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发挥内蒙古资源优势的作用及建议
内容摘要:目前,内蒙古资源禀赋具有一定的优势,最近几年资源转换产业的飞快奠定了内蒙古一定的资源转换能力。并且内蒙古成矿条件优越,具有发现和探明新矿床的较大潜力。但是投入不足阻碍了内蒙古地质普查工作的开展,对发挥内蒙古在新时期国家资源转换战略中的作用形成瓶颈制约。为此提出深化地质勘探部门改革、开拓矿业市场和探索多种地质勘查风险投资的方式等三条建议。
?
关键词:资源 能源 内蒙古
一、新时期国家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能源及矿产资源的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能源及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在急速上升。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依然平稳高速增长,但是在能源及矿产资源的使用方面出现了新的情况。以2000年为界进行比较明显看出新世纪以来我国在资源消耗方面的新态势。?
能源方面,2000年前20年中,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只有经济增长速度的一半。1980~2000年期间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而相应的能源消费量年均仅增长4.6%。从生产角度看,国内原煤和天然气在1980年到2000年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也只有2.4%和3.3%。到2000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近1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和一次电力分别占69.9%、25.0%、2.8%和2.3%。?
但是,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到2003年增长速度分别为3.5%、9.9%和13.2%,逐年增长速度越来越大。但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分别只有7.2%、8.9%和10.0%,都要明显小于能源总量的增长。同时,全国电力消费,从2000年到2003年增长速度分别为7.9%、11.6%和15.3%,增长幅度也较国内生产总值要大。而且电力消费的增长明显要高于能源总量的增长。在能源类矿产的生产方面,全国从2000年到2003年,原煤生产的增长速度高达16.3%、18.9%和20.8%,增长速度几乎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2倍;天然气的生产增长速度比较平稳,分别只有11.5%、7.7%和7.2%;原油的增长速度较慢,但是国内石油消费的增长速度2002、2003年的增长速度分别有8.5%和10.5%。以上数据分别见表1和表2。?
由此可见,与1980~2000年的情况比较,近些年能源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我国能源消费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时期。?
表1 2000年到2003年能源消费总量和?
电力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及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注:①电力消费总量是各地区电力消费的总和。②根据《2004年统计年鉴》。③根据新华社2004年2月24日消息公布的全国石油消费数据计算。?
资料来源:《2004年统计年鉴》。
其它资源方面,从近几年的情况看,钢材、水泥、平板玻璃的生产量,全国从2000年到2003年,成品钢材增长速度分别为22.2%、19.8%和25.2%;水泥增长速度分别为10.7%、9.7%和18.9%;平板玻璃的速度也有14.2%、11.8%和18.2%。通过表3对比1980~2000年的情况发现,生铁、钢和成品钢材的增长速度在2000年以后几乎要高于1980~2000年平均速度的2倍;而水泥的增长速度在2003年出现大幅增长,快要达到过去平均速度的2倍。?
表2 国内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2004年统计年鉴》。
以上的数据说明,新世纪以来,不仅能源方面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其他一些资源使用的增长速度也相应加快,但是某些资源的储量却增长缓慢,例如,我国10种主要有色金属储量1999年比1984年减少6%,有的矿种,如铁、铜、铬、镍、铅锌、钨等可利用的储量呈负增长(摘自2002年9月24日《中国矿业报》文章,中国加强矿产勘查促“四矿”问题解决。),国内资源的保障形式越来越严峻。?
表3 某些主要产品的生产量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2004年统计年鉴》。
党的十六大确定到2020年,我国的小康社会将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相当于当时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按照购买力平价折算,届时中国的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摘自《中国发展研究2004版》,第198页。),经济总量将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同时,过去的20年和未来的20年比较,我国经济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不同的指标判断,目前我国还是初级产品的生产阶段或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未来20年将主要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并逐渐向工业化的高级阶段转化。根据以往国家发展的经验得知,这个时期资源消耗将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局面,主要体现在能源方面是人均石油和电力消费大量上升,矿产资源的消耗也大幅度增加。预计到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的需求在25~33亿吨标准煤之间,均值为29亿吨标准煤,是2000年的2.2倍,其中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左右。根据国土资源部对我国资源储量、生产能力以及2020年的资源需求的分析和预测,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45种战略性矿产资源,到2020年面临短缺的有石油、铀、铁、锰、铝土矿、锡、铅、镍、锑、金等10种,严重短缺的有铬、铜、锌、钴、铂族金属、锶、钾、硼、金刚石等9种。中国地质院预计2000年到2020年,钢铁缺口总量达到30亿吨,铜缺口超过5000万吨,精炼铝缺口1亿吨。新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能源及矿产资源的支持。?
