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最新研究动态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蔡雪雄 邵晓 时间:2010-06-25
[内容提要]本文对二元结构理论在本世纪以来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主要从二元经济转换个信用约束与的研究,对二元经济中新问题的研究,对二元经济工资扭曲的研究和对二元经济转换与收入分配的研究等视角对国外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和评价。

  [关键词]二元经济理论,信用约束,工资扭曲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自刘易斯(Lewis,1954)用二元经济理论研究前化社会经济发展以来,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研究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补充和完善阶段。刘易斯以后,二元经济理论经费景汉、拉尼斯(Fei & Ranis,1964)、乔根森(Jogenson,1967)、哈里斯和托达罗(Harris & Todaro,1970)的发展,衍生出了新的研究对象,新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完善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这些理论补充阶段的研究已经被系统地写进了发展经济学的教科书中。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通过改变有关前提建设、放松有关假定对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进行修订研究,这些理论对此已经做了系统整理,其中涉及了本世纪以前对二元经济结构出现原因和解释路径的反思,各次级二元经济结构的研究,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深入分析和二元经济下收入分配关系的再思考。第三阶段,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扩展研究。本世纪以来,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被作为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一样的一种研究不发达经济的基准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展研究,本文主要对本世纪以来国外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扩展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综述和评价。


  一、对二元经济转换中信用约束与教育的研究


  教育和未来预期收入之间的正向关系已经得到了明确证明,但在有些发展家地区仍然不关心儿童教育,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不完全,穷人被排除在正规金融之外,正规金融和信贷市场的缺失和高昂的教育成本限制了穷人获得教育的能力,穷人因获得教育较少所以未来依然贫穷。本世纪以来对二元经济研究中有两篇与信贷约束与教育有关,作者从不同视角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E. Proto (2007) 认为,在二元经济中农业土地契约可以作为信用约束下穷人财富积累的初始资源,这些契约的收入可以投资于后代的教育,后代可以因此在正规工业部门获得就业。然而过多的穷人和少量的土地使得土地租金上涨,这会阻碍资本积累并使经济趋向于一个缺少效率的二元均衡。在这种情况下,使经济转向均衡可能需要土地的重新分配并辅之以临时教育补贴。A.G. Mude,C.B. Barrett,J.G. Mepeak & C.R. Doss (2007) 从另一个方面做出了研究,他们首先提出为什么在正规金融缺失的条件下,非正规金融没有出现并填补正规金融的缺口,为穷人受教育提供贷款这一问题。他们对此进行了解释并建立了模型,认为由于在发展中国家中,不同区域的基础设施等条件不同,借钱受教育的穷人在接受教育后举家移民去条件更好地区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可以在这些地区找到报酬更高的工作,而非正规金融借钱给一个移民倾向较大的穷人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二、运用二元经济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新问题进行了解释


  Gu Wei & Shigemi Yabuuchi(2006)基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不完全流动的性质研究了工资补贴政策对要素增长和国民收入的效应,得出了三条结论:(1)制造业部门的工资补贴增加了城市失业,而农业部门工资补贴则减少了城市失业;(2)制造业部门工资补贴增加了国民收入而农业部门工资补贴减少了国民收入;(3)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强和劳动力增加有益于经济增长。


  Sarbajit Chaudhuri(2007)提出发展中国家在过去20年中选择自由化的投资和贸易政策作为它们的发展战略,并吸引了大量国外资本,尽管在保守的有关贸易和发展的文献中预计国外资本会带来伤害作用,但发展中国家仍然渴望国外资本流入。为了解释这个问题,Chaudhuri通过一个三部门的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来尝试描述这一问题。这三个部门分别是二元化的农业部门和非贸易的最终商品部门。在特定阶段,外资流入会提高福利,并且不会必然地恶化就业问题。作者认为这篇文章还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发展中国家自由化体制中经历过的“无就业增加的经济增长”。


