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动员中的可动员资源供需管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连宏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论证了在应对紧急状态时资源供求的不确定性条件下,资源保障不应依赖某种紧急状态下的详尽资源需求清单,而应借鉴中药行模式,应对各种紧急状态的基本需求,搞好可动员资源管理,文章最后提出了以信息管理为基础的中药行模式的供需管理框架。

  关键词:国民动员 资源管理 供需管理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功能是为国家应对战争、恐怖袭击、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及时地提供物质资源保障,包括初始阶段的保障和之后的持续保障。要实现这一功能,平时就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国民经济动员活动的实践及理论研究表明,明确并协调资源供求关系是搞好动员准备及实施的前提。供求关系中要考虑必要性、可能性、理想状态和实际状态等不同情况,只有可能性符合必要性,才能使实际状态接近理想状态。如果供应方手里有一份详尽的资源需求清单,而实际状态和工作又无法满足清单需求,不如从基本需求出发,做好能够控制和操作的事,让资源状态适应需求。有必要认识紧急状态下资源供求关系,以及相应的资源管理问题。
  
  紧急状态下的供求关系分析
  
  按常理,供方需要知道所需求的资源种类、数量、聚集地点和时限,资源筹集有一个过程,希望有充裕的时间提前量。供需方希望届时所需资源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这是理想状态下的供求关系。
  实际上,供求关系的运作均受主客观条件制约,完全实现理想的供求状态是不可能的。
  资源需求指令是由应对紧急状态的指挥决策中心给出的,依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时间、地域、危害程度,应对措施及所动用的力量构成等,指令可以事前给出,也可以事后给出。事前给出是根据预测和监测,估计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地域,提前给出指令准备应对;事后给出是指没有任何征兆的事件突然发生,仓促应对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在应对紧急状态的资源需求方面,如粮食、油料、药品等,平时总是有不同程度的准备,但不管怎么准备,和实际需求总是有差异的,所以资源需求指令的“事前”或“事后”给出,其效用是相对的。事前给出的指令,到时会发现有些内容与实际不符;事后发出的指令,有些内容可能就是平常的准备。在应对敌对势力的战争中,双方斗智斗勇,虚虚实实,攻击的时机、地域、方式和力量配备等为保密起见,需求方不可能过早地下达实际的资源需求指令,即便下达了具体指令,战争爆发后情况千变万化,资源需求也会发生变化。这说明,应对紧急状态的资源需求,在种类、数量、时限、持续性方面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可能提出一份完全有效的应对紧急事态的资源清单。
  从供应方面来看,所面临的背景是平时不能有过多的储备,而是尽量使资源投入经济运行中;资源变换有固有的、过程和周期,相对于瞬息万变的事态,资源供应有固有的延迟;社会经济系统是国计民生之源,不能把一切活动停下来,孤注一掷地搞应对。
  以上说明,在应对紧急事态过程中,资源供求是一种动态的适应关系,资源需求决策既要考虑必要性,又要考虑可能性,资源供应准备和动员,既要考虑一般规律,又要考虑特殊需求,提高自觉性、主动性,才能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药行模式的启示
  
  我国悠久的中医药在治病、防病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独特的功能稳定存在。为便于描述,这里将人类利用中医药对抗疾病的方式称之为中药行模式。不难发现,中药行模式凝聚了系统对抗、系统集成、信息与控制的思想方法、理论与实践经验。应对疾病的中草药需求与应对紧急事态的资源需求有异曲同工之处,应对紧急事态的资源需求可以从中药行模式得到有益启示。
  中药行模式存在三个动态过程,一是疾病诊断和处方过程,二是中草药种植、采集、加工、储存过程,三是信息反馈、调控过程。如图1所示。
  
  在中药行里,药材是按品种单独存放的,设有M种,每种药具有多种功能。处方依病情和诊断而定,设有N种,每种处方都是若干种不同剂量的药材组合,是M的一个子集,构成一个系统,其功能是与具体人的病态系统对抗,以消除病态。药材和处方正反两个方向都是一对多的联系,即一个处方含有多种药材,一种药材可以出现多种处方。所以,中药行模式实质上是通过药材的系统集成对抗疾病的模式,系统运行也可以分为正常和超常两种状态。