二、内蒙古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一定的资源转换能力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内蒙古当前的资源禀赋具有一定的优势。根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0年度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底,内蒙古已发现矿产133种,占全国发现矿种(172种)的77%,其中查明一定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4种(含石油、天然气、铀矿、钍矿、地热及地下水),占全国查明一定资源储量矿种数(156种)的54%。国家将全国范围内已查明一定资源储量的156个矿种,又细分为212个(亚)矿种,内蒙古有66个(亚)矿种其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其中居前三位的有30种。内蒙古占有全国90%以上的稀土矿资源,优势矿产资源有(资源储量占全国比例一般为20%左右):铌钽矿、锗矿、煤、普通萤石,煤的保有储量有2232亿吨(关于储量有几种说法,《200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公布的是2001年保有储量——即探明的矿产储量扣除已开采部分和地下损失量以后的年末实有储量——为2232亿吨;《2004年国家统计年鉴》公布的2003年基础储量——即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界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示)——为734亿吨。),仅次于山西;比较优势矿产资源有(资源储量占全国比例一般为10%左右):铬、锌、铅、锡、铜、银、硫、芒硝、天然碱、石膏、耐火粘土、膨润土、天然气,2001年发现的鄂尔多斯盆地的苏里格气田是世界知名的大气田,现探明储量达到6000亿立方米以上,使得内蒙古天然气储量在全国排第二。以上19种矿产资源中,锡、铅、铬和锌等矿产资源是属于我国短缺或严重短缺的资源。
?
由于内蒙古具有丰富的煤及天然气资源,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同时占有临近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华北京津经济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最近几年资源转换产业的飞快发展支持了周边地区近些年快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内蒙古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成功转换。内蒙古经过多年以来的开发建设,使得内蒙古初步形成了能源、稀土高科技、冶金机械和化学等具有一定规模和明显优势的产业基础。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资源富集、生产规模大、技术设备先进、产品质优价廉,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输出基地和战略接续基地。?
表4 内蒙古发电量和原煤生产量
资料来源:历年统计年鉴。
表4显示,2000年以来,内蒙古发电量和原煤生产量的增长突出。发电量2002年增长速度达10.6%,2003年有25.8%,提高了15个百分点之多。原煤生产量从2001年到2003年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3.9%、8.5%和34.8%,2003年的增长部分主要是用作发电,这说明内蒙古在煤炭资源转换方面已经开始迅速。从2001年开始,内蒙古相继投资建设多个大型电厂,到2003年,内蒙古发电量达到了647.73亿千瓦时,自身消费416.44亿千瓦时,向外输送电力达231.29亿千瓦时。同时,内蒙古煤化工和煤制油等项目也已经完成了许多前期工作,并逐步付诸实施。煤制油第一个项目拟建在鄂尔多斯,为250万吨,一旦这个项目上马,能生产商品油、汽油和柴油,这说明内蒙古的煤炭将发生质的变化,同时也对我国的石油供应形势产生积极影响。?
三、内蒙古成矿条件优越,地质勘探工作的不足制约了其潜力的释放
内蒙古具有优越的成矿条件,具有发现新矿床的较大潜力。虽然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具备了较好的成矿条件,但由于该地区区域技术条件和地理条件差,且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不适于大规模的矿产开发。我国北部地区是在古亚洲成矿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多块体拼合增生造山的典型特征,具备了大规模成矿的条件和潜力,并且中新生代又受到多种成矿地质作用的叠加,成矿期次增多,找矿潜力更大。而内蒙古跨越华北地台与天山——内蒙——兴安地槽褶皱区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区内地层层序发育较全,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岩浆活动频繁多样,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此,多位中科院院士曾两次建议在内蒙古适当地区加强地质勘探工作,以便发现新的矿产资源。根据建议,内蒙古最近两年找矿工作有了突破,显示了新的找矿远景,并可大致划分出以下四个各具特色、北东向延伸、相互平行的成矿亚带。它们分别是大兴安岭西坡富铅锌、富银成矿带;大兴安岭主峰锡、富铅锌、铁、铜成矿带;大兴安岭东坡以铜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和大兴安岭两侧盆地中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特别是大兴安岭中南段聚集了几种国家战略性矿种:铜、富铅锌、锡、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其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有可能上升到国家层面,构成国家级的有色金属基地,为构建国家资源安全体系服务。
?
