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研究述评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戴勇 时间:2010-06-25

摘要:文章分别阐述了与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有关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的综合研究,并指出现有理论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社会资本;技术创新;研究述评
  
  一、 企业技术创新范式的转变与社会资本理论的兴起
  
  自熊彼特(1912)首次提出创新理论以来,技术创新的模式先后经历了线性模式、同步耦合模式、相互作用模式,并朝着系统观的模式。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技术创新日益成为一种复杂性活动,单个企业很难独自完成越来越复杂的创新活动,因而寻求合作创新。欧共体创新调查显示,只有很少的企业或组织单独进行创新,大部分的创新项目是由多个组织共同协作完成的。今天也没有哪一家企业像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的IBM和AT&T公司那样,对所有相关领域的学科进行研究(Iansiti,1997)。
  在日趋复杂的社会大系统中,任何企业都不是一个封闭的子系统,而是一个与社会系统不断进行信息、知识、能量等资源交换的开放系统。在现阶段,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一个先决条件是提高企业内部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开发的能力;另一个条件就是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外部环境,要不断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甚至是竞争对手的技术合作。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边燕杰,2000)。如果一个组织能够实现团结协作和友好合作,社会资本的“存量”就会不断增加,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要提高我国企业和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知识的创造和获得、智力资本的形成和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部是不可缺少的。而要达到这些要求,社会资本的作用不可低估。
  
  二、 企业社会资本各维度与技术创新的分类研究回顾
  
  Fountain(2000)认为企业外部的社会资本是一种多方向的联系水平,可分为与各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与供应商之间的纵向联系以及与其他外部群体组织的联系几个部分。一些国内学者将社会资本分为纵向、横向和社会关系资本三个维度来测量,其中纵向关系资本指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横向关系资本指的是企业与竞争对手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资本是指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政府、机构等外部组织之间的关系(陈劲和李飞宇,2001;张方华,2004)。
  1. 与供应商之间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开发。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院的教授希普尔(Hippel,1988)在《技术创新的源泉》一书中提出了“供应商是一种创新的职能源”的思想,认为供应商作为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Imai及其同伴(1985)通过对5家日本的电器、成像设备和汽车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供应商与生产商关系的详细研究后证实,与供应商建立反复的、持久的联系能够有效地提高技术创新的速度,并且有助于建立更富弹性的产品开发流程。如果供应商在产品开发的早期就介入新产品的开发过程,通过它们之间反复的信息交流可以加快新产品的开发。
  通过分析日本和美国的买方——供应商关系研究的大量发现,以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零部件购买和交付到工厂的传统商业关系,例如研究准时制造的条件(Cusumano,1988;Blenkhorn and Noori,1990;Smitka,1991)。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供应商网络的最重要贡献是在新产品开发阶段和技术创新上(Clark,1989;Dyer and Ouchi,1993)。Clark(1989)认为在供应商网络中的工程能力让制造商从供应商的技术诀窍中获益,从而减少开发时间。Ragatz等(1997)发现一些关于成本、质量和减少开发时间方面的有利证据。Wasti和Liker(1997)出供应商参与同产品改进和制造商的制造能力正相关,并且降低制造商的制造成本。
  2. 与客户之间的社会资本——市场与技术的融合。用户是新思想的重要源泉,持续的渐近创新经常是通过顾客与供应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Von Hippel,1988)。Day(2000)认为与最有价值顾客的维持关系与发展良好关系的能力,是企业长久维持竞争优势的基础。Parkinson S.T.(1982)通过研究,提出企业应该同那些有创造力的用户保持联系,因为他们是用户的代表,他们所提出的高质量、高可靠性正是对产品设计的要求。Rothwell和Gardiner(1985)认为:“苛刻的顾客在鼓励创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角色”。因为新产品的开发需要从不同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整合和组合,所以通过与客户的良好关系获取知识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Kogut;Zander,1992)。Yli-Renko和Autio(2001)认为从客户那里获取知识从三个方面促进了新产品开发:通过提高公司特定关系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实现新的创新组合的潜力;通过减少开发周期提高了产品开发的速度;增加了公司为其客户开发新产品的意愿。
  3. 与竞争对手之间的社会资本——在竞争中合作。企业可以从客户处获取市场需求信息,也可以从竞争对手那里获取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方面的信息(Chiesa等,1996)。陈劲(2001)认为,存在横向关系的企业对基础技术有相似的需求,但在最终产品市场上可能会形成竞争关系。这些企业之间形成某种形式的社会关系,容易将各自拥有的互补资源(包括资本、人力、知识等)结合在一起,加速技术、信息和知识的转移和扩散,也有利于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更加快速、有效地利用新信息、新知识和新技术,从而大大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通常是通过横向的技术合作或结成战略联盟的形式。Mark Dod8son(1991)认为,横向技术合作的形式各异,合作各方的动机也不尽相同。高度的横向合作可通过生产互换产品和沟通来减少不确定性(Reddy和Cort,1989)。Granstrand、Hakannson和Sjolander(1992)也认为,横向技术合作可以帮助企业加强技术的多样化。
  4. 与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社会资本——“官产学研”的结合。创新实体从政府那里不仅获得某些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有力地影响了创新实体的技术创新业绩。政府的政策工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R&D活动,直接提供政府资金从而施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另一类是采用间接的方式,如税收、政策、标准、采购等等,这些间接性的政策工具可以用来刺激创新实体向研究与开发领域内投资,以及强化他们社区和利用研究成果的能力。一些学者(陈劲、张方华,2000)已经对此作了研究,论证与政府建立有效的社会关系资本有助于创新实体获得有利的创新环境。

