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区域会展城市体系
摘要: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珠三角城市会展业蓬勃兴起,由于缺乏会展龙头城市带动和区域协调与合作机制,导致区域整体竞争力不强。因此,必须结合会展空间运动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区域会展城市体系,核心是以区域会展经济带为基础,整合以广州为中心的会展都市圈。要实现该区域会展业持续快速协调,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形成区域战略同盟,推进整体的品牌推广,联合港澳提升区域地位。
关键词:广州;区域;会展城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国际会展业呈现出重心“东移”亚洲和亚洲展览中心“北上”态势,极大地促进了作为“朝阳产业”的会展业在我国的崛起。以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区域已经成为中国三个重要的区域展览中心地之一,由于具有的独特地缘优势,并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两大经济圈交汇点上,无论是从国际化程度、经济综合实力,还是从区域辐射范围看,这一区域已成为我国会展业发展举足轻重的力量,具备了辐射东南亚,影响全世界的潜力。然而,外国会展巨头的大举“入侵”以及区域会展业的无序竞争,也给该区域会展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因此,珠三角各会展城市只有走联合发展之路,构筑资源共生、产业互补、信息共享的区域会展城市体系,共同打造区域品牌及品牌的国际推广,才能推动区域间城市会展业的协调发展。
一、珠三角各会展城市发展现状、问题及以广州为区域会展中心城市的依据
(一)区域各会展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珠三角各城市政府对于会展业的发展都极为重视,各城市都根据自身经济结构特点和地理位置确定了本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方向,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珠三角城市会展发展水平已呈现“均衡”态势,并初步形成了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轴包括东莞、佛山、中山以及江门、惠州等在内的珠三角展览带。目前,珠三角的会展业已初具规模,区域内比较正规和具备一定规模(展览面积在5 000平方米以上)的展览中心有19家,展馆面积接近120万m2。但也要看到这种规模效应较之国外的会展业仍然很小,具有世界级的会展品牌更是寥寥无几,导致区域整体竞争力不强。因此,这种区内的“均衡”发展状况仍然只是一种低水平的“均衡”,缺乏龙头城市的强力带动和辐射,同时城市间会展产业的发展也缺乏协调和合作,形同散沙,各自为战,制约了珠三角会展城市进一步的发展。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会展城市竞争激烈,会展资源未竟整合。由于缺乏会展龙头城市,各城市的会展城市发展定位、会展中心场馆建设、办展题材等存在不同程度的雷同,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办展的低效率。从会展城市定位看,城市之间发展目标大同小异,广州提出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深圳则欲打造国际性的“会展名城”,东莞也提出在“国际制造业名城”的基础上,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区域性会展中心的目标。从场馆建设看,广州、深圳、东莞都在不遗余力的大力建设面积超过20万m2超大规模会展中心,较少考虑财力浪费、供过于求等问题,造成重复建设,功能定位缺失。为数不少的家具展、建材展、汽车展、服装展、机械展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撞车”现象,时间重叠、题材重复,大打价格战,反映出区域协调机制的缺失。
二是利用外资不足,缺乏品牌支撑。目前,世界著名的展览业巨头均悉数进入中国,但这些外资一般将北京和上海作为它们的首选地,尽管从2004年起,广州也吸引了法兰克福公司、德国科隆展览公司等的进入,但利用外资数量和质量都远不如京沪两地,对外的形象宣传、配套的服务业以及招商引资的力度明显不够。此外,广东会展城市普遍缺乏创品牌会展的意识,参与国际合作的意向不强,除广交会、高交会等少数展会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之外,其他的诸多会展,知名度仍然局限在国内或本区域内,总体而言,珠三角会展业特点是“多而不强”。
(二)广州发展为区域会展中心城市的条件分析
广州有发展会展经济的许多有利条件,完全可以建设成为立足大珠三角、面向国内外、服务华南、辐射东南亚的会展之都和区域会展龙头城市。具体来说主要有:
优越的区位优势。会展经济起步早且基础好,有“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等许多品牌会展统领华南并辐射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明显;处于珠三角核心经济圈的广州面向的市场空间大,综合服务场能强,便捷,信息灵通,是我国华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主要枢纽。
软硬件条件突出。广州具有兼容并蓄的文化底蕴,从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商业文化气度与风范[1]。广州经济总量居华南之首,2005年GDP总量已突破5 154亿元,而且城市交通设施完善,城市环境质量正日益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广州城市服务功能完善,涉外宾馆、酒店近200家。展馆条件好,有仅次于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的世界第二大会展中心,待二期工程建成后,会展中心的总用地面积将达到70万平方米,成为世界第一[2]。广州会展品牌在珠三角颇负盛名,除广交会之外,还有雄踞亚洲的广州国际照明展,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广州美容美发博览会等会展品牌。
