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东道国引资政策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谢建国 时间:2010-06-25
内容提要:在一个两阶段古诺竞争模型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东道国引资政策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取决于东道国市场竞争程度、本地的模仿能力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成本。在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低技术的直接投资将损害东道国企业,从而降低东道国的国民福利水平;文章同时研究了市场竞争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东道国来说,维持一个适度有序竞争的国内市场,同时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进行有选择地甄别与吸收,比单纯的竞争战略更有利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

  关键词:市场竞争,引资政策,跨国公司,技术转移

 

  一、引言

  跨国公司拥有、生产并掌控着世界绝大多数的关键技术,是世界产品研发与创新的主要实施者,在世界所有私人部门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中,跨国公司的研发支出占了80%以上的份额(Dunning,1992)。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也是国际间技术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统计,世界80%左右的国际间技术转移是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技术转移(UNCTAD,1992)。通过各种不同的优惠手段与优惠政策,家希望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以期使跨国公司的无形资产与关键技术在向子公司转移过程中扩散到当地企业(Blomström与Kokko,1996)。

  Kokko(1994)研究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企业技术溢出的途径,Kokko认为,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可以通过示范效应、培训效应、与当地企业的前向与后向的联结效应以及竞争效应等途径提高东道国本地企业的技术水平,跨国公司技术的外溢提高了东道国当地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使得跨国公司本身无法独占技术所带来的所有利益。众多的研究也证实了Kokko的结论:Lloyd(1996)认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香港与地区的发展过程中,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不仅仅促进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形成、刺激了出口,而且还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提升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出口竞争力;此外,Blomström和Wolff(1994)、Aitken和Harriison(1997)、Hejazi和Safarian(1999)、Krishna等(2004)使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数据研究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本地企业的影响,这些研究都无一例外地显示:FDI显著地提高了东道国本地企业的技术能力与技术水平,

  为了加速跨国公司向本地企业的技术转移,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包括本地企业的持股比例,生产、研发的本地化要求,甚至对跨国公司投资的技术水平进行明确的限定等。Wang与Blomström(1992)建立起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研究了东道国不同的引资政策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Wang与Blomström认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子公司的技术转移取决于技术转移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比较,较高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东道国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需求,但更高的技术水平则意味着更高的技术转移成本。Wang与Blomström(1992)认为,东道国对跨国公司技术水平限制提高了跨国公司的投资成本从而实际上降低了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Wang与Blomström(1992)认为,提高东道国本地企业的学习能力、促进国内市场竞争可以促使跨国公司转移更高的技术,同样,东道国一些降低技术转移成本的政策,如劳动力培训政策等也可以促使跨国公司转移更高的技术水平,Wang与Blomström(1992)认为,这些市场化政策比直接规定跨国公司投资的技术水平更为有效。

  Mattooa、Olarreagaa与Saggic(2004)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了东道国引资政策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Mattooa、Olarreagaa与Sagzic建立了一个古诺竞争模型研究了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市场不同的投资方式对技术转移的影响。他们认为,在利润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跨国公司不同的进入模式决定了跨国公司对子公司的最优技术转移,东道国政府可以通过改变本地企业在合资公司的占股比例从而诱使跨国公司选择对东道国有利的投资模式和更高的技术转移。M—O—S模型为东道国促进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提供了一个可供操作的手段,但是Mattooa等人的研究却忽略了技术溢出效应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而Kokko(1995)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一项实证研究认为,技术溢出是影响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截止2005年底,中国已经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2638.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152.28亿美元,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已达511985户(商务部,2006),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江小涓,2002a,2002b)。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不同时期,中国实行了不同优惠政策和引资战略,包括减免税、无偿的土地使用、低价转让国有资产权益等,这些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进程,但是也引起了国内学者对这些政策负面影响的担忧。于津平(2004)研究了外资优惠政策对东道国国民福利水平的影响,他认为,对外资过多的优惠并不能使短期的国民福利水平最大化,从长期考虑,这些外资优惠政策能否提高东道国国民福利水平取决于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技术水平的影响。朱东平(2004)、杨全发(2006)则研究了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福利水平的影响,他们认为,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只有在溢出效应较小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而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可能损害东道国当地的同类竞争企业,从而损害东道国利益。于津平、朱东平以及杨全发的研究强调了东道国政策对跨国公司投资规模的影响,但是却忽略了事实的另一面:东道国引资政策对跨国公司技术水平的影响。在各国日益关注跨国公司投资质量的今天,跨国公司投资的技术水平无疑比单纯的投资规模更引人注意。为了提高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技术水平,中国先后实行了“以市场换技术”和“以竞争促技术”的引资战略,那么,这些战略如何影响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是否提高了跨国公司对华的技术转移,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Mattooa-Olarreagaa-Saggic模型基础上引入技术溢出因素,建立起一个两阶段古诺竞争模型,研究了存在技术溢出效应情况下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以及东道国不同的引资政策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为基本模型;第三部分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东道国国民福利水平;第四部分为东道国引资政策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第五部分为结论。

