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区域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创业投资地区差异的分析,探索创业投资与其支撑环境的相互关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发现影响了我国创业投资水平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创业投资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创业投资 区域发展 高新技术
所谓创业投资,是指向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创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创业管理服务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创建过程,以期在所投资企业相对成熟或即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资本运营方式。创业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这决定了创业投资对投资环境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和选择性。从空间的角度看,不同地区之间、科技、人文环境的差异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创业投资的发展,由此产生了创业投资区域集聚化特征,地理上表现为非均衡集中式分布。
我国创业投资区域发展现状
我国的创业投资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1985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我国第一家创业投资公司——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简称中创,被视为我国创业投资业的起航。其后由于观念和体制方面的障碍,使得我国创业投资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直到1992年以后才开始出现转机,并取得了一定发展。1998年开始,受民建中央(一号提案)的鼓舞,创业投资业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现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创业投资的总体进步非常显著,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区域聚集的特征,基本上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为中心的创业投资格局。无论从投资数量上,还是从投资规模上,其区域集中度都有很高的水平。
而目前国内从本国区域角度研究创业投资的比较少,尤其是对创业投资区域分布的实证研究很少,少数有关研究都是以美国作为研究对象的,缺乏对我国现状的实证研究。故本文对我国创业投资区域分布现象做出实证分析。
我国创业投资区域发展实证分析
(一)理论根据
创业投资的运作需要各方面支撑环境的支持,而且每个方面的支撑环境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自行作用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宏观体系,共同发挥作用,推动创业投资业的发展。创业投资的支撑环境系统泛指创业投资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条件,主要包括和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人才环境、科技环境、产业化环境等。在创业投资各支撑要素中,有些支撑要素需在遵循其原有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创业投资发展需求的诱导,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准备和积累,才能形成和发挥对创业投资的支撑作用;而有些要素则可以借助政府或其代理机构的力量,在短期内迅速形成和发挥作用。本文将前一类支撑要素称为“诱致性环境要素”,后一类称为“强制性环境要素”,诱致性支撑环境中主要包括经济、科技、人才、产业等四类要素,强制支撑环境就是指法律和政策环境。由于法律和政策环境的特殊性以及难以量化性,因此本文在实证分析中将其舍弃,即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研究环境对创业投资的影响。
(二)指标选取和模型建立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创业投资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支撑环境,这些环境包括经济环境、人才环境、科研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等。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04年我国不同地区的创业投资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在我国环境下对创业投资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指标选取如下:
自变量的选取:以2004年19个省市的创业投资资本(用Y表示)为选择对象,以表现创业投资发展水平;因变量的选取: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反映特定区域经济发达程度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潜在能力,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创业投资的筹资能力越强,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也越大,这个因素可以通过经济总量指标人均GDP(X1)反映。人才环境方面,选取每十万人口普通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X2)来表示不同地区的人文差异和人才集聚情况。科研环境包括科研投入水平和科研产出水平两个方面,选取各地R&D费用支出(X3)和专利申请数(X4)分别表示。产业化环境主要是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或通过孵化基地来孵化形成高新技术企业,选取各地孵化器机构数量(X5)和各省的高新技术企业数(X6)以表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转化能力。以上指标数据的选取均取2004年数值。(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创业投资报告2005》、《中国统计年鉴2005》、中国火炬计划网,数据略。)
本文使用的是无截距的回归方程。建立方程如下:
Y=B1X1+B2X2+B3X3+B4X4+B5X5+B6X6+ε
(三)实证及结果分析
对以上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模型并进行检验。应用SPSS软件的stepwise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模型1检验的F值为73.566,表明方程显著线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一个变量对Y的解释能力有限,在分析过程中方程又引入了另一变量X1(人均GDP),由此建立了模型2:Y=0.001 X1+0.001 X4。模型2调整后的R2为0.836,表明这个方程的解释能力比模型1有了进一步的提高,X1和X4两个因素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释地区间创业投资水平存在的差异;模型2检验的F值分别为49.262,此处的F检验表明方程显著线性,模型2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多重共线性检验中两个模型的VIF均小于3,说明两个方程均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此后若再引入另外的变量,调整后的R2不会有大的变化,模型的解释能力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故模型2是一个最优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人均GDP和专利申请数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在绝大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投资的发展水平。
从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宏观环境因素和科技环境因素对创业投资的发展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中以科技环境影响最大。科技环境是创业投资技术项目的供应源,由于创业投资主要投资于高科技领域,大量适宜产业化发展的科技成果可以吸引创业投资资本投资。专利数量就是科研成果的一种表现,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专利数量对创业投资发展有显著影响。另外,良好的GDP不仅意味着创业投资的退出机会增加,更可以刺激众多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因此,GDP对创业投资的正面影响显著。
2.值得注意的是,代表科研产出的专利数量因素比代表科研投入的研发费用因素对创业投资水平有更显著的影响,其解释如下:科技创新以科技投入为基础,以科技产出为最终表现结果,而不同地区对R&D活动相同的经费投入并不一定带来相同的产出,科技生产本身也有投入产出的效率问题。
结论和对策建议
本文认为:以人均GDP为代表的经济指标直接影响创业投资的资金供给,而创业投资资金的充裕程度又直接影响着对风险的资金支撑力度;以专利数为代表的技术指标直接影响了对风险企业的技术供给,从而影响风险企业的创业活跃能力,进而影响对创业投资资金的需求。上述这种环境之间的支撑关系促进了创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可知,资本供给和科研水平对创业投资的发展有显著影响。在我国,创业投资资本80%以上是由政府投入的,而以企业、私人、保险基金、养老基金为主体的创业投资所占比例严重偏低,这种单一的投资主体结构导致我国创业投资公司的筹资能力差、资金供给严重不足,无法取得规模效应。故政府应当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意识的将民间资本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创业投资群,为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另外,要采取措施,提高科技的产出率和产业转化率,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产学研结合的企业研究开发主体,加强科技与经济的对接。
:
1.刘键钧.创业投资原理与方略 [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3
2.李雪灵.风险投资支撑环境的作用机理分析 [J].吉林大学社会学报,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