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与启示
一、西方国家中小的经验
(一)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自由竞争的条件
中小企业在和垄断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垄断企业通过操纵申请产品专利、操纵垄断价格等手段,在竞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地位,致使大批中小企业在和垄断企业的竞争中破产。因此,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和大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是西方各国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内容。在美国,为了促进自由竞争,相继制定了多部反垄断、法规,最著名的有《谢尔曼法》、《克雷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提出了明确的反垄断准则。为了缩小和美国在反垄断法律方面的差距,2002年欧盟各国部长召开会议,通过一部新的反垄断法。新法在调查非法定价协议、限制企业规模和企业兼并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战后日本的经济奇迹与其较为完善的反垄断法律和政策也是分不开的。为规范市场经济活动,日本政府出台了《禁止私人垄断和确保公正交易的法律》,通过成立公正交易委员会、禁止垄断组织等措施,确立了政府在反垄断问题上的主导地位,有效地培育出健康的竞争机制。为了限制垄断行为,鼓励公平竞争,各国法院按照反垄断法的要求受理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垄断诉讼案件,像美国的微软、英特尔等著名企业都曾被提起垄断诉讼。
除了反垄断方面的法律外,西方各国还相继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秘密法、公平交易法等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确保了中小企业平等参与经济活动的权力。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仅仅依靠赋予中小企业平等竞争的地位是难以改变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弱势态势的,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处于弱势的问题还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首先是制定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确认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中小企业发展有章可循。比如美国的《中小企业投资法修正案》、《公平执行中小企业法案》,日本的《振兴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化促进法》、《中小零售商业振兴法》等,这些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中小企业的地位,为中小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规范和促进依法创建、破产、重组来保持中小企业体系具有不竭的活力。
其次是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划、指导与管理工作。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建立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官方机构,包括中小企业委员会和联邦中小企业局。中小企业委员会主要是负责中小企业相关法律的建立和完善,并定期向国会汇报中小企业工作的进展情况。联邦中小企业局则依法承担制定政策、协调管理、财政资金支持等职能。其他西方国家也建立了相应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如日本在通产省设立的中小企业厅、法国财经与部下属的中小商业和手工业企业秘书处等都有着和美国联邦中小企业局相似的职能。
再次是实行积极的财税与扶持政策。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致使中小企业融资时,难以得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支持。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西方国家普遍将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作为最主要最直接的扶持手段。如美国联邦小企业管理局通过向小企业提供财政贴息贷款,建立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出台小企业融资政策,开辟股市“二板市场”,鼓励小企业进行风险融资等措施大大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同时美国还增加了中小企业产品在联邦政府采购中的份量,将小企业的所得税率降低10个百分点,废除小企业的预交税规定等财政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资金问题在德法两国也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但与美国做法不同的是,德法两国在财税支持上力度更大。它们采用了免征部分中小企业营业税、流转税、所得税,对促进就业有贡献的中小企业提供补贴以及对中小企业从事科研和开发给予补贴和奖励等措施来改善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
(三)注重形成有本国特色的发展战略
注重本国特色是西方各国制定中小企业战略和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一环,一些主要的西方国家均已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体系。
美国中小企业技术水平高的特点,得益于美国作为整个世界的科技中心和风险资本中心的独特优势。美国自19世纪末一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加上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较小,发展环境优良,一大批的精英从世界各地汇集到美国,使美国成为高精尖技术的发源地,为美国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技术基础。此外,美国还是典型的自由经济国家,由于风险资本的收益率远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使风险投资得到飞速发展。据有关资料,1965-1985年,美国风险投资的回报率平均为19%,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这些资金大部分被投入到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形成了硅谷等多个中小企业中心。
日本中小企业的特色在于分包制,即通过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为大企业提供服务。由于日本的工业化进程相对其他西方国家要晚,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并且在二战中受战争创伤严重。这一特征反映到二战后重建时期的中小企业经营中,表现为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不可能在短期内向大企业过渡,加上日本资本市场发展不如美国等国完善,中小企业难以从资本市场或风险投资公司取得发展所需的资金,需要得到既掌握银行又掌握企业的大财团的庇护才能将经营风险降至最低。另一方面,由于有大企业的庇护和分包制的预期收益比较稳定,并且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也有利于中小企业大量存在,这样就形成了分包制这种较为稳定的中小企业体制。
二、对我国制定中小企业政策的启示
1.中小企业重在完善其生存环境。政策法规不完善,中小企业利益得不到保障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加大,但是真正能对中小企业起到保护作用的、法规还不够完善,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法律体系,难以有效地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了确保中小企业的权益,我国有必要下大力气完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一是制定中长期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中小企业在国民中的地位,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找准方向;二是制定有关反垄断和保护中小企业权益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三是成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指导,并负责对中小企业权益进行维护;四是建立和完善信息类的服务机构、技术支持类服务机构、人才交流和培训机构、融资类服务机构等中小企业服务支持机构,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2.发展中小企业需要政府予以必要的扶持措施。缺乏必要的融资渠道,资金紧张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由于我国证券法对企业债券市场和主板股票市场的市场准入条件较为严格,中小企业难以进入以上两个市场融资。刚刚建立的中小企业板也难以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要求,风险融资几乎还是空白,因此,融资渠道不畅导致的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利率管制使商业银行不能通过提高利率来中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导致银行也缺乏热情,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据证券报报道,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对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或抵押而被拒贷的比率超过56%。为了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政府应充分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对中小企业发展予以支持:一是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让风险投资成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首要资金来源;二是疏通直接融资渠道,给中小企业进入直接融资市场融资的平等机会;三是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四是对一部分社会效益显著,而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政府有必要给予一定的财政、税收方面的支持。
3.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要注重中国特色。我们必须看到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还面临诸多的现实约束,特别是劳动力资源素质不高、中长期过剩和人均资源数量相对贫乏,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据新华网资料,过去的几年里,我国新增就业岗位的80%左右来自中小企业。从城乡平衡发展的要求看,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淮预测说,“在未来10年左右的周期内,每年将继续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出1500万到2000万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出的总规模需要达到1.5亿到2亿人,才能保证留在土地上的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跟上国民经济扩张的速度、跟上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才能保证城乡之间的利益矛盾不至激化”。因此,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在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一是将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在促进再就业和吸收农村进入城市务工人员方面做出贡献的企业予以一定政策、财税和方面的支持。二是要制定措施切实打击浪费资源的中小企业。政府应明确提出节约资源的目标,对在经营中注重开发节能、节源产品又适应市场的企业要不遗余力地鼓励金融企业予以资金支持,而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则要坚决打击,直至破产。
:
[1]郑春荣.中小企业: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支柱[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刘勇.中外中小企业政策对比研究[J].中国软,1999,(7).
[3]吕国胜.中小企业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4]张育林.当前国外中小商业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J].商业经济研究,1998,(12).
[5]池仁勇.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条件与特征[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