  二、基本模型

  考虑一个生产2种产品(z产品与y产品)的东道国市场,消费者效用函数为拟线性效用函数:U(z,y)=u(z)+y,其中丁为标准产品,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可以求得z产品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简单起见,假定u(z)为一个二次函数从而有:p(q)=α-q,其中q为市场总需求。

  假定东道国市场存在n-1家同质的国内企业生产z产品,代表性国内企业的初始生产成本为ch=c。跨国公司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不失一般性,我们假定相对于国内企业,跨国公司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从而使得跨国公司生产该产品的成本低于东道国企业,以cf表示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则有cf=c-x,其中,成本差异z反映了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技术水平差异。跨国公司在向东道国子公司进行技术转移时需要支付一定的技术转移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对子公司人员的培训与知识的转移成本等,假定技术转移成本为:C(x)=τx2/2,C(x)满足:C(x)′>0,C(x)″>0,即跨国公司转移的技术水平越高,所需要支付的成本越高,而且,技术转移的边际成本递增。τ反映了技术转移成本函数C(x)的曲率,当τ上升时,单位技术转移的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同时上升。

  假定跨国公司投资进入博弈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跨国公司决定是否投资,如果投资,则选择合适的技术转移x,并在第一阶段获得利润;第二阶段,由于技术扩散与东道国企业对跨国公司技术的模仿,东道国的生产成本下降为:=c-θx,其中θ反映了东道国企业的技术模仿吸收能力,有0≤θ≤1,在第二阶段,跨国公司获得利润。为简单起见,我们不考虑阶段贴现率的影响。

  在产出市场上,在给定技术水平条件下,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同时选择产量以最大化企业利润,我们以表示i企业在j阶段的利润函数,其中i=h,f,j=1,2,则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企业i在j阶段的产量,表示除企业i外的其他厂商在j阶段产量,则代表性企业i在j阶段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联立各企业在各阶段的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可以得到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在不同阶段古诺竞争的均衡产量(可索取)。则考虑技术转移成本后跨国公司两期联合利润为:

 

  跨国公司选择合适的技术转移使得公司利润最大化,由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一阶条件=0,有:

 

  由跨国公司产出决策的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恒有=0,因此(4)式的第一项等于0,代入其他参数并求解,可得跨国公司最优技术转移xE为:

 

  当<0时,上式为跨国公司两期利润最大化时的最优技术转移,由=可知,当τ≥4时,恒有<0。假设τ足够大,从而使得跨国公司最优投资技术水平成立。

  命题1: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成本越高、东道国企业的技术模仿能力越强,跨国公司越不愿意向东道国转移更高的技术。

  证明:跨国公司的最优技术转移xE对τ求一阶导数,有:

其中,Ψ=2θ2+n2(4-4θ+2θ2-τ)-τ-2n(-2θ+2θ2+τ)。在参数约束范围内,恒有<0 ,即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成本越高,跨国公司意愿转移的技术水平就越低。同样,由(5)式可得:

 

  在参数约束范围内,恒有<0,即东道国企业的技术模仿能力越强,跨国公司向东道国转移的技术水平越低。跨国公司在技术转移成本较高条件下愿意转移技术较低的原因在于:对跨国公司而言,技术在向东道国子公司转移过程中所需要支付的成本越高,则单位技术转移所带来的收益越小,从而高技术转移成本条件下的跨国公司将降低对子公司的技术输出;而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上升导致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下降的原因则在于:尽管较高的技术水平可以使得跨国公司在第一阶段获得较高的利润水平,但是由于技术扩散的原因,跨国公司在第一阶段转移的技术水平越高,第二阶段东道国企业模仿所造成跨国公司的利润损失就越大,跨国公司就越不愿意转移更高的技术。因此,在考虑技术扩散因素以后,跨国公司有保守技术的倾向。Bruun与Bennnt(2002)对北欧国家对华投资跨国公司进行了一项调查,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如何保证公司的技术安全以维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在华投资的北欧公司最为关注的话题,考虑到东道国技术吸收能力与当地企业的技术模仿因素以后,跨国公司担心核心技术的扩散导致竞争优势的丧失,从而不愿意转移公司最高的技术。

