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值最大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摘要:文章对附加值最大化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对附加值最大化的效应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两方面进行了利润最大化对比。附加值最大化具有产业结构提升效应,并且在国内贸易中可以和利润最大化相容,而在国际贸易中不一定相容;并对利润最大化在国际贸易中的效率损失和政策导向提出简单建议。关键词:附加值;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国家福利
前言
提高附加值是我国当前产业政策和管理方面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附加值”这一概念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概念,长期以来主要为学、统计学和管所推崇,并在这些学科的研究和应用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会计中的生产核算就是附加值标准,管理中的“附加值经营规则”等,近来更为产业管理政策制定者所看重。
附加值核算最早产生于17世纪~18世纪英国原始的国民收入核算,20世纪50年代逐步成为衡量企业能力和效率的指标。德国的雷曼和美国的克拉尔是附加值应用学说的两大先驱。雷曼认为附加值就是新创造的价值。克拉尔定义为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出价值。美国《经济词典》将其定义为“制造价值”,即商品价值和使用原料的价值之差。日本《大日本经济词典》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即产品价值扣除原料加值后所剩余的价值”。二者基本一致,但都比较宽泛,不涉及实际操作问题,而各个国家在实际应用中,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或公开或不公开,其中必有差别。
国外学者对附加值的讨论一直非常热烈,但这些讨论大多集中在应用层次⑴大体来看,主要是将附加值的讨论同管理、广告、品牌等联系在一起,以价格和顾客的反应为内容⑵⑶⑷。很少有对其经济意义或内涵进行讨论的,其主要原因就是附加值概念太宽泛⑸。国内学者的讨论也基本如此,除极个别外⑶,也都只进行应用方面的讨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会计学和统计学的研究,主要讨论附加值的问题⑺;第二类管理学方面,主要讨论如何增加附加值问题,其中又分为增加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两类⑻⑼。经济理论方面一般只进行超额剩余价值和附加值的关系问题⑹。
从以上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面对这一宽泛概念,对其内涵和经济效应都处于一种默认或自由挥发状态,很少有人对之做出严格的经济学分析⑺。随着我国经济的,内在要求对外贸易的层次提升,国家提出提高附加值的政策方针。作为国家产业政策,必然需要经济理论的支持,同时,很多人对倡导增加附加值是否和市场经济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抵触、是否意味着政府干涉企业生产等问题产生疑问。所以,本文以最基本的定义为出发点,并给出一定假设条件,建立追求高附加值和利润最大化的数学模型,分别对国内、国际贸易条件下,二者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
根据以上两个词典对附加值的定义,可知其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即:
附加值=工资+设备折旧+利润+超额利润以下就基于这一公式进行讨论。
一、国内贸易
对于国内贸易,市场没有要素流动的限制和福利利益的冲突,所以可以认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做如下假设:
1.原料、劳动力、资本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即不存在超额利润;
2.生产函数为:y=Mι-α-βKαLβ(1)
其中:y为产出,M为原材料,K为使用的资本,L为劳动力,0<α<l,0<β<1。
3.所有劳动力的生产能力都一样,不存在熟练与不熟练之分:
4.技术具有可选性,技术的变化反映在α和β上,不同的技术α和β不同;
5.设备折旧率为0,原材料的价格恒为l,产品的价格恒为p,无风险利率为r,标准工资为ω。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先分析一下各生产要素在生产组织中的作用和地位。
首先看原材料,由于原材料价格恒为l,即按生产价格出售,因为它不是按材料的边际产品价值索取回报的,所以,它对行业的发展和行业的转变毫无影响。
其次看劳动力,由于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者对职业没有偏好,他根据工资选择任意职业工作,标准工资ω,是能获得的法定工资,短期内是外生的,长期内是由竞争决定的,代表平均边际产品价值。
最后只有资本的所有者才是整个生产的能动组织者,他的不同追求目标,将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特性,下面分析在国际和国内贸易中,追求利润最大化同附加值最大化之间的经济差异。
这里假设原料价格和产品价格为定值,不仅仅意味着产品和原料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而且暗含了我们这里直接讨论的是通过内涵式增加附加值的方式追求附加值最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外延式增加.比如产品增加新功能等引起的附加值的增加.这里实际上是将这种增加看作两种不同的技术,是通过技术选择来考虑的。
在以上假设下,利润最大化和附加值最大化分别为:
