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构平香 时间:2010-06-25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未来的五年中,我国将以促进区域协调为核心战略,逐步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央提出的这一新战略,首次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阐述了四大区域的战略布局,而物流系统要支持四大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就必须在完善区域之间的通道化物流系统以及区域内部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基础上,形成区域网络化物流服务格局,以便不断降低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要素流动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活动效率,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区域物流概述
  
  区域物流是指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物流活动,它的一般含义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中,以大中型城市为中心,以区域经济规模和范围为基础,结合物流辐射的有效范围,将区域内外的各类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进行有效的实体流动。根据区域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将多种运输方式及物流节点有机衔接,并将物流基本活动有机集成,以服务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本区域物流活动的水平和效率,扩大物流活动的规模和范围,辐射其他区域,提高本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区域物流它侧重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品的运输与集散一体化的过程,目的是运用区域概念和战略的手法解决有关大范围物流的各种主要问题,实现区域物流的最佳化。
  
  二、区域物流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区域物流发展是全球流通产业革命的必然结果。物流区域化发展打破了单一,行业乃至区域的界线,在竞争中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创造出最适宜的物流运行结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物流区域化发展,不是靠产权关系或任何行政关系维系的,而是按照流通整合成的一个虚拟企业群体,竞争模式也由过去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为一个群体企业与另一个群体企业之间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个物流配送体系与另一个物流配送体系之间的竞争。可以说,参与的群体规模越大、流通效率越高,流通成本越低,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因此,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区域物流一体化正是流通领域不断革命化的必然结果。
  其次,从国内区域经济自身发展来看,区域物流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国内区域合作渐渐出现了以产业联动为交往机制的新模式,他们旨在打造一体化的区域内“同制、规划同网、铁路同轨、乘车同卡”的现代物流支持平台,以制度协调、资源互补和需求放大效应为目标,以物流区域化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达到降低成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目的,至此物流区域化发展的呼声日高。
  再次,从国外区域物流发展的成功范例来看,物流区域化发展在区域经济合作和行业一体化的进程中,从一开始就担当起助推器和开路先锋的重任。物流行业跨区域的合作与经营,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货物的快速流动,从而使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在经济贸易上形成了很大的互补性。
  
  三、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前提下,具有强大流通能力的区域或国家就会成为主导经济的主体。而作为构成社会流通能力之一的物流产业,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且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区域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益,具体表现在:
  第一,降低运行成本,促进规模效应,优化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一个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既可以有效地降低区域内物流运行的交易成本和商务成本,提高整个区域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益,带动经济增长。又可以促使区域内信息、技术、人才、资金以及政策等一系列资源要素的流动和整合,有利于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产业形态。物流产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因而它的将直接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现代物流业几乎涵盖了国民所有生产领域和部门,不仅能够加快区域内商务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同时,依托现代物流中先进的区域信息对经济的协调和管理,能改变产业发展的资产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促进作用。
  第三,激发区域经济体内城市的“极核”作用,强化城市作为先进生产力载体的扩散作用。依据增长极理论,区域中心城市毫无疑问应该成为区域经济的一个强有力的增长极,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一个高效的区域物流系统能促进一个中心城市的形成,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讲,区域物流的建设对区域经济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现代物流区域化能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形成,有利于区域经济体的内部分工和参与国际分工。
  
  四、我国物流区域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1、合理规划区域物流体系,搭建区域物流发展平台
  区域物流规划是物流区域化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物流区域规划应着重于解决地区的物流规模布局和发展顺序,提供融资、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在统筹考虑干线、主枢纽规划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生产和销售布局、物流现状,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区域范围内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引导区域内各经济主体按统一规划建设物流园区。
  第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城市自身的交通运输能力和城市之间的联运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建设完善、顺畅的信息系统。
  第二,统一物流标准。由于区域物流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涉及诸多因素,实现统筹管理相当不易,因此,必须遵循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原则。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公布了”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统一了不同的成本核算标准和整理方法,加快了和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物流一体化的进程。
  2、优化物流发展的法规政策,营造区域物流发展环境
  第一、通过法规规范整个物流行业的运行和发展。研究和制定规范的物流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改进对物流相关领域的管理方式。美国在1991年通过了《陆运多式联运效率法》,为物流综合运输方式的有效联运提供了重要指导;上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以确保中央部门、地方政府、物流企业、货主等各方面能够合作实施有关政策;澳大利亚联邦政府2002年7月正式发布《货物运输行业行动纲要》。这些国家加快发展物流的法律法规等各项政策措施对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第二、放宽物流业准入条件,规范物流企业扶持标准,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各类所有制物流企业公平竞争。
  第三、加大物流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现代物流业。
  3、建立推进现代物流区域化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
  国外区域一体化的经验说明,区域物流一体化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协商机制。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物流管理部门必须牵头组成物流区域发展协调小组,就协同区域物流发展产业政策,整合区域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产业链条,合作建设区域内大型物流基础设施、消灭地方保护主义等共同重大课题进行全面的交流、磋商与共同发展。通过协调机制,逐渐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线路和结点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配置,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消除贸易壁垒和商品流通的地区障碍,共同打造区域商品流通一体化格局,建立功能完善、覆盖面广的区域物流网络。
  第一,由各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机构,共同研究和制定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全局性政策和战略性规划。
  第二,建立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物流行业协会。
  第三,实现优势互补,区域内部要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比较优势,提供最有效率的组合方式,降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本。
  
  五、小结
  
  国家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政策思路是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强调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其支持力度,同时保持东部地区发展是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按照这种政策导向,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将逐步摆脱过去盲目的“跟风”发展模式,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系统的建设上,规范有序地进行,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将更加紧密贴近。