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可持续发展,启示
一、战后日本的主要宏观经济政策
1、渐进式的贸易自由化
日本政府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并不是迅速全面开放国内市场,而是根据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分阶段、有秩序、有计划地逐步开放,成熟一批开放一批,轻易不向外国开放未成熟的产业。依据本国产业的竞争力状况,1960年6月,日本政府制定了《贸易、外汇自由化大纲》,以渐进方式按不同商品、分阶段推行贸易自由化。其步骤如下:
首先,开放有助于降低国内有关产业生产成本的原材料商品,即早期自由化商品,包括生铁、普通钢等;
其次,开放日本已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商品,即近期自由化商品,包括特种钢、部分机床、铁合金等;经济,政策-[飞诺网FENO.CN]
再者,开放通过产业扶植促进技术开发和产业合理化的产品,即需要过一段时间实行自由化的产品,包括开发中的机械、化工设备、重型电机、汽车等;
最后,开放对国内相关产业有严重影响、自由化困难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
2、逐步推行资本自由化
日本政府在资本自由化的过程中也是实行一种日本式的渐进式自由化,即采取尽量推迟特定产业自由化期限这种拖延战术式的产业政策。
第一,1967年7月,日本政府实行第一次资本自由化,规定外资比率为100%的自由化行业为17个,外资比率为50%以下的自由化行业为33个。大部分被指定为自由化的行业在日本有强大的竞争力,足以抑制外资企业进入的行业,或者是对外资企业没有吸引力的行业。
第二,到1973年第五次资本自由化时,原则上实现了100%的自由化,但实际上仍有所保留。
第三,日本政府这种谨慎的自由化政策给企业和社会留出了调整、适应以及准备的时间和余地,不至于在自由化的强大冲击下陷入崩溃。可以说,这是一种成功的保护性政策。
3、全方位改革关税体系
日本政府为发挥关税对国内战略产业的保护作用,于1961年和1962年对原有关税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日本政府利用制定新的关税税率表,调控自由化的步伐来保护国内产业。修改关税税率,建立针对不同产业及不同生产加工程度征收不同关税的“倾斜关税结构”。引入特殊关税制度,根据这一制度,日本可以在国内产业受到进口产品严重损害或面临这种危险时,征收紧急关税或采取关税配额,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征收高额二次关税。日本还建立了混合关税制度、再出口减税制度、季节关税等,加强了关税制度的应变能力和限制作用,以此来保护国内产业。
日本政府除重视关税的产业保护机能外,也加强非关税壁垒的保护效能。日本的非关税壁垒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无明文规定,隐蔽性很强。如通过对外国进口商品规定苛刻的卫生、质量、环境标准等,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就船舶机械类中的内燃机进口而言,其设计、材料、制造工艺等都必须接受运输省的检查,并依据《船舶安全法》附带陆地试运行的义务。此外,日本政府还采取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严格控制外国商品进入。
4、培植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1)大力培植民族产业。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一国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并保持不败;唯一途径就是适时有效地培育民族产业。1955年日本入关后,将重化作为重要民族产业加以培育,事实证明这的确是成功之举。培育民族产业并非普遍的均衡育成,而是从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高度,按不同发展时期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培育拳头产业,然后再全面拉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优先确立钢铁、汽车和机三大行业作为战略产业予以重点培育。
(2)加大对其优势产业汽车工业的扶植。日本政府对产业的保护与培育在其对汽车工业的扶植上表现得最为典型。日本政府直到1965年10月绝大部分商品都实行了自由贸易的时候,才取消对成品轿车的进口限制,但对汽车引擎的进口限额并没有取消,轿车引擎的进口税也没有降低。日本政府在1965年前对汽车工业实行保护性封闭体制,如实行保护性关税和有利于国产汽车的物品税,实行外汇配额制度限制外国车进口,限制直接投资等,并对零部件生产厂家进行扶植。
(3)运用财政、政策扶植优势产业。日本政府在财政金融等方面也采取大量优惠措施,并通过完善公路设施对汽车工业实行间接扶持。日本汽车工业正是在保护和培育政策的有力扶植下,从零开始发展成为当今国际汽车市场上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我们十分清楚,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由于忽视进入世界技术领先国家行列后的体制和结构调整,丧失了利用新技术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增长的机遇,使经济陷入了长期衰退和停滞不前。中国要借鉴日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时时想到我们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要不时地用自己的经济转型与日本的经济转型相比较,日本渐进式的宏观经济对策对中国借鉴意义重大。
二、日本经验对我国的主要启示
特色的可持续宏观调控政策应充分体现“政府的权威性计划协调”及“集体的协调性”。“政府的权威性计划协调”应主要体现在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上,而“集体的协调性”则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这是对战后日本经验的。
中国要向日本学习,政府要积极干预并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以此实现用“政府的权威性计划协调”减弱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冲击,进而达到宏观经济高效、稳定、快速的发展。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1、政府一定要在贸易、资本自由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在外部环境方面,政府要对在未来将成为支柱产业的国内产业,通过关税和非关税等措施给予积极保护,以此弱化来自外部的冲击。在内部环境方面,政府要通过强化法制,诱导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健全和完善各类体系的基础上,确保企业间的充分竞争。
