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工业园模式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程达军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循环园是利用工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理论设计或改造形成的一种新工业组织形态,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形态。循环经济工业园与产业集群具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可以看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产业集群。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建立可以借鉴产业集群理论甚至可以依托于已经成型的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一样,循环经济工业园要持续必须要培养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并形成园内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灵活的进入、退出机制。

  关键词:循环经济工业园 产业集群 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工业园发展概况
  
  循环经济工业园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其典型代表是丹麦纽伦堡循环经济工业园,该工业园以发电、炼油、制药、石膏制板几个企业为核心,通过工业园内企业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减少废物排放,实现废物重新利用和能量的多级使用。循环经济园区是依靠工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理论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通过对系统的模拟实现产业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专业化分工,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能量的多级使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互利共生的组织。在这样的系统中不存在废物,整个系统实现了对自然环境的“零排放”。循环经济工业园是在园区层次上通过园区内企业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实现了园区资源和能源使用的最优,将工业园区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是一种在中观层次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园区,循环经济工业园更注重园区内企业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并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纽带提升了整个工业园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它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的一种标志,是人类社会为摆脱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瓶颈而必然选择的一种工业组织形态。

  当前循环经济工业园按照建设基础可以分为两种模式:旧工业区改造型和全新规划型。通过对旧工业区改造形成循环经济工业园主要是通过打通园区内企业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通渠道,搭建工业园内企业之间合作共生机制,并通过引进园区内缺乏的循环链条企业延长物质循环使用链条,优化整个园区循环经济网络的结构。这种旧工业区改造型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建设主要依托一家或几家大型企业,其他企业主要为这些大型企业提供配套,因此是一种核心企业主导型的循环经济工业园模式。全新规划型循环经济工业园则在园区建立之前就已经对园区内企业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循环流通进行了规划,在企业的引进上也设立了环保门槛,如规定进园企业必须首先是实行清洁生产的企业。这种全新规划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内可能存在着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也可能是由大量属于不同产业类别的企业群在空间上积聚。
  
  循环经济工业园成功的影响因素
  
  当前我国除了广西贵港与广东南海两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外,安徽、天津、江苏、山东等地也相继进行了循环经济工业园的规划和实施。这些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建设无疑将对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实践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如果要实现循环经济工业园在更大范围内的成功实施,并保证循环经济工业园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循环经济工业园内企业是否能够获得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循环经济工业园内企业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企业之间相互利用副产品与能量来实现对环境的零排放,某一企业的副产品就是另一家企业的原材料,但是这种基于园内企业的物质循环利用是否能使企业享受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却不得而知。如果不能获得生产上的经济规模,那么企业的利润甚至生存就无从保障。上述论述还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上游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其生产技术的稳定使副产品的生产保持不变,同时市场中其他同类企业的平均成本保持相对稳定,而这样的前提在现实环境中很显然无法成立。一旦上游企业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导致副产品生产的减少或者市场中其他同类企业的平均成本发生变化致使企业的最小经济规模发生变化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甚至生存。

  循环经济工业园是否能够使园内企业更大程度上贴近消费者或市场。贴近消费者或市场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信息、及时进行技术创新、获得消费者满意、对市场进行快速反应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工业园内一般存在着几个核心企业,这些核心企业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的资源或其他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来建立的,因此它们能够享受生产要素成本节约带来的好处,但其他企业进入循环经济工业园并不能够保证它们更加贴近消费者与市场,生产要素的运输成本的节约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可能被产品远离市场所带来的市场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的增加所抵消。

  园内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是否一定低于它们同园外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特点使得园内企业的数量相对固定,在循环经济工业园内存在着一个相对封闭的物质能量交易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买卖双方并不完全处于平等的交易地位,该市场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垄断或者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在谈判力不对称的情况下,园内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可能会高于园内与园外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给园内企业之间的食物链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系统是否稳定。如果单纯为了循环而规划一个循环经济工业园,这样的系统将具有很大的封闭性而表现出很小的开放性,而开放性将直接影响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从而也决定了该系统在整个经济大系统中的生命力。循环经济工业园最终要通过商品与能量的交换与社会大系统进行交易,一旦循环经济工业园内的核心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出现失误或者外部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内的供应链条将出现断裂,整个工业园的系统稳定性将无从保障。

  循环经济工业园的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否能够得以保障。循环经济工业园的设立主要依赖于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杠杆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经济转化为内部经济。当这些外部措施不再发挥作用时循环经济工业园是否能够形成一种自我可持续发展机制来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呢?
  
  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创新
  
  要突破循环经济工业园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必须对现有的循环经济工业园模式进行理论创新。循环经济工业园是基于物质与能量交换而产生的一种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积聚。园区内的企业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合作或竞争关系,园区内企业也共同利用基本公共设施,并能实现信息互通和技术外溢带来的好处,同时园区内的企业必须通过市场或准市场的关系来完成他们之间的物质交换,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信,并通过互信实现交易费用的降低。循环经济工业园具备了产业集群的主要特点。鉴于循环经济工业园与产业集群的上述共同特点,可以借鉴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来指导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建设和规划,甚至可以依托现有的产业集群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

  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循环园体系

  产业集群是在分工细化与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在地理空间上的积聚,它是在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下,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而形成的,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重要产业组织形式。依托产业集群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是指在现有的产业集群区域内借助集群区域内企业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的重构以及对现有网络的拓展和延伸而实现集群内企业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合理专业分工,通过在集群区域内实现企业内清洁生产和企业之间的绿色采购来达到整个集群产业网链的绿色化,从而在比循环经济工业园的更高层次上实施循环经济。