  产学研中的社会资本指的是以为核心,包括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的一系列联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作为具有强时效性的高技术信息集散中心,能为企业提供大量具有潜力的“技术种子”,因此企业与其之间的联系为企业提供了获取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渠道。由于高质量的信息和缄默知识与强联系相关联(Hagg and Johanson,1983;Larson,1992;Uzzi,1996),而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关键在于从外界输入缄默知识,因此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之间形成密切的互动联系比松散的弱联系更有助于将社会资本转化为企业的智力资本,从而提高产学研合作的质量。 官、产、学、研之间知识的流通是国家创新系统所关注的主题,而社会资本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社会资本的观点出发,企业开展官产学研合作旨在将社会资本转化为企业的知识资本。Moran和Ghoshal(1996)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进行分析时提出知识资本产生于资源的交换和组合。实质上,产学研合作的过程即是一个交换和组合资源的过程。国外学术界认为产学研合作成功的标准是产学研各方创造知识的能力以及知识流动与扩散的能力(吕海军和甘志霞,2005)。产学研合作创新作为一种跨组织的现象,其动机是共享知识,而信任和社会资本对合作成效有很大影响,知识交换与共享则是信任和创新的基础(Elias et al.,2000)。
  
  三、 有关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综合研究
  
  一些学者从知识的角度间接分析了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认为组织间关系创造了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机会(Dyer and Singly 1998;Lane and Lubatkin,1998)。Kraatz(1998)指出,社会资本能促进组织间合作和组织间学习,促进企业的知识积累。与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及其他非市场主体所组成和联盟是降低成本、风险,获得规模,减少新产品开发时间的有效途径(Lawson and Samson,2001)。Maskell(2000)认为社会资本不仅与企业内部的知识产生相联系,同时也与企业间临时或长期有某种生产相关联结的知识交换相联系。更进一步地,他明确地将社会资本与企业的创新能力联系起来,认为社会资本能减少企业间知识交换的时间。企业间社会的、非正式的联系增加了企业间知识和信息的流动,促使从企业到其供应商及顾客的反馈也增加并加快;与熟人的联系和信任在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的研发项目中具有明显重要的意义。
  Rejean Landry,Nabil Amara和Moktar Lamari(2002)在《社会资本是否决定创新?在多大程度上决定创新?》一文中得出如下的结论:随着企业关系资产和研究网络资产的增加,创新的突破性程度增加,而商业网络资产、信息网络资产和信任资产与创新的突破程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Tsai和Ghoshal(1998)从企业产品创新的特点和过程出发,利用企业社会资本理论,通过对巧家大型跨国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社会资本对企业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加速了企业产品创新的速度和提高了企业产品创新的效益。因此,他们的研究证实,企业的社会资本与产品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H. Yli—Renko,E. Autio和H J. Sapienza(2001)在《社会资本、知识获取与新创技术企业的知识开发》一文中,从企业社会资本理论出发,通过对180家英国高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后证实,新创企业从核心客户获取外部知识,并依靠获取的知识通过新产品开发、技术的独特性以及销售成本效率促进企业获取竞争优势。Landry等(2002)通过对加拿大蒙特利尔西南部某区域不同产业的440家制造企业进行调查,强有力地实证了社会资本的不同形式(商业网络资产,信息网络资产,研究网络资产,参与资产和关系资产)对创新决策的影响,并认为社会资本的边际增长,尤其是参与资产和关系资产大大提高了企业创新的可能性。
  
  四、 相关研究的不足——对现有理论的述评
  
  目前国内对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方面,大部分都停留在一些定性的描述上,只有少量的定量研究(Gabbay & Zuckerman,1998;Tsai & Ghoshal,1998;Yli—renko and Autio et al.,2001;陈劲,2001;张方华,2005;韦影,2005)。在已有的定量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对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假设过于简单化,普遍假设两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这只是为了处理方便而简化的模型;在研究二者关系时较少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可以将组织学习或环境因素等作为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来建立更为完善的框架;对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影响的具体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另外,现有鲜有对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案例研究,而要弄清社会资本影响技术创新的具体过程和机理,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辅以深入的案例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文献:
  1.Fountain,J.E..Social Capit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 R.C.Dorf,ed.,Technology Management Handbook,(Boca Raton,FL:Chapman and Hall CRC Press),2000.
  2.Gabbay,S.M.and Zuckerman,E.W.,Social capital and opportunity in corporate R&D.The contingent effect of contact density on mobility expectations,Social Science Research,1998,(27):189-217.
  3.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社会,2000,(2).
  4.陈劲,张方华.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