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对中国结构性减税的启示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供给学派的观点,得出需要实施促进效率和增长的税收政策的结论,提出了降低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统一所得税、降低内资企业税收负担、调节消费税以及其它配套措施。
【关键词】供给学派;税收政策;结构性减税
一、凯恩斯主义与供给学派理论与实践
(一)凯恩斯主义的
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资产阶级学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理论体系最为完整的一个流派。在50年至70年代,其经济思想,成为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和经济危机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只要国家采取适当政策,调节经济,增加“有效需求”,就可以消除危机。主张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投资,以刺激消费。如实施赤字财政,膨胀通货,降低实际工资,举办公共工程等。二战以后,美国政府基本上执行了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适应了美国经济的需要,构筑了美国神话般的黄金时期。但是,自1974—1975年经济危机后,美国经济陷入了“滞胀”的困境,即经济增长下降而通货膨胀率却居高不下,使得美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大下降。凯恩斯主义者试图实施“收入政策”、“人力政策”等来补充需求管理政策,摆脱滞胀局面,但却不见成效。
(二)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
供给学派是70年代中期在美国形成的一个新自由主义流派。在短短的几年里,供给学派关于税收影响经济行为的见解和税收替代效应就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对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曾被作为美国总统里根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1.他们认为“产出是生产要素投入的直接结果,而投入又会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在各种生产要素中,资本是最主要的因素,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数量,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规模。供给学派认为,产量是劳动力、资本和其它生产要素投入的直接结果。产量的增长不仅取决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投人,也取决于知识人力资本的投人。应当用市场制度来调节物质资本、劳动力和知识人力资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产量是经济主体行为的结果,而行为则是激励的结果。劳动者的劳动供给,人力资本的供给,决定于实际工资刺激和个人所得税的刺激;投资则受政府对企业的各种税收、政府管理体制、政府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影响。因此,促进生产的增长,要在影响个人和企业经济行为的激励体制和制度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各种激励对经济的供给效应。
2.关于决定生产要素投入的因素,供应学派认为,构成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个人和企业。经济主体都会善与思想、和推测未来并且对各种经济刺激做出合理反应。供应学派指出,刺激经济主体进行活动的主要是政府征税,规章条例,政府支出和货币措施等,其中征税是最主要的因素,因为经济主体活动的最终诱因是获得报酬和利润,特别是边际税率(指对工资、利润、租金等收入的增加部分课税的税率),又是关键因素。因为经济主体考虑是否增加活动,主要是看增加活动所增加的净收入是否合算,可见税率高低对生产率高低的影响极大。高税率会直接降低经济活动的水平。因此,他们主张实行减税、增加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以重新刺激私人和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而生产的扩大、生产率的提高,又会使政府税收总额增加。
3.西方供给经济学家们认为,高的税收和不适当的征税办法,影响要素的供给量和需要使用的效率。其次,西方供给经济学家们认为,各种社会转移性支付,特别是社会保障支出,有着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的负作用。应当减少社会转移支付的规模,并改进社会保障的支付办法,改福利性支付为激励性支付。
二、促进效率与增长的税收政策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在2002年已基本走出低谷的基础上,2003年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2004年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2003年我国GDP增长了9.1%,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2004年GDP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和进出口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同时,物价温和上涨,货币供给充足,国民经济已经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当代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中指出的“长期执行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钝化企业竞争力,高税收又会挫伤企业的积极性,以减税作为重要选择的供应学派政策80年代以来在美国实践的效果则显示,它虽然在减少赤字和治理通胀方面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但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效果显著”。所以我们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
(一)减税与结构性减税的区别