  由(5)式,如果存在完全的技术扩散,则跨国公司的最优技术转移为xE|θ=1=,在参数约束范围内,恒有xE|θ=1>0,由此可见,尽管技术扩散降低了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技术转移意愿,但维持一定的技术领先仍然是跨国公司的最优投资策略之一,即使在存在完全的技术扩散条件下,跨国公司的最优技术转移仍然大于0,因此有:

  命题2:通过开放本国市场,东道国可以吸引相对本国企业具有更高技术水平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

  “以市场换技术”是对外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吸引外资的指导思想,从本文的结果来看,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跨国公司确实有向东道国投资企业提供相对较高技术水平的倾向,已有的实证研究(姚洋,2001;王志鹏,2003;谢建国,2006)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如果单纯从技术转移角度考虑,“以市场换技术”仍然不失为提高东道国企业技术水平一个简便易行的政策措施。

  命题3:当东道国技术模仿能力较弱时,东道国市场竞争越激烈,跨国公司就越有可能向子公司转移较高的技术,以树立竞争优势;而当东道国企业的模仿能力较强时,东道国国内的竞争越激烈,跨国公司就越不愿意向子公司转移更高的技术。特别是,当东道国企业的模仿能力θ>0.196时,东道国市场的任何扩张,都将导致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降低。

  证明:由(5)式跨国公司最优技术水平函数,有:

 

  当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日趋向于0的时候,有:

 

  即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较弱时,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大,市场竞争越激烈,跨国公司向子公司转移的技术就水平越高。令(6)式等于0,利用迭代法求解符合条件的θ值,可以得到:当θ>0.196时,对于满足参数约束的任何τ,n,均有<0,即东道国市场的任何扩张,都将导致跨国公司对子公司转移的技术降低。这是由于东道国市场竞争越激烈,跨国公司东道国投资的预期利润就越低,当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有限时,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向子公司提供较高的技术来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但是,当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超过一定临界值之后,市场规模越大,跨国公司单位技术转移所带来的收益就越低,从而跨国公司越不愿意提供更高的技术转移。

 

  三、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东道国的福利水平

  东道国福利水平由厂商利润∏h与消费者剩余CS组成,则东道国福利水平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东道国代表性厂商第j阶段的产量,qj为第j阶段的市场总需求。

  命题4:东道国消费者偏好更高的技术水平与更强的模仿能力,而东道国企业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偏好取决于企业的模仿能力,当企业的模仿能力较弱时,国内企业希望跨国公司转移较高的技术,以获得技术扩散的收益,而当企业模仿能力较强时,国内企业希望跨国公司转移较低的技术,以降低竞争的激烈程度。

  证明:对消费者来说,由消费者福利函数恒有:

 

  即消费者总是希望跨国公司能够提供最高的技术:同样由消费者福利水平函数,有:

 

  即消费者总是希望国内厂商具有较高的技术模仿能力:消费者福利函数对市场规模n求导,可得:

 

  即国内市场规模越大,厂商数目越多,消费者福利水平就越高,当国内市场规模趋向于无穷大时,此时国内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消费者可以获得最大的剩余。

  对代表性国内厂商来说,两阶段的联合利润为:

 

  其中,分别为国内企业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利润函数。由<0可知,厂商第一阶段的福利水平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成反比。在第一阶段,由于跨国公司的进入,国内产品市场价格及单个厂商的市场份额降低,国内厂商的总体福利水平下降,且跨国公司的技术水平越高,跨国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越高,国内厂商的福利下降越大,因此,如果不考虑第二阶段的技术转移因素,国内厂商有寻求保护的倾向。

  在第二阶段,考虑技术扩散因素以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东道国企业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效应:一是竞争效应,跨国公司进入导致东道国市场竞争的加剧有降低东道国企业利润的趋势;二是规模效应,跨国公司的技术水平越高,跨国公司的产出就越大,从而市场价格越低,国内厂商的利润水平就越低;三是技术扩散效应,技术扩散降低了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有提高国内厂商利润的趋势。由国内厂商第二阶段利润函数可以看出,只有当国内企业模仿能力θ>时,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技术扩散效应才可能大于规模效应,此时,一个更高的技术转移才有可能改善东道国企业第二阶段的利润水平。