2、政府要充分发挥权威协调作用
政府要通过各级职能部门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制定和执行经济发展计划,指导国民经济有步骤地发展;根据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目标的不同和对国内外环境、主客观因素的分析,在经济战略和对外贸易体制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充分发挥权威协调作用。
3、政府在经济转型期要把握好开放与保护的度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在完成由传统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市场经济并不否认政府的宏观调控,相反,政府的有效指导和干预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日本的经验表明,即使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向更开放的状况转变,在一些具体体制形式的选择、开放顺序的设计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套方面,仍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可以因时因地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而且应该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处理好开放与保护的关系。具体地说:
第一,确定产业保护的重点,运用合理的产业保护措施,对本国产业进行保护与扶植;
第二,中国应对产业的比较优势与劣势进行客观的分析,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贸易自由化时间表,按各种产业的发展阶段给予不同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第三,对目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适当加大开放力度,放手让它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得以提高和发展;
第四,对目前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幼稚产业),可设一定的保护期,逐渐加大开放力度,采取积极措施将其转化为优势产业。首先,要界定幼稚产业的内涵和范围,明确幼稚产业的发展应是与产业结构的优化相一致、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支柱作用的产业;其次,应科学界定对幼稚产业保护的实现和力度,制定阶段性保护目标;此外,在保护幼稚产业的同时要尽量避免负面效应;
第五,中国可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各行业的具体条件和发展水平,确定需要保护的幼稚产业,即选择那些具有巨大需求潜力和一定基础的行业进行重点保护,对这些行业从研究与开发、投入、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政府扶植的力度。
4、要通过创新来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要大力培育民族产业,通过三种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再创新,来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建立创新型国家。中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按传统自由贸易理论,中国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才能获得比较利益。但这种产业结构类型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从长远考虑,旧的产业结构类型会阻碍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会逐渐消失,从而失去广大的国际市场,丧失更多的经济利益。所以,中国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三种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提升出口的贸易结构,增强精密制造业和重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国际分工中获取竞争优势。
5、向日本学习,力求对国内企业保护手段多样化
中国应在实施贸易自由化或走向更开放的贸易体制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关税、非关税壁垒以及其他各种手段来实现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和扶植。采用立法来保护本国产业,加强手段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功能。
6、建立创新型国家才是强国之路
一定要吸取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由于忽视进入世界技术领先国家行列后的体制和结构调整,丧失了利用新技术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增长的机遇,使经济陷入了长期衰退和停滞不前的教训。从长期来看,扩大开放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才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成为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
[1] 王梦魁主编:中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出版社,2004。
[2] 刘国光等.经济蓝皮书 200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 樊纲:市场机制于经济效率.上海三联书店,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