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富差距的再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清 时间:2010-06-25

【摘要】随着世界高等民营化浪潮,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也越来越明显。其所带来的一个间接的后果就是进一步拉大了我国城乡之间、居民个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文章就高等教育产业化所带来的贫富差距的扩大进行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教育产业化;贫富差距;学杂费
   
  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迅速扩展。且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业的总要组成部分,在近几年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扮演了促进增长,拉动内需的角色。而其在自身的发展以及与经济、社会协调均衡发展等诸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本文将对高等教育迅速扩展,入学人数不断增加、入学费用节节攀升的过程中带来的加重贫富差距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本文将分成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探讨分析:首先,我们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一个简要介绍;接下来分析这种发展模式或趋势所带来的影响;最后我们将就一些具体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这里,我们所谈到的高等教育产业化不是指公立院校所有权完全改变,转变为私立院校,而是主要指高等教育经费中来自私有资源部分不断扩大的过程。
  
  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高等教育改革也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不管是高等学校数量还是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2004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236所,比上年增加126所。普通高等学校1731所,比上年增加179所,其中本科院校684所,高职(专科)院校1047所。成人高等学校505所,比上年减少53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69个,其中高等学校454个,科研机构315个。在生源方面,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447.34万人(比上年增长近17.05%),其中本科招收209.91万人,高职(专科)招生237.43万人,研究生招生32.63万人,其中博士生5.33万人,硕士生27.30万人。2004年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多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为1333万人,在学研究生82万人,分别是2000年的2.4倍和2.7倍,2005年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为475万人,其中本科为230万人,报名数达到867万人。
  
  接下来看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的情况。在高等学校收取学费,是我国筹措教育经费和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重要措施。因此,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收费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各地收取的学杂费由1987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01年745.6亿元,增长61倍,学杂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也由1987年3.7%提高到2001年的16.08%。在各种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中,学杂费成为仅次于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第二大渠道。
  
  从1994年至2004年10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飙升至每年5000~8000元不等,学费猛涨约20倍,而1994年至今10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却增长不到4倍。从图2我们也可以看出(IGDP表示以1991年为基数的GDP增长率,II表示以1991年为基数的我国个人分担教育经费的增长比率),学费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2001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个人分担教育成本的比例平均为24.21%。成人高等学校达到37.04%。2001年我国高等学校生均交纳学费3985元,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8.09%、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8.4%。
  
  二、原因分析
  
  (一)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产业化”随之产生
  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种高等院校得到了以数量和规模为特征的高速发展。在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教育“产业化”支撑了这种高速发展。而随着教育“产业化”而来的就是教育的高收费、乱收费等不合理现象的滋生。
  
  (二)政府放宽管理,学校自主性加强
  1997年亚洲危机后,我国经济出现以内需不足等为主要特征的经济衰退。中央政府财政部适时采取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多项举措,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扩大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以教育“产业化”拉动内需。不可否认这项举措确实在拉动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其负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由于各大高等院校自主性加强,于是就出现了疯狂扩招、专业重复设置、学杂费暴涨等等现象。
  
  (三)高等教育私有化国际趋势
  高等教育国有化的世界趋势到70年代中后期达到最高潮后来开始逆转,高等教育私有化的趋势开始出现,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这一趋势正方兴未艾。我国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开始就注定我们将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在教育私有化国际浪潮的影响下,我国高等教育的私有化步伐也正在加快。
  
  三、这种发展模式对拉大贫富差距的影响
  
  这种发展模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其对当前我国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的影响。
  


