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调整趋向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经济失衡,市场内生调整,经济结构改进
面临固定价格和数量约束的经济称为“非均衡经济”(柯廷顿等,2001)。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的世界经济失衡集中表现为金融失衡。近几年全球金融失衡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美元为交易媒介(或以美元标值的)的金融资产出现了超额供给,以中国为代表的其他国家对美元金融资产形成了超额需求(朱民,2005)。也就是说,在美国国内出现了美元资产(存款、国债)超额供给,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出现了对美元资产的超额需求,具体体现为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出现了持续的巨额逆差,中国等其他国家以美元为主体的外汇储备资产快速增长。美国经济的失衡调整必然会引起国际市场上商品需求、货币汇率和资本流动等一系列变化,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
美国的经济失衡与成因
1.美国的经济失衡
(1)私人部门连续多年负储蓄。私人部门净储蓄等于家庭储蓄加储蓄减去投资。从1960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近40年中,美国私人部门的净储蓄几乎年年为正,但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1996年),美国私人部门开始出现负储蓄。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居民的借贷消费增长占消费增长的65%,公司负债率也一度高达67%。
美国私人部门进入负储蓄的同时,养老金也出现了危机。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Elaine Chao)在2005年初透露,覆盖3400万美国工人的固定收益养老金计划,受益工人占全部工人数量的1/5,资金缺口达到4500亿美元。美国各州的雇员退休金计划的财务状况更加糟糕。据估计,2003年,该机构净负债超过3660亿美元,这一数字还不包括资金同样不足的地方政府养老金计划。比如,Illinois州的养老金已经多年赤字。为了克服养老金不足,2003年Illinois州发行了养老金债券(Pension-obligation bonds),筹集了100亿美元,尽管如此,Illinois州的养老金仍旧有60%的缺口。
(2)公共部门财政赤字高位徘徊。近几年,美国政府维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和财政支出不断增加。2000年布什政府上台时,美国有2400亿美元的预算盈余,2002年美国政府开始有财政赤字,2004年美国政府年度财政赤字上升到4120亿美元,占年度GDP的3.6%。2005年美国财政预算赤字降低为3180亿美元,但政府财政开支增加了1810亿美元。
目前,那些即将举行大选的州政府,比如Arizona、California、Connecticut、Maryland,纷纷加大了财政支出力度,并实施了减税计划,这会导致这些州的财政盈余出现下降,美国国内财政赤字会进一步扩大。
(3)对外贸易赤字逐年增加。美国居民的高消费、低储蓄,以及美国政府大规模增加财政开支,约束了美国出口能力,引起进口大量增加,对外贸易赤字大幅度上升(姚枝仲、齐俊妍,2006)。200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为6681亿美元,其中商品贸易逆差为6654亿美元,占GDP的5.7%;2005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进一步增加为804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到2005年底,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累积为3.3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美国GDP的25%。
2.美国经济失衡的成因
(1)基准利率对市场利率调节失灵。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美国连续17次向上调整短期利率水平,短期利率从2004年6月的1%提高到了2006年9月的5.25%,但是,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的美国10年期长期国债利率却基本上在4.0%—5.30%的蛇形区间内游动,在2006年5月几乎等于短期利率水平。长期利率偏低和调节刚性,导致美国居民储蓄意愿下降,增强了居民借贷消费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鼓励政府增加财政开支。居民消费扩张和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引起进口需求上升,出口供应下降,最终引发了私人部门、政府财政和对外贸易同时出现赤字。
(2)资产升值预期产生的正向财富效应。美国居民多持有外国股权资产,而外国居民多持有美国债权资产。近年,美国居民持有的境外股权资产普遍出现了升值,而外国持有的美国债权资产收益则基本上维持不变,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资产规模显著提高,而且每年有净收益流入,这和美国对外净资产头寸为负值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2004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为6681亿美元,但对外净负债只增加了1700亿美元。到2004年底,美国对外净负债为9420亿美元,但2004年美国从其拥有的国外资产中所获得的收益比美国对外负债所支付的费用高出538亿美元。