城市定位和会展业发展目标。2004年,广州政府将会展业作为广州四大支柱产业之一。2006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以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为重要基地,提升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博览会、广州国际汽车展、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的规模和水平,并加强与国际著名展览公司合作,增强广州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把广州建成国际会展中心城市。
二、区域会展城市体系的空间格局构想
(一)构建区域会展城市体系的理论依据
城镇体系是由多个城镇组成的有机系统,其系统结构基本上由职能结构、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组成,在基础设施等支撑下运行[3]。而会展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的会展地域内集聚着不同规模的会展城市,之间彼此有稳定联系并按一定层次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是在原有的城镇体系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空间系统[4]。在会展都市圈的基础上构建会展城市体系,是目前我国会展城市体系构建的基本方向。都市圈一般是指跨都市界限而和都市在景观上连成一体或在职能上具有紧密联系的区域。会展都市圈的空间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核心圈域内的会展城市是会展都市圈的会展经济中心和增长极,对周边城镇和地区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我国目前会展要素的空间运动过程主要表现为空间辐合,会展要素将由外围区域、城市向中心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少数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中城市和具有特殊优势的中小城市将积聚绝大部分会展资源,它们在近期将会成为会展中心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呈现中心—外围形态[5]。会展经济的空间运动规律与会展业的发展水平、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在会展业不同的发展水平和阶段会展要素运动的空间形态、支配力量是不同的,并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体系正处于聚集—扩散阶段相适应,目前我国会展业的空间运动过程处于极化阶段,集聚效应明显。
(二)发展以广州为中心的区域会展经济带
广东省委2001年正式提出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考虑,重点建设广州和深圳两个国际化城市和一批区域中心城市以及一大批专业镇,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协调的城市体系和差别化、个性化的区域和城市产业结构[6]。珠三角的会展经济,区域分工不是十分明确,城市的会展个性品牌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会展的区域推动效应远未得到充分释放。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会展业,必然要与整体经济布局相适应,加强区域协作,避免恶性竞争,谋求共同发展。如何对广州及周边城市的会展业进行定位协调发展,是目前解决珠三角会展业效率低、恶性竞争的关键,更是推动会展业深层次发展的客观要求。广东各地的展览机构之间的合作在加强,会展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日益得到重视,会展城市聚集并形成产业气候。但与国际会展业相比,尚显幼稚弱小,市场运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通过资源整合,会展中心城市如广州、深圳、东莞、珠海发展大规模的品牌会展为主,其他城市则举办特色会展为主,兼顾协助品牌会展的成功举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区域会展项目的竞争与联合,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以广州为中心的区域会展带,会展规模会越来越大,办展单位减少但规模化,重复办展逐渐减少,区域会展逐步走向联合经营与连锁经营的发展之路。
应将的视野和城市群空间布局的重点放在都市圈的构建和整合之上。应着力构建核心与轴线、内外圈层协调发展的网状区域发展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总的发展思路是“多级核心(一核二次)优势互补,双轴线主次分明,内外圈层协调联动”。“一核”指以广州为核心的会展核心区,“二次”为深圳、珠海两个会展次核心区,“双轴线”是指连接广州—深圳、广州—珠海的两条会展带轴线,以广州、深圳、珠海为节点,连接轴线上的会展城市构成内圈,内圈以外的辐射腹地城市构成外圈,形成一个完整的会展都市圈。在内圈培育东莞、佛山为潜力次核心区,带动周边的惠州、江门发展为外圈的核心联动区,并轴向拓展到广东东西两翼城市如阳江、汕头等和泛珠三角区域城市如南宁、博鳌等。这种“多核多心”的都市圈城镇体系结构的完善还需要注重城市间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产业链整合和构筑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和通讯体系。就会展城市而言,内圈的会展城市,会展产业高度发达,办展水平较高,对外圈的城市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内圈中的会展城市之间是一种合作而非竞争的关系,需要依据各城市的产业发展特点,扶持各自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富有各自城市特色的品牌会展,将优质资源集中于合适的会展城市集中发展是实现城市间功能互补,产业合理分工的重要依据。区域性的基础设施网络和交通通讯体系是区域会展一体化的平台和支撑体系,是实现圈内外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自由流动的通道,使会展业布局从静态的“场”的空间形态,转化为“流”的空间形态,并与处于各城市内部的会展设施和区域间发达的物流业一起构成圈内的会展生态圈。
三、该区域进一步发展的战略举措及定位
(一)从区域全局出发,制定区域会展业发展规划
