讨会,欢迎大家参加。


  回想过去,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成果,意义十分深远。从全国看,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正迅速成长,将对华北和中原的经济发展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其中的齐鲁大地又是独具发展潜力的重要经济区;以大连为窗口,由沈阳、长春、哈尔滨等按“路灯式”串联起来的经济中心为依托的东北经济区,正借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强劲东风,响起了阵阵春雷;以基本顺着古丝绸之路延伸的西安、银川、兰州、乌鲁木齐等经济重镇为中心,按胴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部署,也形成了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带动着整个大西北快速发展;随着青藏铁路的建设和即将提前通车,必然拉动青藏高原的经济繁荣。展望未来,我国各经济区之间的合作互动将日趋活跃,并必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