  Leonardo V. Vera(2005)用固定/可变价格框架发展了存在外部约束和财政约束下的准工业化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模型及其所揭示的一些问题。作者主要研究短期宏观经济问题(如产出决定、价格、外部平衡)和中期一些变量变化的动力学,没有讨论增长问题。Vera认为一些二元模型中存在混合产出结构,如卡莱茨基型的固定/可变价格模型。由于每一部门回应冲击进行调整的不对称,总量的和特定部门的冲击改变了内部变换。这些模型通常将农产品或必需品的价格变动与工业品的产出变动相结合,讨论农业、工业和相互交换的调整和对经济中其他部分产生的影响。很多已有文献还尝试采用固定/可变价格的二元模型来关注宏观经济稳定问题。Vera在扩展的框架下重新检验了这一问题,假设农业部门是供给限制的,工业部门是需求限制的,外部约束和财政约束并存。通过考虑产出、需求、收入分配、市场出清状态、外部金融和财政平衡,推导出了短期均衡,并更有效地研究了就业、通货膨胀、外部不平衡,检验了宏观经济稳定状态,分析了政策变量和外生外部金融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政策目标的调和(产出增长、就业、价格稳定和外部平衡)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公共投资更关注供给限制的农业部门中缺乏资本的问题,外部金融的通货膨胀效应会在中期消除。


  三、对二元经济中工资扭曲的研究


  哈里斯和托达罗(1970)曾用最低工资法造成的工资扭曲(外生工资扭曲)来解释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下城市失业和乡—城移民行为。城市最低工资法所规定的最低工资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水平导致了失业,高于农业的工资导致了乡—城移民,乡—城移民又进一步恶化了城市失业。在哈里斯和托达罗研究的基础上,Bharati Basu于2004年发表的两篇文章研究了城市工业部门效率工资即内生工资扭曲下的二元经济发展。


  Bharati Basu(2004a)对发展中国家工资扭曲进行了再考察,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工业部门效率工资导致的内生工资扭曲,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中城市部门的效率工资促成了乡—城移民。由于工资扭曲的内生性,移民增加了城市就业,降低了两部门实际工资差异从而减少了工资扭曲的严重性。这与外生工资扭曲(最低工资)下乡—城移民增加了失业的严重性,需要高成本的政策调节的结果截然不同。更进一步,内生工资扭曲下的区域间移民增加了城市工业产出和结构转换。


  Bharati Basu(2004b)也研究了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以效率工资和外部规模经济为特征的城市部门条件下的乡—城移民。与外生工资扭曲下城市部门的集聚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相比,由于效率工资(内生工资扭曲)条件下乡—城移民的就业增进效应,效率工资条件下的经济集聚比哈里斯—托达罗模型中最小工资(外生工资扭曲)条件下的经济集聚大。在对现存外部规模经济的考察中发现,集聚以一种与外生工资扭曲下移民效应不同的方式减少了部门内工资差异,改变了要素积累和价格变化的效应。


  四、对二元转换与收入分配的研究


  E. Somanathan(2002)提出了一个与劳动供给、工资增长、经济增长和劳资利益冲突相联系的理论,认为在一个国家化的早期,“过剩”的劳动力使得部门可以以不变工资或增长很慢的工资持续吸引传统部门劳动力。随着工业化的进展,过剩劳动消失了,工资会随着产出增长而增长。但在存在剩余劳动的条件下,由于增长没有提高工资,有组织的工人对经济增长没有兴趣,工人要求再分配会不利于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这是由于再分配一方面使可投资的份额减少,一方面使资本家投资的激励减少。资本积累的减少会降低工资增长。在剩余劳动力未吸收尽以前,民主政体下的工人要求增加工资会导致无效率和扭曲的分配体制,阻碍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影响经济增长。如果剩余劳动力转移尽了,阶级冲突会缓和,再分配体制会创造出更多的投资激励和更快的经济增长。