导致美国居民外国净资产地位改善的直接原因,是近年全球资产价格出现的前所未有的上涨,而且主要国家的资产价格出现了普涨,许多资产价格创下了新高。2006年5月初,涵盖全球23个发达国家股市的摩根士丹利世界指数(MSCI World Index)一举上涨到2000年科技泡沫鼎盛时期的高点,创下了历史新高。本轮世界资产价格上涨与有关国家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关。另外,中国等国家廉价的劳动进入世界经济,也增加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本利润。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近年经济一直有比较明显的增长,但是实际劳动工资增长十分有限。
(3)美元价值高估刺激进口膨胀和维持无通胀增长。不断提高的短期利率在吸引短期资本流入美国的同时,也使得美元在2005年出现了持续升值,引起进口品增加。不断增加的进口商品抑制了美国过度支出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压力,使美国经济在过度借贷条件下得以“正常”运转。
中国的廉价商品出口维系了美国金融过度扩张中的低通货膨胀。2000年以来,中国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是印度、巴西和俄罗斯总和的2倍。2004年,中国商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占GDP的75%,而日本、印度和巴西分别在25%—30%的水平上。中国制造便宜商品的能力限制了美国商品价格的提高。近10年来,美国的鞋和服装平均价格下降了10%,按实际价格下降了35%。中国企业的竞争也迫使美国企业到国外经营,有利于降低劳动工资、抑制通货膨胀。
美国经济失衡调整的内在动力
美国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将引起投资者(政府)对美元的信心产生怀疑,一旦对美元形成贬值预期,投资者就会抛售美元资产,并会进一步加大美元的贬值压力(张仁德、韩品,2001)。世界范围内巨大的游资表明,这样的调整过程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那么,外国资本流入美国是否可以持续呢?
1.世界范围内的低储蓄浪潮
近年来,OECD国家居民储蓄率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居民的储蓄率已多年为负,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日本和意大利两国居民的储蓄率也在急剧下降,日本居民储蓄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5%下降到了目前的5%。日本、意大利和韩国等人口老龄化国家的国民储蓄率还会进一步下降,使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供应减少。
亚洲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节俭和倾向于储蓄的地区。但一项调查显示,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在2004-2005年期间,家庭信用消费平均上涨了15%-20%,泰国居民储蓄比率从1998年占收入的15%下降到了2003年的6%。在韩国和中国香港,家庭借贷消费也有恢复迹象。由于人口老龄化,韩国国民储蓄持续下降,但因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投资低迷,成为资本净出口国家。
2.以中国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外汇储备资产结构调整
亚洲各国中央银行大量持有美元储备资产并非为了应付资本流出和商品进口所需。比如,中国的外汇储备足以维持1年的进口,是短期债务余额的14倍。在亚洲诸国(地区),除日本以外,持有的外汇储备均2倍于其所需。
中国以及亚洲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占有世界贸易总额的1/3,美国贸易赤字的2/3,购买了美国长期国债一半以上。为了阻止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中国中央银行被迫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库券。一旦放松外汇管制,中国就会多元化持有外汇资产,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必然下降。面对美元贬值预期,许多国家开始减少购买美元债券:在2005年前7个月,外国官方持有的美国国库券仅增加了20亿美元,而2004年全年新增持有额为2950亿美元,2003年全年新增持有额为1750亿美元。但是,各国政府正面临两难困境:卖出美元资产,将引起美元储备资产大幅度缩水(以本币表示);买进和持有美元资产则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3.美元贬值的一箭双雕
经过2005年的上涨以后,由于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率差距开始缩小,美元汇率出现了向下调整的迹象。2006年前5个月,美元的贸易加权平均汇率比年初下降了3.6%。实际上,美国放任美元对外贬值可以产生一箭双雕的效果。目前,日本中央银行和其他中央银行持有2万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其中70%是美元资产。如果美元出现贬值,这些中央银行将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Maria和Ferretti指出[7),2002—2004年,经常项目赤字引起的美国对外债务增加有75%因为美元对外贬值引起美国持有的外国资产升值而被抵消。美联储的Higgins和Klitgaurd按照2003年数据计算发现,如果美元及其他储备货币对韩元贬值10%,那么,韩国中央银行的资产损失将接近韩国GDP的3%;如果人民币升值10%,中国央行的资产损失将接近中国GDP的3%,如果中国按照当时的速度增加外汇储备持有规模,那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2006年升值33%,央行资产损失将达到GDP的15%。
