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工、技术进步与中间商的内生出现
内容摘要:社会大分工促使中间商这种专门从事低买高卖的主体出现。与买卖双方直接交易相比,虽然通过中间商交易需要支付价格差,但是可以节约其搜寻和讨价还价成本。当制造业的收益小于商业的收益时,会出现中间商的专门职业。随着技术的进步,搜索成本有降低的趋势,因此中间商地位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中间商的市场地位也与不同交易机制采用的相对技术水平有关。
关键词:社会分工 中间商 交易效率
社会大分工与贸易的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的发生在原始社会后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手和农业的分离;商人阶级的出现。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前,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各氏族、部落之间,只有个别的、偶然的交换,以获取必要的产品。但是在无序的易货交易中,买卖双方相遇并且找到自己需求的商品很难。因此交易效率很低。自从农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后,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有了剩余,便出现了经常性的交换。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此后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交换地区不断扩大,需要有一些人专门经营商品交换业务,成为商品生产者之间不可缺少的中间人,于是出现了商人,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部门—商业。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出现,是人类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更加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商贸业从生产领域中独立分离出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马克思把商业的产生视为“文明时代”的主要经济特征之一,恩格斯也认为由于商业的产生人类就从“野蛮时代高级阶段”进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商贸流通产业自产生至今已历经数千年,但在整个前资本主义时期,由于经济占主导地位,商贸流通产业只是作为其附属而存在,发展规模与结构都受到自然经济的限制而难以有真正的突破。直到工业革命后,制造业的大量生产对销售的要求越来越高,即商品经济成为占社会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时,商贸业才得到迅猛发展。
中间商的作用
经济系统中的商业形态已不仅仅是早期阶段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在市场中,有银行、经纪人、经销商;在房地产市场中,有地产代理商和中介。根据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统计,我国2001年提供信息服务的中介单位有19.5万个,2005年批发零售的数量超过120万个,营业额占到GDP的32.8%。可见中间商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大多数学者认为,中间商的存在提高了交易效率。中间商把买卖双方聚到一起,和直接交换相比,在很多方面降低了交易费用。例如,Yavas(1994)检验了在双向搜索市场(例如,房地产中介)中中间商的作用,表明中间商缩小了买卖双方的搜索范围,买卖双方可以放弃搜索,直接和中间商交易。中间商也降低了交易方的均衡搜索强度。Yavas证明了如果搜索成本高昂而且低效,中间商的福利可以得到改善,反之则反。Spulber(1999)认为中间商通过提供一个集中的交易场所减少了搜寻成本,通过标准化合同和谈判程序减少讨价还价成本,通过提供市场信息、产品保证和价格发现机制降低逆向选择成本,通过提供监督服务降低风险成本,还通过建立交易保证人的声誉来降低合同套牢的可能性。
尽管中间商在市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被标准所忽略。这是因为研究中间商需要建立一个基本模型,以此来描述交易过程中的摩擦和中间商的功能。较早注意到被传统文献忽略的中间商问题的是Robinstein和Wolinsky(1987),他们建立了一个市场模型,包含三种类型的交易者:买方、卖方和中间商。买卖双方可以直接交易,或者通过中间商间接交易。他们提供了一个分析中间商行为的框架,以及这些行为程度的内生决定因素。它突出了交易过程和交易收益分配的关系。此后的文献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领域。
中间商出现的条件