  依托产业集群来实施循环经济是通过对存量企业资源的关系调整和整合实现循环经济,不需要重新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可以实现成本上的节约。依托产业集群所建立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将具有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与抵御风险的能力。产业集群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而不是计划或安排的结果,因此它的存在更具有稳固的经济基础和市场环境。在产业集群基础上实施循环经济将能够摆脱“为循环而循环的怪圈”,从而奠定循环经济的经济基础。通过循环经济在产业集群层次上的实施可以减少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集群内企业之间已经存在着比较成熟的沟通协调机制,因此在集群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企业之间合作的找寻成本、谈判成本、交易风险。由于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整个产业链的传导机制可以减少政府推行循环经济的政策、实施等规制成本。集群企业在空间上距离比较短,废物和资源的运输半径会因此而缩小,从而节约了运输成本并减少了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

  在产业集群层面上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可以采取虚实兼顾的模式。首先在虚拟层面上,循环经济工业园不应该仅仅只是一个封闭实体,它更应该是一个跨越空间限制的虚拟网络结构。当前的循环经济工业园仅仅限制在建立一个封闭的实体工业园这样一个层次上,这样容易使循环经济工业园内实现了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减少甚至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而对大量处于循环经济工业园之外的企业却无法使其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进行生产与经营,另外,通过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实现了少数企业的自律,但对大多数企业却没有实现适当的管理与控制,造成园内企业与园外企业之间竞争上的事实不公平,从而削弱了循环经济工业园存在的市场基础。在产业集群框架下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可以利用发达的通讯和网络将集群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跨越狭隘空间限制的虚拟循环经济工业园;对产业集群区域内原有的传统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产业园区可以采用循环经济原理进行重新构建。

  在产业集群内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工业园形式:主导工业园模式和产业同构型工业园模式。前者是指同行业按照工艺流程而形成的产业链群,整个园区企业可以被归类为主导核心产业和辅助产业。在这种类型的工业园中实施循环经济主要通过主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并通过绿色采购制度迫使上下游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并通过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来拓展废物利用链条。产业同构型工业园,园区内的企业都属于同一个行业,园区内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生态产业链或生态产业链比较短,高新技术园区就是这种类型的代表。对于这种形式的工业园实施循环经济的重点在于一方面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企业之间基础能源、资源使用公共平台,实现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最后可以通过构建横向的废弃物综合利用链条,实现整个园区对外实现废物“零排放”。

  以产业集群成长机制建立工业园内企业间的互动机制

  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后并不是保持不变的,在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既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关系,同时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来自集群内部的同类企业,更来自于集群外在环境的变化,如上游行业在技术上的变革。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有企业会被淘汰,而有的企业将变得更加强大,通过集群内企业的竞争,整个集群对市场的反应更加敏捷,集群的综合竞争力更强大。在循环经济工业园内,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呈现出比较大的刚性,按照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所形成的复合共生型工业园由于企业之间产权上的相互从属关系将表现出更大的刚性。循环经济工业园是不能独立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而存在的,它也必须同社会经济系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参与到整个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在外界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循环经济工业园内企业也将随之发生变革,变革必将导致企业内物质、能源、废物流动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改变,从而影响甚至颠覆企业之间的联系链条,造成链条的自然断裂。因此在进行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建设和规划中必须将循环经济工业园设计成为一个具有灵活的企业进入、退出机制、企业之间产权清晰、竞争有序、合作紧密、创新活动活跃的柔性网络,只有这样才能使循环经济工业园具有持久的市场生命力,形成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以产业集群的学习效应培养工业园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群是一种界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形式,由于企业在空间范围上的积聚,形成了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同时通过集群内部的学习效应形成了知识的快速扩散和持续创新的机制,这些构成了产业集群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实践主要侧重于通过企业之间物质或能量的循环利用来实现成本上的降低,但却较少涉及循环经济工业园和园内企业的竞争力构建。竞争力是任何一个市场组织存在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竞争力主要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循环经济工业园内企业通过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能源的多级利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循环经济工业园内企业都普遍实行清洁生产,减少了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所承担的成本;循环经济工业园内企业要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和园区内企业间的学习机制提升整个园区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和产品的环境绩效;循环经济工业园内企业要通过独立或统一的公关、营销活动,建立起良好的园区形象,并形成园区品牌和园内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相互强化、相互提升的互利机制。循环经济工业园内要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企业之间信息的沟通与共享,通过园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企业之间的互信,不断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循环经济工业园具有很强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环境绩效示范方面的功能,它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生产模式。因此循环经济工业园应该制定绿色生产制度、绿色资源制度、绿色采购制度,并影响当地政府制定绿色消费制度、绿色回收制度、绿色投资制度。通过这样的动作最终形成园区内的完善的绿色制度体系,同时利用制度上的先发优势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市场、政策环境,为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赢得环境和制度上的保障。
  
    :

  1.程达军.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与配套体系[J].商业时代,2005
  2.吴德进.产业集群的组织性质:属性与内涵[J].工业经济,2004
  3.谢家平,孔令丞.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园区[J].管理世界,2005
  4.藏新.产业集群产生原因的理论困惑与探索[J].生产力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