4.美国政府的政策跟进
布什政府承诺到2009年将财政赤字降低至GDP的1.4%,在2009年离任时留下162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由于税收收入增加,截至2006年9月底的美国年度财政预算赤字估计为2960亿美元,占GDP的2.3%,比半年以前的预期低30%。而2005年美国的财政赤字为3180亿美元,占GDP的2.6%。所以,美国的财政政策调整已经明了,关键是美国的货币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调整。
(1)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增加国民储蓄。2006年第二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的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上涨了2.9%,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预期的2006年度通货膨胀率为2.25%~2.5%,2007年在2%—2.25%之间,目前的通货膨胀已经超出了其设定的上限。如果将短期利率维持在5.25%的水平上,停止紧缩政策,可能会使得通货膨胀失去控制。尽管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才能减少物价上涨压力,同时也有助于降低美国居民负债和巨额经常项目赤字,但是通货膨胀压力比经济增长更加紧迫,维持美元汇率强势也需要高利率支持。因此,美国可能会连续第18次提高利率。很多专业机构预测,美国的短期利率将在2007年早期时候调整到6%的水平。
美国如何增加国民储蓄呢?
第一,提高公共储蓄。对16个发达国家1970--2002年的样本研究发现,公共财政储蓄增加在短期有50%会被居民储蓄的减少所抵消,在长期被抵消将近2/3。但在低国民储蓄情形下,抵消系数比较小。所以,美国可以选择的是增加公共储蓄。
第二,增加居民储蓄。居民的储蓄决策取决于其累积的财富和所持有的财产收入特征。美国Wisconsin大学的Scholz等在2004年1月份的一项研究表明,80%的美国家庭持有的财富超过其所需水平。这项研究将居民的房地产作为金融资产的一部分,但当时房地产价格存在泡沫,而且房地产属于难以分割的整体资产(Lumpy assets),也不是每个人在退休时都会将房地产变卖养老。如果将房产部分的资产估计下调一半,那么只有60%的美国居民拥有足够多的储蓄。另外,这项估计将政府未来的养老金支持作为居民的一项资产处理,而政府的养老金计划常常难以兑现。所以,美国政府必须鼓励居民增加储蓄。美国政府增加居民储蓄的最可能措施是:通过提高利率水平增加居民储蓄回报。
(2)实施促进出口的对外政策降低贸易项目赤字。美联储的Ferguson研究指出,美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经常项目赤字增加额不足GDP的0.2%,也即减少财政赤字对减少贸易项目赤字的作用并不显著。许多人认为,美国贸易赤字缘于中国因素,人民币升值可以部分改善美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但是,2005年中国贸易项目顺差约为1000亿美元,而美国贸易项目赤字超过8000亿美元。2004年中国全部贸易顺差为320亿美元,在美国6681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中也仅占一小部分。由于中国占美国贸易项目赤字只有10%,所以,即使人民币升值10%,美元的贸易加权汇率也将仅贬值1%,这难以帮助美国贸易项目恢复平衡。据估计,如果美国希望将贸易项目赤字降低至其GDP的2%—3%,则需要美元贬值30%。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美国制造商的竞争力在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以及高档消费品领域,而不是中国家的低档消费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不能增加美国的产品出口。欧盟成员国、英国、日本的出口产品与美国的出口产品结构非常相似,只有欧元、英镑和日元逐渐对美元升值,才能提高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进美国的贸易逆差状况。因此,改进美国的对外贸易巨额逆差的关键不在中国,重点是:美国减少支出增加储蓄,同时其他国家增加支出规模。
近年来的全球金融失衡最终将通过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贸易谈判来协商解决,中国将被要求增加进口,欧元、日元等货币(包括人民币)对美元的进一步升值在所难免。但我们对国际贸易谈判的结果不能报太多的希望。2006年7月初持续5年之久的WTO多哈回合谈判因各个方面分歧太大被迫终止就是明证。美国,经济-[飞诺网FENO.CN]
美国失衡调整将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需求和资本流动变化。就中国来说,关键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改进。中国应对美国经济失衡调整的基本对策是:第一,强调以内部经济均衡为首要目标,外部经济发展服从于内部经济。第二,加大对“三农”的公共投入,实现经济和城市经济协调发展,通过扩大农村需求扩大内需。第三,调整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实现三大产业均衡发展。第四,根据要素禀赋和竞争潜力,实现若干重点行业均衡发展。第五,重点发展若干集团,以重点企业集团带动内部经济均衡发展。第六,建立若干有专业特色的经济区域,实现地区之间经济的合理分工,避免无序竞争引起的地区间重复建设造成产能过剩。第七,实现各种经济要素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实现劳动要素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提高经济内生创新能力,克服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不断面临的石油等资源的刚性约束。具体而言,中国应考虑实施以下9个方面的政策安排,最终实现由“生产大国—市场小国—小国”到“生产大国—市场大国—金融大国”的转变。
