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现实经济的启示
关键词:新经济增长理论,知识专业化人力资本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掀起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热潮,其提出背景主要是针对新古典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现实问题:
各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问题。根据经济学家麦迪逊对1700年以来几个经济领先国家人均GDP增长率的统计,荷兰(1700-1785年)为-0.07%、英国(1785-1820年)为1.4%、美国(1890-1979年)为2.3%,经济增长率的长期数据表明:人均产出的增长是递增而非递减的。而在新古典增长理论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的前提下,资本的边际产品增长率是趋于下降的。也就是说,随着一国资本存量的增加,其产品的增长率必然收敛于一个稳定值,从而出现零增长。
不同国家人均收入存在的巨大差异问题。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从长期的来看,发展家的增长率是可以与发达国家趋同的。而根据以下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埃塞俄比亚的人均GDP仅为106美元,中国和美国的人均GDP分别为758美元和32078美元,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仍有不断拉大的趋势。面对这一事实,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新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和卢卡斯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摒弃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核心假设,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思想,被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
罗默的经济增长理论(罗默模型)认为生产要素应包括四个方面:资本、非技术劳动、人力资本(按接受的年限来衡量)和新思想(按点子和专利权的数量来衡量)。四个要素中以特殊的知识即新思想最为重要,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罗默认为,一般知识可产生外在经济效应,使全社会都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知识产生内在效应,使个别厂商获得垄断利润,而垄断利润又能使个别厂商有能力研究开发新产品。产出中的内在和外在效应表明,作为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独立的知识积累过程,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不仅它本身收益是递增的,而且可以带动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收益递增,给厂商和全社会带来递增收益,从而知识积累使总产出的规模收益产生递增,为长期稳定增长提供保证。
由此,罗默得出知识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新源泉。罗默将社会各部门划分为消费品生产部门和研究与开发部门即知识积累部门。由于知识积累对经济的增长作用越来越超过物质的积累而处于支配地位,研究和开发即R&D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罗默指出,由于各国间的贸易可以使知识在世界范围内加速积累,从而提高全世界的总产出水平,特别是相对于后进国家来说,可以产生赶超效应。
卢卡斯的经济增长理论(卢卡斯模型)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引入索洛模型,视其为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的另一种增长动力形式,将人力资本积累作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并使之内生化、具体化为个人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认为只有这种特殊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才是增长的真正源泉。他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通过脱离生产的正规和非正规学校教育,使经济活动中每个人的智力和技能得以提高,从而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率,这类似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观点;通过生产中的边干边学(即不脱离生产岗位,不通过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实际训练和经验积累也能够增加人力资本,这类似于阿罗1962年提出的边干边学模型理论。这种区分的意义在于它拓宽了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尤其是为那些教育经费缺乏的穷国设计了一种提高人力资本形成的方法,即引进外国的高技术产品,通过直接操作新机器或消费高技术产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掌握先进技术,从而提高穷国的劳动力素质并使它转化为人力资本。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
AK模型。将生产函数的关系式表述为Y=AK,A是反映一定技术水平的常数,K代表资本。从表面上看,产出与资本存量呈正相关,这似乎不太恰当,但如果将K作为包括人力资本、知识和公共设施在内的广义资本,就显得非常合理。其单位产量为Y=AK,它揭示了产出与资本存量的线性递增关系,从而否定了资本收益递减的假定。在Y=AK模式下,经济可以持续增长。因此各国经济从长期来看不会出现趋同,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前面所述的新古典理论遗留下来的两个问题。
知识的外部效应与“知识溢出”(spillove reffect)模型。罗默在其代表性《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中指出,除考虑经济增长的两个因素即劳动与资本外,还应加进第三个因素即知识。他认为,知识能提高投资收益,因而会带来一国长期收益的增长;知识也是生产要素,要增长必须要在知识上进行投资。同时,知识具有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技术进步、知识积累是其他经济活动的副产品,知识的运用具有共享性即非竞争性,这是导致收益递增的关键所在。
R&D模型。罗默后期在它的论文《内生的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经济增长的另一个源泉即专业化的投入,即R&D。他指出,专业化的投入不是投资的附加产品,而是一种需要特别付酬的活动。技术进步与创新应归结为厂商有意识的旨在获取垄断利益的活动,技术的非竞争性与排他性决定了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增;同时,从事R&D的厂商也将获得激励。由此,以R&D为基础的增长模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将技术进步理解为产品种类的增加,另一类是将其理解为产品质量的改进。这两类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引入了“创造性破坏”的概念,即新产品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旧产品的被淘汰。
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卢卡斯指出:分析人力资本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人力资本的积累方式,人力资本水平对产出水平的影响。卢卡斯引入人力生产部门,提出了通过教育积累人力资本的内生模型。而人力资本水平则取决于已有的人力资本存量加上本期内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有效的提高了经济中的实际投入,会相应提高产出水平。
