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BT投资建设模式的特征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美新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BT投资建设模式的运作特点、运作流程、自身优缺点进行了阐述,揭示了其产生的特殊性和项目运作的复杂性。

  关键词:BT模式 风险分析
  
  在我国,BT投资建设模式是一种新型、特殊的投融资项目运作模式。BT模式是Build-Transfer的简称,译为建造-移交,是或其他私营机构参与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并与政府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分配项目的资源、风险和利益的项目融资、投资和建设方式。具体是指由该项目所在国的政府或所属机构(简称业主方)为某项基础设施提供的建设特许权,作为项目投融资基础,而获取建设特许权的投资方通过合同方式独立或联合其他方组建项目公司(BT投资建设方,简称BT方)。在协议条件下,负责整个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并承担风险,在工程完工验收并启用后,立即将所建项目移交。由业主方按项目的回购价格一次性或以分期付款方式偿还本息。投资者不拥有项目的经营权,其投资回报一般由项目发起人采用固定价回购方式,给予投资人现金流量补贴,以便投资人回收投资并取得合理利润。对于BT投资建设方来说,则是通过高效的项目管理提高资产收益,最后资产转为资金的动态增值循环,获取工程实际成本与标价之差也就是投资回报。
  
  BT模式的运作特点
  
  BT模式有着自身的运作特点,下面从其组织形式,特征,执行流程和运作特点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 组织形式
  其简明结构是业主-BT投资建设方-总包商-其他单位。BT模式中项目相关方主要有:
  项目业主。是指项目所在国政府及所属部门指定的机构或公司,也称项目发起人。负责对项目的项目建设特许权的招标。在项目融资建设期间,业主在法律上不拥有项目,而是通过给予项目一定数额的从属性贷款或贷款担保作为项目建设、开发和融资的支持。在项目建设完成和移交后,将拥有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BT投资建设方。BT方通过投标方式从项目所在国政府获得项目建设的特许权。负责提供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技术,安排融资和组织项目的建设,并承担相应的项目风险。通过招投标方式产生相应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备、原材料供应商等。
  贷款银行或其他相关单位。融资渠道在BT模式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项目的融资渠道一般是投资方自有资产、银团贷款、政府政策性贷款等。而贷款的条件一般取决于项目本身的效益,BT方的管理能力和资金状况,以及政府为项目投资方提供的优惠政策。
  (二)法律特征
  BT模式的主体双方为政府或政府机构(业主方)和民营或外商投资机构(BT方)。由于特许协议并不专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不单纯是政府机构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和履行行政职能而与相对人协商达成一致的协议,其BT特许协议的内涵和外延已涉及到了经济、民事、行政等方面的内容:业主与BT方既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同时,又兼有监督和被监督的法人关系。业主必须权衡基础设施这一准公共物品和投资者的利益,对其行使价格决定权和相应的监督管理权。BT模式中的参建方包括业主、BT方,银团,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保险公司等,涉及的内容有融资,投资,建设,转让等,而涉及参建方由合同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有BT投资建设合同,贷款合同,建设合同,回购协议等。
  (三) 执行流程
  项目准备阶段。首先由项目所在国家的政府对拟进行BT模式建设的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和法律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准备对BT投资建设方进行特许招标。项目招标阶段。业主确定BT投资建设中标方后,就项目合同条款进行谈判确认,形成法律文件。项目建设阶段。通过招投标方式,产生项目的施工方,监理方,以及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参建各方。在建设期间,BT方按照相应的合同进行管理,按照预期的投资、质量、工期和工程进度有序进行。项目移交阶段。在项目建成后,或者BT方在特许期限内违约,业主方在项目建设期内违约,项目迫于不可抗力而停止建设等,BT方将所有权转让给政府(业主)。正常移交后,业主应向BT方支付一定的项目回购款,支付时基于项目建成后的技术规格。
  运作特点:由于BT模式的项目的特许权不具有获得特定经济效益的能力,BT方的投资成本和回报来源于项目收益以外,超出了项目本身的现金流的范围,不具有有限追索特点。其投资回报来源于政府部门的分期偿还,构成了业主实质上的债务,而BT方由于投资而获得债权。BT模式的风险实行有限分担,BT方在项目建设期内承担了融资、投资、支付、管理等建设风险,而其他的项目决策风险,建设期后的其他风险将由业主方来承担。
  