1.尽快调整以美元资产为主的外汇储备资产结构
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美国保持美元汇率稳定,我们需要掌握应对美元贬值冲击的主动权。经验显示,美国的巨额贸易项目逆差必然伴随美元的大幅度贬值(左小蕾,2006)。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际收支连年逆差,大量美元外流,最终在20世纪60和70年代期间,爆发了3次美元危机,引起市场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在1971年,美国不得不宣布美元贬值并停止按官方价格出售黄金。
为了规避美元贬值风险,中国应将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资产逐渐向欧元调整。在欧元区,人口超过美国,黄金储备超过美国4倍,虽然GDP低于美国,但贸易规模超过美国,区域外贸易量和美国大体相等,而且有一半的贸易以欧元作为计价结算单位;欧元区金融资产规模和美国比较几乎不相上下,债券市场在广度、深度和流动性方面已经开始和美元债券市场抗衡。Wisconsin大学的Chinn和哈佛大学的Frankel研究认为,如果按照2001—2004年期间美元对一揽子货币年3.6%的贬值速度、欧元相对美元的年4.6%升值速度,那么到2024年,欧元将超过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储备货币。如果英国、瑞典和其他中东欧国家接纳欧元,那么这一时间将缩短为2019年。所以,中国应考虑将美元外汇储备资产逐渐向欧元转移。
2.提高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
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包括贸易项目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境外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资本流入,以及通过各种非正常渠道进来的错误和遗漏项目资金。在全部储备中有短期的外来资本,也有外国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流入的长期资金。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国际经验,以进出口用汇规模和偿还外债要求确定合适的外汇储备总额,我国的外汇储备有很大一部分很容易改变流动方向,比如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了近2063亿美元,其中贸易顺差686亿美元,引进外国直接投资549亿美元,其余的828亿美元包括约270亿美元的非正常资本流入以及近550亿美元的证券投资构成,这类资本流入很难作为长期资本处置。
为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同时提高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我们认为,应该重新评估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要求,同时可以将超额外汇储备转移给国家社会保障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运作,盈利部分用于补充社会保障基金,在外汇储备低于适度规模时再将缺口部分从社会保障基金转入到国家外汇储备账户。
3.改进出口过分依赖美国市场的经济增长方式
欧洲、日本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已经足以使世界经济不再单纯地依赖美国。2005年第4季度,日本产出增长了11%,年度增长近3.9%,高出美国3.1%的水平,而2006年日本GDP增长将达到2.7%。2006年欧元区GDP估计将增长2%,欧元区国家的通货膨胀都处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另外,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近年对世界经济提供的需求也在增加。所以,美国经济调整对世界经济正常运转影响不会很大,对中国来说,关键是改变对美国出口的过度依赖。
出口是中国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美国出口占中国全部出口贸易的比重一直维持在略高于20%的水平上,一旦美国出现汇率和利率调整,并强制要求其他国家增加进口,那么,中国将面临外需减少压力和进口增加压力。在2003年和2004年,中国工业产出和销售额实际增长接近30%,2005年中国工业产出和销售额实际增长下降至15%,汽车、钢铁、水泥等行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因此,加强以居民消费支出为核心的内需扩张力度,就成为中国应对美国经济失衡调整的一个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在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总体需求水平的同时,应借助汇率调整机会调节国内需求和出口需求,同时组合运用货币政策和消费政策,鼓励居民增加消费支出,重点是通过增强对、、医疗、餐饮等行业的管理,支持服务业的消费增长。就地区来说,关键是鼓励农村地区消费,我们认为应该增加各级政府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的教育投资,增加对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增加对农村地区的电力、水利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改善农村地区的消费环境。在城市主要应通过完善所得税等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们对未来的安全感,从而扩大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意愿。