  联合两个阶段的影响,跨国公司进入对代表性国内厂商的影响为:

 

  当△∏h>0时,跨国公司的进入提高了东道国企业的利润水平,令△∏h=0,且由x≥0,可得符合条件的临界技术水平x为:

 

  当跨国公司投资技术x>x时,东道国厂商利润变化△∏h>0。(7)式中,令=0,可以求得一个临界θ值,记为,当θ<时,有>0,且由可知,当国内厂商模仿能力较弱时,需要跨国公司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才可能改善东道国厂商的利润,且θ越高,东道国厂商利润改善所要求的跨国公司技术水平就越高;反之,当θ>时,有<0,这表明,当东道国厂商模仿能力较强时,一个较低的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也可以改善东道国厂商的利润,而且,东道国厂商模仿能力越强,跨国公司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就越大,从而东道国厂商利润改善所要求的跨国公司技术水平就越低。图1显示了东道国企业利润改善的跨国公司技术水平与东道国市场规模以及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的关系。

 

  图1显示,在东道国模仿能力较低时,东道国企业利润改善的技术水平随东道国模仿能力的上升而上升,此时,只有跨国公司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时才能改善东道国企业的利润;而当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较强时,东道国企业利润改善的技术水平随东道国模仿能力的上升而下降,跨国公司投资的技术水平可以适当降低也不会导致国内企业利润的恶化。

  命题5:东道国国内市场越接近垄断市场结构,国内厂商越有激励要求政府制定苛刻的技术门槛保护本国市场。

  证明:由东道国企业利润改善的技术条件(7)式,有:

 

  在参数约束范围内,恒有<0,即:东道国国内市场规模越大、市场竞争越激烈,东道国企业福利改善的技术要求就越低,在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东道国市场上,跨国公司较低的技术转移也会导致东道国企业福利的改善。特别是,当东道国市场规模为无穷大时,东道国企业福利改善技术转移的条件为:x≥;相反,东道国企业市场规模越小、市场越接近于垄断市场结构,国内企业福利改善的技术要求就越高,这意味着东道国国内市场越接近于垄断市场结构,国内厂商就越有足够的激励要求东道国政府制定苛刻的投资技术门槛以提高厂商福利水平。特别是,当东道国为完全垄断市场条件(n=2)时,东道国厂商福利改善的技术转移条件为:x≥  

  四、东道国的引资政策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

  1.东道国最优引资策略

  由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到,跨国公司的进入提高了东道国消费者福利水平,但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却具有不确定性,它可以提高也可以降低国内企业的利润水平。对东道国来说,如果外资的进入对消费者剩余的促进可以弥补国内企业的利润损失,那么外资进入会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东道国应该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以促进国内;如果外资的进入对国内企业造成了较大程度的损害,而且这种损害不能由消费者剩余的提高来弥补,那么,东道国应该限制外资的进入。因此,作为一个追求国民利益最大化的东道国政府,最优的引资策略应该是使得外资进入后的国民福利不低于市场开放前的国民福利水平,即东道国的引资政策应该满足:

 

  假设适合条件的跨国公司技术水平记为xh,则xh为θ,n的一个非线性函数,有:

  命题6:对于引资国来说:

  (1)在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较弱时,低技术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甚至可能导致东道国福利水平的下降,因此,在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较弱情况下,东道国政府必须设置较高的投资技术门槛。

  (2)在国内企业模仿能力较低时,国内市场越是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越是要求跨国公司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即引资的技术门槛必须提高。

  (3)在国内企业模仿能力较强时,国内市场越是接近完全垄断市场结构,越是要求跨国公司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即引资的技术门槛必须提高。

  (4)当国内企业的模仿能力θ>0.345时,自由投资政策总是能够改善东道国福利。

  证明:比较跨国公司最优技术xE与维持东道国不变福利的技术xh,有:

 

  在参数约束范围内,上式恒小于0,这表明,在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较弱时,跨国公司的最优技术转移低于维持东道国国民福利不变的技术水平。此时,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将降低东道国的国民福利。在这种情况下,东道国必须设置最低投资技术门槛,要求x≥xh,以维持不变的国民福利水平。图2显示了本地企业的模仿能力与东道国最优引资政策之间的关系:

