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团队判定工具的初步设计与应用
内容摘要:在科技创新团队的选优性判定工作中,既要结合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也要兼顾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判定过程可以分成研究成果资格判定、研究平台标准判定和综合创新管理能力判定等三个阶段。在判定过程中,要重视发挥三类判定指标的不同导向作用,引导科技团队确立创新目标,强化对学术带头人率领团队进行集成创新的能力评价。
关键词:科技创新团队,判定工具,设计
科技创新团队判定体系具有规范判断、选择、资助、引导科技创新团队的功能。作为保证科技创新活动高效实施的基本运行机制和科技创新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单个科技创新团队的评价,而且关系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及国家科技创新目标的价值导向,十分必要研究设计相关工具,并加以推广应用。?
一、设计原则?
课题组在进行科技创新团队的事前选优性判定工具设计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一)兼顾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
以往的判定标准重心大多在对已有成果的可量化评价上,这种做法有违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在,科技创新的风险较大,研究周期较长,短期的成果数量并不能真实反映科技团队的创新水平。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必然带来学术的虚假繁荣,造成科技创新的短期功利行为和浮躁情绪。反之,重过程轻结果的做法,也会使科技团队脱离持续产生创新成果的最终方向,造成团队表现与团队任务和目标的背离。必须有效发挥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的不同导向作用,才能对科技创新团队进行合理的评价。?
(二)结合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
单纯的定量指标或非定量指标的评定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一方面,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创新,尤其在于真正的原始创新,而不是简单规定、著作的数量;另一方面,如果科技创新团队的事前选优判定工作不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缺乏可比的分项指标和定量标准,将增加评价模糊性,容易导致掺入更多的人为因素。结合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是减少评价中不良因素干扰,促使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准确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措施。?
二、科技创新团队判定工具的初步设计?
基于对72个国内科技创新团队的访谈和问卷调研,课题组设计了科技创新团队判定的通用指标体系(见表1),各个指标的权重按照以下方式来确定:(1)分析各个指标在因子分析阶段的载荷值(各因子的Loading水平)。(2)由5名课题组专家在因子载荷值的基础上采用评议法确定(此处的设计权重仅为,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对部分重要的二级量化指标,需完善其具体评价细则,并转换成表1中的5级评价层次。以中文刊物发表论文指标为例,按照应用中常见做法,可从“期刊影响因子”、“所占版面”、“论文引用情况”、“论文的创新水平”等细化指标来进行具体评价(见表2)。
考虑到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团队具有不同的具体要求,我们在通用判定工具的基础上,通过对72个科技创新团队调研数据的方差分析,考察团队类型在不同指标上的变异特征,提出分类的判定工具。?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如果按所在领域分类(见表3),科技创新团队判定标准的差异产生在基础研究团队与其余团队之间。基础研究团队更注重论文发表的情况,而工艺/技术团队和应用产品/工程团队更注重获得专利、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技术等因素。?
如果按所在机构的性质分类,科技创新团队判定标准产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方面。即与其他机构相比,类科研机构更注重获得专利、发明专利授权情况、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等方面的评价标准。考虑到科研机构的性质与其研究领域之间存在的关系,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由研究领域的差异所解释。因此,在对科技创新团队的分类判定标准中,课题组倾向于选择不同的研究领域作为分类的依据(见表4)。
三、科技创新团队判定工具的初步应用?
(一)判定流程?
科技创新团队的事前选优性评价工作可以分三阶段进行(见下图),第一阶段主要考察候选科技团队的研究成果资格条件,第二阶段主要考察候选科技团队的研究平台与环境,第三阶段主要考察科技团队的综合研究能力与创新潜力。在不同的评价阶段重点考察不同的评价内容,并使用相应的判定工具。?
(二)计分方法?
三类指标的计分方式为:评价专家按照各二级指标打分,分值范围1-5,每类指标按各二级指标的权重进行加权统计,即:?
各类指标分值 S = ΣβiSi?
其中:βi为第i个二级指标的权重,Si 为评价专家对第i个指标的评分。最终评分取所有评价专家的算术平均值。?
(三)设定通过率
在三个评价阶段采用不同的通过率,并对所有通过三轮评审的科技创新团队进行总分排序。按照排序的高低确定最终的支持名单(见表5)。?
四、科技创新团队判定工具的应用建议?
(一)重视发挥三类判定指标的不同导向作用?
当前要避免“重结果、轻过程”的思维方式。由于受到评价成本以及可操作性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判定标准重点大多关注对已有成果的可量化评价,这种做法有违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在,科技创新的风险较大,研究周期较长,短期的成果数量并不能真实反映科技团队的创新水平。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必然带来学术的虚假繁荣,造成科技创新的短期功利行为和浮躁情绪。反之,重过程轻结果的做法,也会使科技团队脱离持续产生创新成果的最终方向,造成团队表现与团队任务和目标的背离。必须有效发挥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的不同导向作用,才能对科技创新团队进行合理的评价。
(二)强化对学术带头人率领团队进行集成创新的能力评价?
选好学术带头人是科技创新团队组建的首要环节,但是要区别评价团队学术带头人的创新能力与团队整体的创新能力。通常情况下,团队学术带头人是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广博的科学知识、善于进行创造性劳动并能团结带领学术梯队为本领域共同奋斗的优秀学者。同时也要看到,卓越的科技创新团队表现出高于个体的创新水平,通常是团队整体有机协调的结果。因此,评价学术带头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考察其学术能力,更要考察他领导团队进行集成创新的能力。包括领导协调能力、激励能力、制度化管理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等。?
(三)在判定过程中引导科技团队确立创新目标?
建立一个清晰的、有凝聚力的奋斗方向关系到科技创新团队的可持续创新动力。在对科技创新团队进行事前选优性判定工作中,要通过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引导各个科技团队确立创新目标和团队发展愿景。科技创新团队的目标可以是经过多年研究积累形成的,并具有显著的优势,也可以围绕重大课题,结合原有优势开拓出的新方向。总的来说,科技创新团队的目标必须现实而合理、明确而可量化、富有意义并具有挑战性,从而达到稳定队伍、激励成员、提高团队创新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