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途径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侯俊军 时间:2010-06-25

一、引言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它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所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要求,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绿色壁垒和信息技术壁垒等内容。
  目前随着关税、配额和许可证等传统贸易壁垒影响的日趋缩小,形式上的合法性和保护方式上的隐蔽性等特点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且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限制进出口贸易的障碍,我国产品的出口也深受其害。据统计,世界贸易壁垒的80%来源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根据科技部2003年对天津、山东、江苏沿海三省市260家出口的调查,2002年有81.2%的企业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其中38.2%的企业出口直接减少,造成损失高达17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出口额的5.2%。[1]2005年5月10日,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表示,我国2/3的企业、2/5的出口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损失约200亿美元。[2]在此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重要途径。对外直接投资能在多大程度克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本文认为,在不同情况下,其跨越的有效程度是不一样的:当进口国实行歧视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对外直接投资的跨越能力比较强;当进口国实行非歧视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跨越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现象可能会加大出口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跨越这一壁垒的难度。所以,企业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积极采取措施以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程度,从而提高其跨越这一壁垒的能力。
  
  二、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途径
  
  面对蔓延迅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少学者提出了很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策措施。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满足壁垒要求,具体包括充分了解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强国内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申请国际技术标准认证和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标准认证等;(2)规避或绕开壁垒,包括利用WTO规则和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内贸易壁垒预警机制,调整出口市场,转攻第三国市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代替产品的出口等;(3)采取寻租活动,通过贿赂等方法获取进入国外市场的资格。[3]在这其中,有一些工作是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去执行的,出口生产企业真正可以选择的措施就是技术创新、对外直接投资和贿赂。
  综合起来,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出口生产企业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之一。理由有:其一,认为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所遭遇到的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这一过程进行规避,即可以通过资本、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的输出等形式来规避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二,主要是从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角度解释:认为在新古典学理论中,几乎从未考虑过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由于贸易使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在没有外部经济、贸易障碍和信息成本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唯一最好方式”。只有国际贸易出现了摩擦和障碍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出现。[4]对此问题,海默在其著名的博士中也曾作过分析:为了逾越当时的欧洲共同市场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两个贸易集团对外设置的贸易壁垒,美国一些具有所有权特定优势的企业大量进行直接投资。[5]
  
  三、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途径分析
  
  作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否所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都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规避?也就是说,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究竟为何?本文认为,进口国在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是否执行歧视政策,影响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所选择的途径也会有区别,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进口国实行歧视性技术贸易壁垒。包括两种形态:(1)国民歧视,即只要求进口产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而不要求国内同类产品执行;(2)国别歧视,即只要求来自于某些国家的进口产品执行规定的技术标准而对另外的国家则不作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程度是比较高的。
  针对国民歧视,出口企业可以通过直接进入进口国进行投资,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以进口国国内产品的身份进入市场,从而可以规避技术标准的管制。当然,这种结果的出现基于一个前提条件是:出口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虽然低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求,但不低于进口国国内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否则出口企业即使投资进入进口国,也无法占领市场。针对国别歧视,出口企业可以考虑到没有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第三国国家投资生产,然后以该国产品的名义进入原来的市场,从而间接跨越进口国对进口产品的技术标准限制。这种方式比较多地表现为出口国向第三国出口零部件,然后组装成成品向进口国出口的简单加工贸易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受到原产地标准、运输距离和成本以及第三国与进口国、出口国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若是进口国对进口产品的原产地标准要求比较高,出口企业就不能只进行简单的加工贸易,而必须实实在在地在第三国投资生产,实现从零部件到成品的“实质性变更”。
  2.进口国实行非歧视贸易壁垒。即进口国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和统一的合格评定方法、程序等,不歧视任何国家,也不歧视任何企业。这种状况更多地使技术标准回归到其本身的含义,而不是贸易壁垒层面的含义。在此情况下,出口企业必须决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以达到进口国技术标准的要求,因为若是简单地进入进口国投资生产而没有技术创新,则即使能获得进口国国内企业和产品的身份,也不能达到在技术上超越的目标。所以,其对外直接投资跨越的有效性关键取决于是否进行技术创新。这时,出口企业存在以下几种选择:

