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宁省科技投入水平的分析及配置对策
【摘要】文章从研究与开发(R&D)资金投入、科技人力投入、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大中型科技投入四个方面对辽宁省的科技投入状况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投入配置对策。
【关键词】科技投入;配置;对策
随着知识的到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各国竞争的焦点。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科技投入包括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直接投入通常指在研究与(R&D)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最终表现在财力的投入上。除了直接经费投入以外,税收上的优惠也可能间接地投向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投入的配置是指地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全部科技活动的不同活动主体、学科领域、科技计划、行业部门、时空分布的分配与组合。研究科技投入配置需要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规模、结构、方式。规模涉及科技投入配置的总量和强度,结构涉及科技投入配置的比例,方式则涉及科技投入如何运行。
本文对辽宁省科技投入状况的研究,是为了优化该地区的投入配置,即按照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最大限度有效地利用全省的科技投入,实现高效益的投入产出比,最终使科技投入系统内各要素间发生联动,使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一、辽宁省科技投入水平的现状分析
(一)研究与开发(R&D)资金投入情况
一般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投入状况,一是研究与开发(R&D)经费总额,二是科技投入强度(R&D/GDP)。其中科技投入强度是考察科技投入重要指标,主要用于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创造与创新能力给予资金支持的投入强度,具有国际可比性。
辽宁省1999年以来R&D经费投入情况如表1所示:1999~2003年辽宁省R&D经费总量不断增长,且增幅不断扩大。由29.9亿元增长到82.97亿元,年增长率在00年接近40%;从其相对指标看,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有明显的提高,从99年的0.72%提高到03年的1.38%,可见省政府逐年对科技投入力度的加大。R&D人员的人均科技活动经费逐年增加,2003年为14.8万元/人,比1999年增加了8万元。
(二)科技人力投入情况
研究开发人员是科技活动的主要力量,其数量和素质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投入和科技实力的主要指标。如表2所示,辽宁省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1999~2001年基本上没有变化,2003年总人数明显减少,相比2002年,人员总数减少了19.7%,为五年中最低。这说明辽宁省在引进高级人才方面及为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氛围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北雁南飞”的现象依然严重,这将对我省的科技活动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科学家、工程师占科技人员的比重变化幅度也不大,从1999年的70.06%到2003年的73.58%,仅上升了3.52%。随着每年的人口数量的增加,科学家、工程师的人员总数并没有提高,每万人中科技人员的数量也呈下降趋势。
(三)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情况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鼓励企业和社会更广泛开展R&D活动,满足政府或社会对科技公共产品的需求或其他产业目标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表3为辽宁省1999年以来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情况。地方财政科技拨款额占地方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是反映财政科技拨款相对水平的重要指标,我省5年来的比重变化不大,但是从全国水平来看,我省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值较高,03年在全国位居第三,仅低于北京(3.42%)和浙江(3.28%)。这说明省政府对科技投入的重视已落在实处,十分难能可贵。
企业是科技投入的主体,也是应用研究与试验资金的获取主体,我省作为老基地,对于大中型企业的科技投入情况的分析不可忽视。
如表4所示,辽宁省大中型企业1999~2003年用于技术开发经费的支出增长幅度很大,年均增长率达到36.2%,2003年达到85.5亿元。企业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经费也逐年增加,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由99年的7.7%增加到14%。这说明我省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的市场开发,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市场占有率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
二、辽宁省科技投入配置的对策建议
(一)科技投入配置的原则
1.科技和协调发展的原则。科技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而经济又为科技的发展指明方向,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因此科技投入的配置必须协调两者的关系,使科技投入真正促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2.系统配置最优的原则。科技投入的配置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内要素的优化组合很重要,因此科技投入在进行配置时,应更多考虑系统的整体效应,科技计划在发展单项技术同时,注重以产品或产业为中心的各种技术的集成创新。只有以系统的角度来配置资源,才能真正提高效率,找到优化方案。
3.行政、经济和手段配套的原则。科技投入系统的优化需要体制、组织、政策、环境的保证。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进程中,政出多门,各项改革措施的衔接能力差,使科技投入的配置很难协调。所以政府的引导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必须相配套,以促进配置总量和强度适当及结构合理,使科技投入最终呈现边际报酬递增。
(二)辽宁省科技投入配置的政策措施
1.继续加强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力度。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源于对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我省政府应正确界定财政支出的职能和范围,改革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提高科研支出增长幅度。一方面,要改变科研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过低的局面,大力提高科研支出增长的比例与幅度,使之高于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以保证科研开发能力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另一方面,应将有限的科研经费投入到科技课题的开发中,适当压缩由科研支出支持的科研事业机构,精简科研机构的管理人员,将部分应用课题及大部分技术开发项目交给企业研究机构完成。同时,建立科技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的优胜劣汰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科技投入决策、管理、评估制度。首先要建立化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设立和收集一整套反映知识资本和无形资产的指标,为评价科研经费带来的综合效益提供依据;制定一套科技经费投入的决策、管理、评估制度,并制定统一的科技投入预算,通过政府预算的方式来确保科技经费尤其是R&D经费的稳定增长。其次要强化预算拨款制度,完善各级科技经费预算管理。由科技局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提交决算方案。建立评审中心对项目进行预算、决算审查。最后还要建立健全的项目监督评估体系。项目监督评估体系应包括立项评估、过程监督、事后评估三个步骤,三者紧密衔接,缺一不可。
3.建立科技投入协调增长的体系。要使我省的科技投入达到合理的配置,政府、企业、机构等投入渠道必须是一个协调配合的体系。企业最终要成为投入的主体,政府财政的投入要起到引导作用,金融要成为科技转化的“催化剂”。政府应正确界定财政支出的职能和范围,改革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提高科研支出增长幅度。除了直接支持之外,还可以采取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政府采购等间接投入方式,引导企业的科技投入,尤其是对技术含量高、性能明显改善的、新开发各种产品。企业主要进行科技产业化活动,推动科技活动成果的商品化。
另外,目前我省财政支出的科技投入与企业的自有资金相对于这些所需的资金是远远不足的,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科技贷款。省政府要制定政策,使金融业向科技产业倾斜,在我省信贷计划中增加科技贷款比例,对科技贷款要尽可能优先安排。尽快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发展科技风险投资事业。单纯依靠市场融资具有一定的困难。从长远看,要增加科技投入,必须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改善金融环境。可借鉴国外经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科技风险机制,发展风险投资事业。要建立风险基金,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投资提供各种必要的补贴。实行风险投资来源的多元化,促使银行、保险、企业乃至私人积极参与风险投资。政府应给予风险投资优惠政策,如减免风险投资税收,降低风险信贷利率,为风险信贷提供担保等。
【】
[1]丁厚德.科技运行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许治,师萍.影响我国科技投入强度因素分析——基于知识积累的一种解释[J].软科学,2005,(2).
[3]钟季媛.深圳市科技投入水平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曾祥效.先进国家科技投入变化对广东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