4.改进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分配结构
目前,我国全国范围内的国有企业有16.9万家,企业经营所得的大多数利润都被企业截留。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国有企业盈利比较有限,而且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改造投资,偿还债务,所以留成利润比较有限。但近年来,问题出现了很大的变化。2005年,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移动和宝钢在内的169家大型国有企业,税后净利润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比2004年的4000元人民币高出50%,2006年前5个月,450家大型国有企业盈利更是高达3310亿元人民币。
世界银行的研究指出,2004年中国国有企业的利润约占当年GDP的6.5%,如果将其中的50%用于国民教育和健康卫生服务,那么政府的公共支出可以增加85%,基本上可以克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降低居民的教育储蓄,增加消费支出,实现最终消费和企业产出之间的平衡。但是增加国有企业对国家的利润支付却面临地方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的阻力。地方政府为了保持本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求国有企业增加投资规模。国家财政部门认为,国有企业必须保留一定的利润,用于将来弥补亏损和企业改造使用。
所以,改进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结构,将对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减少投资引起的产能过剩有很重要的意义,关键是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以一个稳妥的方案付诸实施。我们认为,可以由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成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留成基金,对国有企业留成的利润确定为一定的比例,超过规定的利润缴存基金管理,不足部分可以从基金补充,但不得超过其上缴基金部分。国有企业利润留成基金的绝大部分用于国家的教育支出和社会公共卫生事业投资,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调配使用。
5.改进依靠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推动。2000-2004年,中国总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6.33%、38.44%、40.27%、44.26%和44.98%,仅在个别年份低于厄瓜多尔(2000年)、莱索托(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其余年份均为同期世界上投资占GDP比重最高的国家,远高于印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印度2000-2003年投资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2.67%、22.31%、22.65%和23.03%)。多年的过度投资导致中国许多产业存在过度供给现象。尽管降低投资增长幅度可以减轻产能过剩问题,但会恶化劳动就业压力等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应立足战略高度,改进投资结构。
我国需要改进制造业内部的投资构成,鼓励企业增加对服务业和农业投资。消费边际倾向递减和制造业规模报酬递增规律表明,制造业的发展通过自身产出规模的扩大会遭遇越来越明显的有效需求约束,为此,需要不断推动制造业更新换代。我国制造品行业的物价持续下降表明,提高我国制造业投资档次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另外,服务业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内生的特点,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价格持续攀升表明,我国的服务业供给明显落后于市场需求。而“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扩大对服务业和农业的投资就成为维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另一要点。
6.改进利用外资政策
调整外资流入规模和进入的产业领域,在不违背WTO原则的前提下,在若干领域实施一系列鼓励内资企业优先投资的政策,逐步实现内资企业对外资企业的投资替代。
FDI大量流入尽管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但是却导致我国资本项目巨额顺差,同时又通过加工贸易等方式引起我国贸易项目持续对外顺差,而且增加了我国资本项目管理成本,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对外风险暴露程度。在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有助于弥补我国资金积累不足问题。但20多年来,我国资金实力大大增强,在若干领域采用内资替代外资的投资政策,不但可以增加我国资本要素的投资收益,减少GDP与GNP之间的差距,降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福利漏出,也可以切实培育属于我国自己的民族企业,减少我国经济的对外风险暴露程度。