利润最大化:M(sub)axπ(/sub)=PM(sub)ι-α-β(/sub)K(sub)α(/sub)L(SUB)β(/SUB)-M-rK-wL(2)其结果是恒定的即为0,与厂商从事的行业、使用的技术无关,它只要调整原料、工人和资本的结构,都可以达到。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具有任何技术和产业结构效应。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资本收益规模收益不变,所以附加值最大化实际为附加值率最大化,所以有:
2.由(6)可以看出,给定技术条件下,最大附加值率同投入的选择无关,而是由技术因素d、卢产品价格及工人和资本的机会成本决定的。言外之意,当工资和利率一定时,厂商就不能像追求利润最大化那样,随便进入某行业,因为各个行业能达到的的最大附加值率是不同的。即资本所有者面对两次决策,而非一次决策,即先决策进人的行业,再决策最优投入,达到最大附加值率。
3.从(6)式可以看出,MaxAν对α和卢都是增函数。所以,短期内附加值最大化的结果就是在给定工资和利率水平的条件下,尽量选择d和p较高的技术或产业进行生产。
5.考察二者的关系:将附加值最大化的解(5)代人(2)得:
显然附加值最大化可以保证利润最大化,或者说附加值最大化并不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反过来,将利润最大化的解(4)代人(3)式,得:显然无法直接和(6)比出大小,但由求解过程可得,(8)肯定比(6)小,所以,利润最大化并不能保证附加值最大化。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追求附加值最大化并不妨碍利润最大化,但它却弥补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只能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不具有技术和产业结构的效应的缺陷,只是它并不能给厂商带来任何额外的利益。所以,厂商没有任何追求附加值最大化的动机,这就需要政府出面,以某种政策来推动追求附加值最大化,让厂商选择附加值高的技术或产业,一旦他们选定,剩下的生产问题完全就可以放开让厂商自己处理,不用做任何干涉,这正是一种良好的分工。
二、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时,情况较复杂,我们先添加以下假设条件:
1.劳动力不能在国际间流动,除非改变国籍且成本很高,各国都完全就业。
2.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各国实际利率相等。国际实际利率是由各国资本的边际产品价值共同决定的。
在这两个条件下,问题其实依然复杂,主要是国家利益同厂商利益有区别造成的。对厂商而言,他始终面对的是四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没有任何区别,分析的结论和上面完全一样,不再进行分析。
但对于国家而言,情况有所不同,因为各国都有让自己国家福利最大化的愿望,所以,国家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大的垄断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它追求在国际贸易中使自己的附加值的绝对值最大化,故再假设:
4.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现在同完全竞争市场相比,有三点关键区别:
1.劳动力是定值,即整个国内劳动者,即假设人口增长率为0。
2.工资不再是外生的,因为我们的假设条件和萨缪尔森定理的条件并不一致,所以,工资可以根据边际生产能力随时发生变化,而不受外国工资水平的影响。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是完全就业问题。
3.因为生产受到劳动力的制约,不能像完全竞争时无限自我复制,所以追求的是附加值绝对值最大化,而非附加值率最大化。
这显然很难直接观察它对α和β的反应情况,但通过选区特定的参数,可以得到利润最大化时,原料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①,原因是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时,增加原料的投入时,边际收益的增加会被工资的升高所抵销,利润并不会增加,所以,投资者将选择少的投入规模和相对低的工资水平。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①由(10)和(12)的结果以及F,O,C条件可以看出,在国际贸易中,国家的利润最大化和附加值最大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目标,互相不能保证对方实现。利润最大化将使国家的福利受到损失。
②附加值最大化是国家福利最大化,可以提高该国的工资水平。
⑧有以上结果和F,O,C条件可以看出,不管利润最大化还是附加值最大化,资本的边际收益都等于r,即被有效利用。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也等于边际成本,尽管两种情况下数值不等,但都有效的利用了劳动力。但是原料在利润最大化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存在效率损失。
④附加值最大化在国际贸易中不仅具有产业结构效应,还有福利效应。
三、结论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附加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福利指标,后者是效率指标。
2.附加值最大化对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影响略有不同,在国内贸易中的附加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可以相容的,但是需要政策等外在的激励:在国际贸易二者是不一定相容,且利润最大化存在效率损失,必须通过政策引导或补偿进行克服。
3.附加值最大化具有结构提升效应。
4.附加值最大化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并提高劳动效率,实现高投资回报和高工资,从而增加本国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