  BT模式运作流程
  
  BT模式中各方相互关系可以从融资流程,项目运作流程,各工程信息流三大关系流来说明:
  (一)融资过程
  合作银团与BT方签订BT项目合作意向书。该意向书包括:BT方聘请合作银团为财务顾问,而银行对该BT项目提供全面的财务支持;银行承诺对BT方的流动资金提供补充贷款,在BT方提供担保的前提下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贷款以补充因BT项目而造成的其他项目的可能流动资金的需求;银团承诺对BT方提供贷款,贷款担保为业主的全额付款保证。签订BT投资建设合同,业主对BT方出具全额付款保证。BT方与银团签订财务顾问协议。银团以业主的全额付款保证为担保与BT方签订贷款协议。
  (二)项目运作流程
  BT方通过投标方式取得BT项目的建设特许权,在双方各方意愿达成一致的前提下,签订BT投资建设合同。再由BT方通过招标方式选定各阶段或各分项工程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制造单位和监理单位,对特殊条件下由业主和相关方产生的合同关系,应实行移交合同手续。然后组织各项工程建设,实施项目管理。最后工程竣工后,实施项目验收、备案和移交。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政府的相关部门对各相关方实施监督管理,依法对项目的进度、质量、费用、安全等方面实施监控。
  (三)项目信息流
  信息流的走向从上往下应是政府相关部门-业主-BT投资建设方-施工和设计的监理单位-施工、设计和制造单位;相反,下层的信息流上传则相应是一个逆向过程。同一个层面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就可以横向传达。
  
  BT模式的优点
  
  BT模式的实质,是将经营管理权由政府实施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民营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运作模式,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和选择方式,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散风险
  项目实施BT运作模式,对政府、民营资本、参建单位和社会都有一定的利益。利用BT模式有利于解决基础设施不足与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向基础设施投资流动,使之成为新的增长点,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从而优化配置社会生产要素和有限资源,合理分散和分担风险,减少社会净损失。
  政府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财政政策的适当运用,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差额缩小或平衡。BT模式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基础建设领域,使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得到顺利实现,BT模式在不要或少要国家投资的前提下,达到加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是一种务实的控制债务规模而又引导内需,扩大消费的渠道。同时,缓解国家财政压力,使政府的有限资金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另外,将建设期间的风险大部分转移给BT方,使政府处于“有利可图,无险可担”的有利地位。
    BT投资建设方:BT模式是BT方运用手段面向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转变,是有实力的承包方参与市场开拓,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的手段。同时,激发政府、银行和财团的投资兴趣,创造项目的投资机会,提高了BT方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提高资本运营能力,从而扩大承包任务来源和利润空间。同时,通过与政府、银行、参建各方的强强联合,对提高BT方信誉和未来的生存都将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银行财团方面:BT项目为银行、金融机构或私人财团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采用BT模式可以将相对分散的大量资金集中起来,投资建设分散资金所不能实现的项目,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二)提高运作效率和质量,减少社会净损失
  BT投资项目一般为经济发展的社会急需项目,采用BT模式,有利于在投资建设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使项目尽早建成,发挥作用。在各方互利互惠的前提条件下,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项目本身的运作效率和质量,减少社会净损失。
  
  BT模式的缺点
  
  但由于BT项目通常规模较大,投资较多,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涉及的项目相关方较多,相应的项目各方面临的风险也较大,在具体运作时也要关注凸现的一些相关问题:
  (一)项目活动谈判时间长,消耗大
  BT项目都各具特色,大多没有先例可循,项目的发起人(BT方)和政府机构要花相当长的时间相互阐明各自的意愿。其中涉及到如何分担项目中风险问题往往是双方谈判中不宜达成统一的难题。BT模式的项目准备、招标、谈判、签署与BT有关的建设合同,移交,回购等阶段,涉及到政府的许可、审批以及贷款担保等诸多环节,操作的难度大,人为障碍多,而融资成本也会因中间环节增多而急剧上升。
  (二)项目相关方多,协调沟通难度大
  BT模式中,涉及到的项目相关方很多,而且很多参建方均有自身熟悉的项目操作模式和方法,要在统一的项目模式框架下运作,都存在较长适应和磨合期。并且,虽然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和利益目标,但也存在互相矛盾的局部利益。如BT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希望施工承包方的报价尽可能低,同时就工期费用提出索赔,从而减少项目的投资额,提高投资收益率。而施工承包方则要保证自身的最低盈利标准,而采取相应有损BT方的策略。
  (三)BT模式在我国刚起步,面临的风险大
  由于BT模式诞生的时间短,是新生事物,而目前我国尚没有相应的BT模式方面的法规。而BT模式中法律关系,合同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融资监管难度大;由于业主只直接与BT方发生业务关系,项目的落实可能被细化,导致项目分包现象严重;BT方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项目的建设标准,变更以及施工进度等方面存在问题,使得项目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同时,BT方也面临着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活动的周期性以及时滞性等投融资风险,设计施工质量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回购风险和政府违约风险等等。这些都需要国家对BT模式从立法的角度,建立风险应对机制。
  
  :
  1.冯兴吾,汪长海.建设BT项目融资新渠道.公路建设市场,2003
  2.明爱民.浅谈采用“BT”融资方式运作的处理.新疆财会,2003
  3.房小兵.关于BT工程的建设方式的探讨.对外经贸财会,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