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体系的构建
随着我国中小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规模逐渐扩大,中小企业在国民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不少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和办法。2006年,国家启动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就是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成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个特定的领域内(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培育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实践证明,无论是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区、美国的加州硅谷,还是我国浙江的块状经济、广东珠三角的专业镇,产业集群都表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和强大的竞争优势。 [1]
(二)成都市中小企业集群初具雏形
成都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截至2005年底,全市中小企业(不含个体工商户)有7.11万户,职工人数达118.7万人。中小企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2005年实现增加值516.4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1.8%。 [2]
经过多年的建设、改造和发展,成都市布局结构已具有较明显的产业特征。目前,成都市已经形成了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四大主导产业,并以主导优势产业为中心,初步集聚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如武候区的鞋业、双流的汽摩配件业、新都和崇州的家具业、青白江和龙泉的新型建材业、邛崃的白酒业、蒲江的特色食品业等,其中,位于武侯区的成都西部鞋都工业园更是汇集了四川省80%的制鞋企业,总数达到1360家,年产皮鞋上亿双,产值超过50亿元。同时,一批聚集发展趋势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如新津的精细化工业、金堂的纺织印染业、锦江区的印刷业等,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集群的发展伴随着规模收益的递增,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扩张、就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成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必要性
(一)成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困难
目前,成都市中小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如融资难、人才队伍建设、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中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在直接融资方面,中小企业债权、股权融资困难重重。由于我国公司法对企业债券的发行资格、发行规模等条件做了严格控制,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小、信用风险大的限制,很难通过发行债权的方式直接融资。在股权融资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完善阶段,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有着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导致中小企业最终无法通过股权融资获取资金。
在间接融资方面,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据调查,成都市中小企业融资资金的90%左右来源于银行贷款。但是,能获得银行贷款的大部分是成熟且有实力的中小企业,而一些处于初创阶段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却往往被苛刻的担保和抵押条件拒之门外;效益差的中小企业,也会因不符合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此外,还存在所有制歧视现象,即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更难获得贷款。事实上,处于发展势头强劲的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仅为银行贷款总量的32%左右。
(二)成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现状 [3]
成都市中小企业集群虽然已初具雏形,但是,与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集群内中小企业大多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集群规模较小,整体融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资金紧缺现象严重,融资困难仍然是成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首先,中小企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中介组织之间的协作度低。目前,成都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间合作偏低,缺乏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机制,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生产效率低下,没有建立起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联合生产,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融资效应的发挥。
其次,成都中小企业集群规模偏小,大多数中小企业以传统工艺为主,生产技术与生产组织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较大,技术创新能力的缺乏导致了中小企业集群自我筹资能力不足。
另外,中小企业集群地区的民营中小银行缺乏,民营机构的经营范围受到严重制约,企业集群区域银企互动关系不足,企业集群中的行业协会、师、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发展滞后等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产业集群融资优势进一步发挥。
(三)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优势 [4]
中小企业存在资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贷款需求急、金额小、需求频繁、不确定性高等弱点,因此,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往往对中小企业产生信用歧视,常会出现“逆向选择”(不发放或少发放贷款)和“惜贷”现象。但是,当这些中小企业集聚成群后会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倾向。
第一,产业集群增加了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息对称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中小企业出现贷款难的现象主要在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等信息缺乏透明度和真实性,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金融机构将增加交易成本。如果金融机构只对单个中小企业贷款,则花费的成本较高,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降低。但集群内众多的企业围绕同一产品系列发展,而且地理位置接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掌握关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财务状况、企业贷款的迫切程度、投资方向等信息(这些信息相对于有社会网络维系的企业集群来说具有一定的透明度)。金融机构通过对同一行业内的众多企业贷款,从规模经济中收益,有效降低了单笔的信贷交易成本;同时,数目众多的中小企业可以增加交易的频率,使金融机构获得外部经济性。
第二,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特殊产业环境增加了中小企业的守信度,避免了道德风险。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用问题,由于中小企业本身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同时又因自身能力的有限和发展的盲目性,一旦企业经营不善,往往会出现资不抵债现象,容易形成道德风险和违信行为。而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由于地域依附性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高,与一般游离的中小企业相比,具有独特的信用优势。企业之间的合作都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上企业地理的依附性形成了企业特殊的产业环境,企业在集群内的声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企业间的相互联系,比如承包、转包、产品的质量、交货时间、资金结算等本身就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一旦某企业逃废金融机构的债务,很快就会在集群内传开,维持声誉的重要性,使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不会轻易“妄动”,企业逃废债务的可能性减少,避免了道德风险。同时,集群内部的生产服务配套条件较好;专业化分工较强,企业所需的人才、信息和客户在集群内部更容易获得;而且集群内对中间产品和辅助产品的需求量大,能创造更多的市场机遇,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离不开集群这个产业环境,企业的“依赖性”和“根植性”强,迁移的机会成本高,减少了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增大了企业的守信度。
