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浅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盛竹 时间:2010-06-25

摘要:新的方兴未艾为创业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转变办学理念,有效地开展创业教学模式尝试,提高高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与地区经济间的关系,提出了创新教育模式所涉及到的教学理念、运行机制、基本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 创业教育 形势意义 对策
  
  毫无疑问的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等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优质生源萎缩、办学热情消减、毕业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态势。如何不断提高和改善学生培养质量,确保就业率,近年来已成为各类高等院校包括重点大学在内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态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当多的高等院校沿袭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机制、教学内容和方式,没有适应环境和形势的变化,根据平民大众教育消费需求的变化与时代对高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而相应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略与措施。
  
  一、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新经济大潮方兴未艾,各个行业正面临着传统型的经济向知识型经济的转变,产业结构也正在进行着较大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行业、产业和职业都会发生不断变化,一些会萎缩甚至消失,另一些又会不断迅速崛起和发展。在当代,英美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了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大量创业者的涌现。群集的创业者的活动大大增强了经济的活力,形成了新的财富创造与积累方式,创造了大量的发展机会。大量创业者的成功效应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其它社会成员的就业与创业活动,而这与他们拥有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形成已不再仅限于对现有资源的有效配置,更突出在于社会成员对自身智力的开发。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由新知识、新技术推动的新产业、新职业的出现。
  在我国,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年人创业显然和时代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这体现在创业意识欠缺,创业能力不足,创业范围狭窄,创业团队缺乏等方面,这与他们所接受的创业教育的不足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形势和时代要求高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应当开展创业教育。高校毕业的学生与社会青年相比,无疑有着自己的特有的创业优势。如何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开展创业教育,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活动,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战略课题。
  
  二、高校面临的全新课题
  
  我国中西部的广大地区,由于和现实的原因,经济尚欠发达,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社会每年新增的和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潜在劳动力存量相比倒挂现象突出,这一点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如何保障每年大量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另一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如何彻底摆脱传统的“等、靠、要”思想,真正走上自主型、创业型经济发展道路,开展创业教育无疑有着显著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开展创业教育,其实质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式的就业技能型教育为主动式的自我发展型创业教育,变毕业生千军万马式的单一择业与就业为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式的就业与创业并存。长期以来,相当多的普通高校并没有针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进行个性化的、富有特色并适应社会需求的专门设计,大多数都是简单地参照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进行专业与课程设置。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限于教学成本也没有专门进行系统深入地改革研究与实践。往往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期末考”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这样作的结果,往往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从而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走自我创业型之路,从社会发展的长远来看,这是将来大学毕业生的一种重要选择,高校学生由于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更应当在创业与创新方面起到先导性作用。在西方国家,很多大学特别是社区大学的毕业生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独立创业之路。并非每个人都非得先在既有的里工作个五年十年以后,然后才具有出来创业的资本、能力和机会。尤其是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无形的“智力资本”直接转化为有形的“实物资本”更是比以往变得更加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高校开展创业,就是要使学生养成强烈的创业意识,坚强的创业意志,一定的创业经验,突出的创业技能,并形成坚实而宽广的创业型知识结构,从而有助于其毕业后勇于探索,自主创业。这对于已长期习惯于传统型教育教学方式的广大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机构而言,无疑是一项充满挑战性但具有远大前景的工作;审视和转变自己的办学思想与发展思路,是需要高等教育机构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及以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尝试的战略性课题。
  
  三、创设必要的保障条件
  
  开展创业教育应当创设一定的条件。这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课程结构、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创业基地、效果评估等方面需要具备适应这种新的办学方式的要求。
  目前相当多数高校都力求追求发展成为“教学科研型”、“科研型”及“综合性”大学,且在简单地追求学术科研成果的导向下,真正能把握社会创业需求、钻研创业型人才培养技能的实践型教师很少。要想培养具有创业技能型的学生,教师应当是集理论和创新型实践技能于一体。因此,应当强化对现有高校教师的实践培训,同时注重从实践中从社会当中选择兼职优秀教师,以期改善教学师资水平。
  在课程设计方面,高校着眼于系统、全面、的发展眼光,参照国外高校的成功作法和经验,相应地增加创业教育培养课程,并把创业教育当作一个重要的教研课题来对待。作为一个特殊的课程门类,创业教育不应当再是拘泥于过去纯理论课的那种“纸上谈兵”,而是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创设各种学生“身临其境”、“真刀实弹”式的创业教学活动与实践平台。创业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单一的所谓适合社会职业需求的就业式教育内容,而应该紧紧围绕独立创业这一重点课题。立足于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教育,除了行业及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外,还要注重识别能力、管理技术、想象能力、道德品质、情商逆商等方面的引导与训练。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期望使学生了解开展创业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条件,掌握基本的创业技能,培养学生坚韧的创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创业与风险意识,使他们懂得规避风险、把握机会、求得发展的重要性。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当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纯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法。在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案例教学、启发教学、参与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是可以广泛采用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不同的行业在创业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剖析古今中外上许多成功人士的创业实例,并让学生参与分析、研究和,以提高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剖析国外的成功创业者外,我国本土家鲁冠球、宗庆后、任正非、马云等的创业发展史,都可以作为创业教育重要的教材或案例。
  
  四、注重各方的积极参与
  
  创业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势单力薄、成效有限的,还得与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从一开始具有公共的性质、社会的性质和公益的性质,它源于社会进步的需要,受制于社会也服务于社会。根据《经济年鉴》的统计分析,2003年~2005年,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证情况来看,经济最发达、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也是创业极为活跃并富有成效的地区,如连续3年CPEA指数高于全同平均水平的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另一方面,这些地区往往都提供着较好的个人创业空间与平台。也正因为这样,创业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创业教育建设也不应只是某个高校自己的事情,而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主要体现为学校教育倡导、个体认真参与、政府大力扶持、媒体广泛宣传、企业积极支持等方面。对于政府来说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来鼓励创业,如税费政策规定、社会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管理、融资渠道与方式等方面。有实力的企业可以设立创业基金,积极提供创业的实践与认知平台等。
  总之,广泛地开展有关创业与创业教育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创业意识氛围,建设富有活力的社会创业环境,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和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些全方位、多方面的立体化措施,无疑能有效地促进高校学生的创业活动。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的全面价值,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现实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
  1 杜鹃等.中外产学研合作开发模式之比较[J].武汉:统计与决策,2005(7)57-58
  2 杜鹃等.中外产学研合作开发模式之比较[J].武汉:统计与决策,2005.(7)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