“边干边学” (learning by doing)模型。由阿罗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期为罗默的理论所吸收和沿用。阿罗试图提出一个“知识积累的内生理论”,并以此解释技术进步现象。阿罗认为,知识的获得是“经验的产物”,而不仅是时间的函数,企业在投资与生产的同时,会逐步积累起有效的生产知识,而这些知识反过来又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所以,知识的创造是投资的“副产品”。
新增长理论的启示
(一)对现实经济的指导意义
寻找家特有的增长模式。资料表明,各国的经济增长态势并不是使用一个通用的模型就可以反映,发展中国家有其自身的条件和特殊性。可以说,建立一个人口众多、资本薄弱的发展中国家特殊的经济增长模型是非常具有挑战意味的。正如卢卡斯所说,印度政府应采取什么措施使其经济增长如同印尼、埃及一样快呢?如果能,应采取什么措施呢?如果不能,其根本原因何在呢?这些问题成为焦点,新增长理论从产生发展至今,历程短暂,在对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寻找制约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方面尚需不断完善与充实。
加大力度以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美国经济学家巴罗在实证研究中,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得出的一条结论是,由于主要缺乏人力资本(即教育)而不是缺乏物质资本投资,阻碍了穷国赶上富国。在此,人力资本被赋予了高于物质资本的含义。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可以产生递增收益,并使总的规模收益递增,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它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水平。由此可见,各国在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积累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其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的巨大差距。从长期看,一国只有不惜在教育领域上倾力投入,才有望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重新确立政策的决定性作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否定了政府对经济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的结论,依据知识随投资的增加而扩散的原理,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政策如补贴教育、研究和开发、刺激物质资本投资、激励新思想形成并快速在世界范围内扩散等等。巴罗则进一步将政府作用内生化,认为政府支出是“增长的催化剂”,在生产中它是一种“公共资本品”,没有这种公共资本品,则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和劳动就会面临递减收益;相反,如果引入这种资本品,则生产函数就成为线性函数,一国经济在这一函数下就会出现持续增长。
政府兼顾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新经济增长理论断言,长期以来,政府仅仅重视经济周期是完全错误的。总体看来,有效的政策除致力于消除或减少通货膨胀与失业外,还要关注技术创新与进步。政府应集中精力资助那些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诸如R&D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改革以及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培养等。当然政策应该谨慎的实施,以免对经济产生误导作用。
(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树立重视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的观念。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专业化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持续和永久的源泉与动力的观点对具有丰富人力资源的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教育培训为主体的对人力开发而投入的费用,具有比物质资本投资高得多的投资收益率。经济发展的恒久动力及决定性因素,正日益由物质资本的投入转向人类自身开发的人力资本投入。
加速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积累。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它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水平。要提高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就要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新经济增长理论拓宽了人力资本的积累途径,认为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边干边学都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途径。这些观点对加速我国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积累、提高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发展技术教育事业并将教育事业的重点放在普及基础教育和技术培训上。继续提高国家财政的教育经费支出比重,使教育费用支出增长率高于国家财政支出增长率。鼓励社会增加教育投入:吸引和激励海外华侨捐资办教育;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团体办教育;强化与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职能,提高各单位教育投入;在广大地区,鼓励和宣传一部分富裕农民集资捐助教育,为农村教育筹集大量资金。提高个人、家庭对教育的投入,这是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增加教育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
加强研发工作且创造、推广和应用新知识。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用于研发部门资源的多少决定着其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的高低,因而,要提高经济增长率,必须在研发部门多投入资源,以提高知识积累率。新经济增长理论还认为,开放经济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从而促使经济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经验也表明,开放的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显著快于封闭的国家。我国的经验也表明,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速度显著的快于1978年以前。
总之,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对处于实现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我国要借鉴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有益思想,加快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的储备,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
1.郭怀星.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2.陆静超.经济增长理论的沿革与创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5)
3.韦海鸣.新经济增长理论评析与启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