  由图2可以看到,在本地企业模仿能力较低的情况下,跨国公司最优技术水平低于东道国福利改善的最低技术要求。此时,跨国公司的进入将导致东道国福利水平的恶化。因此,在图2的I区,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必须设置最低的技术门槛,以避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不利影响——跨国公司以较低领先优势的技术攫取了东道国市场而本地企业却无法享有技术扩散的收益,即Aitken与Harrison(1999)所提及的“市场窃取”效应。在东道国本地企业模仿能力较强的情况下,由图2可以看到,在Ⅱ区,跨国公司最优技术转移高于东道国福利改善的最低技术要求。此时,自由投资政策的实施将同时导致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福利的改善。

 

  由可以看出,当国内企业模仿能力较低时,东道国福利改善的最低技术转移随国内市场规模n上升而上升。这表明,当国内企业模仿能力较弱时,国内越是接近完全竞争市场,越是需要制定较高的投资门槛以维持国民福利水平。这是由于:当国内企业模仿能力较低时,尽管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可以提高国内的消费者剩余,但损害了国内企业第一阶段利益,在第二阶段,由于国内企业模仿能力的低下,较低的技术扩散也不足以弥补第一阶段的损害,而且,国内市场规模越大,跨国公司的进入对厂商的利润影响就越大。因此,必须设置较高的投资技术门槛,以消费者剩余来弥补跨国公司进入对厂商利润的影响。

  当东道国企业的模仿能力足够高时,有:

 

  在参数约束范围内,上式随国内市场规模n的增大而减少,即当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足够高时,东道国市场越是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维持东道国福利不变的技术要求越低。此时,一个较低技术水平的跨国公司进入也可以改善东道国福利。反之,东道国市场越是接近垄断市场结构,维持东道国福利不变的技术要求越高,东道国必须设置较高的投资技术门槛才可以维持国内的福利水平不变。这是由于:当国内企业模仿能力较高时,尽管初期跨国公司的进入降低了国内企业的利润水平,但是第二阶段技术扩散导致国内企业产出能力的上升可以部分弥补第一阶段的损失,国内的市场规模越大,东道国从技术扩散所获得的收益就越多,因此,当国内企业的模仿能力较高时,东道国政府可以适当降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要求而维持不变的国民福利水平。

  利用迭代法求解xE-xh≥0时θ的极大值,可得θ=0.345,当θ≥0.345时,对于任何市场规模,恒有xE-xh≥0,即当东道国企业的模仿能力θ≥0.345时,跨国公司最优技术转移大于维持东道国不变福利的技术水平。此时,东道国政府可以完全废止对跨国公司的投资技术限制,一个自由的投资政策更有利于国民福利水平的提高。

  2.东道国市场竞争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

  通过提供市场准人机会,以换取跨国公司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投资,这是“以市场换技术”引资政策的核心逻辑。但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市场换技术”政策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江小涓,2002;何洁,2000)。这些质疑认为,以前的“市场换技术”对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竞争能力的效果极为有限,往往是国内市场被跨国公司所占有,而国内企业却没有得到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市场换技术”政策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是由于缺少一种有效约束机制来保证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技术水平。要提高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水平与竞争能力的促进作用,只有提高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技术水平,而要提高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技术水平,必须通过竞争来实现,即通过外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竞争促使跨国公司先进技术向中国的转移,这就是“以竞争促技术”引资政策的核心逻辑。那么,竞争的加剧是否会导致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投资技术水平的提高呢?

  首先考虑国内竞争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由跨国公司最优技术转移xE,令=0,求解合适的n,有:

 

  当n<n*时,有>0,跨国公司技术转移随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提高,当n>n*时,有<0,跨国公司技术转移随东道国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而下降,在n=n*处,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取极大值。因此,如果东道国以跨国公司投资的技术水平为政策目标,则国内存在一个最优的市场规模n*,过度竞争与过度垄断的市场结构均不利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即:

  命题7:东道国存在一个最优的市场规模n*=,当国内市场规模小于最优市场规模时,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将促使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上升,当东道国市场规模大于最优市场规模时,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将导致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下降。