第四,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融资的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金融机构可通过对集群内同一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贷款而获得规模效应,而且由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上适当上浮,使得收益加大。产业集群区域由于经济增长率较高,产业区的资本积累更快,通过金融机构的货币乘数效应进一步放大,区域内获得更多的贷款,投资增加,经济进一步增长,具体关系表现为:高经济增长→储蓄增加→金融机构的货币乘数效应→投资增加→区域经济增长→金融机构的收益增加。另外,产业集群内金融机构的收益较高,可以吸引更多的区外资金,资金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放大,更有利于区域银行的快速发展。
因此,中小企业集聚成群后能够形成与单个的中小企业截然不同的独特融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创新。
三、构建成都新型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体系
(一)加大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政策性支持[2]
目前,成都中小企业集群规模偏小,整体实力不足,不利于集群融资优势的充分发挥。因此,政府首要任务是培育中小企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政府将“力争在5—10年内,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过50亿元、80亿元、100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产业支撑力量。”?①
在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集群的同时,政府还应逐渐改善中小企业集群的氛围。集群内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集群外部的市场环境建设均离不开政府的参与。
此外,政府还可在产业集群区域内组建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虽然目前成都各大商业银行都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发行贷款。但是,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中小企业信贷部要么出于摆设,要么其主要客户是成熟且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大量处于初创阶段且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信贷的支持。政府组建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适当地解决这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示范效应。这种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可以采取股份制的形式建立,注册资金主要来源于各区县政府的财政资金,其余部分则利用发行股票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募集。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的目的是吸引民间闲散资金和产业群外的社会投资,为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发放贴息和低息贷款,以解决中小企业获得长期贷款困难的问题。
(二)设立产业集群内的民营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 [5]
目前,虽然成都各种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信用社)比较多,但是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专业性银行还是寥寥无几。而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扶持力度毕竟有限,大量的资金供应还是需要来源于社会资金。因此,在产业群的中心或是专业市场周围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民营银行是必需的。由于民营银行的金融实力与中小企业相当,具有资金规模小、产权明晰、决策程序简单、有较强的活力和自我约束力;同时,建立在产业集群内或专业市场周围,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本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易于全面、及时掌握市场、客户等方面的信息,有利于降低监督管理成本。成都中小企业集群内民营银行的建立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民间金融机构的经验,如浙江台州地区的“银座”、“泰隆”等城市信用社,它们是由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出资,专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这些机构对中小企业有着天生的亲和力,能够低成本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迎合大量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其发展势头良好,而且效率很高,坏帐率低。
在中小企业集群内还可以建立和发展融资租赁机构。融资租赁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着特殊的作用和优势。相对于银行贷款,租赁对担保要求比较简单;租金的支付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依据承租人具体经营状况选择;因此,中小企业通过租赁融资相对容易。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内,融资租赁也是一种有效拓宽中小企业多样化融资渠道的途径之一。由于在集群内建立的融资租赁公司是专为中小企业提供设备融资租赁的专业机构,因此,这类融资租赁公司的进入门槛应比普通金融租赁公司门槛低。
(三)建立中小企业集群信用管理体系
自2003年以来,成都市政府已积极构建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政策性、互助性担保机构为龙头,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主体,担保、再担保机构协作配套,运作规范,能够有效分担金融风险、促进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先后制定了《关于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实施办法》,推进试点企业的融资担保工作,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库以及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
不过,在现有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基础上,成都市政府还应进一步建设以行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集群信用管理体系:创建中小企业集群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完善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中小企业集群征信系统,有效降低银行的信息成本,为强化企业诚实守信提供外在硬约束;建立中小企业集群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信用投资风险基金和担保基金。
此外,政府还应扶持社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并加强监督,使、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得到发展,提高中小企业集群投融资的市场运作效率,降低费用和成本,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中小企业集群信用服务体系的建设。
(四)成立中小企业集群基金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成都市具体情况,在中小企业集群内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基金的初始资金来源可从三个方面筹措:首先是成都市财政资金;第二是出售国有中小企业的收入(尤其是土地使用权收入);第三是从集群内所有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提取一定比例。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均由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基金管理公司(由各区县政府组建)掌握,通过基金直接投资支持一部分有前途的中小企业发展。对于一些产品有市场销路,特别是有出口定单、生产技术先进、管理运作良好的企业,产业基金要积极支持,根据本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对有前景的企业进行资助,使它们尽早扩大生产,抓住市场机遇,快速发展壮大;对于生产工艺落后、急需进行技术改造的许多中小企业,要积极帮助企业申请科技创新与开发基金,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于有高投入、高风险特征的高科技企业,要积极利用风险投资基金给予企业专项补贴,支持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小企业集群的科技含量。
总之,成都中小企业集群要谋求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就必须构建创新的集群融资体系,克服融资过程中的困难,通过拓展多种资金渠道,促进成都中小企业壮大。
?
注 释:
?
①成企〔2005〕30号《成都市中小企业局关于加快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产业支撑的意见》。
主要:
?
[1]齐力然.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透视[J].中小企业,2004(5).
[2]四川省中小企业局课题组.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打造充满活力的成都经济——关于对成都市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典型经验的专题调研[DB/OL].www.scsme.gov.cn
[3]李惠娟.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12).
[4]王 瑜.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银行融资[J].企业经济,2005(12).
[5]黄慧芳.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构想[J].财会月刊(综合),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