  (一)城乡之间由于高等私有化而进一步加剧的贫富差距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的飞速,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步扩大,而由于高校扩招、学费的暴涨也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差距。以2004年为例,一个三口家庭一年的收入大约为12000元,城镇家庭的年收入约为31000多元,而2004年的高校学杂费大约为6500元,我们假设一个学生的月生活费为400元,一年的总共花费约11000元。现在我们看看在供完一个大学生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比较,城镇居民还有20000多元可以支配,而农村居民确只能勉强支付。而他们自己的生活生产费用只能借债来支撑。不能不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二)这种发展模式对我国居民个人之间贫富差距的影响
  在一份2004年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现在我国居民之间贫富的差距。从个人收入来看,20%的最高收入的人群占有了全部收入的55.6%,20%的最低收入组占有收入不足1%。从家庭人均收入来看,20%的最高收入组占有近60%的全部收入,最低收入组所占收入比重不足3%,高低收入的倍数是22:1。特别要注意的是,中间收入组所占收入的比重,从原来的接近本分的份额20%,缩小到目前的不足15%,这意味着,目前中等收入群体的状况也是堪忧的。而在我国随着大学学费的增长,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据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1999年秋季的调查显示:1995、1996、1997、1998年入学的贫困学生占贫困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2%、21.9%、34.8%、36.2%(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240多万的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因此高等院校的“产业化”所带来的学费的飞涨更是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两极分化式的贫富差距。
 另一方面,高额的学费使偏远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的家庭丧失求学的动力和信心,或者有的家庭在中等教育阶段就有可能转而选择学制更短、学费更低、周期更短的中等专业教育,放弃对高等教育机会的追求。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也纷纷推出了名目繁多的高收费低学分式的入学门槛。研究学费水平对高等教育机会在不同收入人群中分布的影响的一种衡量方法是考察各收入阶层人口在高等教育在校生中的比重随学费水平的变化情况。有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与学费水平逐年提高相伴随的是高等学校学生中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的比重的下降(如表1)。
  
  这种结果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的发展机会不如高收入家庭的学生。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剧了起点不公平带来的贫富差距。
  
  四、针对上述讨论的一点建议
  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教育产业化所带来的严峻后果,2005年9月国务院学位办通知,北京大学等9所高校研究生收费试点暂停,原定将于2006年推行的研究生收费被搁置。但是其主要问题还没得到彻底解决,还有很多贫困学生上不起大学,即使上了大学也使家里负债累累。且近几年大学生找工作难也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认为:
  
  (一)加强对学校收费的管理
  减缓高校收费飞涨的步伐,调整高校乱收费现象,特别是一般本、专科等学校的高、乱收费现象。
  
  (二)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调整高等教育投入的结构
  大家知道高等教育具有明显的外部性或称外部现象,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政府应当对高等教育进行补贴,以矫正其外部性,而且由于高等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政府资金应当是高等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这样也有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而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其对象主要是大学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些公共资源在我国居民之间的不平等分配,也就是说贫困学生享有更少的高等教育的资源。因此应该调整政府高等教育投入的结构和方向。
  
  (三)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体制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重的不断扩大,政府部门也相应推出了助学贷款这个举措。但是其实行程序、实现的方法等很多方面还是阻止了很多贫困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步伐。
  
  (四)进一步完善学校对贫困大学生的奖学金评选和学费的减免制度
  近年来,很多大学院校纷纷实行了特困大学生的学费减免制度。但是其实行的面却是很窄,实行的条件很苛刻等。因此可以考虑实行与社会捐助的形式相结合的学费减免制度。同时进一步扩大奖学金的评选与发放,既可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又可以对学生在经济上进行一些资助。
  
  (五)完善学校的勤工检学的工作
  大学里在不影响本专业学习的情况下,大学生适当的进行一些与自己专业相适应的勤工检学,不但可以部分弥补自己家庭的经济,还可提前学习一些学校里学不到的自己以后要用到的知识。同时也需要政府完善劳动力市场,为在校学生或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工作与就业机会。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而接受高等教育是我国居民当前摆脱贫困状态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高等教育的健康均衡发展某种程度有利于减缓这种差距的扩大。如今我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道路应该重新审视。高等教育产业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必经之路。根据我们的国情,我们是否可以放缓产业化的道路,走一条更适合我们自己的路。
  
  【】
  [1]陈晓宇.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与实践[J].北大教育经济研究,2003,(11).
  [2]沈百福.浅议高等教育的学费、价格与市场[J].中国教育投资评论,2003,(4).
  [3]王蓉.教育水平的差异与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J].北大教育经济研究,2004,(9).
  [4]郭丛斌,侯华伟.教育规模及教育机会公平对收入分配的影响[J].北大教育经济研究,2005,(3).
  [5]教育部.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R].
  [6]刘少雪.高等教育不宜过度膨胀[J].高等教育研究,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