当会展业规模随着发展而急剧增长,业界会出现混乱现象和恶性竞争,政府有必要进行宏观调控,维护会展业的正常秩序,通过制定区域行业规范,为各地展览业的共同发展出谋划策[7]。要从区域全局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引导会展资源进行有效重组,成立专门部门对会展业加以管理等。此外,可以发挥各地政府协同作用,加强法规共同建设和行业自律,营造良好的区域会展环境,政府应加紧形成展览业的和法规体系,会展资质评估体系,完善包括协会、标准、统计、培训、调查在内的展览公共服务体系,对会展业进行有效的监护和规范,使会展业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政府要有意识地引导会展业实行行业自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尽快制定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及相关产业政策,明确各功能圈重点会展城市职能分工和城市体系建设,加强各功能圈层之间的衔接、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规划,产生区域功能整合效应。
(二)形成区域行业协会的战略同盟和组织协调
建立会展业区域分工协作体系,一方面,要强化区域内分工,各地发展自己有优势的项目。对于彼此间有冲突的项目,要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统筹协调下妥善安排,各地不能一哄而上;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内协作。各城市的会展主管部门及会展政策等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可以建立起各地会展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制度,协调解决区域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相互借鉴各地的经验,促进共同发展。行业协会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决定了其将是市场中会展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它与国际相应的协会有多方面的联系与合作,而且与国内联系紧密,内引外联,在会展业的协调发展上具有特殊的指导作用。从总体来看,珠三角各地会展协会交流还较紧密,但主要停留在一般的研讨层面,应加强合作,从协议关系到联盟关系,最后到统一组织,成立展览联盟,协调各地展览场馆的展览排期,或几个城市联合起来办展,在最具产业优势的城市办一个展,或某一个展会同一时间在几个城市连锁办展,如广交会期间就可以同时在珠三角其他城市开办特色会展,形成“众星拱月”的局面。
(三)区域会展品牌培育和整体的品牌国际推广
拥有国际品牌的展会反映着一个地区展览业的竞争力和地区的经济辐射力,因此提升广东展览业的水平和形象的重点是打造广东会展的国际品牌。培养区域会展品牌必须首先建立市场化、产业化、规范化的会展经营模式。从世界会展业发展的经验看,市场化、产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会展经营模式有强大的生命力,要下大力气促成这种经营模式;建立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会展企业,培育会展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区域内会展企业进行战略重组,按市场化原则组建强大的会展企业集团,为打造一批品牌展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目前,我国加入UFI的11个展会,加入ICCA的14家单位,或加入BIF的单位中,没有一家是广东的企业,加入PATA的广东企业也很少。广东必须通过香港积极与国外有实力的展会主办机构合作,嫁接世界知名展会到广东举办,并借鉴它们先进的办展方法、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促进自身的发展[8]。以区域会展联合会为平台积极开展展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逐步在国际经贸界和展览界树立起大珠三角展览区形象和品牌效应。
(四)联合港澳,打造亚太区域展览中心
香港的会展业具有较高的世界知名度,而且市场化程度很高,与国外会展业巨头合作紧密,又有雄厚的资金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具备了运作世界级展会的经营管理能力,但受制于本地展馆面积,未能充分发挥优势。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展馆场地充裕,产业基础坚实,因此,两地在会展业上可加强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2003年,香港与我国政府签署了CEPA,为双方的合作搭建了理想的平台,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CEPA协议中列出18个将会受惠的服务行业,会议展览业列第二位。双方在已有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升两地会展业的合作模式和水平,推动会展业的一体化。澳门的会展业虽然发展缓慢,基础设施不足,但其博彩业正积极引进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会展经营理念,因而发展会展业的潜力巨大。以香港、澳门、广州为龙头城市营造大珠三角展览带,将有利于该区域逐步走向联合经营和连锁经营,在规模与影响力日益剧增的条件下,再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契机,联合东盟区内会展业发展良好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打造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亚太区域会展中心,最终形成国际性会展中心地。
:
[1] 李晓莉.广州会展业发展的优势与目标定位[J].商业经济,2005(1).
[2] 李向东.广东会展之最[J].中国会展,2004(13).
[3] 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出版社,2003.
[4] 金波,关小根.中国旅游城市体系研究[J].城市研究,1999,(5):78.
[5] 琚胜利,陆林,杨效忠,朱桃杏.基于城镇体系的中国会展经济空间结构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6,(1):161.
[6] 皮平凡.构建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J].经济,2005(6).
[7] 蔡荣军.珠三角会展业的优劣势分析及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2006(2).
[8] 华谦生.穗深港会展产业带加速度[J].中国会展,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