  由此可见,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东道国来说,维持一个适度竞争的市场结构更有利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Vishwasrao与Bosshardt(2001)使用印度企业层面的数据研究了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与东道国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市场竞争对跨国公司在印度的技术转移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用赫芬达尔指数衡量的市场竞争指数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之间存在一个显著倒“U”型关系,即低强度的市场竞争可以促进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而高强度的市场竞争降低了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幅度。这个结论与Wang与Blomström(1992)模型预期的结果相反但却与本文的结论完全相符。Vishwasrao与Bosshardt实证结果同时显示,市场竞争状况对跨国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高于对国内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现考虑有多家跨国公司进入的情况,假设有m家跨国公司对东道国进行投资,则在产出阶段i厂商的利润为:

 

  在产出阶段,厂商选择合适的产量使得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则i厂商在第j阶段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为:

 

  在(8)式与(9)式中,qj代表j阶段的市场总需求,在多个跨国公司进入条件下,在均衡时有:qj=  联立方程(8)与方程(9)式,可以求得第一阶段代表性跨国公司与国内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同样,可以求得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第二阶段的均衡产量为:

 

  则代表性跨国公司两阶段的联合利润为:

 

  跨国公司选择合适的技术转移,使得两阶段利润最大化,求解(10)式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可以求得多家跨国公司进入情况下代表性跨国公司的最优技术转移为:

 

  命题8:多家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上的投资竞争反而会导致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投资技术转移的下降。

  证明:由(11)式,有:

 

  在参数约束范围内,恒有,即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投资竞争越激烈,代表性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投资的最优技术转移就越低。这个结论与人们的直觉恰好相反。一般认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上面临的竞争越激烈,就越有激励向东道国子公司转移更高的技术水平以获得竞争优势。因此,“以竞争促技术”成为中国新时期引资政策的核心观点。然而,本文的结果表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跨国公司有保守技术的倾向。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东道国市场竞争越激烈,跨国公司单位技术转移所能获得的收益就越低,在技术转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跨国公司意愿提供的技术水平就越低,因此,跨国公司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有保守技术的倾向,而且,东道国吸引的跨国公司越多,跨国公司就越有保守技术的倾向。

  五、结论

  如何有效地吸引具有更高技术水平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本国企业的技术升级,加快本国的化进程,是摆在发展中国家政府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个两阶段古诺竞争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东道国引资政策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道国市场竞争程度、本地企业的模仿能力及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成本对跨国公司投资的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成本越高、东道国本地企业的模仿能力越强,跨国公司愿意转移的技术水平就越低;东道国的市场竞争对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具有不确定性,在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较低的情况下,跨国公司愿意转移较高的技术水平,且东道国市场竞争越激烈,跨国公司愿意转移的技术水平越高,以树立竞争优势。但在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较强的情况下,东道国市场竞争越激烈,意味着跨国公司技术扩散越快,从而越不愿意转移更高的技术水平。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实行本国工业化过程中,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经历了一个先限制、后开放的过程,本文的结论显示这种路径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对投资的技术限制应该随着本国企业模仿吸收能力的提升而逐步放宽。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东道国来说,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初期,由于本国企业的技术模仿和吸收能力有限,那么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设置一定的投资技术门槛是适宜的,它可以避免跨国公司对本国市场的窃取而本国企业又无法享有技术扩散收益的困境,尽管Kokko。与Blomström(1996)认为直接的技术限制提高了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成本从而不利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但是本文的结论显示:相对于低技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市场窃取”给发展中国家的损害,一个合理的投资技术限制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国民福利水平的提高。

  文章同时研究了“以竞争促技术”引资战略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国内市场竞争可以提高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而多家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上的竞争并不必然导致技术转移提高,相反,由于目标市场预期收益的下降,跨国公司将降低对目标市场的技术转移幅度。从这个角度分析,对中国政府来说,在以后的引资过程中,维持一个适度有序竞争的国内市场,同时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进行有选择的甄别与吸收,比单纯的竞争战略更有利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

  文章同时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垄断行业更有激励寻求投资保护的原因。结果表明,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跨国公司进入侵蚀了垄断行业的市场和利润,市场越是接近垄断市场结构,国内厂商的利润损失越大,从而国内厂商越有激励要求东道国政府设置更为苛刻的投资技术门槛,尽管此时自由投资政策可能更有利于国民福利水平的提高。

  当然,本文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假定基础之上的,对本文结论的任何拓展和延伸都必须谨慎,本文模型只分析了东道国市场竞争及国内企业的模仿与吸收行为对跨国公司一次性技术转移的影响。那么,东道国市场持续的市场竞争与模仿创新是否会对跨国公司投资战略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跨国公司是否会采取持续的研发与技术转移战略以维持在东道国市场的技术领先优势,这些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的后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