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英国和日本经验加快河北省国有企业改革
关键词:国有企业,渐进式改革策略,股权结构多元化,法人治理结构,社会保障
一、英国和日本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
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前,国有企业垄断了全部的电力、煤炭、铁路、邮政、电信,控制了造船、飞机制造和钢铁业的大部分,在汽车制造及石油生产中各占约1/3和1/4的股份。改革前日本的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铁路、邮政、电信等少数公共部门,在钢铁、煤炭和汽车制造等竞争性部门几乎没有介入。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对英国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在某些行业尤其是竞争性行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对铁路、邮政等公共部门的改造出现了很多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对铁路、电信、烟草等公共部门的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企业效率得以提高,近两年邮政事业正在进行改革。
(一)英国和日本国有企业改革共同的经验
1.在产权改革方面,主要是采用股份制形式,通过向公众出售股票实现企业股权的多元化和分散化,以消除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提高企业效率。
2.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打破垄断的限制,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实施渐进式改革策略,即先在企业国家所有的形式下,通过改变经营方式提高企业效率之后,再向公众出售股票。如2003年4月成立的日本邮政公社,保留国有形式,引人民间企业经营方式,实现邮政三大事业(邮递业务、邮政储蓄业务、简易生命保险业务)的健全化和效率化,为邮政民营化做准备。在邮政公社成立的第一年度,邮递业务就扭亏为盈,目前三项主要业务均为盈利状态。到2007年10月再解散日本邮政公社,建立新的股份公司,其中包括日本邮政股份公司、邮递事业股份公司、邮政局股份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和邮政保险会社,日本邮政股份公司是其他四家公司的母公司。政府会尽早减少所持有的日本邮政股份公司的股票,一般只持有已发行总数的1/3(或以上)。
4.国有企业改革要立法先行。如英国铁路的改革是在完备的体系下进行的。从1994年政府决定对铁路组织结构实行网运分离,产权制度私有化,到2005年对铁路的政府监管体系进行调整,都是先由政府拟出法律草案,然后提交议会讨论通过后以法案的形式实施的。由于法律的强制性作用,保障了铁路改革的延续性,避免了改革的随意性。日本的邮政民营化改革也是如此,2005年10月参议院通过了小泉内阁提出的邮政民营化相关法案,法案由《邮政民营化法案》、《日本邮政股份公司法案》、《邮政局股份公司法案》等六个法案组成,按照法案规定,到2007年10月1日,解散日本邮政公社,成立新的股份公司。
(二)特别值得我们借鉴的两点经验
1.国有企业改革要与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相结合。英国政府和铁路监管部门对铁路基本建设及更新改造提出了比较苛刻的要求,即必须更多地采用环保节能设计。无论是新线建设还是既有线路改造,机车车辆设计、制造还是对老型号机车的整形改造都是如此。所以英国铁路在其发展构想中,充分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和新的节能措施,运用先进的污物处理手段,广泛采用电力牵引,注重路旁植被保护,力图使铁路成为一个“零”污染的环保产业。
2。国有企业改革应关注就业问题,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如日本正在进行的邮政民营化,小泉内阁曾提出五项改革原则,除增加活力、最大限度利用邮局等资源,还要保障劳动就业,确保国民的利益。2007年6月29日英国发生了有近13万邮政工人参加的全国性罢工,罢工是由工资问题和政府计划裁减邮政工人引发。
二、河北省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成就
“十五”以来,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有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解决省属重点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的意见》、《关于全省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政府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政策和操作性较强的文件,围绕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省属企业改革为重点,在多数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初步建立起企业制度;通过理顺职工劳动关系和国资监管体系等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制约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体制障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1.加快推进公司制改造步伐,股权结构呈多元化趋势。石钢80%国有产权实现公开转让,华药与DSM公司已签署协议,燕山发展有限公司改制重组工作基本完成。省属企业改制试点工作的启动,强力推动了市、县属各级国有企业的改革。到2005年,全省8416户市县属国有企业的改制面达99%,省属企业辅业改制单位总数达109个。2006年市政公用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通过利用外资、企业自筹和社会融资等方式筹措的资金已占投资总额的50%以上。
2.在培育大企业集团、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由河北省邢矿集团和邯矿集团携手组建的河北金牛能源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河北省在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金牛能源还成功完成了首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2006年新唐钢集团正式组建,完成了金牛能源集团和井陉矿务局联合重组,组建了省国有控股资产经营公司。
3.加大国有困难企业依法破产力度,2005年全省完成政策性破产项目12户,2000年以来积累的政策性破产项目全部终结。
4.国企改革已深入到劳动关系层面。通过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全面深化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为国企改革“护航”。
5.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对部分国有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实行分设,新任用的企业副职一般不在董事会、经理层同时任职。
6.省、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得到有效理顺。
(二)国有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河北省国有企业体制的框架、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计划经济的生产主体到面向市场的经营主体的转换已初步完成。国有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国有经济的控制力逐步增强。
1.国有稳步增长,经济实力增强。近几年来,通过加大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采取股份制改造、兼并、拍卖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等措施,尤其是通过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实现稳步增长,经济实力增强。资产总额从2001年的4142.3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054.91亿元,工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635.9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298.0亿元。(见表1)。
2.国有企业盈利水平快速增长,企业效率得以提高。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个数从2001年的2512家减少到2005年1233家,但实现的利润总额从2001年的88.19亿元增加到224.4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40257元/人年增加到112780元/人·年(参见表2)。
国有的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了河北省工业的。“十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逐年上升,分别为10.6%、14%、20.1%、22.2%和22.9%。“十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30.8%,比“九五”时期高出1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整体效益得到改善。
三、河北省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河北省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河北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国企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表现在:
1.国有经济比重仍然过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的比重达61.9%,高出全国近10个百分点。
2.法人治理结构不够规范和完善,有关部门对石家庄市58户初步建立企业制度企业的总经理(厂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达60%的经理不是由董事会任命的,55%的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兼任。
3.国有企业改革未能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企业改制未能深入到包括技术、结构、管理和体制在内的整个制度创新。
4.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偏少,且行业、地区过于集中。有100家集中在制造业,占76%,有101家集中在保定、邢台、邯郸、石家庄和唐山五市,占77%,其它六市相对偏少。
5.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思想观念的滞后。国有企业在改制中仍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有相当多的企业还未摆脱生产经营受制于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附属地位。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制度创新,依据《公司法》的要求,应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从这一点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给予充分重视。