  (1)不进行技术创新,也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是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最消极的策略,在这个策略下,出口企业将不得不完全放弃原进口国的市场。不过,出口企业还是可以通过转移市场,即放弃原来的出口市场,寻找新的出口市场;或者通过国际商业贿赂等方式来维持甚至扩大出口市场,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性和商业贿赂的不经济性,使得这种策略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加强,采取这种选择的出口企业最终将会被挤出国际市场,甚至在国内市场也无法生存。
  (2)不进行技术创新,但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严格来讲,这种策略要求出口企业只是在国内不进行技术创新,在国外还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否则它根本没有生存的机会,也就没有任何跨越的能力。所以这种策略更多出现于这样一些出口企业:自身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能力,而又不愿意白白丢失原有的市场,所以到进口国投资设厂,目的在于向当地厂商学习,及时掌握和提高生产技术,以达到进口国的要求。事实上,通过这种边投资边学习边进步的方式获得成功的跨国企业已经很多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邓宁对此进行过专门研究,并认为这是跨国企业在寻觅能够补充或增强自己核心优势时的资产。[6]

  (3)实现技术创新,但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种策略对于那些没有足够的对外投资实力但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的出口,特别是对那些中小型的出口企业来说,是比较适合的。它没有对外投资和经营的风险,又能在技术上达到和超过进口国技术标准的要求。这不仅能维持原来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扩大出口。但是,这种策略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压力全部集中在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上,要求企业不但能够及时地跟踪、获取国外的技术动态,而且要准确地掌握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情况。
  (4)既进行技术创新,又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出口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能力、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情况和国际市场状况,将二者结合起来,做到既有对外投资和海外经营,又有技术创新。这个策略起因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的时候却超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决定到进口国国内还是到第三国进行投资和经营的时候,将更多地取决于国际市场状况以及进口国和第三国之间的关系。这个策略能将跨国经营和技术创新的优势合并,形成出口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更强劲的力量,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程度也是最高的。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性”加大了跨越的复杂性和难度
  
  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否会保持不变还是会继续?这个问题可以扩展成两个方面:一是对外直接投资所规避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是否会变化发展?二是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是否会有其他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出现?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因素将会加大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复杂性和难度。
  根据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特征和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还是对外直接投资这一过程,技术性贸易壁垒都会有很大的发展,并且表现为类似于传染性疾病的扩散特征,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传染”现象,即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导致更多种和更大范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具体表现为:
  1.从对一种(类)产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到对多种产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
  2.从一个国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到多个国家设置同样的壁垒,也就是指其他国家效仿第一个设立该种技术壁垒而跟进设置类似技术壁垒。
  3.对同一种(类)产品设置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到设置多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规定个别限量指标到名目繁多的限制或禁止指标体系。
  4.壁垒从商品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以及服务领域,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
  5.壁垒从独立使用扩展到与关税、一般非关税壁垒一体化使用。[7]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特征既有可能源于产品生产技术本身的发展,也可能源于其作为贸易限制措施的特点,或者进口国不断衍生新的标准或者程度更深的标准或者范围更广的检测要求,或者其它国家基于担心第一个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将出口国的产品挤入其国内市场而跟进设置类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外直接投资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传染性的发展会产生一种强化效应,一方面,会进一步扩大出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加大出口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难度,降低其跨越的有效性。
  
  五、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跨越贸易壁垒是很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之一,但当对外直接投资被作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主要途径时,其跨越的有效程度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其跨越的有效途径。
  1.有选择性地对外直接投资。当出口产品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国民歧视或国别歧视的特点时,对外直接投资的跨越能力比较强。所以,出口生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应该更多地选择这些领域的产品,以进口国国内产品的身份获得这些歧视政策的保护。同时,政府应该优先支持这些产品的对外直接投资。
  2.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当进口国实行非歧视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对外直接投资只有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才能最有效地跨越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事实上,技术创新是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越强,应对贸易壁垒的能力就越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跨越有效程度就越高。
  3.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特征会加大出口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难度,降低其跨越的有效性,所以,预防传染或降低其传染程度是提高跨越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其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依据传染的特点作好预警工作;制定对应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体系,形成牵制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传染的“制动阀”等。
  
  资料:
  [1] 江小涓等.对外经贸理论前沿Ⅲ[C],北京:社会出版社,2003.
  [2] 魏建国.中国货遭遇大面积技术壁垒[EB/OL].http://finance.sina.com.cn/g/20050511/150453289.shtml,2005-05-11.
  [3] 冯宗宪,柯大钢.开放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变动效应、影响分析、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 刘易斯·威尔斯.第三世界跨国企业[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
  [5] S.H.Hymer.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M?,Cambrige:MIT Press,1960.
  [6] J.H.Dunning.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A Personal Perspective[J],in The Nature of TNF,2000.
  [7] 孙敬水,朱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扩散效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