  P. Belan,P. Michel & B. Wigniolle(2005)分析了存在传统和现代两个部门和两种经济行为人(工人和资本家)的二元经济中不完全竞争与资本积累的关系。工人将他们的时间禀赋配置在两部门中,资本家从现代部门中积累财富,在这种经济中资本自由流动,但资本家面临着借贷约束,非竞争行为导致了“经济租”的存在,这是从工人劳动中抽取并导致了现代部门更少的就业。在长期中,如果资本家不受信贷约束,不完全竞争会有益于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但在面临信贷约束的条件下,不完全竞争会损害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更进一步,非限制的借贷约束会导致更高的就业率和工资。作者将其分析置于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下,认为在Stiglitz(1969)和Bourguignon(1981)的研究中,如果储蓄函数是非线性的,不平等对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在作者的模型中,储蓄者是资本家,他们的非竞争行为会使工人贫困,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和消极的二方面影响。


  五、简评


  从本世纪以来经济学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来看,二元经济结构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研究进入扩展研究阶段。自从刘易斯以来,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经过了在原有框架下的补充和完善阶段、修改前提建设的修订研究阶段和扩展研究阶段。20世纪年代到本世纪初二元经济理论研究的视角主要是在修正和完善的视角下进行。本世纪以前西方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主要在大的二元框架下,通过修改其前提假设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本世纪以来,二元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成熟,主要依据已经成熟的大框架进行了扩展研究,不仅运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发展家经济的新问题进行应用研究和扩展研究,例如,对二元经济转换中信用约束与的研究,对二元经济中新问题的研究,对二元经济工资扭曲的研究和对二元经济转换与收入分配的研究;而且还用来分析发达国家前工业化时期的经济史(波斯坦,2004),分析发达国家前工业化时期经济由以农业为主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转化机制。


  2.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作为一种分析方式逐步完善。从本世纪以来的扩展研究新进展来看,二元经济理论甚至成为研究前工业化社会的一种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一元结构模型不同的理论范式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首要理论模型,如J. Temple (2005) 认为二元经济模型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分析中起中心作用,并展示了这些二元经济模型如何分析要素不当配置下的产出损失,要素市场扭曲下的总量增长,国际间部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以及规模报酬递增的潜在作用。认为包括了二元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可以用来研究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且对研究贫困起源和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也有所帮助,还可以用来探索非正规部门的作用。


  3.对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经验检验研究。依据二元经济理论的结构分析方法和基本框架,运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数据对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经验研究,增强了研究的实证性。本世纪以来,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不再是做单纯的理论推理研究,而是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采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数据对现有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进行经验检验。例如,Rizwanul Islam(2003)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利用东亚五国的数据,重新审视了东亚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的模式。A. Bhaduri & R. Skarstein(2003)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数据,考虑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品的现实购买力问题,以此研究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中的有效需求和贸易条件问题。这些经验研究增强了二元经济问题研究的实证性。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发展中国家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由于我国近几年打破了户籍限制和经济高速增长,大量农村劳动力在现代制造业或服务业部门找到工作,并获得比农业更高的报酬。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而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现实问题也进一步显现,需要加深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孪生效应的研究,而在研究中需要借鉴这些新的研究进展。本世纪以来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扩展研究的新进展对中国二元经济问题研究的启示是:


  1.从中国现实出发来研究和借鉴西方发展经济学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新进展。中国正进行着工业化和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进程,国外学者对发展中国家这一进程的研究颇多,涉及人力资本、移民、市场结构、资本积累、失业、宏观经济调控、收入分配和阶级冲突等等。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还要弄清国外学者研究前提与中国国情的差距,从中国现实出发来研究和借鉴西方发展经济学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新进展,以利于进一步为研究中国问题提供借鉴和帮助。


  2.加深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研究。发展经济学家所界定的二元经济是把整个经济分为农村的传统经济部门和城市的现代经济部门。而中国的二元经济则在两部门划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从总体上是城市与乡村的二元经济结构,而每一元中又分为两层:从城市来看是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并存,从农村来看是传统农业与以乡镇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的并存,而且不同层次之间关联程度差,表现出刚性特征。因此,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研究需要在借鉴这些新进展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研究,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方式与路径。


  3.加强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研究的细化和实证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种完善的分析方式,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研究中需要进行细化研究,重视研究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收入分配、工业化、城市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工业反哺农业等问题的研究,形成基于中国事实的原创性经济理论。同时在研究方法上,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国际化为目标,采取国际通用的经验研究和计量研究,从实证角度增强中国二元经济问题研究的规范化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