在长期,我国需要进一步改进利用外资政策。就我国来说,FDI主导型外资流入结构的净经济效应最明显。但是,随着FDI不断流入,外资的净经济效应先递增然后递减。在递增过程中,外资会过度流入,引起外资流入结构内生转换。过度的FDI流入将对我国经济产生两种负向效应:①不利于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包括引起我国主导性行业过度依赖外资、地区经济差距扩大、要素收入差距扩大和要素积累畸形四个方面。②FDI不断流入引起的外资流入形式、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变化,会引起我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第一种形式的负向经济效应具有长期累积特点,第二种形式的负向经济效应具有短期突发性特点。
所以,我国需要不断调整外资政策。我们认为,我国在长期改进外资政策的要点有两个方面:①加强对外资流入的市场调控,充分运用价格杠杆等手段调节外资流入的形式构成、行业分布、地区分布,根据外资流入结构变动规律,制定能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外资流入结构的外资政策。②运用政策措施逐步实现外资经济中包括企业家在内的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核心投入要素的本土化,比如,鼓励外资企业中的优秀外籍员工加入中国国籍,鼓励外资企业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在中国注册登记等。
7.改进人民币?正率形成机制
实现人民币对外汇率完全浮动,通过放松外部经济均衡目标缓解国内经济均衡调整面临的多重困境,提高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运行调控效率。
在2005年7月21日以前,为了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安排,中国的外汇交易难以在没有摩擦的市场中进行,结果,中国持有的美元外汇储备资产迅速增加,巨额财富暴露在美元大幅度贬值风险的旋涡之中。新加坡的经验显示(齐俊妍、李众,2006),经济不断成熟时,应允许名义汇率浮动幅度越来越大。中国是大国,如果经常项目顺差非常大,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应积极运用汇率工具来调整外部经济失衡。目前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尽管已经是钉住一揽子货币,但日元和欧元的比重比较小,主要是美元,实际上仍旧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中国应在货币篮子中不断增加其他贸易伙伴国的货币,实现真正的一揽子钉住。不过,实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并不是要使人民币被动升值。在目前的美元标准和全球货币体系下,不管人民币升值多少,中国都难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而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损失会越来越大,因大部分中国企业的利润在2%~4%之间,人民币持续升值将使得很多中国企业面临倒闭威胁。
为了减少中国财富可能面临的风险,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实行人民币对外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对外贸易摩擦,还可以提高国内经济自主调控能力。通过放松对汇率稳定的要求,逐步解放货币政策的多元目标约束,从调整外部经济均衡过度到内部经济均衡。
8.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和发展金融市场
中国必须建立发达的银行金融体系。一个强大的金融系统有助于化解中国家庭在消费时对流动性的焦虑,可以有效化解经济生活中的金融风险。目前,有两个因素对中国银行金融结构改进很有意义。第一,外国战略投资者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技术、技能和比较先进的金融产品,有利于改进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水平。第二,对公众和机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的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从事信贷活动时最关键的是获取当事人的信用记录,而信用记录属于公共产品,国家增强个人和各种机构的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信息供给,减少金融活动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制约。
9.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过程中应坚持四个原则(齐俊妍、李众敏,2006)。第一,在已经参加的国际经济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从中国强大的经济力量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国情出发,适当考虑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比如,参与成立亚洲货币基金,在维持亚洲地区的货币稳定方面发挥作用。第三,在问题对中国有利时,尽可能将政策的双边争论多边化,使之更加有利于实现中国的内部经济发展目标。第四,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身份,加入0ECD等国际经济体组织。在对外交往中,着力保证本国的能源(石油等)供应安全,注重提高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使用效率,促进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生产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