通常所说的减税,是指降低法定(即名义)税率,这是一种全面减税。这里的结构性减税是指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为了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并放大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适当调减税收的一种措施。由于税收的多少除决定于税率的高低外,还受税基的宽窄、征管强弱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减税并不意味着减收。从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税制改革的经验看,由于实行“低税率、宽税基、少减免、严征管”,其结果是刺激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税收总额不一定减少,甚至有可能增加。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资本和劳动力都会向税率低的地方流动,其他国家税率一减再减,若我国税率保持不动,必将削弱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因此结构性减税并非以我国税收收入减少作为必然代价,而是进一步完善税制并优化税收结构的必然选择。
1.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减税对能起促进作用。
2.我国税费总负担相当重,不利于提高的竞争力。
3.我国的主要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法定税率同国外和周边国家比,都偏高。
4.我国最近几年税收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过高。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98—2003年税收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平均为33%,而2003年高达39%。这就是说,每年新增GDP的1/3以上被税收拿走了。
(三)实施结构性减税的方法
1.降低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相对于西方国家个人所得税而言,我国工薪所得边际税率偏高,税率档次繁琐,这样不仅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也不利于刺激个人工作、投资和储蓄的积极性。因此,我国应顺应国际潮流,完善个人所得税税率设计。在设计税率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边际税率不能太高,以免妨碍效率;二是税率不宜过于复杂,档次不宜太多,应相对简化,全部所得按综合所得税制计税,采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级距不低于三级不超过五级,最低税率提高至10%,但为突出对中低收入者的照顾,可以拓宽适用最低税率的应税所得额范围;最高税率不超过35%,以有效地吸引国际资金和人才,提高投资人的投资和纳税积极性,既增加了税收收入,又有效地调节了收入分配。
2.统一企业所得税,降低内资企业税收负担。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重点是统一税前扣除标准和范围,统一资产处理的方法和标准,也就是采取同样的程序和方法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这是公平税负、降低内资企业税收负担的前提。降低税率。目前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的法定税率均为33%派;但实际执行中由于大量优惠政策的存在,内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都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可考虑降低税率,实行25%左右的比例税率。我国目前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主要是对外商除了实行普遍优惠政策外,还辅以区域性优惠政策而对内资企业主要是实行产业优惠政策。在今后的税制改革中,既要继续保持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也要逐步缩小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的差异程度。具体应逐步缩小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差异,建立产业政策导向与区域发展战略导向相协调的所得税优惠机制税收优惠政策应以间接优惠为主,配以减税、免税等直接优惠政策。
3.调节消费税。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这个角度来讲,我国现行的消费税显然是不合理的。消费税的征收机制本来是在对商品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再对个别商品(包括小轿车在内共11种商品)加征一道消费税,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在我国消费税的征税对象如小轿车也正是国家鼓励消费的项目,所以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应予以纠正。近两年来尽管已对消费税的结构进行了小幅调整,如适当提高了烟、酒的消费税率,降低了小轿车的消费税率,但针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如一些已成为居民必要生活用品的商品,应及时减征、停征;而对于一些世界名牌化妆品等高档消费品及一些高档娱乐场所应相应的调高和开征消费税,从而使消费税能真正发挥引导消费结构和调节收入的作用。
4.其它配套措施。实行结构性减税是完善税制、有增有减的过程。在对一部分税种进行调减的同时,还应该从完善税制的角度开征一些新的税种,如物业税、社会保障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环境保护税等,为减税提供进一步的空间。加强税收征管是任何税制改革成功的关键。西方国家实行减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严管理”。我们也必须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依托专业化的管理,为税制改革提供保障。
【】
[1]温志义.供给学派税收理论[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4,(6).
[2]郭赟,陈林心.供方经济学与我国经济增长[J].企业经济,2004,(4).
[3]刘涤源,谭崇台.当代西方经济学说[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
[4]张弥.国内外供给经济学派理论研究的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1994,(4).
[5]安体富.当前应采取适当的减税政策[J].财政与税务,2002,(1).
[6]祝遵宏.新一轮税制改革应实行结构性减税[J].经济体制改革,2005,(1).
[7]谢群松.论税收的组织替代效应——兼评供给学派的减税主张[J].财经研究,2000,(9).
[8]吴敬琏.当代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N].亚太经济时报,199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