对于中间商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学者们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很不相同。例如,Biglaiser(1993)的研究探讨了中间商可能出现在市场上的决定条件。在一个非常一般化的模型中,当存在逆向选择时,中间商的福利在各种均衡都能改善。Johri和Leach(2002)建立一个一般化的均衡模型,说明在同质性产品的环境中,中间商的出现便利了交易。Masters(2004)表明在均衡的搜索环境下,商品的可分割性和生产的同质性如何导致中间商的产生。
上述研究是从整个市场福利角度考虑,而Cosimano(1996)的研究角度不同,他从消费者角度出发,通过建立一个参数模型解释为什么消费者选择通过中间商交易。这个选择建立于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的不同收益比较基础上。中间商提供的服务通过降低不成功交易的概率,增强了商品的流动性。
对某个生产者而言,他可以把产品卖给消费者或其他生产者,或者从其他生产者购买产品而成为中间商。生产商与消费者相遇的概率为α,与其他生产商相遇的概率为1-α。当生产者遇到消费者时,他们以纳什谈判解的价格Pd=(V+C)/2成交。但是谈判过程花费时间,因此收益以δ(0<δ<1)的折扣率贴现。当两个生产者相遇时,如果他们发生交易,不会进行讨价还价。卖者得到Pb<Pd ,但是可以迅速完成交易,因此收益没有折扣。生产者的期望收益是
上式第一项表示生产者把产品卖给消费者的收益,第二项表示把产品卖给其他生产者的收益。
在两个发生交易的生产者中,买方向卖方支付了Pb,前者的地位变为了中间商。为了提高交易效率,中间商还要投资cm,例如公共的交易场所和广告,保证其位置信息被其他消费者和生产商所知晓。因此中间商与消费者或生产商相遇的概率β=f(cm)>α,且f’(cm)>0。
中间商和消费者相遇时,向其要价Pa,且不讨价还价。他的期望收益是
Wm=β(Pa-Pb)-cm(2)
对消费者而言,购买一单位产品的期望价值为
上式第一项表示从生产商购买产品的价值,第二项表示从中间商购买产品的价值。
生产商转变为中间商的条件是Wm≥Wp,即
就有部分生产者转变角色,专门从事交易中介的中间商就从生产部门中分离出来了。
通过上述条件可以看到,影响中间商出现的内生变量为cm ,并且通过投资水平来影响β。而V、C、α和δ都是外生给定,中间商无法影响这些变量。虽然Pa和Pb也会影响中间商的地位,但是中间商不能任意制定这两个价格:如果Pa过高,消费者宁愿与生产者直接交易;类似的,Pb也不能过低,否则生产者倾向把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但是如果中间商赚取的价格差较小时,中间商退出市场。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包括作生产商的机会成本)时,中间商才会出现。当收益等于成本时,中间商的规模达到均衡。
技术进步对中间商的影响
从角度来看,随着技术的,搜索成本有降低的趋势。而且通过技术进步的信息传播成本越低,交易费用下降的越快。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可以降低有限理性的约束、减少机会主义和不确定性,从而大大降低交易费用。例如,根据摩根斯坦的报告(Phillips和Meeker,2000),英国电信估计因为交易转向商务,它的每笔交易的成本从113美元降到8美元。MasterCard估计处理采购订单的成本从125美元降到40美元,时间从4天缩短为1.25天,在线交易的成本能降低到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一。因此有人预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中间商有退出市场的趋势(Benjamin和Wigand,1995)。
但是也有人认为中间商不但不会被替代,其作用反而进一步加强。例如Lucking-Reiley和Spulber(2001)认为在电子商务大行其道的今天,反而出现了更多的电子商务,它们扮演了中间商的角色:通过提供信息进一步降低搜寻成本。例如提供特种产品的潜在供应商的名单,就能大大降低买方的搜寻成本。在一定的成本投入水平下,技术进步使中间商发送信息的能力增大,即β有增大的趋势,如图1所示。中间商在匹配交易方面的优势仍然比直接交易明显。因此笔者认为,虽然信息技术降低了买卖双方的搜索成本,但是随之而来的更多信息需要甄别。电子商务企业通过提供特定的信息促使买卖双方成交。所以,在一定的时期内,中间商的作用无法被替代。
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中,中间商的出现促进了交易的发展。因为直接交易的成本较高时,买卖双方通过中间商交换可以节省搜索、谈判等成本。但是中间商不能完全垄断市场交易,他的报价和要价差额不能过高,否则会驱使买卖双方到搜索市场直接交易。虽然技术进步对中间商有一定影响,但是中间商仍然可以通过采取新技术来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
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人民出版社,1999
2.Biglaiser. Middlemen as Experts [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24, No.2,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