(二)制约因素
1.宏观外部环境不健全。良好的外部环境及制度环境,是促进国有企业良性发展,防止国企改制遭受人为约束的基本制度保证。2003下半年开始,河北省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开始后,有些部门的职能还没有及时转换。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仍未根除,未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强化市场机制功能,弱化政府行政职能,还依然存在着行政审批手续繁杂,行政干预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北省国有企业改制的进程。
2.科技实力较差,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低。科技进步水平综合指数居全国第21位,作为结构调整标志性产业的通信设备、机及其他设备制造业,经济总量已跃升为我国第一大支柱行业,而目前河北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实现利润仅占工业增加值的0.8%和0.7%。而支撑河北省快速增长的钢铁企业生产的钢材,普通钢材比重偏大,主要是受投资拉动影响明显的建筑用钢材、优质钢材比重偏小,说明产品结构不合理。
3.存在着就业、再就业压力。截止2005年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661.3万人,比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作的人员为188.9万人。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8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略有下降。考虑到有些失业人员未办理登记手续等实际情况,河北省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还是很大。
4.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河北省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水平的_1/7,一次能源半数以上需要从省外调入,而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以粗加工和初级产品为特征的工业仍居主体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物耗高、能耗高、污染高的行业比重大。目前河北省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均居全国首位,2005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2.6%,说明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四、借鉴英国和日本经验加快河北省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
二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原则,在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关键,而一套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是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保障。
“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应借鉴英国和日本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以提高国有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目标。在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
1.采取多种形式收缩国有经济战线,优化所有制结构,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方面取得新突破,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战线过长、‘布局分散、竞争力差等问题。(1)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通过全员持股、经营者持股、外资购并、民营资本嫁接。机构投资者入股等途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产权结构。(2)打破行政垄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公用事业及其他的行业和领域。河北省国有经济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应从覆盖所有行业,向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领域集中,继续减少国有资本的覆盖领域和企业数量。(3)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壮大一批钢铁、煤炭、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等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2.把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衔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要求,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改革,使河北省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得到优化组合,调动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1)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实现改制后公司的经理由董事会聘任制,并把《公司法》的要求与党管干部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的合理选择机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到市场上去选择,经组织考察合格后,履行有关法定手续,组织考查与市场选择较好地结合起来。(2)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尽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风险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按照社会需求组织产、供、销,真正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3.把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紧密结合,力促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借鉴英国国有铁路改革经验,把国有企业改革与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相结合,真正实现河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河北省面临着加快工业化进程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双重压力,必须把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把培育面向未来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放在重要地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主要内容有;(1)培育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群;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2)大力提升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加大推进这些行业的企业改革力度,鼓励企业间的重组整合,使这些支柱行业的企业能积极利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实现产业结构的跳跃式的非均衡转换,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3)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搞好研发、设计等“产前服务”,拓展物流服务、资金支持等“产中服务”以及流通、销售、售后服务等“产后服务”;(4)把钢铁、石化、建材等高能耗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清洁生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快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
4.在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上取得突破。这里的关键是政府要从拥有国有企业转变为持有国有资本,并且使国有资本真正具有流动性。通过完善出资人制度,构建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5.把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加强社会保障相衔接,在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做好劳动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管理等各项配套改革工作,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采取多种措施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努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拓展就业平台;加快私营经济的发展,增强吸纳就业的能力;积极做好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缓解国有企业改革分流人员的就业压力。
6.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健全和完善宏观外部环境。按照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积极开展资本运营,努力为河北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服务;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努力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行政干预,减轻企业负担,简化办事程序,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贯彻国家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法规,制订和完善适合河北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具体规定,加快河北省的国有企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