  正常状态。正常状态是指药材供求关系没有大的波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供求是基本平衡的。一个人得了病,对他本人而言是处于“紧急状态”,需要应急处理,但不会引起供求关系的波动。正常状态下的供求平衡是动态平衡,存在微观调节和缓慢的宏观调节。从需求方看,处方与病情存在适应性调节,大夫会根据疾病的实时情况不断调整处方;处方与供给存在适应性调节,某些药暂时紧缺,可采用代用品种。从供应方看,通过信息反馈,会加速生产药效高需求大的品种;随着天气、季节的变化,会增加某些品种的存贮和供应,以满足对抗时令病的需要。当然,供应方也要创新,不断研制、开发新品种,以提高疗效,对紧缺品种加大投入,增加储备。总之,在正常状态下,从供应方来看,基本需求是稳定的,目标是明确的,不存在“动员”问题。
  超常状态。超常状态是指某种疾病大规模流行,某些药材供求严重失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系统需要“动员”加以应对。从供应方看,需要开源、节流、外购。开源即加速和扩大药材的种植、采集、加工、动用储备;节流是压缩一般需求,避免浪费;外购是获取区域外的支援。从需求方看,应采取寻找代用品,规定药材使用的优先次序等措施。在超常状态下,供应方必须紧随需求变动以调节自身运作。
  中药行供求特点。处方是药材需求决策,从治病出发选药,同时从中药行储备资源出发,在所拥有的药材中选择,必要性和可能性相结合。中药行所准备的药材是针对各种处方的,不是针对某几个处方的,这不必为处方的变动而疲于奔命。处方是药材的系统集成,这是在中药行的支撑下得以实现的。当某种疾病大规模流行时,供求关系呈现紧急状态,由于中药行遍布各地,平时有稳定的供求状态,而且信息流和物流一致,所以可以迅速动员,形成宏观上的系统对抗态势。
  
  中药行模式与可动员资源供需管理
  
  可动员资源。新时期的国家安全,需要社会系统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紧急状态。从经济范畴看,应变能力的集中表现是:平时处于稳定运行的系统能迅速改变状态,实现资源和能力的快速聚集,以保障超常的需求。国民经济系统的应变能力取决于储势和释放两个方面。储势在于潜力培养,取决于宏观的规划;释放要求快速、有效,取决于良好的环境、运行机制和有效的调控措施。应对紧急状态的物质保障最终还是资源,所谓能力,也是资源运作的表现。资源寓于经济系统动态运行中,紧急状态时,根据需要和可能,实现部分的超常聚集,以实现特定功能,这一部分就是可动员资源。如此看来,国民经济系统中可动员资源的存量、状态及其管理,是国民经济系统应变能力的重要一环。
  可动员资源供需管理的中药行模式。如果国民经济系统有雄厚的可动员资源并能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则可以象运用中药材对抗疾病一样,通过可动员资源运作以对抗各种紧急事态,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功效。需要指出的是,用可动员资源应对紧急事态与用中药材对抗疾病相比,资源运作形式和路径远比中药材复杂、充满变数,更重要的是,紧急状态并非经常发生,甚至统计也没有,可动员资源信息寓于经济系统运行的物流中,平时并不存在动员物流。所以,可动员资源的管理,在平时只能是信息管理,通过信息管理,掌握可动员资源的种类、数量和所处状态。从信息管理角度看,紧急状态发生时,需求方是各种资源需求信息,供应方是由国民经济系统采集的可动员资源信息,这和中药行模式是同构的。
  供应方信息源是区域国民经济系统,通过评估、检测、申报获取可动员资源状态信息,然后分类处理、存贮、定期维护。资源种类应考虑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基本需求,资源状态是指所属、存放地点、性质状态、价值等。为保证资源的持续供给,还应掌握资源生产的可动员能力信息,以及重要组合资源的结构信息,如重要设备的原材料构成,零部件配备以及人员与食品、药品、车辆与油料、武器与弹药的比例关系等。需求方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进行资源需求决策,发出资源需求信息。
  供求偏差信息反馈到需求方,如某种资源不能按时限满足需求,则修改决策,包括寻找替代品。反馈到供应方,需扩大搜索范围,或发出外购信息,反馈到国民经济系统,需进一步调节运作,进行紧急研制、扩产、转产,以弥补需求缺口。通过实际演练或模拟运行,需求方可获取关键、紧缺资源信息,提供给决策部分,以改善可动员资源状态。
  综上所述,可动员资源供需管理的中药铺模式只给出基本框架,并未涉及更复杂细节。在应对紧急状态方面,不管是需求方还是供应方都不可能列出一份万能的菜单。供应方即使获取了应对某一事态的详尽菜单而进行准备、筹措,由于事态变化,由于物流变换固有规律和惯性,也来不及转弯。而以地域为主的中药铺模式,可随时掌握地域的可动员资源状态,从而在基本资源供应方面形成局部应对和宏观调控的基础。不言而喻,地域和全局的可动员资源容量越大,状态越好,越容易应对各种紧急状态。可动员资源信息管理的中药行模式是可动员资源管理的基础,而可动员资源管理是应对紧急状态物质保障的基础。作为资源供应方,特别是进行协调的国民经济动员部门,在打造基础过程中才能发挥自觉性、主动性,并在深化、完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而不致于因追求某一详尽而实际并不存在的菜单而陷入盲目、被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