虽然内蒙古自治区多数矿种成矿地质条件较好,但是大部分矿产地存在着勘探程度不足、开发利用研究程度低或难以开发等情况。在目前保有的矿产资源储量中,经济意义不明或开发效益较差的资源量仍占较大比重。如果加大对地质普查工作的投入,发现和探明新矿床的潜力比较大。?
表5 地质勘探费支出情况
资料来源:历年统计年鉴。
表6 地质勘探费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上表。
投入不足是全国地质勘探工作的一个普遍问题,全国地质勘探费增长速度下降,同时地方财政逐渐成为地质勘探费用的支出主体说明中央财政的支出增长速度更低。1980~2000年全国地质勘探费平均增长速度为7%,但是2000~2003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5.76%。地方财政地质勘探费占全国的比重逐年升高,从2000年的50%提高到了2003年76%。地方总的支出增长速度2000~2003年平均15.29%,但是内蒙古的平均速度较低,只有3.1%。见表5和表6。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内蒙古的地质勘探出现瓶颈,如今内蒙古地质勘探工作人才、设备和资金短缺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地质勘探人才流失,年龄结构失衡等成为制约勘探工作最直接的原因。?
四、采取有效措施,突破内蒙古资源开发的“勘探”瓶颈制约
为了更好地发挥内蒙古在新时期国家资源转换战略中的作用,突破地质勘探瓶颈,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化地质勘探部门的改革,减轻负担,挖掘和发挥企业自身潜力
形成资源勘探瓶颈的关键在于已经没有多少人去进行勘探找矿的工作了。地勘部门改革以后,全国地勘队伍绝大部分的地质职工实行属地化管理,中央下拨资金增加很少,除保证离退休人员经费以外,所剩无几。所以实质上的地质工作只能由地方财政负担。例如,内蒙古地矿局1.7万名职工。其中,离退休的7千人,下岗职工5千人,上岗的仅3千多人。中央划拨经费2个亿,离退休人员工资等费用就占去1.3亿,下岗人员生活费等每年要用去2千多万元,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金每年2800多万元,基地维护费每年1千万元。该局一年的费用也只剩下不到2千万元,只能维持企业基本生存。对于整个内蒙古而言,实际真正进入一线找矿的人员2003年底只有112人,但全区地质勘查业专业技术人员却有1万人之多,整个行业从业人员达到3万多人,实际勘查人员比例之低可想而知。
内蒙古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成矿条件优越,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普查性质的地质勘查工作任务艰巨,国家可在这类地区适当倾斜带普查性质的公益性地质勘查投资。同时,深化地质勘探部门的改革,减轻企业历史负担,挖掘和发挥企业自身潜力仍是当前突破勘探瓶颈的首要工作和长久之计。?
(二)开拓矿业市场,做好矿业权的出让和转让工作,为后继勘查工作提供资金
根据2000年颁布的《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矿业权人可以通过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等方式转让矿业权。原地质勘探企业经过多年的工作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这些成果是极具价值的国有资产,如果不流动,则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地质勘探企业可以按照国家政策及的规定,挑选出适合转让并能够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矿业权进行转让。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做好监督工作,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
国家是所有矿业权最初始的所有人,矿业权的出让和转让不是单纯地出售原本国家所有的矿业权。作为地方政府和国有勘探企业应该从长远考虑出发,不要以为能将矿业权转让出去就是自己的工作成绩,而是要把适当的矿业权的转让看作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方法。适当的转让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条件开发出更具价值的矿业权。?
(三)探索多种地质勘查风险投资的方式,改变以往国家无偿投资局面,引导风险资金进入地质勘查项目
根据以往的勘探经验,能够找到矿的探矿权只占申请的探矿权10%、甚至更低。如此高的风险显然是阻止勘探投入最大的障碍。国家可以改变过去直接投资地质勘探的传统做法,而是通过风险补偿的方式适当降低探矿投资的风险,引导社会个人及商业资金投入到地质勘探中。作为以前的国有勘探企业则可以和社会个人及商业资金一样,共同竞争参与分享国家的勘探投资风险补偿。同时,国家还可以鼓励社会资金成立多种形式的探矿投资风险基金,借社会风险投资的方式投资勘探产业。?
?
?
〔1〕马洪、王梦奎:《发展研究2004版》,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冯飞:“我国实施资源全球化战略的机遇与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择要》,2004年,第55号。?
〔3〕刘光鼎等:“大兴安岭中南段——一个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中国院院士建议,2003年,第11期。?
〔4〕杨遵仪等:“关于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工作的建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2003年,第9期。?
〔5〕国土资源部:《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2003。?
〔6〕贾钟祥:“辽阔的地域,丰富的矿藏——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概况”,内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